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易懂,卻可能沒有答案的數學問題

2020-12-08 騰訊網

著名數學家陶哲軒的伯樂保羅·埃爾德(Paul Erdös)曾說:「數學還沒有做好準備面對這樣的問題」。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數學家Jeffrey Lagarias說:」這是一個危險的問題。人們沉迷於這個問題,但解決它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

兩位數學家口中所說的問題,名為考拉茲猜想

考拉茲猜想是數學中最引人注目的難題之一,它由德國數學家洛塔爾·考拉茲(Lothar Collatz)於1937年最早提出。與眾多晦澀難懂的數學猜想不同的是,它看起來非常簡單,任何已經學過加減乘除的小學生都可以對它進行推演。

考拉茲猜想說的是:無論選擇什么正整數作為開始,通過應用上述函數中的規則,最終都會得到1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簡單,理解起來也很容易,從f(n)的表達式來看,它的運算規則一目了然:對於任何正整數,如果數字是偶數,則將其除以2;如果數字是奇數,則讓其乘以3,再加1,再除以2;一遍一遍地重複這個過程,直到得到1,然後開始陷入一個循環。

以數字13為例:13是奇數,所以對於f(13)來說,它需要乘以3得到39,加1得到40;這時,40是偶數,所以f(40)需要除以2,得到20;再用20來重複這個計算;20又是偶數,所以只需繼續除以2得到10;10還是偶數,除以2後得到5;5是奇數,乘以3、再加1再除以2,得到8;8為偶數,除以2等於4;4再除以2得到2;最後2除以2得到1。

當1開始出現時,事情開始變得有趣了。1是奇數,它需要乘以3再加上1,於是你又會重新得到4。接下來,故事的發展就是我們已經知道的那樣,4到2到1再到4——陷入一個循環。如果用箭頭來表示整個計算過程,以13為例,我們就會得到考拉茲序列:

任何正整數都會進入這個循環嗎?

這正是考拉茲猜想所預測的:無論你以任何正整數開始,最後都會以這個循環結束。不信的話你可以拿任何正整數來試試,看會不會都最終陷入這樣一個循環。

圖片來源:swimmingthestyx.com

其實,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個反例,可能需要代入一個稍微大點的數字才可能有機會,因為目前在計算機的幫助下,數學家已經對每一個小於2⁶⁸的數字進行了驗證。儘管每個已被試過的正整數都會在這個循環中結束,但我們仍然不能確定考拉茲猜想是否總是正確,它至今仍只是個猜想,始終沒有人能為這個看似簡單易懂的猜想給出完整的證明。

圖片來源:wordpress.com

為什麼證明每一個數字都符合這個猜想會如此之難呢?

要證明這個猜想,一個重要的思路是,如果能夠證明當對任何正整數運用函數f的運算法則時,總會得到更小的數,那麼這將會是證明這一猜想的關鍵。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以一個與函數f相似,但又稍微簡單一點的分段函數g為例。

繼續13為例,在函數g下,13的序列會是:

當g中出現1時,它的循環變成了

相比於f,13在函數g的運算規則下進入循環的速度更快。那麼,對所有的正整數來說,在函數g中迭代是否總能循環到1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可以被證明的。

在函數g中,如果n是正偶數,那麼g(n) = n/2,始終小於n本身。也就是說,當在函數g中迭代的數字為偶數時,下一個數字一定會更小;如果n是正奇數,那麼g(n) = n + 1,大於n,而n + 1是偶數,那麼接下來,下一個數字將變成(n + 1)/2,如此一來,對於一個奇數n來說,它在函數g下的迭代序列會是

而我們已知,當n > 1時,(n+1)/2 總是小於n的。這也就是說,在函數g下,當一個軌道中出現了大於1的奇數n時,就總能在兩步之後得到一個更小的數(n+1)/2

如此一來,無論是n是奇數還是偶數,它在g函數中的迭代都會產生呈越來越小的趨勢發展的序列,唯一會打破這個規則的是在變小的過程中出現了1,當1一旦出現,便開始進入循環之中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方法就無法被來證明考拉茲猜想呢?

