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電人文之眼 富士XF 23mmF1.4R鏡頭評測

2020-11-22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評測】從X-PRO1開始,每當富士有新的單電相機要發布,隨之而來的就是至少會有一至兩款新鏡頭髮布。而富士龍XF 23mm F1.4R則是富士旗下推出新機身以後又一款具有大光圈的定焦鏡頭。這款鏡頭實際焦距為23mm,並擁有富士龍鏡頭群中少有的F1.4的超大光圈,以及更接近手動對焦的操作體驗。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等效35mm的定焦鏡頭填補了旗下鏡頭群中被稱為」黃金焦段「定焦鏡頭的缺失,與同期發布的FUJINON LENS XF10-24mmF4 R LM OIS共同使得現有的焦段覆蓋度更加完備,同時讓消費者在富士龍XF卡口鏡頭選擇上有了更多的空間。


富士 XF 23mmF1.4R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一、富士龍XF 23mm F1.4R先評後測


富士龍XF 23mm F1.4R是富士第二款具有F1.4大光圈的定焦鏡頭

  要問到所有單電相機品牌中哪個發布產品的規律最容易尋找,那毫無疑問富士絕對是其中一員。為什麼這樣說呢?自從X系列單電相機發布以來,每次都會讓觀眾們看到了配套鏡頭和新款鏡頭的推出。我們不妨在這裡回顧一下,在X-PRO1發布的時候就有三款XF卡口的鏡頭(18mm、35mm、60mm)發布,由於系統在當時僅僅是初生牛犢,所以鏡頭的覆蓋度十分低,也變相被判為不成熟的系統;然而這個現象隨著自家第二款單電相機的發布變得更加成熟了,首款變焦18-55mm和首款超廣角鏡頭14mm定焦讓用戶在選擇上變得更加靈活,隨後55-200mm的相繼推出進一步豐富了長焦段的覆蓋面;不過依舊讓人文攝影愛好者感到遺憾的是,即使是X-M1、X-A1相繼連帶新的鏡頭推出,號稱進可攻退可守的等效35mm依舊只是出現在Lens Map上,這樣的定焦鏡頭依舊沒有出現,既然是萬眾期待,富士也不可能把這塊兵家必爭之地拱手相讓,於是在X-E2宣布面世的時候也同時f發布了這款經典焦段的定焦鏡頭富士龍XF 23mm F1.4R.


35mm定焦鏡頭是人文紀實鏡頭的經典

  說到等效35mm,63.4度的拍攝視角,這個經典的人文紀實焦段已被廣大攝影愛好者高度評價。在許多專業攝影師眼中,35mm的視角如同雙眼觀看的感覺,所以成為了平日創作的必備。隨著無反相機的市場逐漸擴大,各家也都推出了接近等效35mm視角的鏡頭,諸如索尼的E24(24mm F1.8)和奧林巴斯17.5mm F1.8都是具有大光圈的等效35mm定焦鏡頭。相比這些同級產品,富士發布的富士龍XF 23mm f/1.4 R,無論從外觀,還是規格,都可以說是非常有優勢的,畢竟還沒有第二款鏡頭的光圈能邁過超大光圈F1.4的標準門檻。


富士用戶常用的掛機頭XF 35mm F1.4 R

  稍微了解富士單電相機鏡頭的朋友都會知道,每一波發布的鏡頭當中都總會有一款甚至多款會成為極具代表性和實用性的鏡頭,如35mm、18-55mm都成為了絕大多數使用原廠鏡頭的」掛機」首選。唯獨等效35mm焦距的鏡頭缺失是一大遺憾。在鏡頭發展的歷史裡,35mm和50mm兩個焦段號稱是標準焦距段的兩個「黃金焦距」,無論是人文還是風景都能得心應手,相比50mm的鏡頭,35mm的鏡頭處在廣角和標準焦距之間,既能實現風景的拍攝,人文拍攝也完全能勝任,即所謂進可人文退可風景。而隨著鏡頭製作工藝的提高,在眾多廠家當中不難發現每一家的35mm和50mm鏡頭的光圈都是做得很大的,F1.4已經達到了準專業的要求,往下的則是高端入門皆可見。最為愛好者所熟知的莫過於徠卡旗下的如六七八枚玉,3514AA等已達極致的產品。


曾風靡一時的徠卡35mm鏡頭

  另一方面,我們並不能說富士不具有35mm定焦鏡頭的產品,須知富士捲土重來打入數位相機市場的首款產品X100正是使用了一款等效35mm的富士龍鏡頭的產品,所以對於等效35mm的鏡頭研發絕不是晚到的。雖然兩者的鏡頭結果會有不少的差異,這個在我們後面的文章中會進行介紹。此外,在推出富士龍XF 23mm F1.4R之前,鏡頭群裡擁有F1.4(或更大)光圈的定焦鏡頭有且僅有一隻,富士XF鏡頭在光圈配置上一隻不是很給力(至未來的發展圖上還能看到F1.2的產品,不過時間確實是一個問題)。而富士龍XF 23mm F1.4R的推出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沒有超大光圈定焦鏡頭的尷尬,所以說富士對於等效35mm焦距的鏡頭髮布已是「蓄謀」已久了,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富士龍XF 23mm F1.4R是借著X-E2發布的東風而面世。


