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引領全球治理,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2020-11-23 北方網

11月21日晚,本月內第四場重要國際會議——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15次峰會拉開帷幕。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習主席鮮明提出中國主張。

△視頻丨習近平出席G20領導人第15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危機之下的第15次峰會 

2008年,當G20領導人舉行第一次峰會時,他們的使命是在百年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拯救世界經濟。

今年11月,G20領導人迎來第15次峰會,一個更嚴重的危機擺在他們面前。習主席在21日的講話中說:「即將過去的一年,人類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影響超出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

△北京人民大會堂,峰會開始前的現場。(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為了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3月26日,G20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特別峰會。習主席在峰會上作了題為《攜手抗疫 共克時艱》的發言。這次峰會給世界帶來信心,也為全球抗疫合作引領了方向。

△今年的G20領導人第15次峰會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舉辦,利雅得在阿拉伯語中是「庭院」之意。

近8個月後,G20領導人第15次峰會再次以視頻方式舉行。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撥疫情威脅,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矚目於G20這個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矚目於這個舉足輕重的經濟板塊。

△當天G20峰會40位與會者同框(來源於G20官方社交媒體)

11月21日晚,連續第八年出席G20峰會的習主席在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發表題為《勠力戰疫 共創未來》的講話,既提出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的路線圖,也呼籲G20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從「築牆」「通脈」到「非接觸經濟」:

G20如何發力 

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努力穩定和恢復經濟,這是疫情之下的當務之急。在當晚的講話中,習主席建議G20在四個方面進一步發力。

構築全球抗疫防火牆

習主席重點談到了疫苗。今年5月,他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致辭時承諾: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在21日的講話中,習主席說,我們將履行承諾,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當天的發言中表示,俄羅斯願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疫苗。

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

習主席強調,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搭建「快捷通道」,便利人員有序往來。在此前一天的APEC第27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主席提出,我們要推動國際防疫健康信息互認。21日晚,他進一步表示,中方提出建立基於核酸檢測結果、以國際通行二維碼為形式的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希望更多國家參與。這是一個用科學暢通脈絡的好辦法。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各聯邦州州長於本月16日舉行「新冠峰會」。默克爾在峰會後的記者會上呼籲民眾「儘可能將社交接觸減少到最低水平」。

發揮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

疫情是危也是機,關鍵是主動應變、化危為機。習主席指出,疫情激發了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路徑。他尤其強調,要為各國科技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防疫版機器人」亮相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功能包括智能巡邏、體溫檢測和識別未佩戴口罩人員並進行提醒。

實現更加包容的發展

今年3月舉行的G20領導人特別峰會提出,要緩解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據中國財政部負責人介紹,中國是G20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習主席在21日晚的講話中表示,中方支持延長緩債倡議期限的決定,將繼續同各方一道全力落實。在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重視糧食安全挑戰等方面,G20也要進一步發力。

△沙特國王薩勒曼主持G20領導人第15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來源於G20官方社交媒體)

習近平:G20應該在全球治理方面 

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挑戰,凸顯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習近平主席在當晚的講話中強調,G20應該在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加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全球性威脅和挑戰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在今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習主席提出「三個堅定維護」: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在21日的講話中,他再次強調,聯合國是合作處理國際事務的核心機制。我們支持聯合國更有效地凝聚全球共識,動員全球資源,協調全球行動。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為敘利亞難民提供糧食等救援。

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架構

習主席強調,要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透明、非歧視、開放、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要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要直面經濟全球化遇到的挑戰,使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圖茲湖是土耳其的天然鹽湖,從這裡提取的鹽將被運往60多個國家。

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在21日的講話中,習主席強調,要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在今年9月8日舉行的「抓住數字機遇,共謀合作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中方提出了《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習主席表示,我們願以這一倡議為基礎,同各方探討並制定全球數字治理規則。

提高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

習主席指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加強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與此同時,也要加大生態環境領域國際合作力度,保護好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正如習主席本月17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2次會晤時所說:「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本屆G20峰會「全家福」是用虛擬合成技術製作的。(來源於G20官方社交媒體)

當今世界,至暗時刻仍未過去,戰疫之路任重道遠。習近平主席在講話的最後引用了唐代劉禹錫的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說:「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涅槃、煥發新生。」

