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甜甜
排版 |王婧
在鋼鐵廠乘畫舫泛舟觀景,邊聽導遊講鋼鐵強國的故事,邊看戲水遊魚與鋼鐵智造比鄰而居,工業回水循環進湖;走進採礦、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生產車間,觀賞鐵水澆灌出「火樹銀花」,實地探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穿行於智能工廠玻璃長廊,觀摩奶粉檢測研發中心全流程透明生產……
昔日提到南京,很多人想到的是中山陵、夫子廟等傳統景觀,而如今,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鋼)、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梅鋼)、南京浩明乳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浩明乳業)等諸多工廠、企業變身景區,雄起於南京旅遊新業態的版圖。在生產產品創造工業產值的同時,也讓工業「鏽」帶變身旅遊「秀」帶,為南京全域旅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1
遊客進廠區,「南京製造」有看頭
在南鋼廠區內,近40000平米的九龍湖煙波浩渺。
看罷楚霸王項羽渡江遺址等人文古蹟,遊客乘上木製畫舫,穿行於湖中。沿湖一側,岸邊綠草如茵,水鳥滑行而過,時有遊魚躍出水面;湖的另一側,藍色穹頂下是鐵礦料場封閉大棚,高爐煉鐵的礦粉混勻生產線清晰可見,棚內堆取料機歡快地飛旋,厚厚料層不斷增高,礦粉混勻過程產生的些許揚塵卻被罩在棚中,真正做到了「用料不見料」。
廠在花園中,景在工廠中,猶如置身一幅水墨丹青。
圖:南鋼廠區
但誰能想到,眼前猶如「一鑑開」的湖水竟然是南鋼工業用水的源水蓄水池。
「我們的中水回用處理站會將全公司的生產、生活回水進行集中處理。」 南鋼全資子公司、南京金樂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張燕指著面前的湖水說,「處理後的中水大部分再回入『九龍湖』,再用於生產中。」
南鋼,江蘇省第一爐鐵、第一爐鋼、第一根鋼材都曾誕生於此。如今,昔日的「江蘇鋼鐵工業搖籃」裡又「走」出了國際知名的中厚板精品基地、國內領先的特鋼精品基地和複合材料基地,眾多「南鋼造」被「鑲嵌」進大國重器、重點工程,從逐夢深藍到礪劍長空,展現「中國製造」的浩蕩底氣。
圖:南鋼廠區
如今,生產線變觀光線,不少人眼中「八竿子打不著」的工廠和景區正從「楚河漢界」變成「水乳交融」。
年產760萬噸鋼材的大型工業生產基地梅鋼,坐落於南京雨花。最初是上海依託南京梅山鐵礦資源建設在江蘇的鋼鐵原料基地。
經過50多年的創新發展,梅鋼已實現從「勞動密集」到「技術密集」、從「傳統製造」到「花園工廠」、從「製造」到「智造」的嬗變,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如何讓這些抽象的成就轉化成觀眾心中的具象感知?梅鋼人念茲在茲。而工業旅遊,為他們找到了問題的「新鑰匙」。
在梅鋼「智慧煉鐵」5號高爐生產車間,人人屏息以待。
正值出鐵時分,中控室中的工人們監控著電腦上的數據。從他們上方的電子大屏上可以看到,在無人幹預的情況下,龐大的高爐發出轟鳴聲,「智慧煉鐵」正有序進行。伴隨著開口機有節奏的振動,殷紅的鐵水若隱若現,慢慢向外伸展。剎那間,一股火紅的鐵流如脫韁野馬躍出軋機,噴湧而出,濺落在鐵溝內,激起一片耀眼的火樹銀花……
圖:南鋼廠區
「哇,好美啊!」1780產線上,守候多時的遊客旋即按下快門,定格光影。
全長1000米的遊客專用參觀通道橫跨作業區上空,被前來「打卡」的遊客譽為最「硬核」旅遊線路。
圖:南鋼廠區
從觀景平臺上向下看去,千米軋線盡收眼底。通紅的鋼坯在生產線上川流不息,金色的板材魚貫而出。
昔日滿天灰,而今餘茶香。
走進廠房內的出鐵平臺,腳下是綠色潔淨的地坪,頭頂是銀色的封閉罩。這個類似廚房油煙機的全封閉裝置會將出鐵時排放的廢氣抽走,進行過濾後再排放。景觀擋壁牆後的下客區內,與鑄鐵煉鋼「國家重器」近距離接觸的遊客,在親眼見證「千錘百鍊」,全景式感受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後,可以在這裡品上一杯咖啡,於嫋嫋茶香中感受中國鋼鐵線上的翻天覆地。
2
旅遊元素「反哺」工業品牌
