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現象: 探路中國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2021-01-09 央廣網

三亞海棠灣紅樹林項目(資料照片)

今年兩會關於旅遊業發展有兩個重要信號,一個是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另一個是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合併為文化和旅遊部。業內據此認為,隨著消費不斷升級,政府將引導我國旅遊形態從觀光向休閒度假和文化旅遊加速轉變。

「文旅」概念在我國提出多年,但真正成功的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卻很少,今典集團旗下的「紅樹林」品牌是其中的佼佼者。《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專訪紅樹林品牌創始人、今典集團董事局聯席主席張寶全,通過深入剖析「紅樹林現象」,以期為中國文旅產業探尋一條可持續的融合發展之路。

從景區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時代」

「旅遊這個詞很容易引起歧義,它包含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觀光和度假。實際上這兩個概念完全不同,之前的旅遊很單一,主要是指觀光旅遊。但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旅遊不只是觀光賣門票,旅遊更應該是度假、是賣生活方式。」張寶全對「旅遊」及旅遊產業運營有一套大邏輯。他正是憑藉深刻的產業理解、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前瞻的行業判斷,讓今典集團率先從傳統房地產企業成功轉型為多元化文化旅遊集團。如今,十年磨一劍的「紅樹林」品牌,已成長為國內度假旅遊的一個標杆。

早在十幾年前傳統地產如火如荼時,今典集團便謀劃離開傳統地產,轉向以休閒度假為主的文旅地產。「這十幾年,我們可能少掙了200億的房地產開發收入,因為紅樹林項目不賣房,而是重資產投入和運營,志在打造放眼長遠的休閒度假旅遊實體。」張寶全談起當年的轉型,一如既往的平靜如水。或許當時的他早有預判,中國將加快進入「度假旅遊」時代。

最新數據印證了他的行業判斷。《2017年旅遊中國休閒度假指數》顯示,去年休閒度假旅遊在整體旅遊市場佔比超過50%,而且還呈快速增長之勢,中國已經進入新度假時代。

專家表示,在人們消費習慣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下,無論是消費品,還是房地產,都要實現從創新產品、單純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功能需求的層面,跨越到為消費者創造生活方式的全新發展定位層面,運營優先、社群管理未來將成為文旅項目重要的開發模式。

從賣旅遊產品到賣「生活方式」

進入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改革發展的奮鬥目標,而高品質的文化旅遊和休閒生活方式,正是彰顯「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

「度假的本質是生活方式消費,做度假旅遊,就要做生活方式內容的供應商。」 張寶全認為,觀光的特點跟傳統商業一樣,是獨立功能消費、獨立IP消費,是人頭經濟、門票經濟,這不是生活方式消費。生活方式消費是每時每刻的,是每天吃飯、看電影、泡酒吧,是生活必須的。

「紅樹林賣的就是『生活』,生活是每時每刻都被需要,都被體驗和感受的。」 張寶全表示,紅樹林模式最為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如果沒有這些內容,再有效的運營也只是徒有其表。今典集團很早就進入電影、藝術等文化產業,如今把各方面積累的資源優化組合後,在紅樹林項目實現了落地運營,實現真正的文旅融合。

據介紹,目前紅樹林在中國15個城市與地區已規劃18座紅樹林度假綜合體,其中位於三亞、青島的4座紅樹林旅遊度假綜合體已投入運營,成為業內領先的文旅融合標杆。其中,位於三亞的紅樹林旅遊度假世界,被認為顯著提升了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度假品質。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紅樹林首創的1+X度假生活方式。紅樹林將全球最新、最流行的時尚、娛樂、藝術、餐飲、親子等生活方式集於一身,帶給人們一種脫離現實,卻不脫離生活的全新度假體驗。「生活方式必須是全生活要素,要滿足人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的各種生活需求,這才會有家的感覺。紅樹林所販賣的度假生活方式必須是『1+X』度假生活方式,它是由若干個1+X組成的,其中『1』是主題,『X』是各種生活元素,主題不斷變化,生活元素隨之不斷豐富、向外延展。」張寶全介紹說。

同時,張寶全定義的紅樹林4.0商業模式也讓後來者難以複製。紅樹林目前大部分商業都是自營、合營,只有少部分出租。在空間設計上,4.0商業消除了空間壁壘,化零為整,儘可能地消滅交通動線,把交通動線變成體驗動線。以窄街連接大小廣場,形成沒有明顯邊界和清晰功能劃分的開闊空間,並能隨意分隔、組合、貫通、交融。人們在4.0商業空間裡不僅可以購物,還能任意逗留,體驗各種生活場景、吃喝玩樂以及新零售。張寶全說:「在紅樹林你甚至可以穿浴衣去電影院,沒人會覺得奇怪。因為我們營造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業空間,而是生活空間。」