富士龍XF 23mm F1.4R是富士單電相機的最佳搭檔

  其實在小編評測富士的鏡頭時,看到其定焦鏡頭群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若干年前,依靠幾支定焦鏡頭和兩款機身便流傳至今的康泰時G系統(對了,也就是現在不少轉接黨持有的「蔡司頭」)。等效焦距為35mm的定焦鏡頭也出現在大家面前,這其實讓部分有了解過康泰時的攝影發燒友想到其對位發布了,其實在小編看到其實是有那麼一些端倪可見的,有興趣的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這裡小編就不多囉嗦了。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富士龍XF 23mm F1.4R的表現一定是非常期待的了。究竟這款醞釀多時的人文鏡頭是否能達到大家的預期,甚至成功復刻出其他單電相機鏡頭無法達到的高度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開始對這款鏡頭的介紹和測試,在這之前可以點擊後面的評測樣張連結查看。


點擊進入富士XF23mmF1.4R鏡頭評測樣張

二、富士龍XF 23mm F1.4R參數介紹

  對於一款鏡頭其官方參數雖然有部分「避重就輕」的嫌疑,但絕大部分情況下拍攝出來的效果也一定程度上符合現實條件的,很少會出現俗稱的理論天花板,實拍碎一地的落差。所以在評測之前小編將介紹一下富士對富士龍XF 23mm F1.4R鏡頭的測試結果,起碼讓大家對這款鏡頭有一些初步的認識。


富士龍XF 23mm F1.4R 鏡頭結構圖

  大家在關心鏡頭的常規參數(如焦距、最大光圈)的同時,鏡頭結構總會讓人看到設計者在設計鏡頭時所體現的思路和智慧。富士龍XF 23mm F1.4R採用了8組11片的鏡頭結構,如果放在單眼相機鏡頭裡的話,或許並不罕見。


三款等效35mm定焦鏡頭參數對比

  然而對比其他單電相機鏡頭就可以發現,富士這款定焦鏡頭的鏡片數比另外兩款的還要多,對比同樣是APS-C的索尼24mm F1.8鏡片數足足多了三片。在富士龍XF 23mm F1.4R的第五組中搭載了一枚非球面鏡片,與其他搭載多塊矯正鏡片對比看似寒酸,不過最終還是畫質說了算,特殊鏡片的多少並不是決定最後成像的唯一標準。


富士自家數位相機X100S也是配備一枚23mm定焦鏡頭

  前面說到了富士的35mm(等效焦距)定焦鏡頭從X100已經有了苗頭,只是礙於性質的不同導致那枚鏡頭不能照搬到單電相機上。但是對比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富士龍XF 23mm F1.4R的鏡片數還是明顯多於X100/X100S的,此外非球面鏡片的數量比富士龍XF 23mm F1.4R多出一塊。但是(只能說但是了),考慮到兩者的鏡頭結構有著非常大的差距,也考慮到兩者光圈的大小有著明顯的差別,所以並不能說孰好孰壞,而且小編手頭上並沒有X100S,不然可以為大家呈現兩者的區別,大家也就更加清楚了。


富士龍XF 23mm F1.4R MTF曲線

  MTF曲線圖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鏡頭的成像質量,量化的數值為觀看者更加直觀地展現鏡頭的(相對)理想情況。從圖中的信息可以看到,這項MTF曲線應該是基於鏡頭最大光圈拍攝而得的。從中心開始10mm的距離內成像水平都非常穩定,也就是說中心的成像還是比較靠譜的。而在邊緣(10-14.2mm範圍)比較波動,這樣的不穩定在拍攝中可能會隨之改變,所以我們可以初步得出該鏡頭的中心成像質量較高,邊緣表現會比較遜色且波動,總體成像符合一支35mm鏡頭的客觀性質。

三、富士龍XF 23mm F1.4R 外觀介紹

  雖然鏡頭的外觀並不影響最終的成像表現,不過鏡頭的外觀做工可以對使用者的感官感受、操控體驗甚至是定位產生不少的影響,所以鏡頭的外觀好壞是其做工的直觀體現。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有關富士龍XF 23mm F1.4R的整體及細節外觀,好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這款翹首已久的人文鏡頭。


富士龍XF 23mm F1.4R 正面

  首先當然是從鏡頭表面,整體上看富士龍XF 23mm F1.4 R依舊沿用著富士龍XF卡口鏡頭的外觀設計模式,鏡頭外觀主體以黑色為主,外觀材質也就是以工程塑料為主,不過配合金屬框架的富士龍XF 23mm F1.4R還是挺有手感的,雖然拿起來並沒有感覺到有300g的重量。此外,相比其他富士龍的定焦鏡頭而言,富士XF 23mm f1.4 R的體積並沒有顯得非常。與富士龍XF 18-55mm F2.8-F4.0 R OIS體積相比還是非常小巧,而由於光圈大小設計,比起60mm微距鏡頭也要更粗壯一些。


富士龍XF 23mm F1.4R搭配X-E2

  正是由於這樣的外觀設計使得它與機身的協調性會好於其他鏡頭,搭配X-E2的時候也沒有想像中的頭重腳輕感覺,或許是由於鏡頭的重心在後部而非中部,不過搭配X-M1和X-A1的時候會顯得有些頭重腳輕。如果搭配更大的X-PRO1的話相信更為協調一些。另外,富士龍XF 23mm F1.4 R可以使用濾鏡尺寸為ø62mm的多種外置鏡片,通用性還是不錯的。


