折中鸚鵡屬裡有10來個亞種,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等地區。
它們的名字是由「Eclectic」一詞而來,折中的意思;這種鸚鵡屬於高度進化的鸚鵡,屬於特化物種,兩性差異化特別明顯,我們能看的出來它們雌雄的羽毛顏色明顯不一樣。
如果你對摺中鸚鵡不了解的話,你很容易認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種類的鸚鵡,這是它們高度進化了的結果,該種鸚鵡打破了所有鸚鵡的進化規則,形成了一套屬於它們本屬的進化路線,這無疑是一種富含傳奇色彩的鸚鵡。
在折中鸚鵡屬裡體型最大的鸚鵡,要數澳大利亞的折中鸚鵡了,體長35~40釐米,體重380~480克,雄性鸚鵡羽毛顏色為翠綠色,上部鳥喙為粉紅色,翅膀裡面為紅色,雌性鸚鵡色彩更加靚麗,以各種紅色、藍色為主,嘴巴為黑色,它們的鉤形鳥喙粗壯有力,主要吃一些堅果,種子,水果,昆蟲等。
由於它們的奇特性,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目光,為了研究它們,2017年7月中旬,西布耶教授、戴娜動物學家和我一起來到了澳大利亞。
該種鸚鵡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最古老的熱帶雨林中——丹特裡雨林;曾經分布整個澳大利亞,孕育著大量不同類型的野生動物和植物,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令人難以想像,經過數百萬年的環境變遷,目前雨林面積在退化,越來越小,不足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的千分之一了。
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折中鸚鵡依然頑強地活著,每年的7月份,它們進入繁殖期,持續到來年的2月份結束,一窩產2枚卵。
我們這次研究該種鸚鵡的課題是搞清楚它們為什麼會採取兩性差異的進化方式,我們知道物種是為了生存而進化的,只有適應了環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多數鸚鵡都是綠色的,這無疑是為了不被天敵發現,更好地隱蔽自己,但是雌性折中鸚鵡羽毛這麼華麗,站在樹枝上十分的醒目,完全沒有隱蔽和偽裝自己的意思,像是在故意讓你發現它一樣。
我們3人深入雨林,通過3個月的研究發現,雌雄折中鸚鵡身上各有自己的1個小秘密,互相欺騙著對方。
首先我們從雌性折中鸚鵡來研究,它們的窩通常會在幾十米高的大樹上的樹洞裡。
在繁殖季節來臨之時,雌性鸚鵡是通過自己漂亮的外表來吸引雄性鸚鵡的,雌鸚鵡是個不折不扣的交際高手,當天選定了心意的雄性鸚鵡以後,就會和它交配,接下來它幾乎每天都在吸引新的雄性鸚鵡來和自己再交配。
也就是說雌鸚鵡在產卵前,就把自己嫁給了許多雄性鸚鵡,它會瞞著最初和它交配的那隻雄性鸚鵡,不讓它知道自己有多個外遇。
這是雌性鸚鵡的「婚姻策略」,而雄鸚鵡都以為它懷著自己的孩子,當雌鸚鵡產卵以後幾乎就不會再出去覓食了,孵化雛鳥的任務主要由雌鸚鵡來承擔。
這時候雌鸚鵡的多個配偶會來給它餵食物,這隻雄的餵食走了,那隻雄的又來餵食,雌性鸚鵡在裡面不愁吃喝,安心孵卵。
即是多隻雄的鸚鵡意外地在巢穴外面碰面了,也會為這隻雌鸚鵡而戰鬥,混戰一氣,它們都被蒙在鼓裡了,這是雌性折中鸚鵡的1個秘密。
其實雄性折中鸚鵡也有1個秘密的,因為它也被其它雌性鸚鵡勾引了,它會瞞著自己心愛的雌鸚鵡和別的鸚鵡交配。
那麼當雄性鸚鵡餵食完自己心愛的雌鸚鵡以後,它會偷偷去拜訪多個自己的「小情人」,並為它們帶來食物。
這樣看來折中鸚鵡屬於最不忠誠的鸚鵡了,鸚鵡是有名的愛情鳥,奉行著「一夫一妻制」,在這裡卻行不通了。
西布耶教授和戴娜動物學家對幾隻雌性鸚鵡產下的小鸚鵡,進行了基因測試分析,並得出了一個結論。
比如其中一隻雌鸚鵡在繁殖季節裡和6隻雄鸚鵡交配過,但是它孵化的小鸚鵡身上攜帶的基因只是6隻雄鸚鵡中的一隻。
西布耶教授和戴娜動物學家連續3年對這隻雌性折中鸚鵡產下的後代進行測試,得出的結果都是那隻雄性折中鸚鵡的後代。
你說它們真是天生各懷鬼胎嗎?你能說出來這是什麼原因呢?歡迎你留言給我,我們一起討論。
喜歡折中鸚鵡嗎?喜歡你就給它點這個贊吧。
拯救比大熊貓還要瀕危的小藍金剛鸚鵡,我們經歷了怎樣的絕望
拯救斯比克斯金剛鸚鵡,不該發生的繁育,還是發生了鸚鵡5種啃咬行為大揭秘,高人用5種方法來解決,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