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2021-01-09 遇見數學

在近日舉辦的一項鬥地主錦標賽中,圍棋天才柯潔以預賽第3名的成績進入決賽最終獲得了冠軍。作為變數最多的棋類遊戲,圍棋每回合有250種可能,一盤棋可以長達150回合,這龐大的數目需要強大的計算力來駕馭。強大的計算力也是柯潔獲勝的法寶,柯潔參加鬥地主比賽,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據說,沒有其他學科能像數學這樣,把人分成了兩類:一類人被它徵服,另一類人努力徵服它。數學,在數學家眼中是美麗而動人的,散發著熠熠光輝。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提起數學,大多數人都可能會想起上學時被數學支配的恐懼?連計算力很強大的圍棋天才柯潔都在此前報導中表示害怕數學,不敢選擇清華大學的AI專業。甚至還有很多孩子參加數學考試,會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胃裡翻江倒海,沒法集中精力。對,這就是數學焦慮症。

你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生活中人們對數學的恐懼很普遍,英國《衛報》稱,全世界約1/4的人患有「數學焦慮症」。即使這個數據打個折扣,恐懼數學的人數也十分驚人。而在中國,據調查,超50%的中小學生為數學焦慮痛苦、失去笑臉!

然而,數學真的有這麼恐怖嗎?德國數學家協會媒體獎冠軍、前奧數冠軍霍格爾·丹貝克用40年數學心得告訴你:當然不是!數學並不可怕,你只是中了「假數學」的毒!

霍格爾·丹貝克,1969年出生,德國知名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明鏡周刊》在線版《科學與健康》欄目主編。自2006年起,他開始在《明鏡周刊》網絡專欄《分子》裡創造他的數學樂園,2014年他開設的互動答題專欄《每日謎題》,每周都有20萬德國讀者參與他的謎題解答,深度上癮,在德國引起巨大反響,他也因此榮獲德國數學家協會媒體獎。

《你學的數學可能是假的》未讀·探索家

在他的著作《你學的數學可能是假的》一書中,霍格爾帶領我們顛覆舊數學的認知、扭轉對數學的誤解,幫助我們治癒數學恐懼、重拾數學的樂趣。

人們普遍有種誤解,認為數學是一種天賦,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其實,數量與幾何,深深根植於每個人的意識當中,只是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科學研究表明,幾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會簡單的加法計算,寶寶的計數和運算能力令人驚訝,而且確實是與生俱來的。1995 年,心理學家託尼· 西蒙(Tony Simon)在一項對5 個月嬰兒的研究裡證明,嬰兒掌握了基本的算術技能,還說明了他們有驚人的抽象能力。不管是嬰兒、幼兒還是成年人,當人類在面對數字時,都具備驚人的天賦。

我們為什麼會有 「數學焦慮症」

然而,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先天條件,為什麼仍會出現「數學焦慮症」。在霍格爾·丹貝克看來,「數學恐懼症」很可能是從成人那裡繼承而來的。一個孩子喜不喜歡數學,首先取決於他學習數學的時候經歷過什麼。他被灌輸了各種解答技巧?或者,他能自由發揮自己的創意,而且還得到了大人的認可?

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其實一開始很喜歡數學,而且他們也有很多不同於成人的聰明的、創造性的數學思維方法。教育學家哈特穆特· 斯皮格爾(Hartmut Spiegel)和克裡斯託夫· 賽爾特描述過一個例子。在四年級學生課堂作業中,必須解答下題:藥劑師把1 750 克甘草片裝進小袋子裡,每袋有50 克。他一共能裝多少袋?

安妮卡是這樣解答的:

答:能裝35 袋。

答案是正確的,但老師卻被安妮卡的解答方法驚到了:這孩子算的都是些什麼?因為,不僅答案正確可以得分,計算方法及過程也能得分,女老師就向兩位同事請教了這種解法。他們也認為這解法毫無意義,安妮卡可能只是碰巧寫對了答案。

第二天,老師讓安妮卡在黑板上再次計算了這道題——她用了同樣的方法,並得出了正確的答案。然後,老師問道,有沒有同學能解釋這個計算過程。有一個學生舉起手,解釋了如下計算:兩個50 克的袋子可以裝滿100 克,700 克則有2×7=14 袋。750 克當中還剩下的50 克,就是1×1=1 袋;最後的1 000克,就有2×10=20 袋。這三個數字14+1+20 的總和即為35 袋。