如果n是偶數,那麼在函數f中,下一個數字n/2會變小。但當n為奇數時,會得到偶數3n+1,接著這個偶數再除以2,得到始終比n大的(3n+1)/2。這種情況在g的證明中是不存在的,對函數g來說,當一個奇數n出現時,兩步的迭代之後就能得到更小的數字;但對f來說,情況並非這樣。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問題?其實,問題出在(3n+1)/2的數值上,它既有可能是奇數,也有可能是偶數

如果(3n+1)/2是偶數,那麼下一個數字將是(3n+1)/4,序列會呈減小趨勢;但如果(3n+1)/2是奇數,那麼下一個數字將是3(3n+1)/2+1,序列會呈增加趨勢。因此,這一方法並不適用於證明考拉茲猜想。

不過,以上這種方法也並非對數學家完全沒有啟發。從概率來看,(3n+1)/2有一半的概率是偶數,也就是說在下一步能得出小於n的(3n+1)/4的概率為50%,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奇數在兩步迭代後會變小的概率是50%。接著,(3n+1)/4又有50%的概率是偶數,也就是說,一個奇數在經過三步迭代後,變成一個小於自身的一半的數的概率是25%……

最終的結果是,平均來說,當函數f中出現一個奇數時,是會出現減小的趨勢的。再加上f函數在遇到偶數時總是會減小,因此從長遠來看,在函數f下的迭代所產生一定是趨於減小的序列。這種概率性的論證已被大多數數學家所接受,他們相信這一猜想是正確的,但仍然沒有人能發展出一個數學上的嚴格證明。

對於這個問題,數學家們已經達成普遍的共識,那就是這是個不可能的問題。然而,好在仍有一眾優秀的數學家願意為這個可能是徒勞的問題付出努力,使得在我們這一問題上也並非全無進展。2019年,數學家取得了」最接近考拉茲猜想「的結果,而做出了這一工作的,就是著名的數學家陶哲軒。

2019年9月,陶哲軒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幾乎所有的考拉茲序列都得到了幾乎有界值》的文章,他用一種巧妙而隱晦的方式,讓考拉茲猜想幾乎得到了解決。「幾乎」的意思是,他證明了相對於已知能最終達到1的數字的數量來說,無法確定的數字數量可以忽略不計。

在1976年,數學家Riho Terras證明了在反覆應用考拉茲函數之後,幾乎所有的數字最終都比它們最開始時要小,他證明幾乎任何正整數n的考拉茲序列,最終都小於n。陶哲軒的工作對這一結果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制,他證明了幾乎任何正整數n的考拉茲序列,最終都比n/2、√n、ln(n)更小。這也就是說,對於幾乎任何正整數,都可以確定它的考拉茲序列會儘可能的向更小的方向發展。

雖然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陶哲軒的方法無法完全證明考拉茲猜想,但這絕對是在沒有完全解決這個猜想的情況下,所能得到的最好結果,他取得了近幾十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的最大進步。與此同時,這也是對想要繼續挑戰這個問題的數學家的一個警鐘: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真的太難了!

附加題

如何證明存在無窮多個可最終得到1的考拉茲序列?

請在留言處留言

參考來源: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why-mathematicians-still-cant-solve-the-collatz-conjecture-20200922/

