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鬥終於打破GPS壟斷!2020年全球組網,數量35顆

2020-12-06 諸葛小徹
圖為中國衛星發射畫面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535期】近日,中國航天部門在西昌火箭發射中心,成功以一箭雙星的運載方式將兩顆北鬥三號衛星同時送入太空預定軌道。據稱,這已經是第三和第四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而中國於去年11月6日剛發射第一批兩顆北鬥三號衛星。有美國媒體表示,中國之所以大力發展自己的北鬥導航衛星,主要是為了擺脫對美國GPS衛星的依賴,如果北鬥衛星組網完成,這將是美國夜不能寐的一件事,因為,除了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外,中國北鬥也將是主要的競爭對手。

外界分析認為,中國加速發射北鬥三號衛星說明其對建立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和授時系統有著很大的雄心的。中國對於衛星導航系統的理論認識在1970年代就已經形成,但苦於當時資源匱乏,因此中國直到1990年代才開始進行技術論證探索。到了21世紀初,中歐達成了共同開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協議,中國為這項計劃投入2.7億美元,但雙方又因為智慧財產權問題而不歡而散。

圖為中國北鬥導航衛星效果圖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535期】不過,中國在中歐合作研製「伽利略」系統的同時也沒閒著,第一代的3顆北鬥一號衛星已經分別在2000年和2003年升空。當然,北鬥一號衛星導航系統僅有3顆衛星,還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系統,頂多算個區域系統。從2007年到2012年,第二代北鬥二號系統則突破了組網衛星數量少的缺點,直接由14顆衛星組成,可以說北鬥二號系統已經達到或超越了美國早期的GPS系統。

至於第三代北鬥三號系統,則將要從2017到2020年,總共發射3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不光全面超越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它的用戶終端還可以兼容接收後兩者的服務信號,因此可以說,北鬥三號還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圖為中國北鬥導航衛星效果圖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535期】北鬥三號衛星最重要的技術進步是採用了授時更精確的氫原子鐘,當然還保留了重量更輕、能量消耗少的銣原子鐘,一老一新相結合,意味著北鬥三號衛星的服務質量更好。據稱,與北鬥二號衛星相比,北鬥三號衛星的導航定位精度提高了至少2倍,對於軍事上的精確打擊武器會讓命中精度提高很多。

此外,北鬥三號衛星星座除了可直接與地面控制站通信,還具備星間通信能力,這就解決了中國在境外地面控制站少的難題。據稱,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內的衛星間都可以進行互相通信,但中國之前的北鬥二號卻不行,因此北鬥三號可以說是補上了這個短板。外界分析認為,有了星間通信能力後,北鬥三號衛星即便在沒有地面控制在的境外上空也可以能給客戶提供服務。