如今,從江上看南鋼,近處是生態溼地園,樹木、花草、蘆葦、水鳥、微型馬拉松跑道,遠處是工廠花園中的鋼鐵智造和工業旅遊示範園區……今日的南鋼已成為工信部認定的「綠色工廠」示範企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評定的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企業,中國冶金報評定的行業綠色發展標杆企業。
一直以來,「綠色」是南鋼發展最亮眼的底色。
南鋼不僅將廠區周邊70萬平方米的江岸增綠復綠,打造出「南鋼十景」,還從綠色理念、綠色工藝、綠色環境、綠色產品、綠色服務、綠色產業鏈等層面,著力打造鋼鐵生產、能源轉換、廢棄物消納的綠色製造鋼鐵的生態環保體系。
圖:南鋼廠區
除了「綠色」,「智慧」「高科技」也成為南鋼高質量發展的新特徵。
近年來,作為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南鋼沿著創新驅動、數位化轉型、新產業裂變三條成長曲線,斬獲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江蘇省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等國家、省、市榮譽37項。
於內,孕育出全省唯一5G+工業網際網路的智能工廠,讓智造工業品易如生產消費品;於外,裂變出的金恆科技、鋼寶股份、鑫智鏈、鑫洋供應鏈等新產業業態茁壯成長,2020年南鋼新產業投資集團利潤有望突破10億元。
今日的南鋼著力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為民族復興匯聚前行之力,讓國人驕傲,讓外界驚嘆。
如今,這裡已經成了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圖:南鋼廠區
在南鋼,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的學生們在參觀了同心園鋼鐵文化展廳、鋼鐵主題博物館,了解了南鋼的企業發展史、世界鋼鐵工業史和冶金史後,也發現了一樁「新鮮事」——
圖:南京鋼鐵博物館
南鋼成立60周年時入「住」的3隻藍孔雀已經在同心園繁衍出了第二代、第三代。
「瞧!這孔雀長得多好啊。」52歲的飼養員王玲說。與鋼鐵打了幾十年交道,如今她又到同心園上了崗。聊起往昔,王玲記憶猶新:改造前塵土飛揚、野草遍布,過路的市民都繞著走,如今鋼廠成景區,節假日很多年輕人都到這裡來打卡。
圖:南鋼廠區
鋼廠,成為各大短視頻APP上的「南京網紅打卡地」。通過社交網絡上越來越多KOL們的「種草」,全新的梅鋼,開始有向年輕群體「破圈」的跡象。
神秘的「鋼鐵森林」,打破藩籬,日益開放。
而在此之前多年,半封閉的園區內外,改造者們進進出出,寫就了一段特別的歷史。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鋼鐵行業一直就是,粗放型、高投入、高汙染的『傻大黑粗』式企業。」張燕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南鋼累計投資80多億元實施綠色發展、環境提升。「我們想改變偏見,讓大家能看到,鋼鐵企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能作為一個景點,供遊客遊覽,為大中小學生提供科普教育的研學基地。」張燕說。
「五一」期間,在雨花臺區的三山磯遠眺長江岸邊一座座高聳的卸船機,成為不少遊客的難忘記憶。
圖:梅鋼廠區
這就是梅鋼原料碼頭。
「以前這裡就是一片灘涂,現在我們的工人和附近的居民空閒時間都會來這裡散步或者鍛鍊。」7平方多公裡的廠區內,沒有灰塵瀰漫,不見煤粉飄落,「打造全球鋼鐵業最潔淨工廠」的大幅標語分外醒目。
從今年接手項目至今,梅鋼工會主席兼企業文化部部長朱梅無數次丈量過腳下的園區土地,她感慨,「梅鋼日新月異,越來越美!」
圖:梅鋼廠區
為打造花園工廠,自2012年起,梅鋼採取一次性重大投入和年度滾動投入的方式深入開展廠容廠貌整體提檔升級。冷卻塔、氣櫃、煙囪等立面出新,塗上網紅色「蒂芙尼藍」;廠史陳列館引入VR技術,展示從鋼材到鋼製品的全流程;工廠資源綜合利用率、環保裝備、噸鋼環保投入、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水平都達到了國內行業領先,從國內首家實施燒結煙氣脫硫,到全球首發燒結機脫硫脫硝協同處置技術填補國內外工藝技術空白,全力提升環保本質化水平;新植香樟、櫻花等喬木灌木30餘萬株,新增和改造綠地40多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1.03%,「鋼鐵榮譽林」「冷軋幸福林」「銀杏大道」「梧桐大道」等景觀吸引著文藝青年、網紅主播……