https://plus.maths.org/content/os/latestnews/may-aug10/hailstones/index

https://terrytao.wordpress.com/

相關焦點

  • 一個簡單易懂,卻可能沒有答案的數學問題-虎嗅網
    一著名數學家陶哲軒的伯樂保羅·埃爾德曾說:「數學還沒有做好準備面對這樣的問題」。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數學家Jeffrey Lagarias說:」這是一個危險的問題。人們沉迷於這個問題,但解決它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兩位數學家口中所說的問題,名為考拉茲猜想。考拉茲猜想是數學中最引人注目的難題之一,它由德國數學家洛塔爾·考拉茲於1937年最早提出。與眾多晦澀難懂的數學猜想不同的是,它看起來非常簡單,任何已經學過加減乘除的小學生都可以對它進行推演。
  • 六年級數學下冊:鴿巢問題的一般形式,彩色圖文解讀,簡單易懂
    學習目標初步了解「抽屜原理(鴿巢問題)」,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運用感受數學的魅力。部編人教課本第69頁內容課後練習第2課時 鴿巢問題的一般形式1.填空題。(1)10隻鴿子飛回9個鴿舍,至少有(  )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裡。
  • 快速理解五維空間,一個數學就能解釋,簡單易懂!
    這個話題無論在科學界還是在我們大眾眼中都屬於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科學家們也對此爭論不休。物理學家已經從維度的概念、投影的概念對四維空間進行過詳細的解讀,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仍然無法想像也難以理解。今天我們將從數學集合的概念解釋五維空間。讓你迅速理解多維空間是什麼樣子。
  • 誕生272年後,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終求得閉式解
    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問題:假如圓形籬笆圍出一英畝草地,將一隻山羊拴在籬笆內,你需要用多長的繩子才能讓羊吃到半英畝的草?這看起來像高中幾何題,但事實上 270 多年來,許多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及其不同形式。他們成功解決了一些版本,但也只是模糊的不完備的答案。數學家 Mark Meyerson 曾表示:「沒人知道這個基礎原始問題的確切答案,目前給出的都是近似解。」
  • 數學大觀(答案一)
    A、1.0B、-1.0C、.0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3生活中當密碼被遺忘後在破解的過程中沒有規律可循。參考答案:×4三階行列式兩行相等結果為零。參考答案:√數學愛我們(六)1對考官而言(B)是最重要的。A、忘記B、抹殺區別C、混淆D、以上答案均正確4不同的事物之間不可能具有共同點。參考答案:×5遇到複雜的數學問題時可以運用獨孤求敗基本定理將其簡化。
  • 「不可能」的數學問題突破數學世界的邊界,打破了對數學的認識
    在一次數學 課上,一位數學老師布置 了這樣的一個題目:構造一個有四個直角的凸八邊形。學生們試著將直角連續排列,有些人會嘗試交替使用直角,還有人隨機地將它們插入多邊形中(顯而易見這些都不可能成功)。他們亂塗亂畫,擦除,爭論不休。然後他們開始懷疑,開始問問題。「你確定是四個直角嗎?」
  • 你試過建立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嗎
    1516字,預計學習時長4分鐘圖源:unsplash你試過建立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嗎比如兩個數的乘法或一個數的平方?如果有,那麼你可能會意識到神經網絡模型並不是用來解決這些簡單問題的。你通過一個相對複雜的模型得到類似一個數的平方的問題,這也不盡人意。今天,在任何尖端技術中,數字的精確性非常重要,結果的一個微小變化可能會導致部署人工智慧的系統出現極大的故障。
  • 一個裡程碑式的證明,解決了計算機、物理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問題
    該證明的共同作者開始確定一種驗證計算問題答案的方法的極限。這種方法涉及到糾纏。通過發現這個極限,研究人員最終解決了另外兩個幾乎是「副產品」的問題:Tsirelson的物理問題,關於如何建立數學模型的糾纏,以及一個與之相關的純數學問題,叫做康乃狄克州嵌入猜想。最後,結果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連鎖反應了。
  • 這是一個有趣、易懂的物理問題
    很多人喜歡大海,蔚藍色的大海總是能給人一種壯觀、浩瀚的感覺,那麼問題來了:水本來就是無色的,為何大海卻是藍色的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天空是藍色的,所以天空下的大海就是藍色的,那麼天空為何是藍色的呢?
  • 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物理學家卻還沒有標準答案
    簡單的解釋總是不能令人滿意:大家普遍認為,電子、光子、夸克和其他的「基本」粒子缺乏內部結構或者物理體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粒子理論學家瑪麗·蓋拉德曾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預測過兩種夸克的質量,她認為:「一般地,我們認為粒子就是一個點狀的物體。」然而,粒子有明確的性質,比如電荷和質量。但是,一個沒有維度的點,如何承載重量?