相關焦點

  • 時政新聞眼丨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引領全球治理,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習主席鮮明提出中國主張。   危機之下的第15次峰會   2008年,當G20領導人舉行第一次峰會時,他們的使命是在百年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拯救世界經濟。
  • 時政新聞眼丨特殊時期的全國兩會,誕生了這些新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下午出席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與往年不同的是,當天會議的議題既包括往年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也包括往年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的「兩高報告」。今年兩會不平凡,這類變化還很多,《時政新聞眼》為您梳理五大變化。
  • 時政新聞眼丨浦東如何打造「引領區」,習近平這樣作出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說,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這將是什麼樣的「引領區」,如何謀劃這個「引領區」,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釋放了豐富信息。(總臺央視記者王冰拍攝)  浦東是改革開放的熱土,習近平牽掛殷殷。2007年3月,剛剛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他選擇浦東新區作為全市調研的第一站。三年後的2010年9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赴上海調研,專程參觀了浦東開發開放成就展。當時正逢浦東開發開放20年,他說:「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六下團組,這些細節你注意到了麼?
    參加第一場活動時,習近平這樣叮囑文藝界、社科界委員,「要靠細節打動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時政新聞眼》全程親歷了總書記今年六場下團組活動,感受最深的也正是那些打動人心的細節。  細節一:發言名單裡沒有了省領導  6場活動,48位代表委員發言。《時政新聞眼》發現,在4個地方代表團每省8個人的發言名單裡,頭一回沒有了省領導。
  • 為應對全球挑戰指引方向 為完善全球治理凝聚合力
    海外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出的一系列倡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為國際社會應對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戰指引方向,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問題專家阿卜杜勒阿齊茲·沙巴尼說,當前全球面臨疫情等嚴峻挑戰,二十國集團的責任和行動顯得格外重要。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為下一階段國際社會合作有效抗擊疫情指引了方向。
  • 時政新聞眼丨第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習近平這樣擘畫長江宏圖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4月長江考察紀實今年這次座談會,是習近平在江蘇考察結束後專門主持召開的。在11月14日的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長江經濟帶要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規劃建議提出,要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長江禁漁」實施後,四川內江東興區集中拆解漁船,352名漁民全部上岸,轉產轉業。
  • 期待G20會議主張能夠迅即落實
    原標題:期待G20會議主張能夠迅即落實   【光明論壇】   2020年3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時,發表題為《攜手抗疫 共克時艱》的重要講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各國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為這個重大國際展會發表視頻致辭,傳遞哪些鮮明...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東博會:疫情之下煥發新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今年9月舉辦的東博會,延期至11月27日-30日舉辦。儘管遭遇疫情衝擊,但本屆東博會卻逆勢而上,辦出了規格高、形式新的一屆博覽會。△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聚焦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後疫情時代高質量發展」線上論壇召開
    為了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疫情防控、生態文明建設、社會經濟發展,推動後疫情時代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2020年8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社會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後疫情時代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線上召開。
  • 習近平對浦東未來發展提出新要求!
    習近平對浦東未來發展提出新要求!會場高懸橫幅: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推進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新貢獻!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30年前,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
  • 2016年杭州g20峰會是第幾屆?g20峰會是什麼?
    習近平指出,中國將於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基於當前形勢和各方期待,中方把2016年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方將從創新增長方式、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等4個重點領域進行峰會籌備工作。  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是每個成員的二十國集團。中方將保持開放、透明、包容姿態,同各成員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把二十國集團維護好、建設好、發展好。相信2016年峰會將呈現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短暫下降,但世界仍朝著截至本世紀末升溫超過3°C的方向發展,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撥開世界迷霧 奏響時代強音
    習近平主席以寬廣宏大的國際視野和自信從容的格局風範,指明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在百年變局中的歷史方位,推動國際社會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塑造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秩序、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等重大問題凝聚共識、開展合作,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了23項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還全面闡釋了中國新發展格局內涵,發出了中國將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同時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
  • 【地評線】飛天網評:後疫情時代鳳凰涅槃的世界要學蜜蜂共釀蜜
    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題為《勠力戰疫 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強調二十國集團應該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多邊主義、開放包容、互利合作、與時俱進,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不怕巨浪高,就怕槳不齊。
  • 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的挑戰、趨勢與對策
    [摘要] 新冠疫情的暴發極大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短期社會行為並對全球治理提出挑戰。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格局的趨勢分析,不能僅圍繞疫情本身進行,而要結合人類當前全球治理演化的歷史性趨勢和短期疫情危機反應共同考慮。
  • 撥開世界迷霧,奏響時代強音
    王毅說,習近平主席著眼於世界百年大變局下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以寬廣宏大的國際視野和自信從容的格局風範,指明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在百年變局中的歷史方位,推動國際社會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塑造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秩序、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等重大問題凝聚共識、開展合作,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就此共提出了23項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姚 峰攝(人民視覺)11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習近平主席指出,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習近平主席提出3點主張: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構築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
  • 一周三場多邊峰會,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
    習近平主席接連出席三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並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後疫情時代,習近平回應「時代之問」,提出中國方案,闡述中國主張。在習近平看來,這場疫情再次說明,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利益緊密相連,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強調,「無論是贏得全球抗疫最終勝利,還是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危機考驗。」中國倡議後疫情時代,我們該怎麼辦?
  • 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5日,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和同濟大學語言規劃與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全球語言治理論壇」在同濟大學召開。會議得到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外語》編輯部、《語言文字應用》編輯部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指導和支持,邀請了來自全國20餘所高校近40位專家學者,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展開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