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新28-75mm F/2.8評測:一探鏡頭中的「網紅」

2020-12-06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評測】「全畫幅微單買哪個好?」「索尼!肯定索尼!機身便宜!」「但是索尼鏡頭很貴啊。」「……這確實是。」這樣簡單的日常搭話,各位影像圈的朋友是不是倍感熟悉?同樣是全畫幅相機,索尼微單普遍要比單反便宜,甚至還有越級的可能,加上輕便為王的趨勢,放棄單反早日投奔微單已經成為多數玩家的選擇。像和朋友老生常談時說,索尼微單唯一的痛點就是原廠鏡頭貴,真的貴——三個大三元的錢,加起來已經能買輛寶駿了。那玩家們是不是除了原廠沒其他選擇呢?當然不是。很多第三方鏡頭廠就是看到了「原廠鏡頭貴」這個市場大空隙,研發了不少優秀的副廠鏡頭。而現在,我們正要說的就是騰龍家最近的網紅神鏡「28-75mm F/2.8 Di III RXD」(代號:A036)。看完這篇評測,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款可以賣斷貨。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怎麼就成網紅鏡了?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騰龍在很久之前就出過一款代號A09N的同樣是28-75mm F2.8的單反鏡頭。當時的A09N也有非常多粉絲追捧,畢竟中焦大光圈變焦鏡頭裡,原廠太貴的情況很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副廠,而騰龍的A09N就是因為性價比出色而得到稱讚。

騰龍約十年前的28-75/2.8規格單反鏡頭

索尼微單在這幾年的強勢表現,騰龍也意識到了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小巧、輕量化的產品絕對是主打的方向,這條路絕對不會走錯。於是今年四月,騰龍正式把28-75mm F2.8規格再次搬出來並賦予全新的設計——針對全畫幅的首款Di III鏡頭終於面世了!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價格屠夫竟然把大三元鏡頭一下子定在了五千元階段,對於索尼原廠高高在上的GM鏡頭來說,僅三分一的價格不買爆還是人?但買爆除了價格便宜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隻鏡頭綜合素質相當喜人。到底是不是這樣?我們評測看看就知道了。

一、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外觀評測

當騰龍這隻28-75mm F/2.8 Di III RXD來到S君手上的時候,我當時確實是被震驚了下。我真的從沒想過大三元規格的鏡頭,拿手上會是這種「若有若無」的輕盈感。是的,即使是拿著盒子都是這種感覺,更何況是鏡頭實物?僅有550g的鏡頭重量絕對是大三元裡面的一股清流了!

騰龍在新SP系列高端鏡頭之後,往後的產品不管定位都統一採用了白色簡約盒子來包裝。再盒子包裝上可以看到鏡頭的「畫稿圖」與名稱型號之外,更看到了一串很有意味的英文「FOR SONY MIRRORLESS"。不是FOR N或FOR C,而是索尼微單專屬E卡口鏡頭。

一拿出來鏡頭本體就非常驚豔,這是一枚僅有550g重量的大三元標變鏡頭,其他大多數24-70/2.8的鏡頭基本都是1000g左右,就連騰龍自己的新款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都有900g的重量。所以你可以想像,拿著這樣輕巧的鏡頭去拍照,是何等的愉快舒服!

既然是全畫幅標變鏡頭,那它和誰最配?目前來說,毫無疑問就是A73了,當然A7R3和A9同樣可以使用,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微單相機終於找到「真正的微單鏡頭」了。二代ILCE-7甚至一代ILCE-7都可以使用,但如果是用在a6000系列微單上就相當浪費了,因為那只會用到像場中間的一部分。

很多玩家對鏡頭的內變焦還是外變焦十分在意。我個人覺得吧其實外變焦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進灰感人「那麼可怕,而且事實上也沒有哪家的大三元標變鏡頭能做到內變焦。騰龍的28-75mm F/2.8 Di III RXD即使是伸長到75mm端,整體長度也並沒有增加多少,這一點挺不錯的,顯得十分緊湊。

