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的數學這麼爛?卻出很多數學家,中國數學差在哪?

2020-12-04 錦春育兒經

在很多中國眼裡美國人的數學可以說很差,網上有很多國人分享在中國超市找零的時候,商品7元,如果給10元要找回3元覺得麻煩,所以就會直接給店家12元,這樣商家就會找5元比較方便。但是這種在我們看來很方便的計算,美國的服務員對於找零錢錢他們卻要計算好久。也因此我們國人一談到數學都會吐槽美國人數學差。

在網上有幾個美國街頭採訪路人數學的視頻,更是證實了美國人數學差。

其實這些問題都很簡單,相信7X8等於多少?在我們國家幼兒園的孩子都能回答的上來。但是卻難倒了眾多成年人,而且美國學生和中國學生學習數學的難易程度,也可見他們的數學有多簡單,例如美國孩子3年級才開始學1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這麼簡單的數學計算貌似中國幼兒園就開始學了。

不過有一個現象卻和我們想像的結果截然不同,連小學數學題都不會的美國人,他們卻出了很多數學家,而且科技目前也是最發達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視頻中,為什麼簡單的個位數乘法他們都不會呢?原因就是美國人根本就麼沒有背過我國小孩都會背的九九乘法表,對於計算他們更善用「計算器」,所以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算術,在他們那裡卻很難。

什麼原因推動美國數學、科技的發展呢?

原因就是美國不看重數學的分數、計算和練習,而是對數學的探索和思考。美國學生數學計算確實遠不如中國學生,但是國內的數學都太過於注重解題技巧了,口算、珠心算、奧數競賽,我們追求的都是計算快,但是孩子卻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我國很多數學學霸在考上大學後,就不會再繼續研究數學。而美國他們更注重解決,不把計算放在重點,所以網上有個數據中國學生計算器使用率不超過3%,而美國高達14%。而且在大學後才是他們研究數學的重要時期。

在學習數學上美國提倡探索數學,課堂上注重培養「數學思維」提出問題並解決,這才是美國出數學家科技領先的真正原因。所以,本是我們在數學上的優勢,卻變成了我們國人孩子數學開拓的弊端。我們背的公式計算是基礎,但在基礎之上也應該有探索數學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數學思維,而不是固定模式的學習數學。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談到數學思維,華為領導人任正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數學思維將成為孩子最強的競爭力,在未來擁有數學思維的社會人才前程更廣闊。」所以培養孩子成才,小時候的數學不可少。根據兒童發展學來看,遊戲對大腦刺激是非常大的,家長們可以選擇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繪本。面對市場上成千上萬的繪本,不知道怎麼選擇,我挑選了幾本我家孩子用著不錯的訓練數學思維遊戲書,分享給大家。

1.IQ益智遊戲大百科

適用年齡:7-14歲

主要內容:由五大益智遊戲平面拼圖、迷宮冒險、立體移動、圖畫照片、數字推理,開發孩子的大腦,學到邏輯方法與技巧。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5冊,這套書是由在數學教育方面有傑出貢獻的日本秋山仁教授主編。書中的遊戲都是孩子喜歡的有七巧板、九宮數獨、找不同、迷宮、九連環等等。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書中編排的內容很好,一步步的遊戲難度,會不斷提升孩子對數學的思考,在計算中訓練孩子的數學能力,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這套書我還是非常推薦的。

2.其實數學很好玩

適用年齡:6-12歲

主要內容:在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的前提下,將數學概念融合到不同的遊戲場景中,讓孩子學會解題方法、數學規律,構建邏輯思維。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3冊,這套書不會讓孩子感到數學很難很枯燥,可以讓孩子像玩遊戲一樣愛上數學。書中包括了100多個孩子感興趣的數學遊戲,它不限於課本或大量的練習題,遊戲中思考更能幫助孩子構建數學邏輯思維。而且這套書設計巧妙,每一頁都能平展開,做題體驗感更好。

3.兒童全腦思維遊戲訓練

適用年齡:3-8歲

主要內容:是一套融合科普知識和遊戲活動於一體的全新遊戲書,在天文、歷史、數學等多領域知識設計成數學遊戲,從而開拓孩子的思維和潛能。

推薦理由:這套書總共有4冊,每一冊都大約有80個益智遊戲。之所以推薦這套書是我非常認同通過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這樣孩子會願意主動思考,並且達到了我想培養他對數學的探索精神和數學思維。讓孩子的學習科學的興趣中提升對數學的興趣,是我認同這套書的理由。