相關焦點

  • 北鬥組網衛星數量55顆,美國GPS卻只用24顆,兩者差距在哪?
    ,終於,隨著第55顆組網衛星的順利升空,北鬥系統實現全球覆蓋,未來將為各國的用戶提供精準制導等服務。 北鬥組網衛星數量55顆,美國GPS卻只用24顆 不過,有人要問了
  • 北鬥三號定位系統開建 2020年35顆衛星全球組網
    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啟動建設  記者從正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截至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一號和二號系統已經順利完成組網。
  • 美國壟斷被徹底打破,全球165個國家中,北鬥導航精度超越GPS
    2020年,中國在航天領域奪取的成就世界各國有目共睹,儘管經歷了前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整體進度並沒有拖慢太多,後續我國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順利發射升空,世界各國紛紛同我們在該領域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美國的GPS導航系統。
  • 北鬥三號開通重要意義,打破美國全球科技霸權壟斷地位
    無論是覆蓋全球還是地區的衛星導航系統,都是大國才能&34;的重大科研項目。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自1983年由&34;功勳、世界頂尖測控專家陳芳允院士提出構想,到2020年全球覆蓋服務正式開通,經歷了37年。篳路藍縷,玉汝於成。為了打造北鬥系統,我國科研人員付出的艱辛和國家持續不斷的巨大資金投入,確實一言難以道盡。
  • 馬斯克點讚「嫦娥五號」,我國北鬥導航打破壟斷,美國GPS慌了
    最近,「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意味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完成。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除此以外,全球還有美國 GPS 系統、俄羅斯 GLONASS 系統和歐盟 Galileo 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擁有 55 顆北鬥衛星,我國花了 20 年研發的導航系統終於組網完成。
  • 打破美國壟斷,北鬥這些本事連GPS都做不到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6月23日9時4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中國北鬥正式服務全球,不僅免費還完美融合5G,性能超美國GPS
    隨著最後一顆北鬥三號衛星發射成功,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已經正式完成全球組網,屬於中國的北鬥「天網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它不需要任何軟體輔助,人們就可以免費使用北鬥提供的定位導航服務。今後北鬥將會時刻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它對於每個國人乃至整個國家的意義都十分巨大。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強悍?我們來詳細盤點一下。
  • 「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將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給世界更多可能
    說起北鬥,你會想起什麼? 是大熊座裡面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星陣,還是一種對於古代北鬥七星的信仰呢?這是一種源於古代中國人民對北鬥七星的崇拜,而流傳下來的習俗。 說起北鬥,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 北鬥三號正式開通!核心零部件全國產,打破美國GPS全球壟斷局面
    編者按:從北鬥一號2000年建成以來,我國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建立了全球定位系統,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星間鏈路技術、高精度原子技術等都已經實現了國產,不會出現受制於人的情況,打破美國GPS全球壟斷局面。
  • 中國北鬥全球組網完成,比美國GPS更加硬核
    2020年6月23日,這是註定要載入史冊的一天,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全面完成。它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 打破美全球導航壟斷產業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也是國家正在建設的重要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2年前具備亞太地區區域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具備覆蓋全球的服務能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明放 攝  「鬥」轉星移,時光流逝,誰在掌控著今天全球的時間和方位?夜幕清朗,凝望北方的天空,映入眼帘的是七顆璀璨齊整的星。
  • 中國北鬥在世界排名第幾?為什麼北鬥的衛星數量比美國和歐洲多?
    今年六月,北鬥最後一顆導航衛星(第55顆)即將發射升空,屆時中國北鬥三號系統建成,中國導航進入北鬥時代!屆時,北鬥導航系統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二號、三號系統3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中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一星之遙。
  • 布陣30年,全球組網完成!未來,世界導航靠「北鬥」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打破了國外衛星導航領域的壟斷
  • 北鬥全球組網進入關鍵期 年底北鬥三號在軌衛星將達19顆
    央廣網北京9月9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來自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的消息,今年底,北鬥三號衛星在軌數量計劃達到19顆,北鬥工程全球組網進入關鍵期。北鬥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經進入全球組網階段。截至目前,已經有12顆北鬥三號衛星在軌,計劃在11月底前,分四次再發射7顆衛星。這也是北鬥工程開始全球組網以來發射任務最密集的階段,表明北鬥工程全球組網進入關鍵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計劃到今年11月份可以完成19顆衛星的發射。
  •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完成組網!為何手機上還顯示GPS?
    從本世紀的第一年起,我國就開始致力於建成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經過了將近20年的努力奮鬥,在今天這一目標終於實現了!而之所以大家的手機屏幕上會顯示GPS,則和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關係不大,最主要還是因為gps這三個字母本身的意思,就是全球定位系統的英文字母縮寫。
  • 北鬥三號組網,定位誤差不超0.2米,GPS優勢不再
    2020 年 6 月 23 日 9 時 43 分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著北鬥系統第 55 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終於全面完成。
  •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2020年前再發射12顆衛星
    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北鬥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世紀90年代啟動研製,按照「三步走」戰略實施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2012年底開通亞太服務,如今終於開啟了全球時代。
  • 2020完成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組網 6股望受益
    04月21日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發射4顆北鬥二號區域組網備份星,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二號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   據新華社4月21日消息,「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22顆北鬥導航衛星。
  • 打破美國卡脖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網友:美國難受
    ,也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完成後,意味著北鬥三號的30顆組網衛星全部到位,北鬥三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鬥將進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作為我們的北鬥系統,它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攻堅克難,用了20多年時間走過了國外衛星導航40年的發展路程。特別是我們北鬥全球系統的建設,用兩年的時間,實現了高密度發射組網,而且連戰連捷,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的一個奇蹟,被稱之為「中國速度」。打破美國卡脖子 再不怕搞手腳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完成全球絕大部分地區的定位導航,以及可以短文通信。
  • 北鬥衛星數量達35顆已超GPS 在大多數國家覆蓋佔優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領導者。相比之下,中國在該領域直到近些年才進入人們的視野,在2000年才發射了第一顆定位衛星。據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估計,到2020年,設備和位置數據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歐元(約合1900億美元),在使用的接收器將達到80億個,因而衛星將成為一個國家工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經新聞對來自美國主流衛星接收設備製造商天寶(Trimble)的衛星軌道數據的分析,突顯出北鬥的快速增長。僅2018年,中國就為該系統發射了18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