安妮卡很幸運地答對了。斯皮格爾認為,這個女孩的例子告訴我們:別忽視那些不常見的計算方法,因為非常重要。他說:「小學生的思考往往比我們成年人表面的見解更理智、更有條理、更聰明。」

但聰明的計算方法也可能會出問題,特別是當孩子用了這個方法卻算錯的時候。雖然他們想出了自己的解答技巧,這必須是一項重大成就,但是,如果他們犯一個小小的錯,就會導致答案錯誤。這時候大人馬上就會說,「你不能這麼算」,甚至會說孩子在數學上有障礙。最後,連孩子自己也信了,久而久之,就對數學徹底失去了興趣。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一點:只能有標準答案和錯誤答案——沒有第三種選擇。孩子們甚至會把算錯當成失敗甚至恥辱。

因此,很多老師、學生和家長似乎掉進了一種惡性循環。成年人讓孩子們害怕數學,孩子們長大了,也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做。只有一部分人能努力在幾何、二項式公式中成功突圍,開闢出一條數學道路,而大多數人,哪怕面對再簡單的數學,也沒能真正理解。

糟糕的是,有些老師和教育專家仍然將數學看成一種殘酷的標準,用它把學生分成先進和後進。數學成績不好,很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法進入重點高中,乃至無法考上理想的大學。大多數人在數學上都遇到過巨大的障礙,但我們從不反思可能是數學教育出了問題,反而覺得,這恰恰說明不是人人都適合數學。這簡直大錯特錯。

用真數學打敗「假數學」

大多數人都中了 「假數學」的毒,那麼,什麼是真正的數學?在《你學的數學可能是假的》一書中,從天生的數量感,到超簡單的計算技巧,再到優雅的證明過程,霍格爾·丹貝克為我們展現了老師沒教的美麗數學世界。

你肯定聽說過一種普遍觀點:數學不過是計算,將數字代進公式裡,然後解答應用題。甚至,很多數學老師都不知道,數學不是將單調的數字代入鮮少有人理解的公式。他們對這一學科的理解,和許多「數學受害者」一樣:有題目,有固定的解法,只要將所有數字正確代進去,就能得到正確答案。

數學家保羅· 洛克哈特說:「數學是最純粹的藝術,同時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藝術。」許多人將數學誤認為算術,在霍格爾·丹貝克看來,數學是一種藝術,致力於追求真和美,而且通過數學,我們可以揭秘萬物的框架、洞察世界運行的模式。乘法表之類的只是數學的冰山一角,數學最重要的是創造性思維。《你學的數學可能是假的》將帶你踏上一段美妙的數學之旅,這些在學校裡可不一定教。霍格爾·丹貝克用輕鬆有趣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數學的真正含義:不是硬套公式,而是創造思維。

比如有這樣一道題目:有個農民想把他的遺產分給四個兒子,他可以把土地劃分成大小、形狀相同的四等份嗎?

我們應該怎樣把它四等分呢?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嘗試把它拆成矩形,這就會陷入困境。或者試過三角形,也同樣一籌莫展。

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跳出常規思維,這裡有一個竅門就是,不要考慮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等簡單形狀。答案也有可能是五邊形或六邊形。為什麼一定得是規則的形狀呢?

這就是橫向思維中的獨闢蹊徑法,它並不難,需要的僅僅是一點想像力和創新思維。霍格爾·丹貝克告訴我們,學數學的關鍵是要有創新的能力,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思維都被固定了,也就失去了思考的樂趣。

霍格爾·丹貝克在書中還向讀者傳授了他40年來數學研究的心得、創新解題思維和技巧。比如,系統化方法、社會工程法、另闢蹊徑法、間接證明法、多米諾骨牌法、轉換思路法……只要掌握這些方法,耐心、堅持,再加一點想像力,你也可以體驗屬於自己的「尤裡卡」 (尤裡卡: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在泡澡時發現浮力的原理,高呼「尤裡卡」,意為「我找到它了」)。

此外,《你學的數學可能是假的》為讀者精挑細選了40 道各種難度的測試題,你可以儘管嘗試。每道題旁邊用星號「*」標明了難易程度,一星代表「簡單」,四星就表示你得多費些工夫才能解開。你可不要太早放棄,也不要立馬去瞧答案!你每次獨立完成一道題,自信心就會增加一分。

這是一本給你勇氣面對數學的書,也是一本擴展眼界的書。如果你想顛覆舊數學認知,扭轉數學誤解,治癒數學恐懼,重拾數學樂趣,那就打開本書吧!無論你對數學抱持過怎樣的看法,你在讀完本書後會一定會有所收穫。學數學就像踢足球,像聽音樂,像下棋:有明確的規則,你可以完全按照規則行事,但如果你真想從中獲得樂趣,那就盡情揮灑創意吧!