富士龍XF 23mm F1.4R鏡頭鍍膜顏色為紅色

  鏡頭採用了8組11片(包括1片非球面鏡片)的結構設計配合了SuperEBC鏡頭鍍膜技術,紅色的鍍膜表面十分迷人。儘管只有一塊矯正鏡片,然而保證鏡頭具有非常小的失真還是能夠勝任,無論從中心還是從邊緣都具有不錯的解析度。值得注意的是,鏡頭固件可以通過機身來進行升級以適應機身優化的對焦性能。當然了除了鏡頭固件本身以外,機身固件也需安裝,不過不是寫進鏡頭晶片而已。從最新消息可知在12月X系列的所有單電相機都會迎來一次固件升級,X-PRO1和X-E1使用時需要升級第二版以上固件才能使用到這隻富士龍XF23mm F1.4 R鏡頭。


富士龍XF 23mm F1.4R 光圈調節環

  自從富士推出了無光圈環的XC系列鏡頭時,擁有光圈調節環的XF系列鏡頭就成了自家鏡頭的高端產品,光圈環成了其區分的標識。富士龍XF 23mm F1.4R作為一款XF系列的鏡頭光圈環自然不會缺失,畢竟光圈環的有無會牽涉到操作的便捷度高低。相比較之前推出的幾支定焦鏡頭,該光圈環的阻尼要適中很多,用起來並不會有松垮現象,誤操作機率自然就不高了。小編通過撥動光圈環發現,富士龍XF 23mm F1.4 R的光圈環支持1/3檔的步進微調,又由於最大光圈為F1.4,最小光圈為F16,所以鏡頭的可調節檔達到23檔。


富士龍XF 23mm F1.4R使用自動對焦模式時對焦環不能轉動

  如果說光圈調節環是XF系列鏡頭的象徵性設置,那麼仿手動對焦的對焦調節環則是高端中的高端設計了。相信有了解富士龍XF系列鏡頭的朋友都會知道,至今為止富士發布的XF鏡頭當中僅有兩款使用了仿手動式的對焦調節環,而富士龍XF 23mm F1.4R則是其中一款,高端地位可想而知(另一款是富士龍XF 14mm F2.8 R)。用戶只需推動鏡身上的對焦環即可快速實現從自動到手動的切換,而且值得稱讚的是對焦阻尼非常好,如同機械鏡頭手感一般。


富士龍XF 23mm F1.4R下撥對焦調節環使用「手動」模式可轉動對焦環,並顯示對焦距離

  操作的過程小編也幾乎忘記了這是一枚全電子控制的鏡頭(推拉切換的機制和騰龍、圖麗的一些鏡頭非常類似,所以在操作起來會特有熟悉感,自發現對焦環只是電子控制時才知道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在切換對焦調節環的同時還能發現一組數據刻度出現在鏡頭的表面。配合上方的景深刻度標可用于于抓拍,這對於部分用戶來說是一個非常實質的設置。不過對焦距離刻度指示跨度很大,兩個讀數間的指示會有較大的距離,不過對於使用小光圈抓拍時實用性還是可以的。


富士龍XF 23mm F1.4R鏡頭卡口及後組鏡片


富士龍XF 23mm F1.4R使用了7片光圈葉設計

  作為一款單電相機鏡頭,富士龍XF 23mm F1.4R同樣地採用了全電子控制卡口設計,沿用10個金屬觸點並排的觸點設計能保證驅動及數據傳遞的正常運作,同時這樣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部件之間的機械操作,提高了各項性能的自動化程度。


富士龍XF 23mm F1.4R的製造地依舊是日本


富士龍XF 23mm F1.4R採用全電子控制金屬卡口,分量十足

  另外鏡頭卡口位置採用了金屬材料,鏡頭的耐用性會強於塑料卡口設計;富士龍鏡頭是出了名的高價,不過製作工藝的精湛讓用戶會覺得物有所值。接近鏡頭卡口的「Made in Japan」標識也暗示著XF鏡頭並沒有其他的生產地,也可以說鏡頭的生產成本會高於其他品牌的單電相機鏡頭。


富士龍XF 23mm F1.4R的附件依舊不缺遮光罩


遮光罩內壁沒有採用植絨材質設計

  一般鏡頭的零售版本在配件方面一般會做得比較「摳門」的,有些沒有配送遮光罩要就沒有鏡頭收納袋,讓鏡頭直接套在機身上(或者是沒有保護配件的「裸奔」模式)很多情況下會對鏡頭產生磨損。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因為富士的鏡頭單獨銷售版本中的配件非常豐富,不僅有其他品牌需要另外購買的鏡頭遮光罩,更為驚喜的是鏡頭收納袋也一併贈送(這樣厚道的廠家真的不多見了,不過考慮到這麼高昂的售價,嗯必須的)。


富士龍XF 23mm F1.4R的正式銷售版本還包括了鏡頭收納袋


富士龍XF 23mm F1.4R銷售版本外包裝

  遮光罩內壁依舊沒有配置植絨吸光材料,但是工藝還是可以接受的;內側採用了傳統的磨砂工藝處理,以防止雜散光進入鏡頭,從外觀上,套上鏡頭後的X-E2更是帥氣不少。用於裝載鏡頭用的布袋手感十分不錯。

四、富士龍XF 23mm F1.4R鏡頭性能測試

  富士龍XF 23mm F1.4R是一款定位於人文紀實用途的大光圈定焦鏡頭,支持最大F1.4的超大光圈和等效35mm焦距的配置必定是人文攝影愛好者的首選。而作為一款定焦鏡頭,富士龍XF 23mm F1.4R的性能測試也一定是大家最期待的環節之一了。接下來小編就富士龍XF 23mm F1.4R進行多項性能測試,這樣可以讓大家更有進一步的了解。

