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國眼裡美國人的數學可以說很差,網上有很多國人分享在中國超市找零的時候,商品7元,如果給10元要找回3元覺得麻煩,所以就會直接給店家12元,這樣商家就會找5元比較方便。但是這種在我們看來很方便的計算,美國的服務員對於找零錢錢他們卻要計算好久。也因此我們國人一談到數學都會吐槽美國人數學差。
在網上有幾個美國街頭採訪路人數學的視頻,更是證實了美國人數學差。
其實這些問題都很簡單,相信7X8等於多少?在我們國家幼兒園的孩子都能回答的上來。但是卻難倒了眾多成年人,而且美國學生和中國學生學習數學的難易程度,也可見他們的數學有多簡單,例如美國孩子3年級才開始學1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這麼簡單的數學計算貌似中國幼兒園就開始學了。
不過有一個現象卻和我們想像的結果截然不同,連小學數學題都不會的美國人,他們卻出了很多數學家,而且科技目前也是最發達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視頻中,為什麼簡單的個位數乘法他們都不會呢?原因就是美國人根本就麼沒有背過我國小孩都會背的九九乘法表,對於計算他們更善用「計算器」,所以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算術,在他們那裡卻很難。
什麼原因推動美國數學、科技的發展呢?
原因就是美國不看重數學的分數、計算和練習,而是對數學的探索和思考。美國學生數學計算確實遠不如中國學生,但是國內的數學都太過於注重解題技巧了,口算、珠心算、奧數競賽,我們追求的都是計算快,但是孩子卻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我國很多數學學霸在考上大學後,就不會再繼續研究數學。而美國他們更注重解決,不把計算放在重點,所以網上有個數據中國學生計算器使用率不超過3%,而美國高達14%。而且在大學後才是他們研究數學的重要時期。
在學習數學上美國提倡探索數學,課堂上注重培養「數學思維」提出問題並解決,這才是美國出數學家科技領先的真正原因。所以,本是我們在數學上的優勢,卻變成了我們國人孩子數學開拓的弊端。我們背的公式計算是基礎,但在基礎之上也應該有探索數學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數學思維,而不是固定模式的學習數學。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談到數學思維,華為領導人任正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數學思維將成為孩子最強的競爭力,在未來擁有數學思維的社會人才前程更廣闊。」所以培養孩子成才,小時候的數學不可少。根據兒童發展學來看,遊戲對大腦刺激是非常大的,家長們可以選擇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繪本。面對市場上成千上萬的繪本,不知道怎麼選擇,我挑選了幾本我家孩子用著不錯的訓練數學思維遊戲書,分享給大家。
1.IQ益智遊戲大百科
適用年齡:7-14歲
主要內容:由五大益智遊戲平面拼圖、迷宮冒險、立體移動、圖畫照片、數字推理,開發孩子的大腦,學到邏輯方法與技巧。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5冊,這套書是由在數學教育方面有傑出貢獻的日本秋山仁教授主編。書中的遊戲都是孩子喜歡的有七巧板、九宮數獨、找不同、迷宮、九連環等等。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書中編排的內容很好,一步步的遊戲難度,會不斷提升孩子對數學的思考,在計算中訓練孩子的數學能力,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這套書我還是非常推薦的。
2.其實數學很好玩
適用年齡:6-12歲
主要內容:在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的前提下,將數學概念融合到不同的遊戲場景中,讓孩子學會解題方法、數學規律,構建邏輯思維。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3冊,這套書不會讓孩子感到數學很難很枯燥,可以讓孩子像玩遊戲一樣愛上數學。書中包括了100多個孩子感興趣的數學遊戲,它不限於課本或大量的練習題,遊戲中思考更能幫助孩子構建數學邏輯思維。而且這套書設計巧妙,每一頁都能平展開,做題體驗感更好。
3.兒童全腦思維遊戲訓練
適用年齡:3-8歲
主要內容:是一套融合科普知識和遊戲活動於一體的全新遊戲書,在天文、歷史、數學等多領域知識設計成數學遊戲,從而開拓孩子的思維和潛能。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4冊,每一冊都大約有80個益智遊戲。之所以推薦這套書是我非常認同通過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這樣孩子會願意主動思考,並且達到了我想培養他對數學的探索精神和數學思維。讓孩子的學習科學的興趣中提升對數學的興趣,是我認同這套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