相關焦點

  • 從數學大V賊叉《不焦慮的數學》,講普通家長怎麼教好數學
    我看到數學大V賊叉寫了新書《不焦慮的數學》,就買回來看。如果合適的話,就推薦大家去買。我對賊叉既不喜歡,又不討厭,算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文章風格喜歡抖機靈,也喜歡懟人,很多人會看得過癮。他的書也是這種風格,有點囉嗦,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的話,就好多了。他開篇先寫自己的教育和數學教學的觀點,70%-80%我是認可的,剩下的也不都是全然反對。
  • 為什麼美國人的數學這麼爛?卻出很多數學家,中國數學差在哪?
    在很多中國眼裡美國人的數學可以說很差,網上有很多國人分享在中國超市找零的時候,商品7元,如果給10元要找回3元覺得麻煩,所以就會直接給店家12元,這樣商家就會找5元比較方便。但是這種在我們看來很方便的計算,美國的服務員對於找零錢錢他們卻要計算好久。
  • 數學建模研究過程指導:從高中數學體會數學概貌和數學建模
    今天,我們就結合之前的課題研究方法指導的內容,將高中數學的各個板塊及其在數學建模過程中的作用聯繫起來,以饗學子。到了高中,大家最先學習集合,集合是什麼呢?集合是一種數學語言,將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事物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大類別。集合為什麼那麼重要呢?因為在集合出現之前,人們只能大概地講「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這不嚴謹,因為放多放少,包不包含,都說不清。
  • A-level數學很難嗎?英國人的數學怎麼樣?
    雖然看起來很殘忍,不過也不用怕,能參加ALEVEL的學生,他們必須在GCSE數學考試中取得至少6分的成績的,也就是說這些學生都是有基礎的,只要足夠努力,沒什麼不可能的。
  • 為什麼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數學算不算是科學?
    但很多人不禁好奇,為什麼諾貝爾獎中就偏偏沒有數學獎呢?諾貝爾獎牌對於諾貝爾獎中為什麼沒有數學獎,歷來有兩種說法。此事對諾貝爾打擊很大,他一直耿耿於懷,可能出於這個原因,諾貝爾不想讓情敵獲獎,所以他在遺囑中有意不設數學獎。
  • 人類的數學能力可能遠遠超乎想像
    總體而言,數學有三大分支,分別是代數、幾何和分析。代數是用數字、符號和方程來處理信息;幾何側重於描述物體的空間形態關係,而分析則是溝通幾何與代數的橋梁。為了構建對客觀以及抽象世界的完整認識,研究數學需要很多艱深晦澀的符號和規則。
  • 高中生最怕的物理和數學,究竟誰更「難」?
    物理最難數學最抽象,高中生要考重點大學,先拿這兩科「開刀」。 在高中的科目中,每一門都是非常難的,特別是歷年來,主三科中數學最難,小六科中最難的是物理,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這二個的難度比較也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那麼究竟高中數學和物理哪個更難,很多人認為是物理。
  • 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學好數學
    數學不是只用來買菜的既然這種淺的回答不能讓人感到信服,哪有沒有能讓人心服口服的道理?接下來,小編試著拋磚引玉,說幾條不得學數學的原因,僅供大家參考。第一、首先來講,並不是所有人都討厭數學。我們常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喜歡數學,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理由嗎?很多人可能會說,本來我小時候是非常喜歡數學的,為什麼長大了這麼害怕數學呢?那麼小編想問一句:你真的是討厭數學嗎?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趣味數學題目還很收大家的歡迎呢?
  • 數據分析:概率論數理統計教學中數學焦慮現象對策,看完長見識了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的數學焦慮現象及其對策一、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的「數學焦慮」現象(一)知識需求和教學之間的矛盾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數學基礎課中應用性較強,與現代經濟、金融、統計、管理密切相關的一門課程。
  • 【數學小學堂】為什麼諾貝爾獎項中沒有數學獎?
    作為理科的物理學、化學都在其獎項中,但唯獨數學沒有。那麼為什麼諾貝爾當年沒有把數學納入獎項中呢?現在傾向於諾貝爾忽視數學,是受他所處時代和他的科學觀的影響這個事實。 菲爾茲獎 而那時,也就是19世紀的下半世紀,化學領域的研究也一般不需要高等數學,數學在化學中的應用發生在諾貝爾去世以後