1、不同光圈下的銳度解析度測試

  相比變焦鏡頭,定焦鏡頭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源於結構較穩定帶來的成像優勢,另外一般的定焦鏡頭都可以使用比變焦鏡頭更大的光圈,F2甚至更大的光圈都能輕易實現。而對於這款35mm的鏡頭,富士龍XF 23mm F1.4R擁有F1.4的超大光圈,在諸多拍攝場景都能收放自如,那麼在不同光圈下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接下來我們就鏡頭在不同光圈下的解析度作一系列的介紹,以便大家進一步了解這款鏡頭的成像能力。


截圖區域如上圖色框所示

  由於富士龍XF 23mm F1.4R的最大光圈達到了F1.4,所以在大光圈的表現上會有更靈活的使用空間。搭配的X-E2是一款APS-C畫幅的單電相機,所以在邊緣成像會由於焦外虛化的關係難免出現模糊現象(對焦點於中心色框範圍)。從使用最大光圈F1.4開始到F2.8這三檔光圈時,畫面的中心銳度十分高,基本可以達到隨便用的狀態,不夠考慮到景深問題,合焦成功後虛化的範圍比較大,會偶爾出現跑焦現象。中心成像的最佳銳度出現在F5.6和F8.0之間,無論是層次還是對比度都有不錯的表現,畢竟是配合時下最好的富士單電相機,成像更是如虎添翼。

富士XF23mmF1.4R不同光圈銳度測試
光圈中心邊緣
F1.4
F2.0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前面提到了由於光圈與景深的關係,富士龍XF 23mm F1.4R的最大光圈成像並不能如意,不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畢竟焦外的虛化能力也是一種體現啊(後面我們會有介紹)。雖說大光圈的邊緣表現沒有想像中的好(都說虛化了哦),然而需要中心邊緣都有好的表現的話,收小兩至三檔光圈也就是F4.0以後的邊緣成像突飛猛進,F5.6時更是達到了最佳解析度,隨之F8.0的成像也非常靠譜,直到F11才出現輕微的解析度下降。

  綜合上述,比起傳統相機一般以F8和F11為最佳光圈的情況來說,這枚鏡頭在APS-C畫幅相機上的光圈表現正好符合正統的相機光學原理,無論是中心還是邊緣成像是非常符合一款大光圈鏡頭的要求——也就是大光圈放心用,中等光圈隨便用,小光圈湊合也能用。

2、焦外成像(虛化程度)測試

  作為一名偽文青,小編比較喜歡運用鏡頭的個別性能去拍攝不同的照片。而面對一款大光圈的人文鏡頭,大家想到的更多是如何使用大光圈帶來的虛化效果進行拍攝。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們將對富士龍XF 23mm F1.4R的焦外虛化程度進行測試,至於虛化效果是否優秀,我們下面通過不同光圈下拍攝的樣張來作對比。

富士XF23mmF1.4R焦外效果測試
F1.4F2.0
F2.8F4.0
F5.6F8.0
F11F16

  從理論上來說,超廣角鏡頭與這款富士龍XF 23mm F1.4R在同樣的光圈下的虛化效果後者會更為明顯,在測試中也不難發現,28cm的最短對焦距離是這款人文鏡頭的優點之一,也就是因為這樣拍攝者使用它時可以輕鬆進行近攝操作。在最大光圈F1.4時的焦外虛化非常柔和,點光源虛化呈橢圓型並伴隨輕微的光圈蝕(一說為口徑蝕),沒有明顯二線性算是非常難得了。而當收小一檔光圈至F2.0時焦外虛化依舊出色,點光源呈圓形狀十分漂亮。

3、邊緣失光情況(暗角)測試

  或許有不少朋友忽略了富士龍XF 23mm F1.4R是一款具有廣角資質的廣角鏡頭,對於一部分攝影愛好者甚至是器材發燒友而言暗角是這類鏡頭一項很重要的測試指標。那作為一款APS-C畫幅上使用的廣角鏡頭它的表現會怎樣呢?接下來的小編通過一組對比照片,大家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以下樣張均關閉機內暗角修正功能。

富士XF23mmF1.4R邊緣失光(暗角)測試
F1.4F2.0
F2.8F4.0
F5.6F8.0
F11F16

  從上面一組圖片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使用最大光圈F1.4時的暗角還是非常明顯,只不過還沒達到嚴重的程度。收小至F2.8後暗角明顯減少了,到了F5.6幾乎不可見,這對於一款廣角鏡頭來說基本合格了。相信了解廣角鏡頭構造的朋友都會知道,一旦廣角鏡頭的光圈增大,有大量的問題都會同時出現,設計師們會「陷入一個無比複雜的均衡試題當中」。更何況富士龍XF 23mm F1.4R鏡組裡面只含有一片非球面鏡片,在這樣的配置下表現已經是很不錯了。

4、眩光及鏡頭畸變程度測試

  不僅僅是廣角鏡頭,所有光學鏡頭在強光面對的抵抗能力考驗著鏡頭鍍膜的功架所在。光線進入鏡頭時由於鍍膜的性能致使其在鏡頭內部產生多重反射,尤其是在強光或者逆光的情況下嚴重的會影響到成像質量,這樣形成的光線就是我們所說的眩光。而在成像中產生反射而得的影像稱之為鬼影。