騰龍這款標準變焦大三元,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三元」,75mm和70mm倒是沒有什麼差別,而28mm和24mm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但騰龍官方也曾表示過,如果大三元鏡頭非要做24mm廣角的話,那麼體積和重量也會跟著上去。然則,很多人即使是用28mm拍攝日常生活場景也是足夠的,為何不用「4mm」廣角焦距來換取更小的體積和質量呢?想想真的很有道理。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定價雖然是相對較低,但是它的做工一點也不含糊。儘管不是全金屬鏡身材質,但仍帶有簡易防滴構造,還有防汙塗層。廣角端支持最近0.19m的對焦距離,望遠端支持0.39的最近對焦距離,最大攝影倍率分別為1:29和1:4,對於最求美麗虛化的朋友來說簡直是至佳選擇。

這一身啞光黑彰顯了騰龍對美的高追求的特色,操作時的手感真的很不錯,實際用起來的話,我覺得變焦環的阻尼偏硬一點,畢竟使用最為頻繁,太軟的話反而不好;而對焦環就容易擰動得多,只不過日常AF模式下會用得很少。索尼的DMF對焦以及MF對焦都是可以完美支持的,眼控自動對焦同樣也是。

看到鏡頭這一身簡潔的造型,可能你會疑惑——騰龍的專業VC防抖去哪了?AF/MF切換鍵總要有吧?對焦窗都取消了?首先,AF/MF沒有實體鍵這確實對於一些玩家來說會不方便,然而索尼A73快捷鍵切換也就2秒的事情;其次,索尼微單自帶五軸防抖&手動對焦斑馬線,可回答另外兩個問題。正因為索尼微單先進而且強大,所以才會有這樣簡潔的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誕生。

前端鏡片具有氟素化合物塗層,即使表面附著灰塵、水滴或者指紋,都可以輕鬆去除。鍍膜方面依然使用騰龍獨家的BBAR寬頻抗反射鍍膜,可有效抑制眩光和鬼影,實現清澈通透的成像。

鏡頭的濾鏡口徑為67mm,顯然比常見的大三元使用的77mm要小,但同樣有F2.8大光圈的光學性能,我肯定更想要小鏡身小口徑的鏡頭來配合微單。至於當一切變小了之後,真實性能有沒有打折扣?下文我們就通過詳細評測來給大家展示了。測試樣機我們全程採用索尼最新的A73全畫幅微單相機來搭配。

2二、騰龍28-75mmF2.8 銳度驚人

二、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銳度評測

我們買標變大三元,基本上對它第一要求就是要「銳」。所謂銳,其實是指成像解析度要高,清晰,銳利。銳利同時也要看中央和邊緣的情況,一般官方MTF曲線會有量化,但我們更注重的是實際拍攝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各個光圈段對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用實拍試試。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銳度評測(28mm)

光圈

中央

邊緣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看完實際測試,我都驚呆了。但,先淡定一下,我們繼續看看望遠端75mm的表現吧!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銳度評測(75mm)

光圈

中央

邊緣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講真,這一波很考驗S君的眼力。我看了很多遍,也確認了很多次沒有拍錯,騰龍這隻28-75mm F/2.8 Di III RXD之所以全球賣斷貨,是肯定有原因的(大家超識貨)。作為一款F2.8大光圈變焦鏡頭來說,能夠做到不管中央還是邊緣,全焦段解析力都超高的,真的是會拍案叫絕。各光圈銳度較量的話,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全開光圈時,邊緣解析力仍然會差一點點,但只要收小一檔光圈,整個畫面馬上銳到爆。如果是拍風光的朋友,建議是使用f/11最佳光圈。

3三、騰龍28-75mmF2.8 暗角微妙

三、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暗角評測

暗角一般存在於任何鏡頭中,也就是指畫面四角有失光現象,視覺越廣,暗角則會越大,但魚眼除外(邊緣放大倍率小)。那麼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拍攝時各光圈段的暗角表現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下圖。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暗角評測