  • 為什麼我們學的數學要比美國人難,但在數學領域卻被甩下一大截?
    為什麼我們學的數學要比美國人難,但在數學領域卻被甩下一大截?數學,這個詞,相信如魔鬼般,貫穿中國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在我國,中小學生經常會談「數學」色變,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接觸了數學,但還是感到痛苦,與之相比的是,美國的快樂教育,雖然我們從小學習數學並且比美國難,但是在國際數學領域中美國甩我們一大截,這又是何原因呢?下面就隨小編一同來找尋原因所在吧。
  • 數學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
    芝諾悖論的提出可能有更深刻的背景,不一定是專門針對數學的,但是它們在數學王國中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被。它們說明了希臘人已經看到「無窮小」與「很小很小」的矛盾,但他們無法解決這些矛盾。其後果是,希臘幾何證明中從此就排除了無窮小。 經過許多人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7世紀晚期,形成了無窮小演算——微積分這門學科。
  • 【趣味數學】 諾貝爾為什麼沒有設數學獎?
  • 應用數學的哲學 | 全部物理宇宙全部能由數學理解
    我曾告訴一個友人,我用數學嘗試去了解偏頭痛。她以為我請偏頭痛患者做心算,以減輕他們的症狀。這當然不是,我真正做的是運用數學理解偏頭痛的生物學原因。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的一個重要事實是:數學可以理解世界。你可能會提醒我:這一事實並不明顯。在這篇文章中,我要討論一個大問題:「為什麼數學可以用來描述世界」,或更挑釁般地延伸為「為什麼應用數學如此強大?」
  • 中國地攤雞湯太毒!諾貝爾獎專門闢謠:愛因斯坦高中數學不差
    中國某些地攤毒雞湯有多毒? 為什麼諾獎會被來自中國的謠言如此看中呢 很多自媒體打著愛因斯坦高中數學不好的旗號,和某些學習班,書籍相聯繫,大發「謠言財」,讓越來越多以為自己聽到的才是事實 這張成績單證明一切,在當時的德國高中評分中,6 分是最高分,1 分是最低分。
  • 把數學概念編成遊戲,德國人也太會玩了,這樣學數學太歡樂
    不但我自己學數學困難,如今有了孩子,面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我給孩子盡力講了,但是孩子聽不懂,真是讓我很抓狂!在我腦子裡3乘3就是等於9,而在孩子會問為什麼等於9,然後徒留默默背誦乘法口訣的我。    於是我開始想方設法地尋找數學的樂趣,但很難。
  • 世界數學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
    芝諾悖論的提出可能有更深刻的背景,不一定是專門針對數學的,但是它們在數學王國中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被。它們說明了希臘人已經看到「無窮小」與「很小很小」的矛盾,但他們無法解決這些矛盾。其後果是,希臘幾何證明中從此就排除了無窮小。 經過許多人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7世紀晚期,形成了無窮小演算——微積分這門學科。
  • 數學教育意義探求之數學的本質,數學的教育特徵,數學的教育意義
    「教師、學生和一般受過教育的人都要求數學家有一個建設性的改造,而不是聽其自然,其目的是要真正理解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科學思考與行動的基礎」。他對數學教育和數學的發展甚感焦慮,「數學研究已出現了一種過分專業化和過於強調抽象的趨勢,忽視了數學的應用以及與其他領域的聯繫」,他提出的解決辦法是「那些醒悟到培養思維重要性的人,要更加重視和加強數學教學。"
  • 「不可能」的數學問題突破數學世界的邊界,打破了對數學的認識
    在一次數學 課上,一位數學老師布置 了這樣的一個題目:構造一個有四個直角的凸八邊形。學生們試著將直角連續排列,有些人會嘗試交替使用直角,還有人隨機地將它們插入多邊形中(顯而易見這些都不可能成功)。他們亂塗亂畫,擦除,爭論不休。然後他們開始懷疑,開始問問題。「你確定是四個直角嗎?」
  • 我一個文科生為什麼要報初中數學教師資格證的考試?
    自從在9月份收到初中數學教師資格證的輔導教材以後,有好多時間我是在後悔中度過的。為什麼後悔呢?因為我是一個文科生,雖然在大學學了兩年的微積分,可對於已經畢業一年的我,那些知識點差不多都忘記了。而且初中數學的綜合性較強,對於一個偏記憶的文科生來說確實是一件頭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