  以上三張樣張分別是使用了最大F1.4光圈、F8.0光圈以及最小的F16光圈進行強逆光下的拍攝。富士龍XF 23mm F1.4R依舊使用了自家最拿手的Super EBC鍍膜技術,抗眩光能力非常出色,這是其他鍍膜質量不高俗稱見光死的鏡頭所不能達到,優質的鍍膜保證了優秀的成像素質。在上圖拍攝時小編發現EVF(電子取景器)內的眩光幾乎很難發現了,輸出的樣張周圍也就看到少量的眩光,鬼影也不是非常明顯,總的來說EBC鍍膜的性能還不錯,幾乎輕鬆面對強逆光的拍攝需求(不過只要隨便直對拍攝太陽哦!)。

  此外就是鏡頭的畸變控制能力的測試。在小編看來,廣角鏡頭的畸變控制很大程度上反應在價格當中,特別是這些偶爾會運用到風景拍攝的35mm鏡頭。同時就技術而言,使用鏡頭矯正功能來改善鏡頭物理上的畸變是比較常見的。在上面的樣張中採用了水平拍攝務求不會因透視關係而產生的類似畸變的現象,不難發現在畫面邊緣的直線會出現非常輕微地向中心靠攏,只是非常輕微,不過還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桶形畸變不過不明顯。在廣角鏡頭當中,富士龍XF 23mm F1.4R的畸變控制表現中規中矩。

五、富士龍XF 23mm F1.4R實拍樣張分析

  富士龍XF 23mm F1.4R是一款具有大光圈的定焦鏡頭,  其中內置F1.4超大光圈配置可以讓拍攝者在弱光下拍出所需的照片。再者作為一款建立在經典焦距基礎上的產品,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在這款鏡頭上得到了極致的表現。雖然小編並不擅長於人文紀實攝影,在以下樣張拍攝的手法會有不少值得商榷的空間。不過考慮到評測的需要,小編會儘可能以不同類別的拍攝需求篩選了部分樣張。

1、風景樣張

  既然是一款準廣角鏡頭,那麼拍攝風景的樣張自然不會少了。等效35毫米的鏡頭在拍攝風景時可以不像廣角或者是超廣角般高度注意畫面的水平以及透視關係。這是源於35毫米鏡頭無論是透視效果還是其他方面都非常類似於人的雙眼(對應人的單眼則是50毫米的鏡頭,也就是常說的標準鏡頭)。

  首選的風景樣張當屬建築樣張了,小編也順便找了一些在公司附近的美景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拍攝時由於光線十分充足,所以基本上不用考慮使用三腳架進行固定,即使將光圈收小至F8.0也可以輕鬆拍攝無抖動的畫面,大家可以通過查看大圖發現,小圖無法分辨的細節在大圖上都能清晰可見。

  其實在最近廣州的天氣都十分不錯,苦於小編在家埋頭苦幹只能通過自家的門窗感受這屬於秋天的氣息(拜託這裡已經是冬天了)。生活在城市裡頭的小編看到田野風光的機會並不多,拍攝的更多是城市風光,但對於專注於人文紀實拍攝鏡頭而言,客串廣角鏡頭的表現十分優異,也讓人文攝影師更輕裝上陣,甚至一鏡走天下。

2、近攝樣張

  富士龍XF 23mm F1.4R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0.28米(開啟微距功能,否則按0.6米至無窮進行對焦)。所以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廣角鏡頭,富士龍XF 23mm F1.4R還能身兼多職,偶爾充當一下微距鏡頭還是可以勝任的。值得一提的是,富士龍XF 23mm F1.4R在富士龍鏡頭當中的最近對焦距離是排在第三,近攝能力更是不言而喻了。

  除了鏡頭自身的微距性能決定近攝能力,其實機身的性能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近攝的效果和操作體驗。在以往對焦效率並不如意的X-E1上使用原廠鏡頭的合焦情況始終不能樂觀。不過到了升級傳感器和處理器以後的X-E2操控上確實有了不少的提升。全新的相位對焦方式以及裂像對焦的加入讓精確對焦成為了可能。

  從上面的樣張可以看到,即使是使用了比較大的光圈進行拍攝,富士龍XF 23mm F1.4R在合焦處的成像非常銳利,焦外虛化恰到好處。加之使用了近距離拍攝模式進行拍攝,哪怕不是使用全畫幅相機進行拍攝也能獲得逼近的水平,這是其他較小尺寸的傳感器尺寸所不能及的優勢。

  通過虛化效果進行近攝操作只是其中一種手法,更多更普及的則是使用小光圈進行拍攝。因為在近攝操作的同時很多情況下畫質已經細節表達的能力也會列入考慮因素之中。不過富士龍XF 23mm F1.4R的小光圈畫質在之前的測試中已經得到了驗證,如果還對此半信半疑的話可以點擊查看大圖,小編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驚喜。

3、人文紀實樣張

  以上說了這麼其實也就僅僅是這款鏡頭的「副業」而已,35毫米定焦鏡頭的主打也可以說是優勢在於其對人文紀實題材是非常實用,正如前面所說的,35毫米的視角如同人運用雙眼捕捉影像,其真實感可以逼近正常視覺,帶來長焦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所無法達到的真實感和空間感。

