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或為人類遠古文明核心

2020-09-17 科技工作者


該地圖展示了黎凡特地區(橙色陰影部分),即整個「新月沃土」地區的西部(黃色陰影部分);位於灰色虛線框中的是此次研究區域。源自撒哈拉沙漠和內蓋夫沙漠的箭頭顯示了沙塵的運輸模式,而它們的厚度則表明運輸中顆粒的相對大小。細粒塵埃被風從撒哈拉沙漠吹到黎凡特,而粗粒塵埃(黃土)被風從內蓋夫沙漠吹到較近的加利利山脈地帶。

十多萬年前,當早期人類開始走出非洲進入歐亞大陸時,地中海東部土地肥沃的黎凡特(Levant)地區是北非和歐亞大陸之間的重要門戶。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15日消息稱,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片「綠洲」地區的存在幾乎曾完全取決於一個意想不到的因素:塵埃。

最初,以色列地質調查局(GSI)的Rivka Amit博士團隊提出了一個直觀的問題:在地中海周圍,為什麼有的地區的土壤稀薄,有的地區卻土壤厚沃?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塵埃的沉積效應在黎凡特厚土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假如在20萬年前塵埃源沒有改變的話,早期人類在離開非洲時可能有更大阻礙,而這片新月沃土的部分地區可能也很難令人類文明生根。

一般來說,潮溼氣候下土壤更加肥沃,乾旱環境下土壤薄而貧瘠。然而在地中海沿岸,情況恰恰相反。此地大部分基巖是可溶解的碳酸鹽,較溼潤的北部地區土壤薄而貧瘠,較乾旱的東南部地區土壤厚而肥沃。一些科學家將這種情況歸因於人類活動導致的侵蝕作用速率差異。然而,Amit博士卻認為,僅僅有高侵蝕率是不夠的。她對現有假設提出了質疑,認為當風化速率太慢而無法將基巖化為土壤時,塵埃輸入可能起到了關鍵作用。

為了評估塵埃對地中海土壤的影響,該團隊追蹤了塵埃的源頭。

他們收集了該地區土壤中的塵埃樣本,以及附近和遠處的塵埃源,並比較了樣本的顆粒大小分布情況。

他們發現,土壤薄厚不同的地區間的關鍵性區別在於:薄的土壤僅含有來自撒哈拉等遙遠沙漠的最細小顆粒,而更厚更肥沃的土壤則含有來自附近內蓋夫沙漠及其沙丘的粗粒塵埃—黃土。

地中海東部的厚土層形成於20萬年前,當時冰川覆蓋了大片土地,還碾碎了基巖,從而形成了大量細粒沉積物。整個星球的塵埃變多,導致類似內蓋夫的廣闊沙丘地帶不斷擴大,形成新的沙塵源,最終導致黎凡特等地區的土壤變厚。

據此,Amit得到了答案:侵蝕作用的影響沒有想像中重要,重要的是粗粒塵埃是否流入。土壤薄的地區沒有足夠的黃土來形成肥沃的農業土壤,而地中海東南部卻有。

Amit團隊還通過土壤剖面發現,黃土之下缺乏細粒沉積物。她表示:「在黃土形成之前,沉積的土壤非常薄,這令人驚訝。」如果風向不變,內蓋夫沙丘地也沒有形成,早期人類可能很難穿越這片土地並生存下去。

在現代地中海地區,土壤不再沉積,沙塵源也被切斷,這使得這片土地脆弱不堪。當地居民必須在保護環境和農業開發之間尋求平衡,採取負責的農業方式對當地土壤保護至關重要。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 《地質學》

