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久違了!進入高三以後,一直想繼續更新公眾號,回饋大家對醒世喻言的不離不棄。現在才慢慢走上正軌。
今天來,只想報告大家一件事情:
在今年6月份,我參加了希沃高階營學習,看到遼寧李文老師提交了一份作業,關於同分異構體的,很有想法,提出與她同課異構。接下來的幾個月一直忙乎這個事情。
9月23日,利用希沃小夥伴提供的易課堂平板,在1707班上課。範林霞、彭菲菲拍攝。
9月26日,提交名師杯參賽。
10月6日,長達1.07萬字的教學反思《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深度學習——以同分異構體為例》完成初稿。
11月1日,《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深度學習——以同分異構體為例》第六稿塵埃落定,正式投稿。
11月7日,在雨花區雅境中學,以《遇見技術,愈見美好》為題,對「同分異構體」教學案例進行公開解讀,得到好評。
11月19日,希沃學院網上投票通道開啟,需要您至少試看兩分鐘,方能為我投票。希望您,推薦貴校化學老師、高三理科學生一起來體會。
投票連結在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投票連結在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投票連結在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為了幫助大家看懂這個案例,我將教學反思《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深度學習——以同分異構體為例》的第三部分:教學創新點劇透一下:
(1)基於同分異構體知識體系,教師創造性地提出書寫同分異構體的邏輯方法——n價基團。有機物基團中,有且僅有一個位置沒有被確定的,我們就稱之為一價基團,如-X,-COOH等;如果有且僅有兩個位置沒有被確定的,我們就稱之為二價基團,如-O-,-COO-等;類似還有三價基團和四價基團等[6]。運用n價基團把等效氫法、基元法、定一議二法、組合法、中心基法和插入法邏輯關聯起來,化繁為簡,進而實現同分異構體的知識結構化,為學生解決同分異構體問題打開新視角。同時,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教授推斷和書寫同分異構體的方法,做到同分異構體的精準教學。
(2)以學生為本,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開展深度學習,需要牢牢把握深度學習四要素——挑戰性主題、學習目標、學習活動、持續性評價,並在教學設計中一一落實。特別是把四要素內在關聯,變成教學設計的框架[7],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學生的發展需要進行細心琢磨。本節課以同分異構體為挑戰性學習主題、以掌握同分異構體的認知模型,發展學生宏微結合、證據推理、模型認知、科學探究、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為深度學習目標;以丁烷滷代物為主線探究同分異構體書寫方法為深度學習活動,開展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後關於同分異構體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持續性評價。
(3)巧設習題,環環相扣。精選習題和節選高考題,評價學生同分異構體的知識掌握情況、思維模型運用;巧用丁烷滷代物對同分異構體進行探究,依據學生由簡單到複雜的邏輯關係層層深入,設置變式,引發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發展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學科核心素養。課前兩道微習題可以檢測學生對不飽和度和等效氫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主學習能力;智勇衝關四道題,分別從等效氫,不飽和度這兩個知識點切入進行二度檢測和鞏固,對微課環節進行補救;以丁烷滷代物為實例對同分異構體進行探究,C4H9Cl→C4H8Cl2→C4H8ClBr為一個階梯,探究順序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巧妙呈現一個取代物、兩個相同的取代物和兩個不同的取代物,學生根據取代物的由少到多去聯想、調動、激活以往的經驗,對同分異構體的知識進行同化和順應,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最後在教師推送的思維導圖下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掘地三尺中三道高考題節選分為以一價基團、二價基團和三價基團的思路進行呈現,精準對接等效氫法、定一議二法、插入法和中心基法等,有助於學生運用同分異構體的思維模型,體驗建模與用模的統一。
(4)信息化教學帶動深度學習的節奏。教師將信息技術(希沃易課堂、白板5、kingdraw等)、化學學科教學內容(同分異構體)和教學法(啟發式教學)三者進行有機整合起來,合理安排教學節奏,提高課堂效率。課前發布微課,把簡單且基礎的知識(不飽和度和等效氫)放在課前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為深度學習的開展搭建「腳手架」;教師通過希沃易課堂教師空間了解學生的學習細節,包括班級的共性問題和個別學生的個性問題,根據數據反饋,診斷知識目標達成情況,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學進度和設置教學難度。限時檢測,及時補救必備知識,適時的過程性評價是促進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抽選、拍照上傳、發表觀點,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深度學習活動。同時,教師關注學生課後個性化補漏和進行知識盤點複習,為學生推送時間膠囊,以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實現課前、課中、課後的一致性。
投票連結在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看滿兩分鐘,方可投一票
投票連結在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歡迎推薦給化學老師及高三理科學生觀看
投票連結在文末「閱讀原文」進入。
如果有好的建議,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