目前國內的很多文旅地產還停留在通過造概念來拿地賣房子的階段,和國內大部分的文旅地產開發商的運營模式都不同,紅樹林建完項目後卻不對外出售,全部採取自營模式。紅樹林4.0商業的構建正是基於其整個項目採取自營模式,也就是張寶全所說的重資產運營模式。

從休閒「綜合體」到度假「雲平臺」

以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城為代表的「電商」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以攜程和去哪兒為代表的OTA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已經成為產業升級最為重要的工具。紅樹林也在搭建自己的MVM雲平臺,通過「雲平臺」來實現休閒購物和休閒度假的產業升級。

依託紅樹林休閒綜合體強大的客流量,藉助其正在搭建的MVM雲平臺,紅樹林的新零售也水到渠成。據張寶全介紹,紅樹林新零售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將線下體驗與線上交易有機結合,其地面載體為紅樹林度假世界中的4.0商業空間,空中載體為MVM雲平臺上的貓超市。紅樹林通過4.0商業空間的搭建,讓人們在其中一邊體驗各種休閒、娛樂場景,一邊購物;然後,通過地面的導航服務和呼叫管家服務,將這些人群導流到MVM雲平臺上來;其最終目的,是針對這些消費者做電商,做傳統電商不能做的、面向中高端度假人群的中高端產品電商平臺。

據介紹,除目前正在運營的三亞、青島4座紅樹林綜合體外,未來3年內,杭州、廈門、上海、成都等地的紅樹林項目將面世;未來10年,騰衝、嵊泗列島、重慶、廣州、黃山、大理、無錫、九華山、拉薩、長白山等地的紅樹林也將陸續登場……,這18個紅樹林的重資產度假項目,未來產生的客流量或將成就一個新的新零售帝國。

為合作酒店和新零售商家提供服務只是紅樹林MVM雲平臺的部分功能。MVM最重要的功能是給度假者使用的前端。

「MVM是中國唯一面向中高端人群,可通過搜索度假內容找酒店的度假平臺。它將紅樹林強大的地面優勢向雲端轉化,整合中國中高端度假資源。」據張寶全介紹,消費者在MVM上可以按各種度假內容——冰雪、高爾夫、海邊等搜索,也可以通過度假目的地或關鍵詞來搜索酒店,自由選配自己想要的度假生活。與此同時,MVM將與全球5000+精品酒店、民宿等合作,把他們的住宿、餐飲、娛樂、會議等度假內容及配套設施都上傳至MVM,就像一個大型度假超市,讓合作酒店、民宿和消費者面對面溝通,從而獲得大批紅樹林向MVM引流的中高端度假消費人群。

以莫幹山休閒度假為例,張寶全向記者詳細介紹了MVM未來的空間和潛力。「莫幹山以前有3000間客房的時候,都很賺錢,也是中國民宿的標杆。結果大家都來投資民宿,投了5000間客房時,有部分開始虧損。不盈利就會導致惡性競爭,然後民宿就降低服務標準,形成惡性循環。MVM可以幫助莫幹山建設一級大堂、二級大堂,以及配套的電影、娛樂等,放在MVM的『貓超市』裡,成為所有加入平臺民宿的配套,他們可以整合這些資源做各種藝術、親子等特色度假產品。他們也可以把自己的內容放進『貓超市』,讓別人共享。」莫幹山民宿單體規模小,接待不了規模較大的企業年會,所以到了淡季就會很慘澹。但MVM把所有民宿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這就相當於在莫幹山的空中,出現了一個擁有5000間客房的「紅樹林」民宿酒店,一個空中的大體量民宿酒店。

呼喚更多「紅樹林」

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休閒度假和文化旅遊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國家旅遊局發布的《2017全域旅遊發展報告》稱,目前我國旅遊業處於黃金髮展期,同時旅遊產業也進入一個結構調整和深刻變革期,景點觀光旅遊的邊際效益在逐步下降,旅遊產業在新的發展時期亟須拓展發展空間,形成新的產能。

但「風口」也意味著風險,近幾年國內眾多文旅項目日漸式微佐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此前海南、雲南、威海等區域曾經火爆的傳統文旅地產項目,近年來大多遭遇銷售緩慢、後續缺乏人氣、持續發展乏力等問題,「以地產形式短線套取暴利」的發展模式正在宣告終結。