期刊編號: 0091-761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ancient-human-civilization.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遠古文明的大智慧
    文明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成果和獲得的能力進步到一定程度的結果。世界範圍內的所有文明都是由宇宙觀、社會治理觀、核心文化價值觀構成,它們互為因果、彼此支撐。三者的不同是各文明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群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凝結物,其中物質文化遺產所承載的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基因,是文明在不同時期由宇宙觀、社會治理體系及核心文化價值觀三者交互作用的產物。探究不同歷史時期三者的特徵以及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與模式,是研究中國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探尋中國文明獨特智慧的根本。
  • 人類史前文明是騙局嗎?遠古超級文明真的存在嗎?
    我們不妨來假設下,比如地球在過去的45億年中產生至少兩次文明,一次是遠古文明,一次則是我們這個人類文明!那麼根據其留下來的線索來追溯一下,是不是能反證出存在遠古文明或者不存在!看起來整個地球45億年的歷史進程中,真就是為了人類的出現而準備的?難道就沒有出現過其他的高智商物種嗎?當然這無需瞎猜,可以錯多個方面來分析下:一、我們是否從地質年代的地層發掘中有發現遠古文明的蛛絲馬跡嗎?
  • 金字塔證明遠古文明高度發達!難道人類文明不過是一個循環?
    是我們人類自己還是遠古的生物恐龍或者是其他的生物呢?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人類不斷地研發出了各種便於我們生存的機器,家裡的洗衣機,洗碗機和掃地機器人現在都變得很普通,筆記本電腦現在也是人手一個,沒有什麼驚奇,我們為了更好地出行,發明了在水裡遊的輪船,在天上飛的飛機,在路上跑的汽車,火車。甚至,我們為了去看看宇宙中的外太空,更是發明了宇宙飛船和各種衛星。
  • 遠古文明曾高度發達!人類文明只是一個死循環?
    部分專家認為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人類還沒有進化完成,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出現在大約七百萬年前,對於這個假設,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是從元謀人會用火來看,三百萬年是比較靠譜的。那麼在很久很久的以前,在人類存在的那麼多年裡,難道就沒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嗎?某些人說的遠古文明曾高度發達,人類文明只是一個死循環這是可能的嗎?時尚圈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那文明圈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看下那些我們解釋不了的東西。
  • 遠古文明有多發達?真相驚人,難道人類文明是個死循環
    遠古文明有多發達?真相驚人,難道人類文明是個死循環。充滿神秘色彩的古代文明總是牽動著人們的好奇心。看見了中國的世界未解之謎,對遠古文明的發達成都更加好奇了。那麼到底是真有外星人,還是古代文明已經很發達了呢?要說古代文明的發達程度,真相是非常驚人的。在1972年,非洲的加彭共和國發掘出了一座距今已有20億年歷史的鈾礦。雖然輸出的功率已經很低,但它卻連續不斷的運轉了50多萬年。而且,在這個鈾礦裡,人們還發現一個震驚世界的史前遺蹟。
  • 幫助人類文明形成的兩個遠古文明是啥來頭?科學家揭開其神秘面紗
    這個被稱作遠古外星人學派的人類學分支,它有一個理論認為,在我們星球的早期,已經被高度發達的文明訪問過。他們改變了我們的基因,加速了人類發展的歷程,幫助人類建立了文明。然而,這些曾經造訪過地球的外來文明,他們是誰?來自何處?科學家正在努力揭開其神秘面紗。
  •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文/高登權人類文明,在我們的理解中,就是從石器的製作開始到今天的高級文明,這是目前我們比較清楚的人類文明,這一文明的時間大概在10000年左右,超過一萬年,用現在的科學來進行分析,原則上是沒有人類文明的。
  • 遠古文明曾高度發達,人類文明是一個循環嗎?真相是這樣嗎?
    遠古文明曾高度發達,人類文明是一個循環嗎?真相是這樣嗎?文/水果說歷史人是最厲害的,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人。之前有人發現人類最早的化石,好像也是幾百萬年前的了,但是是否是這樣,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除了我們的文明,可能也有我們不知道的文明存在吧!可能我們也不知道它是什麼吧!遠古文明曾高度發達,人類文明是一個循環嗎?真相是這樣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就去查閱了一些資料。一是安蒂基西拉機器。在某個時候,一個船員發現了一個大船,那麼船好像已經好多年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就留在這了,那個船好像是古羅馬時候的。