光圈

75mm

28mm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暗角這方面的表現,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在全開f/2.8光圈時,不管是28mm還是75mm都相對較重,收縮光圈會有非常好的改善——75mm需要收縮光圈至f/8暗角消失,而28mm則只需要收到f/5.6就基本消失。這說明了什麼?其實並沒有什麼,S君認為暗角對於人像拍攝來說,簡直「有如神助」,但反過來如果是拍攝風光照片就不那麼理想了。所以你如果拍攝人像相關之外的題材,請儘量收縮光圈來拍攝使用。如果只想全程開f/2.8光圈來拍攝,也不想要暗角效果的話,沒關係,請打開Photoshop,點擊鏡頭校正,馬上舒服了。

4四、騰龍28-75mmF2.8 畸變&抗眩光

三、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畸變評測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 肯定同樣會有畸變問題。而由於可以在索尼微單機身上開啟校正(你總不會刻意關掉自動校正吧),我們就以校正狀態來看看情況就好。

不管是桶形畸變還是枕形畸變,雖然都會在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上存在,但我覺得一般不是非常嚴格橫平豎直的話,基本是看不出有畸變的。如果要求高的朋友也可以利用PS後期校正。

四、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抗眩光評測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使用了騰龍傳統高性能光學抗鬼影鍍膜,可以有效地消除在任何側逆光或逆光時再畫面中所產生的眩光。我們看看這個名為BBAR的鍍膜,它能做到何種程度。

S君使用手機閃光燈這個最強的逆光光源,置於畫面右上角,可以令所有鬼影立馬現形。而從實際測試中,綠色光斑在最強逆光源面前也並非十分大面積鋪開,隨著光圈的變化面積也越來越小,不是對比特別強烈的情況下還幾乎看不出,可見騰龍BBAR寬頻抗反射鍍膜作用非常強大,在你創作時不會因為鬼影問題而煩惱。

5五、騰龍28-75mmF2.8 對焦&實拍

五、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對焦速度測試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這個型號名,你自然想知道「RXD」到底是什麼。RXD(Rapid eXtra-silent stepping Drive)是高速超靜音步進馬達,關鍵詞就是快、準、安靜,所以你會看到下面這段對焦的快速程度是如何。

由於有了安靜的對焦馬達,即使是拍視頻焦點的切換也能做到極其安靜地切換,而不會把馬達對焦的聲音錄進去,這一點對視頻需求大的朋友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利。

六、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樣張實拍

同為大三元標變鏡頭,騰龍28-75mm的焦段雖然和標準的24-70mm是有一定不同,但我覺得在實際使用體驗差異真的不大。上文提到,兩者差異其實主要在28mm端和24mm端,少了4mm的廣角視覺,但卻能換取極輕巧的鏡頭重量,我覺得是很符合微單系統的設計概念。我很輕鬆地帶著A73與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到街上走一圈走走拍拍,整個過程都是輕輕鬆鬆的。

老規矩依然是點擊此處可以查看全部照片的原圖信息。

帶著這套裝備去拍攝,由於基本是陰天環境,鏡頭色彩表現方面並沒有乾澀的感覺,反而是略顯鮮明和生動,還原度十分高。而因為A73自帶傳統的優秀的索尼五軸防抖性能,即使使用較低的快門速度也能獲得良好的清晰度成像。F2.8大光圈以及0.19m的最近對焦距離,靈活運用的話真的可以輕鬆出大片。

其實你很容易會發現,即使沒有了24mm廣角,也讓「標準」的變焦沒那麼標準,但真的似乎一點都沒啥大影響。真的想玩廣角拍風光的朋友,也許早就會選擇16-35mmF2.8這樣的大三元焦段,標準變焦沒有24mm真的不太重要。而且配合索尼A73,這次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還全面支持如MF/DMF還有AF-C時眼控對焦的逆天黑科技機能,令追焦連拍的可靠性和精準性大幅提升。

