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2020-10-29 18:45 來源:澎湃新聞
與機器海豚同遊,聽上去是不是很有未來感?
一家紐西蘭的科技公司Edge Innovations正在向這方面努力。這家公司曾創造了好萊塢電影中一些最著名的動畫動物,如《威鯨闖天關》中的虎鯨Willy的形象,和《深海狂鯊》中可怕的大鯊魚等。
而現在,這家公司開發了栩栩如生的機器人海豚,這些海豚長2.5米,重250公斤,皮膚用醫用級矽膠製成。無論是外觀,還是行為,它們幾乎和真正的海豚沒有差別。公司在網站上說,這是「將藝術和技術帶入生活。」
你能看出這是真海豚還是機器海豚嗎?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的第一階段是由我國企業紅星美凱龍集團贊助的。一位副總裁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說,紅星美凱龍正在考慮資助Edge Innovations在中國成立實驗室。他還說,公司希望能在未來的水族館項目中採用機器人海豚以及其他機器動物,也希望將這種模式帶到中國各地。
另一位項目投資者,Melanie Langlotz,則對《衛報》說,在初期測試中,參加測試者已經無法分辨這是不是真的海豚。
機器海豚的外觀和真實的海豚一模一樣,可以遠程控制,也可以像海豚一樣,與人類互動。它們可以向孩子點頭,也可以忍受對於真海豚來說過於殘忍或有害的待遇,比如在加氯的泳池水,或是商場的展示水缸中遊泳,與人類過近距離接觸等。
接受測試者和機器海豚互動
公司希望在未來,人類可以和這些機器海豚、機器大白鯊,甚至數百萬年前侏羅紀時代的海洋爬行動物一起潛水遊玩。
據Edge Innovations創始人兼CEO沃爾特·康迪說,目前全世界圈養著3000條海豚,每年產生幾十億美元的收入。他認為,人類有強烈的親近海豚的願望。
但是,這種圈養行為並不符合動物福利,近年來一直遭到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反對。自然界中,海豚每天遊泳可達40英裡,但在圈養環境中,它們始終身處狹小的水池之中,並被迫和人類互動,或在經過殘酷訓練後進行動物表演。
沃爾特·康迪和機器海豚在一起
這也造成了許多悲劇。有著「殺人鯨」稱號的虎鯨是海豚中最大的一種,但野生虎鯨從來沒有過殺人記錄,它所有攻擊人類的行為都發生在從事動物表演的海洋公園中。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海洋公園正在停止海洋動物表演和圈養。2017年,美國聖地牙哥海洋公園停止虎鯨表演,2019年,聖安東尼奧和奧蘭多海洋世界也都停止了虎鯨表演。2019年, 上海長風公園的白鯨劇場關閉,一對白鯨姐妹被送送到冰島的新家,回歸自然。
在此趨勢下,動物保護主義者對機器海豚的出現表示了歡迎。動物權益組織PETA與Edge Innovations合作,舉辦了一場機器海豚的展覽。PETA活動家凱薩琳·沙利文希望這個項目可以終結幼小的海豚被人類從母親身邊綁架走的命運。
「2020年,尖端技術讓我們可以在不傷害自然的情況下體驗自然。」PETA英國總監伊萊莎·艾倫說。
Edge Innovations的一位技術人員認為,當代人不會介意機器海豚不是真海豚。「年輕一代花在電子遊戲和網上的時間非常多。對他們來說,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呢?」
不過,機器海豚的成本是一個問題。據悉,一頭機器海豚的成本在300萬美元左右,是在野外捕撈海豚的4倍,但機器海豚的壽命也更長。從長遠來看,機器海洋生物將比真正的動物活體更便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海豚,動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