從「紅樹林」品牌的成功發展經驗來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旅項目的地產屬性將越來越弱,而文化屬性則越來越強,做好長遠規劃、淡化「房地產」思維、突出文化體驗以及與時俱進的融合創新,才是文旅產業健康發展的立身之本和長久之道。文旅特色小鎮、休閒綜合體等具體的文旅項目更應該是文化內容的承載地和生活體驗場所。

因為多年對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執著與探索,從張寶全的身上似乎已看不出太多商人的氣質,更多的時候像一個「行為藝術家」,而「紅樹林」就是他的藝術作品。目前, 「紅樹林」因為其獨特的重資產自營、文旅融合發展的模式,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和消費者的青睞,已經是國內最成功的休閒度假綜合體品牌之一。或許,這種寧舍短期「房產暴利」、執著追求「轉型紅利」的戰略布局和有效實踐,才是其他開發商和文旅企業應當借鑑的。

從傳統地產項目到文旅度假綜合體的成功轉型,「紅樹林」的主人張寶全做到了,目前其品牌擴張正進入「爆發期」;從觀光旅遊到文化旅遊的產業升級,「烏鎮」的陳向宏做到了,目前正加緊提質增效。但,他們只是眾多文旅融合發展探路者中少有的成功者。旅遊產業升級看似簡單卻道路曲折,我國從旅遊大國到旅遊強國的夢想照進現實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紅樹林」引領中國文旅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相關焦點