梅鋼這座與城市相依的城中城,在為城市帶來高額收入的同時,在環境方面承擔之責也越來越重,迭代更新的同時,他們也需要敞開大門,「請大家進來看一看。」
圖:梅鋼廠區
從中國南極科考站到「一帶一路」輸油管線,從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到國家海洋工程,從東京奧運主會場到高檔家電和汽車,梅鋼在不斷追求和引領鋼鐵業的進步與發展的同時,也在致力打造鋼鐵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生態工廠。
圖:梅鋼廠區
「以前,每年都有二三十例周邊居民投訴,但是自工業旅遊區創建以來,投訴變得越來越少。」談起這一變化,企業文化部新聞中心經理楊景成喜上眉梢。投訴量少了,把這裡當「後花園」的人卻多了。「2019年,我們遊客接待量超過了8000人,今年受疫情影響,從4月起開放,共接待了60批次近千人。」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看來,工業旅遊中的工廠、車間等的參觀旅遊,也會隨著生產與消費關係的重構、人們對產品安全性問題的日益關注而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以乳品企業為例。
圖: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
在浩明乳業建造的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內,遊客正沿著300米的智能工廠環形玻璃參觀通道一路前行,親眼見證羊奶粉從原料、處理、配比、調和、填充、罐裝直至入庫的全過程。
圖: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外包車間,雷射打碼機會列印生產批號、序列號、二維碼等信息,經自動翻轉系統,來到全自動上蓋、定位、壓蓋工序,然後進入全自動裝箱機進行封箱。」
在通道下方的包裝線上,一盒奶粉因重量不合格,在被機器識別後,進入次品通道。一旁的講解員隨即解釋說,「封箱後的產品在輸送的過程中經過在線稱量,驗證計量準確性,不合格的產品就會被剔除出來。」他介紹說,合格產品經數據採集後,生成箱碼標貼,自動粘貼,來到機械手自動碼垛系統,按設計要求完成自動碼垛,後由後包裝人員用叉車運送至倉庫待檢區,檢驗合格後,方可按指令掃碼發貨。「相當於產品都有了一個『身份證』,每一份都能精準溯源,保證安全性。」
圖: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
厲新建也指出,工業旅遊發展如何適應當前旅遊消費的新趨勢和旅遊組織方式的新趨勢,是一個挑戰。他認為,「工業企業以往注重生產,不直接跟消費者打交道,主要面對機器,但現在工業旅遊則是直接面向消費者,面對對象的轉變也意味著管理方式的變化。」
圖: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
「這就是倒逼我們曬出每個角落,坦誠以待。」在旅遊區內,玻璃櫥窗是最常見的,無論是實驗室還是生產線,都被設置成「透明」的。浩鼎集團、南京浩明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孫萬偉常常把「天天都是開放日,人人都是監督員」這句話掛在嘴邊。
無論是在樓梯走廊,還是在遊客參觀通道,都高懸著「匠心品質,只為一杯好羊奶」的巨幅標語。
圖: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
「可以說,我們揭開了一杯好羊奶背後的『神秘面紗』。」把廠區變成景區,孫萬偉想讓遊客們了解羊文化,了解羊奶製品,但更重要的是想讓遊客意識到「中國標準」已經是全球最嚴格的乳製品標準。
如今,遊客變顧客,顧客轉遊客。孫萬偉算了一筆帳。「去年,我們接待了超過6000名遊客,今年已經將近10000人了。」他笑吟吟地說,「旅遊區的遊客來自全國各地,很多人『路轉粉』,回去就在我們的電商平臺上下了單,我們的市場越來越大。」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系主任張輝曾表示,工業旅遊是絕佳的品牌營銷途徑,「通過工業旅遊,可以讓消費者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產品質量保障、企業文化等,無形中增加了對企業品牌的信任,進而可以提升產品市場佔有率,提升品牌價值。」
富了企業的同時,工業旅遊也鼓了人的腰包。
圖: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