6六、PConline評測總結

七、PConline評測總結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 優缺點總結

優點缺點

1、價格屠夫,售價為原廠1/32、解析力驚人,F2.8光圈全開畫面清晰銳利

3、同級別鏡頭中最輕便最小巧

4、索尼E卡口獨佔5、防汙塗層更易保養

1、購買需要排隊

騰龍的最新力作28-75mm F/2.8 Di III RXD,在於我看來,它能成為「網紅」無非就是因為有著逆天的光學素質與超低的市場價格。你說索尼原廠24-70GM不厲害麼?厲害是真的厲害,但對比起騰龍的這款有著近兩倍的重量與三倍的價格,如果讓你來選的話,會再有勇氣買多一次索尼原廠嗎?我想,很多人都要再三思考了。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有多麼強悍,看完上文的評測,我想大家都已經深知了。但正因為如此,可能連騰龍官方都沒有想到這款鏡頭可以「爆款」得這麼厲害,目前完全處於產能跟不上的階段,相機界真的好久沒有這樣歡騰過了。索尼用戶買得歡玩得爽,騰龍更是笑呵呵,試問這樣的鏡頭,不賣爆才怪。想買但買不到,對於3C產品來說目前是最不爽的地方,唯一解決辦法就只能是慢慢等了。不願意等?那麼就高價購吧!我想你總不會這樣做的。