  在這一部分小編拍攝的照片分為兩部分,根據拍攝的方式首先是以擺拍樣張(其實也就是別人不動剛好可以定下來拍的),另一部分則是使用抓拍方式拍攝的樣張。兩種拍攝方式都是人文紀實攝影中十分常見的方式。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都會有對人文攝影的理解。然而在評測的角度,小編的樣張會儘可能在評測重點和內容之間做出平衡,在考慮兩者的情況下篩選出相應的樣張。

  與多數富士龍鏡頭不一樣的是,富士龍XF 23mm F1.4R內置了類手動對焦調節環和景深標識,這種設計之前只有在自家的富士龍XF 14mm F2.8 R中出現。附帶這樣的設計有兩個好處,一個就是對傳統相機操作有所依賴的用戶而言,他們可以更快地適應電子化的手動對焦功能,其次就是對於鍾愛手動操作體驗,特別是偏愛手動對焦,通過小光圈配合景深尺確定合焦範圍,從而實現高效率的盲拍操作,這在眾多人文拍攝高手大師都需要的甚至是必備的。

  其實在人文攝影當中除了和被攝者的交流以外,拍攝者還應注意所拍攝的照片的真實性——這裡的真實性主要是針對人物在影像中是否顯得自如,而不是人物本身存在的真實與否。使用富士龍XF 23mm F1.4R這款逼近正常視覺的鏡頭,拍攝者可以更容易地拍攝眼見之事物,而且擁有F1.4超大光圈的設計使得在拍攝的真實同時還能在弱光環境中通過虛化營造出更特殊的氛圍。

六、PConline評測室總結

富士XF23mmF1.4R鏡頭優缺點總結
優點缺點

1、各檔光圈成像均衡優秀

2、鏡身做工有復古感

3、對焦環手感接近機械手動環

4、對焦迅速

1、價格偏高
2、手動對焦環刻度不多

  從鏡頭群發展路線的順序來說,這款鏡頭其實來得已經是比較晚的了。然而還是如俗語所說的,遲到比不到要好一些,富士龍XF 23mm F1.4R的出現一下子讓整個富士龍鏡頭群豐滿起來。這並不是開玩笑,因為從等效28毫米至50毫米之間僅僅有一枚大光圈鏡頭出現,而且這款鏡頭伴隨X系列單電相機發展已經走過了兩代的更新換代,說實話再沒有等效35毫米的人文鏡頭出現,小編或許已經投入到其他品牌的懷抱當中了(是的,事實上很多發燒友的想法和小編相差並不遠,鏡頭群的豐富程度會影響用戶對品牌的最終選擇)。即使如此,富士龍XF 23mm F1.4R的遲來也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的驚喜,這款鏡頭的表現讓小編感到非常的意外。


富士龍XF 23mm F1.4R的遲來還是為我們帶來驚喜

  正如前面所說,鏡頭的解析度超乎意料的優秀,最大F1.4光圈幾乎可以是隨便用,各檔光圈的表現都非常平均(考慮到人文攝影的因素大光圈的使用頻率還是挺高的)。非常難得的是,在一般鏡頭當中做出的優化都是基於數碼的優化,對於鏡頭本身的設計優化在單電相機鏡頭之中實屬罕見,非數字優化可以使鏡頭畸變降到最低,更實質性地提升了畫質。除此之外,Super EBC鍍膜的表現依舊出色,眩光和鬼影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最後就是類手動功能以及設計的加入令用戶可以在體驗經典焦段內的復古操控的同時享受電子化帶來的精確對焦。從實拍體驗也證實了這款鏡頭的表現確實不負眾望,鏡頭的高解析度以及各種成像素質的過硬讓它成為鏡頭群上的又一顆明珠。對比之前首批發布的18mm等餅乾鏡頭成像有了不少的提升。


富士龍XF 23mm F1.4R是富士龍鏡頭群上的一顆明珠

  但作為一款定焦鏡頭,富士龍XF 23mm F1.4R在設計上還是存在一些小瑕疵的,可能對於一些用戶來說這些微不足道,但小編認為這些一定程度上會讓用戶的操作體驗產生影響:首先就是由於對焦的機制改變,從以往的外對焦改成內對焦,這個實在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在老鏡頭上對焦聲音過大的毛病依舊沿襲不變(特別是XF 35mm F1.4R,那聲音相比富士龍XF 23mm F1.4R簡直就是聲嘶力竭)。另外手動對焦的設計雖然極大地方便了有抓拍需求的攝影愛好者,但是刻度的疏密度還是不足以應付抓拍時複雜而又精確的度量。最後無需多說的就是其銷售價格了,單單鏡頭售價已經高達5000多元,且不與一些高性價的紅圈金圈鏡頭對比(大家也知道了小編在說哪些了吧),僅僅是對比自家XF卡口的鏡頭已經足矣。不過必須承認的是價格會有下調的空間,因為價格的堅挺不一定代表它有著豐富的市場面而無需做出調整。


富士龍XF 23mm F1.4R的價格會有一定的下調

  在評測的最後我們回顧一下富士X系列單電相機推出的鏡頭,從廣角長焦兩頭顧到個別焦段的突破再到性能、體驗上的提升,這些無不反應著富士龍鏡頭群的完備化進程已經愈見成熟。在小編過往評測過的單電相機鏡頭來看,由於不同畫幅的特性,所以在不同品牌的鏡頭群中就有著相異的鏡頭。在前文已經提到,富士XF 21mm F1.4 R是單電相機中首次推出F1.4超大光圈的35mm定焦鏡頭(在EOSM、NX、X系統中為22(23)mm,於M43系統則約為17mm,但之前一直沒有使用F1.4光圈的35mm鏡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XF卡口的35mm鏡頭是一款補充焦段的鏡頭,更是一款向經典致敬之作。