相關焦點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數學與家鄉
    比如項武忠、項武義兩兄弟,他們就是溫州人,一個之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過教授,另一個則是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姜立夫,中國數學界的元老之一,他的兒子姜伯駒是中國拓撲學的領頭人;蘇步青的弟子楊忠道,曾長期擔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教授,其子楊鼎目前在紐約大學當教授,也是相當有名的數學家,主攻分析數學;還有中科院院士李邦河,他的兒子李天軍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數學系任教,父子倆還曾合寫過文章。
  • 美國數學有出數學大師,為什麼學得卻比我們簡單?
    許多人可能會感到奇怪:這麼多美國數學家,怎麼連一張選票都沒有?事實上,在我看來,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甚至連美國數學歷史都是黑色的。每個人都應該聽說過:美國人數學不好。那麼,為什麼他們的數學家們那麼厲害?今日與你聊聊,曾經影響美國乃至世界現代數學史的「新數運動」。
  • 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據說,沒有其他學科能像數學這樣,把人分成了兩類:一類人被它徵服,另一類人努力徵服它。數學,在數學家眼中是美麗而動人的,散發著熠熠光輝。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提起數學,大多數人都可能會想起上學時被數學支配的恐懼?連計算力很強大的圍棋天才柯潔都在此前報導中表示害怕數學,不敢選擇清華大學的AI專業。甚至還有很多孩子參加數學考試,會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胃裡翻江倒海,沒法集中精力。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格萊舍 對於任何一種將一個學科與它的歷史割裂開來的企圖,我確信,沒有哪一個學科比數學的損失更大. 凱澤(C.J.Keyser,1862~1947,美國數學家)1883年畢業於俄亥俄州師範大學.1901年獲博士學位後在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任教,是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和美國數學學會成員.著作有《新無窮與舊神學》、《數學哲學》等,對幾何、邏輯和數學哲學都有貢獻.
  • 美國人數學差,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為何卻出了不少數學家?
    我們經常喜歡開玩笑說國外的學生拿到九九乘法表時會表示不知所措,也經常會在手機頁面上刷到某某奧數競賽,冠軍又是咱中國的孩子。於是,久而久之我們會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咱中國孩子的數學比美國學生好。可事實是,世界上每年所出現的最優秀的科學家基本都是來自美國或者是其他外國國家,美國每年培養出的優秀數學家和科學家確實在數量上遠比我國多,這是大家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可為什麼我們老喜歡說人家美國學生數學差呢?九九乘法表都搞不定?我想,這應該可以算是咱們自己的一種自欺欺人。從眾多優秀數學家來看,我們應該要好好反思反思。其實,美國教育和我國教育相比,最大一個優勢就是因材施教。
  • 高考數學為什麼要出的這麼難?有必要嗎?
    自從在數學課堂上掉了一支筆,就再也沒有聽明白老師這節課講得內容。這句話說的是不是你和我。於是,聽不懂後半截數學課的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學數學到底有什麼意義,數學為什麼這麼難?關於數學的學習也細分為各個板塊,如三角函數、代數1,代數2,幾何1,幾何2,三角函數,預備微積分等等。難度方面,Academics,Honors差不多是中國初中數學的難度,Pre-AP和中國高中難度差不多,AP相當於大學入門難度。也就是說,美國高中關於數學課程的學習有很完善的分級制度。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溫州發展科技,不妨從數學入手
    上世紀初,溫州興起出國留學熱,在孫詒讓「一切西學皆從算學出」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人都選擇了數學作為專業。後來溫州的很多中小學校長,就由這些留學生擔任,因此水平很高。溫州也逐漸形成了重視數學教育的傳統和社會風尚。 對於很多數學家來說也是如此,「走出去」很重要。比如蘇步青,就是留學日本。我求學的時候,溫州的交通還很閉塞。
  • 外國人數學比較差,為何他們數學家反而多?原來我們一直被「騙」
    不知從何開始,中國一直在盛傳「外國人數學不太行、中國小學的數學甚至都能難倒外國的一些初高中生」這種說法。一時之間,很多人都在為我們國家孩子從小就擁有錯的計算能力和會背九九乘法口訣表而驕傲,認為我們國家孩子在數學這方面從小就完勝了英、美國這些歐美國家。
  • 中國數學強不強?丘成桐:大陸數學家水平整體不如北美華人數學家