2018年,僅有初中文化的高年花在羊乳文化旅遊區當上了廚師。每月工資4000多元,錢不算少活不累。「比在家裡種地強多了,環境好,掙得也多。」她笑著說。工廠變景區,遊客中心等配套措施相繼建成,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更豐富了遊客的多元消費選擇。
走過羊文化博物館,學習圖騰文化、貨幣文化、孝道文化、吉祥文化、營養文化構成的羊文化傳承脈絡;了解羊乳提取和生產的全流程,觀賞羊乳及其衍生產品;走進互動體驗區和互動品鑑區,有如移步換景。
圖:江蘇羊乳文化工業旅遊區
在體驗區,遊客可以體驗羊文化有關的小遊戲,印製個性化的羊文化衫;在品鑑區,則能免費品嘗企業的產品,自己動手做DIY的羊奶餅乾、羊奶蛋撻和酸羊奶等。講解員們還會親自授課,講解如何利用羊奶自己在家製作食品。
3
一業興百業,南京工業旅遊待騰飛
早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就提出,推動旅遊與新型工業化的融合發展。
而南京發展工業旅遊有著厚重的「家底」。
南京工業發展起步較早,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也是新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更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工業旅遊資源豐富。在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發布的首部《中國工業旅遊發展報告》中,中國城市工業旅遊綜合競爭力指數南京位列第21。
同時,來南京體驗工業旅遊,也有不少選擇。
據統計,目前南京有包括高淳陶瓷工業旅遊區(點)、海爾曼斯工業旅遊區(點)、南京金箔工業旅遊區(點)、南京捲菸廠工業旅遊區(點)、雲錦博物館等在內的一批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以及祿口皮草小鎮、海龍紅木工業旅遊區、江蘇太古可口可樂飲料工業旅遊區等省級工業旅遊區。而在近日發布的第三批16家江蘇特色小鎮名單中,江北大廠工業文明小鎮批覆設立。
而今日,南鋼、梅鋼、江蘇羊乳文化等工業旅遊「新秀」亦已閃亮登場,日行千裡,翻天覆地……
窺斑見豹。
在這份蓄勢待發的背後,是「一業興百業」的光明前景。
近年來,實踐證明,工業為旅遊提供了新資源,如歷史遺存、高科技創新、生產工藝等;旅遊則為工業帶來了巨大附加值,如品牌提升、產品推廣、形象宣傳等。隨著工業化深入發展以及旅遊業蓬勃興起,工業和旅遊日益走向融合共贏。
瀋陽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王偉偉認為,城市工業旅遊對城市經濟增長貢獻較大。國外研究表明,在發展中國家,旅遊消費支出每增加一個單位,工業值可擴大3.7倍,國民收入可擴大2.7倍,投資可擴大0.9倍;其次,工業旅遊可製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城市就業壓力;再次,工業旅遊可擴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整體形象,進而改善投資環境,能吸引更多人才和資金流入。最後,工業旅遊還可促進科學與技術知識的普及,增強公眾環保意識,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南京發展工業旅遊,在全域旅遊市場的再布一「子」,不僅豐富了旅遊消費產品線路供給端,創新消費方式,著力推進優質供給、和有效供給,增加遊客來寧、留寧的「圈粉選項」,也將有助於推動南京文化旅遊產業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增長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放大文旅融合綜合效應,豐富產品供給,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文化旅遊消費比重,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線路疊加,業態相融,行業烙印鮮明的南京工業旅遊正日趨多元,逐漸從小眾走向大眾。在重新思考「發展」命題後,南京製造找到了一把啟動「騰飛引擎」的新鑰匙,也為這座千年古城的旅遊市場開闢了發展新天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