  • 遠古文明中的巨人可能存在過,三個證據顯示遠古有身材高大的人類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雖然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各不相同,但都有許多相同的文明記載,比如世紀大洪水和身材高大的祖先傳說,那麼有一些證據顯示在遠古時期地球上確實存在過巨人族,並且在人類文明中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那麼來看看這些巨人存在的證據是哪些吧
  • 火星疑似誕生過遠古文明、火星最適宜人類移民,人類何時殖民火星
    而古羅馬人稱火星為「瑪爾斯星」,「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國土與戰爭之神。「火星」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一直被人類認為是戰爭和災禍的象徵。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同樣如此,隨著對火星探測的加深,火星依舊披著神秘的面紗。一,火星遠古文明之謎。
  • 科學家在水星和金星軌道發現塵埃環,或將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
    科學家也不知道水星的塵埃環是如何形成的,太陽探測器的無意發現有可能將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如果說水星的塵埃環的形成無法理解,那金星的塵埃環就顯得更加神秘了。金星的塵埃環範圍竟然有1500萬公裡寬,厚達2600萬公裡。
  • 遠古時代有核戰發生嗎?人類3000多萬年的歷史,卻只有3000年文明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但是過往的事件是否真實存在,史書的撰寫是否有誤,我們無從得知,儘管發掘出的文物可以進行研究判定,但是最真實的樣貌已經丟失,戰爭將事實掩蓋,那在遠古時代有核戰發生嗎?人類3000多萬年的歷史,現如今卻只有3000年的文明,縮減得可怕!
  • 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被找到,是遠古文明還是外星人遺蹟?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大約500多萬年之前,人類的祖先——非洲類人猿,不知為何從樹上來到了地面,並且學會了直立行走,從此與大猩猩在進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直到20多萬年之前,人類拿起石頭當做工具,成功的進入到了石器時代,並且學會了用火,開始吃熟的食物和用火來驅趕野獸,然後到5000多年之前,人類文明體系建立,演化至今成功進入了「科技文明」時代。
  • 新月沃土文明的存在,要謝謝那些不起眼的小小塵埃
    細粒塵埃被風從撒哈拉沙漠吹到黎凡特,而粗粒塵埃(黃土)被風從內蓋夫沙漠吹到較近的加利利山脈地帶。十多萬年前,當早期人類開始走出非洲進入歐亞大陸時,地中海東部土地肥沃的黎凡特(Levant)地區是北非和歐亞大陸之間的重要門戶。
  • 世界各國神秘的海底金字塔竟然是遠古人類所為!
    但是在深海中也存在著這樣一群金字塔建築,科學家懷疑是遠古人類所為。海底金字塔位於距臺灣宜蘭60海裡的與那國島,其南面海底陸續發現「古神殿」的遺蹟。可能是1.5萬年前琉球群島與中國大陸還連在一起時的古文明遺蹟,是由於地震引起地質變化而突然沉入海底的。
  • 盤點地球上4個很像外星文明的遠古遺蹟,史前文明曾有巨人?
    現在許多人相信地球上形成的數十億年裡曾出現過多次文明,有許多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並不像是人類的技術,或者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地外文明來過地球,那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遠古遺蹟可能就是那些外星文明留下的證據。
  • 遠古文明或已離開地球,隱藏在宇宙超20億年
    最開始的時候,由於科學技術的不發達以及人們所掌握的考古文獻以及考古資料並不多,人類一直誤以為人類文明是地球上的唯一文明,而且對於外星文明的存在與否也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 五大地球曾經滅亡的文明,是遠古遺留還是外星產物?
    瑪雅預言揭示過:地球的每一段文明,都會在一個」太陽紀「之後滅亡。飢餓、災難或者是自相殘殺等原因。讓這些文明都不能延續下去,地球幾十億年,誕生過多少文明?沒人知道。但是目前從人類發現的那些滅亡的文明來看,我們現代人類的結局貌似不太美好!
  • 萬壽巖遺址保護:守住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
    從此,被譽為「南方周口店」的萬壽巖,守住了一份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並開啟了它百年文物工程的嶄新篇章。萬壽巖,成為考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幸運兒」。各文化層均含有大量遠古人類製作的石質工具及伴生哺乳動物化石。「萬壽巖把從數萬年前到20萬年前的歷史堆積在一座山上,這在全世界都很少見。」鄭國珍評價說。  此前,福建發現的最早文物,是三明清流縣狐狸洞出土的晚期智人牙齒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距今8000至一萬年前。萬壽巖遺址的發現,把福建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了20萬年前。
  • 地球的起源與人類的進化
    隨著時空的推移,由於物質間的相互作用所吸引,在宇宙歷經超高溫和光電作用下,又歷經數億年的演變,宇宙中出現了多到太極的氣體和塵埃,這些氣體和塵埃相互吸引結合在一起,成長為最初期的類行星體。隨著宇宙的進一步發展,宇宙中出現了無盡其數的行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