相關焦點

  • 騰龍70-180mm f2.8與索尼720GM/G對比測評
    德國科隆攝影師Martin Krolop做了騰龍即將發布的索尼E卡口70-180mm f2.8全畫幅無反鏡頭的測評,並對比了索尼70-200GM f2.8和70-200G f4,原視頻接近50分鐘,科技飯這裡將視頻講到的要點及相關樣張整理如下。
  • 騰龍35mm f / 1.8 VC鏡頭評測:經典的光學設計
    在Tamron 35mm f / 1.8的情況下,光學特性略有不同。9組中有10個元件,但真正有趣的方面是鏡片背面的模壓玻璃非球面元件。這通常不是您找到高度複雜元素的地方,而且它是一個很薄的大元素。實際上你可以取下後鏡頭蓋,看到元件中間的大凸起,邊緣逐漸變細到不同的圓角。
  • 大三元的頭牌 24-70mm f/2.8鏡頭發展史_佳能 RF 28-70mm f/2L USM...
    對於大三元中,保有量最大,也是攝影師最常使用的鏡頭正是24-70mm f/2.8。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24-70mm f/2.8的發展歷史。佳能進入了電子化的新時代。兩年後的1989年,是佳能歷史上的傳奇年份,這一年誕生了眾多令人震撼的新鏡頭,例如我們之前介紹過的EF50mm f/1.0L USM、EF85mm f/1.2L USM,以及如今更多存在於傳說中的EF200mm f/1.8L USM。這些都是1989年的產物。    1989年的傳奇,不僅僅是這些。
  • 20cm對焦VC防抖 騰龍35mm F1.8評測首發
    35mm F1.8 VC鏡頭搭配尼康D810相機效果   此次騰龍推出的SP 35mm F1.8 Di VC USD鏡頭在同級別鏡頭中算是比較小巧的了,我們評測的是尼康卡口,其重量僅為450g,而佳能卡口鏡頭略重,不過也只有480g。
  • 高性價比長焦炮 騰龍70-300mm鏡頭評測
    1騰龍70-300mm USD鏡頭:先評後測回頂部  【PConline 評測】騰龍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代號:A005,下文簡稱:騰龍70-300mm USD)是騰龍首款搭載USD超聲波自動對焦馬達並實現全時手動對焦的鏡頭,同時也搭載了XLD(超級低色散)鏡片和VC防抖裝置。
  • 實力強大的重武器 佳能RF28-70mm f/2評測(全文)_佳能 RF 28-70mm...
    相機界向來都不缺各種神兵利器,但是f/2恆定光圈的標準變焦鏡頭,確實是相當罕見的重武器。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看一下拖延很久的一個鏡頭評測,那就是佳能RF28-70mm f/2。這枚鏡頭最大的特點在於f/2的恆定大光圈,所以讓這枚鏡頭有了更大的替代作用,可以替代很多定焦鏡頭來拍攝很多特定題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枚鏡頭的實際測試。
  • 給A6400一個防抖的機會,騰龍推出17-70 F2.8鏡頭
    我們都知道,最近一兩年,騰龍發力索尼市場,推出了很多E口鏡頭,原因也比較無奈,佳能平臺雖好,但都是佳能自己的鏡頭當主角,而尼康微單平臺表現不佳,那自然全力猛攻索尼了。在發布了一眾的全幅鏡頭後,其終於推出了一款半幅鏡頭,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索尼E卡口APS-C畫幅無反鏡頭,編號B070。
  • 首款F1.8防抖標頭 騰龍45mm F1.8評測首發
    這款機身具備約5060萬有效像素,是目前135畫幅數碼單眼相機中像素數最高的產品,其超高像素全畫幅感光元件也對新發布的騰龍45mm F1.8 VC鏡頭的光學性能和防抖效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而騰龍45mm F1.8 VC鏡頭則打破了這一常規,80.4mm的最大直徑、91.7mm的鏡頭長度(佳能EF卡口版本)在同級別鏡頭中也是前所未有的,金屬鏡筒設計也為這款鏡頭營造了頗為高級的質感,0.29m的最近對焦距離進一步增強了這款鏡頭的實用性。上圖中這款鏡頭搭配佳能EOS 5DS R機身時,不禁給人一種安裝了35mm F1.4級別鏡頭的感覺,而540g的鏡頭重量也超越了同級別產品。
  • 騰龍新鏡更多細節曝光 或與索尼FE 24-240比肩
    此前騰龍曾經公布過一張新鏡宣發的海報,但沒有更多的消息透露。近日,根據海外媒體的透露,騰龍的這款鏡頭或將與索尼FE 24-240mm F/3.5-6.3鏡頭規格類似,並且也帶來了更多細節上的消息。·騰龍新鏡頭的規格可能是28-240mm f/3.5-5.6,或28-280mm f/3.5-6.3,不具備光學防抖功能(索尼FE 24-240mm有)。
  • 騰龍即將發布4枚索尼全畫幅FE卡口鏡頭?3枚餅乾頭加長焦大三元
    據國外網站sonyalpharumors報導:騰龍10月22號將會發布4枚索尼FE卡口全畫幅鏡頭,分別為:– 70-180mm f/2.8(2020年供貨)– 20mm f/2.8(2020年供貨)– 24mm f/2.8(2019年供貨