富士龍XF 23mm F1.4R將會在單電鏡頭歷史上劃上濃重一筆

  相比索尼最近將全畫幅傳感器在各項產品中率先搶灘,富士這廂依舊淡定自如。或許很多朋友都會問,怎麼富士還沒有發布全畫幅產品呢?會不會被曾經同級的對手比下去呢?其實在小編看來這些或許都是杞人憂天的事情。仔細看一下富士所處的位置就能清楚看到,其實在APS-C畫幅上的市場已經不是一家獨大了,而且在看發展速度富士是排在前列的。甚至小編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將來富士會建立一套非常完備的鏡頭機身組合的系統,而隨著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提升,相信富士可以通過X-Trans CMOS的升級和富士龍鏡頭的不斷完備,建立昔日膠片相機時期的霸主地位只是時間問題,挑戰全畫幅也並非痴人說夢。

相關焦點

  • 柔美焦外 富士56mm F1.2 R APD鏡頭評測(全文)_富士 XF56mm f/1.2...
    作為富士的XF系列富士龍鏡頭中的頂級定焦鏡,這枚XF 56mm f/1.2R APD鏡頭採用了全金屬材質的鏡身,裝配和加工工藝也是絕對的上乘。想要感受鏡頭的高級感,這枚富士XF 56mm f/1.2R APD絕對能給你帶來相當的滿足感。
  • C幅大光圈超廣角 富士XF 8-16mm f/2.8評測
    在此前富士用戶可以選擇XF 10-24mm f/4 R OIS這樣的鏡頭去拍攝廣角畫面,為了滿足用戶更高的拍攝需求,因此在去年7月富士發布了XF 8-16mm f/2.8 R LM WR(下文中將簡稱為:富士XF 8-16mm f/2.8),這支鏡頭是對自家XF 16-55mm f/2.8 R LM WR和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的補充
  • 富士XF 50-140mm f/2.8
    兩枚鏡頭都有著大光圈的特性,其中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可謂是非常吸引人的一款新品,新鏡頭有著等效接近70-200mm的焦距和f/2.8的恆定大光圈,而鏡頭的防抖系統和防護性能也頗具亮點。這款鏡頭也在近日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它的性能究竟如何,我們來好好看一看。
  • 高素質旅遊頭 富士XF 16-80mm F4鏡頭測試_富士 XF 16-80mm F/4 R...
    這支鏡頭等效35mm的焦段約為24-122mm,擁有恆定F4大光圈設計,可以定義為一支旅遊鏡頭。接著,我們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富士XF16-80mmF4 R OIS WR的測試和體驗報告。的核心參數:鏡頭配置:12組16片(含3片非球面鏡片、1片非球面ED鏡片)焦距:f=16-80mm(24-122mm)視角:83.2°-20.1°最大光圈:F4最小光圈:F22光圈控制:9片葉片(圓形光圈葉片)對焦範圍:35cm - ∞最大放大率:0.25倍(望遠端)外形尺寸:78.3mm(直徑)x88.9mm
  • 大塊頭高畫質 富士16-55mm F2.8鏡評測(全文)_富士 XF 16-55mm f/...
    這顆鏡頭也在近日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這枚富士標變旗艦鏡表現如何,我們來好好看一看。                    焦距:55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 復古機身畫質出眾 富士X-Pro1深度評測(全文)_富士 X-Pro 1_數碼...
    與富士X-Pro1同時發布的有三款定焦鏡頭,它們分別是XF18mmF2 R、XF35mmF1.4 R和XF60mmF2.4 R Macro,而且官方還承諾會持續推出更多的變焦以及餅乾鏡頭,以富士深厚的光學底蘊來看,我們完全不用為該系統的鏡頭素質和可擴展性擔心。
  • 人文之眼 高性價比35mm定焦鏡頭選購指南
    35mm定焦鏡頭一直被攝影愛好者稱為人文之眼,很多攝影大師的經典人文題材作品都出自這個焦段的鏡頭。35mm定焦鏡頭在攝影愛好者中被稱為小廣角定焦,焦段介乎於28mm到50mm之間。進一步可以過濾掉不必要的因素更加突出拍攝主題,退一步可以放入更多景物交代背景。而且35mm定焦鏡頭體積大都比較輕巧,不引人注意更容易拍攝到更自然的照片。
  • 中畫幅必備長焦 富士100-200mm F5.6評測
    01 輕量化中畫幅長焦鏡頭富士GF100-200mmF5.6 R LM OIS WR鏡頭(下文簡稱富士GF 100-200mm F5.6鏡頭),是一枚輕量化的中畫幅長焦鏡頭,目前官方售價為14350元,售價並不算高,性價比相當不錯。對於中畫幅系統的鏡頭而言,這枚鏡頭等效焦距為79-158mm,重量為1050g,便攜性出眾。
  • 夜之眼 影之魅 適馬35mm F1.4(A)鏡頭評測
    本文導航1適馬35mm F1.4 DG HSM產品概述2適馬35mm F1.4 DG HSM整體外觀分析3適馬35mm F1.4 DG HSM細節部分分析4全畫幅與非全畫幅成像效果5適馬35mm F1.4 DG HSM鏡頭解析度6適馬35mm F1.4鏡頭色散測試7適馬35mm F16鏡頭色散測試8適馬35mm F1.4 DG HSM鏡頭畸變測試9適馬35mm F1.4 DG HSM