  • 簡單易懂的小學數學乘法速算方法三
    如果乘數中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之和等於10,或者說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互補,另一個乘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相等,這樣的乘法有沒有簡單運算方法呢?優博數學今天就來說說這類數字乘法的速算方法。乘法速算問題三:乘數中,一個數的個位和十位數互補,另一個數的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相等的兩位數乘法。遇到這類題,我們將互補的那個乘數的十位數加上1,用這個結果乘以另一個乘數的十位(個位也可以,因為另一個數的十位和個位相等),然後再將兩個數的個位數字相乘,寫在剛才那個結果的後面,如果個位上兩數乘積小於10,需要用0補位。
  • 這樣畫月亮變化過程,簡單易懂
    使用黑色和藍色畫出一個全亮一個全黑的月亮。使用黑色和藍色畫出兩個半月牙的月亮。這樣畫月亮變化過程,簡單易懂使用藍色和黑色畫出兩個對應的的半月牙。這樣畫月亮變化過程,簡單易懂使用藍色和黑色畫出兩個半月。
  • 科學無法回答的4個「奇葩」問題,圖4很簡單,卻永遠沒有的答案!
    回答我們是否在宇宙中獨處的問題是科學的難題之一。外星生命是否曾經存在過這個問題,這幾乎是令人信服的問題。對於文明可能持續多久,我們沒有任何參照。或者,在宇宙時間線上可能存在的地方。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物理證據。或許,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外星人,卻永遠無法給出準確的回答。2、重力的本質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特殊和廣義相對論理論比任何其他令人難以置信的重要科學理論都要好。
  • 科學家用簡單易懂的統計分析告訴你,為什麼地球之外可能存在生命
    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地出現,如果地球的歷史重演,一次又一次地運行時鐘,我們會多久期待生命和智慧重新出現一次?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系助理教授David Kipping在今天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展示了使用一種稱為貝葉斯推斷的統計技術進行分析,如何能夠揭示外星生命在外星世界中的複雜演化過程。
  • 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答案是正確的,但老師卻被安妮卡的解答方法驚到了:這孩子算的都是些什麼?因為,不僅答案正確可以得分,計算方法及過程也能得分,女老師就向兩位同事請教了這種解法。他們也認為這解法毫無意義,安妮卡可能只是碰巧寫對了答案。第二天,老師讓安妮卡在黑板上再次計算了這道題——她用了同樣的方法,並得出了正確的答案。然後,老師問道,有沒有同學能解釋這個計算過程。
  • 初中數學很簡單的解不等式問題,人人都要會做,但課本上沒有?
    對於初中的不等式來說,是非常基礎的知識點,很簡單的解不等式或者列不等式解答應用題,我們用到的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題目,我們知道初中數學經常用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其中有一個叫做「分類討論」,就是將問題轉化為「1、2、3……」等各種情況進行分別計算或證明。對於這個不等式x2-3x-4<0,我們可將左邊進行因式分解,變形後的不等式是(x+1)(x-4)<0,變形後的不等式和第二個其實已經變成同種類型的,我們舉一反三即可。
  • 一年級下冊數學孩子最模稜兩可的概念,涉及數學學習一個大問題
    一年級下冊數學孩子最模稜兩可的概念,涉及數學學習一個大問題經管數學是抽象的,但是她所表現出來又是精確的,也就是數學的概念概括起來是精準的,不會模稜兩可。但是一年級的這些概念,孩子們理解起來就模稜兩可,其實這涉及到數學學習的一個大問題估算及估算意識的培養。
  • 小學數學典型應用題08:列車問題(例題+視頻講解+答案)
    小學數學典型應用題01:歸一問題(例題+視頻講解+答案)小學數學典型應用題02:歸總問題(例題+視頻講解+答案)
  • 等周定理:一個愛情悲劇裡的數學問題
    平面上的等周問題是非常古老的問題,在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中就出現了等周問題的影子。等周定理簡單概括就是,在平面上給定長度的簡單閉曲線中,圓周所圍的面積最大。圓這一答案看似自然而合理,但要嚴格地證明卻並不容易,歷史上研究該問題的數學家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就開啟一趟數學探索之旅,體會這些不同風格的證明方法。
  • 這幾個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其實難倒了幾代數學家
    很多人說數學這門學科很枯燥無趣,認為那些搞數學的都有一個固執木訥的腦袋。造成這樣看似不太公平的印象還是有點依據的,在曉然菌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數學家太愛較真了,可謂是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就像數學裡有些理論,明明都已經找到了無數驗證正確的數學現象,只是一時半會沒有找到理論證明,數學家就是不給這樣的數學猜想轉正,就是只能被稱作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