  • C幅大光圈超廣角 富士XF 8-16mm f/2.8評測
    ,自此富士擁有了恆定f/2.8大光圈的三支鏡頭,XF系列鏡頭也實現了等效12-210mm的變焦範圍。富士XF8-16mm f/2.8鏡頭MTF曲線  在官方給出的MTF曲線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富士XF 8-16mm f/2.8鏡頭在最大光圈下表現尚可
  • 新一代大燈泡 適馬14-24 F2.8鏡頭曝光
    【IT168 資訊】近日,日本網站Nokishita曝光了適馬即將發布的超廣角大光圈變焦鏡頭14-24mm f/2.8 DG HSM Art的外觀照及規格信息。新鏡頭支持佳能、尼康、適馬卡口,鏡組結構11組17片,光圈葉片9片,最大放大倍率: 1: 5.4,鏡頭尺寸:96.4mmx135.1mm,重量: 1150g。
  • 微距鏡也有大光圈 騰龍60mmF2.0鏡頭評測
    【PConline 評測】騰龍SP AF 60mm F/2 Di II LD [IF] MACRO 1:1(後文簡稱騰龍60微)是世界首款擁有F2最大光圈,大口徑等比的APS-C微距鏡頭。60微同時擁有F2.0的大光圈,和具備2枚LD鏡片,能夠擁有通透、高畫質的成像,而且因為等效焦距為90mm(佳能口:96mm),所以,該鏡頭不僅適用於拍攝微距更可兼顧人像題材的拍攝。
  • 沒有金圈的大三元 尼康Z 24-70mm f/2.8評測_尼康 Nikkor Z 24...
    尼康Z 24-70mm f/2.8 S鏡頭評測    尼康Z 24-70mm f/2.8 S是大三元中的標準變焦鏡頭f/2.8 S鏡頭評測結果外觀的改變很大    我們還是先從外觀展開評測,尼康Z 24-70mm f/2.8 S鏡頭的口徑82mm,重量805g,比F卡口24-70mm F2.8鏡頭體積減少25%,重量減少18%。
  • 我用騰龍 28-75mm F2.8 教你拍《復聯》大戰
    靜態拍攝要拍出傳說中的『電影感』,需要考慮的其實只是焦段運用的基本功,而又考慮到如果將玩具當成人像來拍的話,還需用上的是鏡頭的近攝能力,光圈方面只要不算太小也都可以接受。所以在綜合以上的分析之後,我選擇了只帶一枚騰龍 28-75mm F2.8 鏡頭來完成這次的拍攝。
  • 一周新聞匯總 未來鏡頭與傳感器技術前瞻(全文)_徠卡 M 28mm f/2...
    鏡頭,新鏡頭的一大亮點在於其最大光圈值,全新的Summilux-M 28mm f/1.4 ASPH.鏡頭f/1.4大光圈是M卡口鏡頭中首款達到此規格(28mm焦距前提下)的產品。鏡頭焦距:28mm    鏡頭結構:7組10片(包含一枚單面非球鏡片)    鏡頭視角:75°    光圈範圍:f/1.4-16    最近對焦距離:0.7m    手動對焦設計    濾鏡尺寸:49mm    鏡頭尺寸:61 x 81 mm    鏡頭重量:440g
  • 騰龍宣布開發M4/3系統14-150mm新型鏡頭
    騰龍(中國)公司在昨天宣布消息,全新的開發14-150mm f/3.5-5.8 Di III VC大變焦M4/3鏡頭登場。該鏡頭成為了騰龍正式加入M4/3陣營後發布的第一支M4/3卡口自動對焦鏡頭,並且將在2013年1月31~2月3日CP+2013展會騰龍展位上進行外觀展示。
  • 感受超廣來的震撼 佳能RF15-35mm F2.8體驗
    恆定大光圈全畫幅超廣角變焦鏡頭中精品輩出,各品牌間的競爭也尤為激烈,誰在這個焦段有獨佔的鏡頭,誰家的產品就能在市場上搶得一席之地。而到了無反市場,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佳能在去年發布的RF15-35mmF2.8LISUSM是一支非常值得關注的產品,前幾天我有一次帶著這支鏡頭,去了一趟國家大劇院,就這次拍攝的感受,簡單的和大家說說感受。
  • 超廣新星 佳能EF 16-35mm f/4鏡頭評測(全文)_佳能 EF 16-35mm f/4...
    從最早的20-35mm f/2.8鏡頭到後來的17-35mm f/2.8,再到大三元的16-35mm f/2.8mm鏡頭。這些性能優異的佳能廣角鏡頭都給攝影愛好者們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不過這些鏡頭也著實不便宜,高昂的價格多少讓一些用戶望而卻步。而隨著新款EF 16-35mm f/4L IS USM的推出,佳能的用戶們又多了一個保持高畫質前提下,相對便宜些的選擇。
  • 1:1放大倍率 索尼發布FE 90mm F2.8鏡頭
    這波索尼發布的新鏡頭中,包含了索尼FE系列鏡頭中的第一款微距鏡頭FE 90mm F2.8 Macro G OSS。1:1的放大倍率和0.28m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很好地滿足鏡頭的微距拍攝需要。鏡頭售價為1098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889美元,作為旗艦微距鏡而言價格還是較為合理的,喜歡微距拍攝的索尼用戶不妨關注下這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