    而在數學家的身份上,劉薰宇還是一名教育家,所以他當時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讓下一代的孩子們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因為數學給人的觀念一直都是枯燥的,很多孩子也是因為這一點,在一開始就喪失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沒有興趣,是學不好東西的,這是劉薰宇先生一直堅持的想法。
  • 數學很爛的德國學生,為何能出那麼多科學家?或許我們被「騙」了
    對於德國的數學,想必很多家長都會略有耳聞,像我最常聽說的就是德國孩子上小學了甚至連計算都不會,和我國小學生相比可以說是「完敗」。正是這種情況,讓我們一度認為德國孩子的數學能力都非常差,在數學方面的發展更是略遜一籌。但是這樣的表現真的能夠代表德國的數學能力嗎?
  • 葛軍在高考數學領域這麼出名,為何他卻沒有數學家身份?
    葛軍在高考數學領域這麼出名,為何他卻沒有數學家身份?說起高考數學,葛軍就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葛軍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他所出的幾份高考數學試卷難倒了一大批考生,讓很多考生欲哭無淚。那麼,葛軍為何要給高中生出這麼深奧的題目呢?
  • 數學家的故事(2)- 數學鬼才佩雷爾曼
    與其他數學專長的年輕人坐在一起上課的時候,佩雷爾曼總是坐在後排。他一語不發,只有當發現某個人的解法或解釋需要訂正時才說話,而且總是一錘定音。也許很多時候,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對佩雷爾曼毫無用處,但他也會靜靜地聽著,他從來就是一個禮貌的人,因為規矩就是規矩。佩雷爾曼的另一條行事原則是,必須講出完整的事實,不然的話,他便可能認為那是政治。
  • 不懂算帳的國家:數學超級差,中國遊客到那裡秒變數學家!
    不懂算帳的國家:數學超級差,中國遊客到那裡秒變數學家!15 來源:好吃的好玩的 原標題:不懂算帳的國家:數學超級差
  • 《給孩子的數學四書》:孩子數學成績差,關鍵點在這裡
    數學基礎一旦沒有打好,上了高中不但數學跟不上,其他理科也跟不上,比如物理、化學,所以我們才說,小學初中數學沒有打好基礎,理科可能都廢了。當然,為了讓孩子數學成績得到提升,家長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給孩子買大量的教輔資料,我們刷題,海量刷題!比如給孩子報數學輔導班,讓孩子除了在學校上課外,其他時間也呆在課堂上,不管有沒有用,反正就得上課。
  • 這麼多數學成果,你知道哪位數學家的名字被用的最多?
    很多人第一次認識數學家高斯是通過一個小故事:數列求和。在高斯讀小學的時候,他的數學老師布特納布置這樣一道數學題目:求1+2+3······這樣從1一直加到100等於多少?布特納老師估計班上的學生會從1+2開始慢慢一個個算下去,時間要花費很久,但唯獨高斯很快就得到答案,高斯的老師布特納並不相信他這麼快就算出了正確答案:"你一定是算錯了,回去再算算。」高斯非常堅定的回答:我算出來了,答案是5050.
  • 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中國將成為數學強國
    楊樂,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當今的普通大眾不一定知道他,但他的背景,卻很不一般。他是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同事,是中國現代數學先驅之一熊慶來的研究生,論輩份,還是陳省身、華羅庚、錢三強、趙九章等大師的同門師弟。
  • 《數學家講解小學數學》簡介中篇:正確的中小學數學
    本著這一宗旨,《數學家講解小學數學》的致讀者部分這樣結尾: 我希望你們已經開始發現,閱讀這本書需要下大力氣,這樣才能保證學到並講授正確的數學。正確的數學比不正確的要好教,正如一篇好文章比一篇差文章要容易讀。你所下的功夫最終將有助於你成為一個更出色的數學教師。這便是本書要講的全部內容。
  • 【物理數學】為什麼俄羅斯的數學那麼牛?
    但在國際上也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其實是「美國的學校,中國的學生,俄羅斯的教授」。
  • 中國數學家破解了著名數學難題
    浙大數學中心成立5年來,已經湧現了一批躋身世界前沿的數學成果。 據劉克峰介紹,1992年,瑞典數學家法伯提出了關於曲線模空間萬有環結構的系列猜想,過去十幾年裡,法伯猜想是曲線模空間領域的核心問題之一,出現在許多重要著作和文獻中,斯坦福、普林斯頓等數學家研究過這個問題。 其中,法伯相交數猜想是法伯猜想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決定了萬有環的結構。
  • 數學之美:美在哪?為什麼?從人的大腦中哪裡來?
    數學之美,美在哪?通常,我們說一個人臉蛋兒美,是指其臉頰美、眼睛美、鼻子美、或嘴巴美等。數學之美,美在哪?根據美學和哲學等觀點,通常主要體現在下面四個方面:解法之美:數學家形容一些獨特的證明方法為「優美」。可以是指:用了少量額外假設或之前證明的結果,極短的證明,由意外的方式推導出的證明,新的及原創的證明,可推廣的、解決相似問題的證明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