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函數在之前我的文章中簡單的介紹過,但沒有深入的講解,今日給大家以深入的講解一下,此函數的應用也非常的廣泛,也非常靈活,在以後的文章中還會涉及到這個函數的應用,非常值得大家認的學習一下。
INDEX函數的功能是返回指定行、列或單元格的值。共有兩種格式用法:
第一種: 語法:INDEX(array,row_num,column_num)返回數組中指定的單元格或單元格數組的數值。
語法解釋:INDEX(單元格區域,行號,列號)
參數:Array為單元格區域或數組常數;
Row_num為數組中某行的行序號,函數從該行返回數值。如果省略row_num,則必須有column_num;
Column_num是數組中某列的列序號,函數從該列返回數值。如果省略column_num,則必須有row_num。
上面的例子中E5中的公式:'=INDEX(A3:C9,2,3)
A3:C9為數據區域,2 為要返回的行數 3為要返回的列數,在A3:C9區域中第行和第3列交叉點的單元格為201,所以返回值是201.
第二種: 語法:INDEX(reference,row_num,column_num,area_num)返回引用中指定單元格或單元格區域的引用。
語法解釋:INDEX(數據區域(可以有多個數據區域),返回第幾行數據,返回第幾列數據,查找第幾個區域的數據)
參數:Reference是對一個或多個單元格區域的引用,如果為引用輸入一個不連續的選定區域,必須用括號括起來。
Row_num為數組中某行的行序號,函數從該行返回數值。如果省略row_num,則必須有column_num;Column_num是數組中某列的列序號,函數從該列返回數值。如果省略column_num,則必須有row_num。
Area_num是選擇引用中的一個區域,並返回該區域中row_num和column_num的交叉區域。選中或輸入的第一個區域序號為1,第二個為2,以此類推。如果省略area_num,則INDEX函數使用區域1
上面的例子中E16中的公式: '=INDEX((A2:C9,A13:C18),2,3,2)
共有兩個數據區域(A2:C9,A13:C18),代表函數要查找的數據範圍為兩個區域,中間使用「,」隔開,第一個區域為A2:C9;第二個區域為A13:C18;(如果有第三個、第四個區域,同樣可以填入函數中)。
最後一個參數是2是指要返回的值在第二個數據區域,返回的值是第2行,3列的交叉單元格,此區域這個單元格的值為207。所以返回的值是207.
最後說明一下此函數的特點,該函數的使用極其靈活,因為任何一個參數都可變化。它的數據範圍可變,可以只有一個數據範圍,也可以有多個數據範圍(多個數據範圍使用逗號隔開);要返回的數據的行和列號可以變化,可以自行根據需要設定;要返回哪個數據範圍的數據,就填寫序號,比如返回第一個數據範圍的數據,就填寫1,其它以此類推。當然了,如果您使用該函數,要理解各個參數的意義,以免發生錯誤。
今日內容回向:
1 INDEX函數有幾種用法?
2 INDEX函數的參數有幾個,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