  • 超廣新星 佳能EF 16-35mm f/4鏡頭評測(全文)_佳能 EF 16-35mm f/4...
    ,佳能湊齊了EF 16-35mm f/4L 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和EF 70-200mm f/4L USM三枚鏡頭,佳能「小三元」也真正的組合完成。35mm(APS-C畫幅機身上等效焦距:約26-56mm)    鏡頭結構:12組16片(包含3枚非球面鏡片,2枚UD鏡片)    光圈葉片數:9片    最大光圈:f/4.0    最小光圈:f/22    最近對焦距離:0.28m    最大放大倍率:0.23x    驅動系統:環形USM超聲波馬達
  • 富士首款1.0放大倍率鏡頭XF80/2.8上市
    富士龍XF80mmF2.8 R LM OIS WR Macro 微距鏡頭具有相當於122mm(35mm格式)的焦距,最大光圈為F2.8,是首支用於X 系列數位相機、擁有1.0 倍放大倍率的微距可換鏡頭。
  • 1:1放大倍率 索尼發布FE 90mm F2.8鏡頭
    鏡頭焦距:90mm    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22    光圈葉片數:9片    鏡頭結構:11組15片(包含1片非球面鏡片、一片ED鏡片、一片Super ED鏡片)    最近對焦距離:0.28m    放大倍率:1x
  • 騰龍新28-75mm F/2.8評測:一探鏡頭中的「網紅」
    一、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外觀評測當騰龍這隻28-75mm F/2.8 Di III RXD來到S君手上的時候,我當時確實是被震驚了下。我真的從沒想過大三元規格的鏡頭,拿手上會是這種「若有若無」的輕盈感。是的,即使是拿著盒子都是這種感覺,更何況是鏡頭實物?
  • 玻璃透鏡元件強 富士55-200mm售3900元
    【PConline電商站 行情】富士 XF 55-200mm f/3.5-4.8 R LM OIS是一款中長焦鏡頭,其內置可提供較大範圍的大光圈光學設計以及能夠提供高速自動對焦性能的線性馬達富士 XF 55-200mm f/3.5-4.8 R LM OIS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 大光圈BR鏡片 佳能35mm F1.4 II評測首發
    EF 35mm F1.4L II USM鏡頭,已有17年之久。如此之長的時間沒有更新此款鏡頭,是因為當年研發的35mm F1.4一代鏡頭具有很高的成像水平,在色彩表現力方面尤為突出,號稱是一款具有「德味」風格的佳能鏡頭。
  • 出色的Z卡口標定 尼克爾Z 50mm F1.8 S評測
    尼康用戶方面,比較新的有便宜又好用的50mm f/1.4 G和50mm f/1.8 G可以去選擇,而伴隨著尼康採用新卡口的全畫幅微單到來,Z7、Z6的用戶除了可以通過轉接環繼續使用之前的50mm標準定焦鏡頭,還有全新的Z 50mm f/1.8 S可以選擇,那麼Z 50mm f/1.8 S表現如何呢?這款新品在近期來到我們蜂鳥評測檢測實驗室,一起來看本期評測。
  • 富士中畫幅GF100-200mm F5.6 R LM OIS WR中長焦變焦鏡頭
    富士膠片公司榮譽宣布,適用於GFX中畫幅系統的「富士龍FUJINON  GF100-200mmF5.6 R LM OIS WR」中長焦變焦鏡頭將於2019年2月上市。這是一款等效35mm格式焦距可達到79-158mm的中長焦變焦鏡頭。得益於優異的防抖性能以及防塵防滴的機身結構,該款鏡頭非常適合自然風景拍攝。GF鏡頭系列一直是富士膠片高品質鏡頭的代表。卓越質量源於出色的光學設計和生產技術,可以實現高解析度和豐富的色彩再現。
  • 徠卡M系統的超性價比鏡頭選擇 銘匠M35f/1.4體驗
    談到35mm焦段的大光圈鏡頭,無論是膠片時代還是數碼時代是永遠都無法避開的一個焦段,作為經典掃街人文拍攝的焦段,35mm焦段的鏡頭一直都是被人津津樂道。而最近有一款35mmF1.4的鏡頭很火爆,一方面是因為其優秀的性價比,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其紮實的成像能力,這就是銘匠光學帶來的M35/1.4鏡頭。
  • 暗夜之眼 尼克爾Z 58mm f/0.95 S Noct評測
    尼康在發布全畫幅微單Z6/Z7之前,曾有一個視頻的預告片,預告片重點展示了尼康曾經的夜神Noct-Nikkor Z 58mm f/1.2鏡頭,在當時結合此前的傳聞,劍指Nikkor Z 58mm f/0.95 S Noct這支鏡頭。
  • 大光圈BR鏡片 佳能35mm F1.4 II評測首發-搜狐數碼
    佳能於2015年8月27日正式發布了一款型號為EF 35mm F1.4L II USM的EF卡口全畫幅定焦鏡頭,此款鏡頭是佳能公司自1987年推出自動對焦單反系統「EOS」及EF系列鏡頭後的第三支35mm鏡頭,第一支EF 35mm F2鏡頭於1990年發布,1998年上市了一代EF 35mm F1.4L USM鏡頭,而時至今日推出的二代EF 35mm F1.4L II USM鏡頭,已有17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