  • 武穴做活融合文章文旅產業發展強勁
    近年來,武穴發揮優勢,做活文旅+,促進文旅產業與其它要素深度融合,文旅產業得到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規上文旅企業達到60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0億元以上。該市積極把握「吃、住、行、遊、購、娛」和「商、養、學、閒、情、奇」文旅等元素,推動文旅與生態農業融合,打造以油菜花海為樣板的休閒觀光農業、以佛手山藥為重點的美麗鄉村。
  • 借力「新基建」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於文旅產業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在「新基建」的帶動下,文旅產業的融合方式、發展路徑、發展思路都將迎來重要變革。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新基建」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具體涵蓋5G基建、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 海南省旅文廳廳長孫穎:三展同辦 促文旅產業多維度融合發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記者 任桐 姚皓)11月20日,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廳長孫穎在2020年(第五屆)海南世界休閒旅遊博覽會、2020年(第六屆)海南國際旅遊美食博覽會和2020年海南國際旅遊裝備博覽會三展開館儀式上致辭時表示,作為本屆歡樂節的一大亮點,三個展會共展出90000平方米,展位5000餘個,同期舉辦,不僅促進了文旅產業多維度的融合發展
  • 河南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國民經濟大循環
    ……2020年5月8日,河南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眾多行業代表獻計獻策河南文旅,引發全國關注,「老家河南」品牌不斷擦亮。大半年過去了,各地文旅產業發展情況如何?&nbsp&nbsp&nbsp&nbsp1月1日晚,以「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新年旅遊,拉動遊客增長」為主題,河南省文旅系統和全國數千名文旅創作者齊聚雲臺山,共襄第二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閉幕式。既為2020年河南文旅產業創新畫上句號,也為2021年河南文旅再創新描畫起點。
  • 福州市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跨越趕超
    同時,新打造的福州市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已在長樂國際機場投入使用,福州市群眾藝術館(新館)、福州市少兒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已啟動,人民會堂改造項目已進場施工……福州市以文旅項目為引領,積極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跨越趕超。
  • 不斷提升蘭州文旅產業競爭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
    不斷提升蘭州文旅產業競爭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  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面促進消費。
  • 文旅融合三大價值、六大戰略問題
    第2672期文化產業評論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為發展現代旅遊業、促進文化傳播的必然選擇。這要求既要做到文化引領旅遊,促進旅遊的提質升級,又要通過旅遊促進文化傳承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全面認識文旅融合的價值?
  • 河北打造文旅品牌推廣「擴音器」 釋放文旅融合發展新潛力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多措並舉促進文旅消費,塑造新優勢,激活新動能。疫情發生以來,省文化和旅遊廳迅速調整宣傳營銷方向,在全國率先推出「雲遊」系列「網際網路+文旅」品牌營銷活動,開展了「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動聽河北」「疫去春來,Dou贊河北」等活動,推出了數字博物館、線上圖書館、「探索有故事的河北」等系列在線文旅產品,聚集多平臺、多形式講述河北文旅故事,宣傳河北文旅資源。
  • 「十四五」來了 文旅產業的新風往哪兒吹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這一發展目標自文化和旅遊強化融合發展以來屢被提及。而隨著《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的發布,以及全文60條建議中12條均提及文化或旅遊的背景,在彰顯出文旅產業豐厚發展前景的同時,也讓從業者下一步究竟該向何處邁進逐漸有了更為明晰的方向:無論是內容還是服務,抑或是聯動新技術、建設自有品牌,均需要由內而外打出「高質量」的標誌,帶動產業實現進一步躍進。
  • 促進文旅體大融合 讓詩與遠方在一起
    、差異發展,打開文旅產業發展新局面。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遊更加富有魅力。」惠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巫志華說,今年8月惠城成立專班推動「一湖兩江四岸」城市會客廳建設,加快推進「兩街一巷」升級改造項目,包括水東街、金帶街和祝屋巷,為復興文化老街、串聯文旅明珠夯實基礎。
  • 廣西文旅產業發展催生新動能
    近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舉辦的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柳州召開。會上,重大項目籤約達42個,總金額超過1000億元;螺螄粉小鎮、卡樂星球—克裡灣主題樂園、柳空文創園、窯埠古鎮等文旅項目,充分展示了廣西文旅發展的新成就、新亮點。
  • 涼山州西昌市:首位產業推動 打造國際文旅名城
    據了解,一年來,西昌市緊扣「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這一金字招牌」的工作方針,持續發力不斷鞏固創建成果,打響文旅品牌,形成示範效應,全力以赴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實施。以文化旅遊為「首位產業」的市域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 吳建平:擺脫路徑依賴 推動文旅產業實現重大突破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肖育濤)10月22日,婁底召開全市加快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對口協商會議,就如何大力推進文旅融合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進行深入探討協商。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一級巡視員吳建平,市政協副主席李賽斌出席。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解析文旅融合,構建創新格局
    他指出,文旅融合已成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借力文旅融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思維、新的人才。首先,文旅融合需要建立動態的模式,這是文旅融合的創新之處。其次,文旅發展在某種程度來講是大腦經濟,要重視人才的力量,這也是之所以強調留住老居民,吸引年輕人的原因。留住老居民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和文化傳承,吸引年輕人是為了讓有識之士參與到當地文旅發展之中。
  • 2021荔枝「文旅+」新業態發展高峰對話在寧舉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文旅行業造成了一定衝擊。如何推進文旅產業在市場發展新環境中找到適配點、突破點,成為新的發展課題。後疫情時代,「文旅+健康」、「文旅+網際網路」、「文旅+媒體」和「文旅+商業」等新業態應運而生。「文旅+」成為更好地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成為文旅及相關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 新華聯集團與中國世紀文旅集團展開戰略合作洽談
    8月17日,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在北京新華聯大廈會見了來訪的中國世紀文旅集團董事長王茂亮一行,雙方就開展文旅項目的戰略合作進行了深度洽談。新華聯文旅發展公司獨立董事丁明山,總裁苟永平,常務副總裁楊雲峰,副總裁杭冠宇、劉華明,助理總裁楊朝偉、朱君良以及中國世紀文旅集團副董事長許明,常務副總裁丁銳,副總裁左陽、左濤等一同參加會談。中國世紀文旅集團成立於2003年10月,是一家綜合型投資控股公司,在全國布局文化、旅遊、康養、體育、商業和城市開發等產業。
  • 精彩回顧|中國航空航天文旅博覽園主旨演講
    「中國航空航天文旅博覽園」主旨演講8月28日,中國航空航天文旅博覽園發展論壇在陝西富平舉行。軍民融合背景下,一是在文旅具體項目體驗方式上,軍工產業要有效轉化為更加大眾化、娛樂化的文旅產品。二是在航空類型的產業板塊上,國際軍工類教育與娛樂案例產品有一些是可以借鑑的,如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和air zoo。
  • 大文旅產業的特徵、商機和突破路徑
    摘要 三十年前的中國以生產為核心,兩頭在外;三十年後將以消費為驅動,市場在國內,消費在國內。在休閒經濟撲面而來的大潮中,需要注意到兩個「對流」現象:第一個叫內外對流;第二個是城鄉對流。隨著大文旅時代的到來,文旅產業也是如此。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旨在讓更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推動大灣區文旅產業全面健康發展。
  • 2020上海網絡視聽季開幕,探索線上線下互動文旅融合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上」成為重要的陣地,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加速文旅商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 2020年12月31日,2020上海網絡視聽季(SNAS)在五角場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