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數學概念編成遊戲,德國人也太會玩了,這樣學數學太歡樂

2021-01-11 網易

2020-09-15 16:50:00 來源: 旅行撿漏王

舉報

  一提到數學,我就有滿滿的挫折感。不但我自己學數學困難,如今有了孩子,面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我給孩子盡力講了,但是孩子聽不懂,真是讓我很抓狂!在我腦子裡3乘3就是等於9,而在孩子會問為什麼等於9,然後徒留默默背誦乘法口訣的我。

  

  數學概念的抽象,成為很多孩子對數學產生厭惡感的開始。孩子連1、2、3……是什麼都不懂,父母就逼著孩子背到100;孩子根本不知道乘法是啥,就要背下來九九乘法表;什麼整數、奇數、偶數,光聽名字頭就大了!

  

  縱觀那些學好數學的學霸,內心戲大多都是:「數學多有意思!」我之前看過一場華裔數學家的羅博深的演講,他也是美國奧數隊的總教練。他在演講的全過程中,都透露著對數學的喜歡,並且坦誠之所以對數學感興趣,是因為他的爸爸面對數學的時候那種快樂感染了他。

  

  於是我開始想方設法地尋找數學的樂趣,但很難。無意間發現了德國人用遊戲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仿佛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把數學概念編成遊戲,不得不說德國人太會玩了!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看看!

  

  一、平均分

  我記得給孩子灌輸「平均分」這個概念真是難壞我了!我跟孩子解釋道,平均分就是咱倆人,你一半我一半。孩子又問一半是啥意思?這樣解釋數學概念的情節,每天都在上演,父母們苦口婆心說了一堆,實際上只是講給自己聽,孩子壓根沒懂!

  

  那德國人是如何解釋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呢?先是給孩子一個故事帶入,熊媽媽有兩個孩子,要給他們平均分食物。然後將分出來的食物圈出來。這種故事帶入、實物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對孩子來講可以說屢試不爽,孩子在圈圈畫畫的過程就記住了平均分。

  

  二、加倍

  加倍這個概念,我自認為我肯定給孩子解釋不明白,於是去查了一下定義。結果加倍的解釋是:增為兩倍大,指程度比原來深得多。看完這個解釋,我笑了笑,我自知給孩子講完會更蒙圈,那我們看看德國人是咋用遊戲表述的吧。

  

  這個真是超簡單,我直接告訴孩子,你在旁邊的圖案旁直接畫一個一樣的,每個圖案旁都是如此。然後讓孩子數一數開始是幾個圖案,最後是幾個圖案,這就是加倍。這照著畫簡單啊,孩子玩得不亦樂乎,也明白了加倍的含義。

  

  三、大於號和小於號

  孩子可能懂得大小,但是一接觸到大於號、小於號,這種懂大小的能力就變弱了。經常把大於號和小於號搞反,這讓很多家長煩惱。這是因為孩子的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對於抽象符號的辨別能力比較弱。

  

  看看德國人怎麼用遊戲讓孩子了解這些抽象的符號吧!依然是設定一個角色,名字叫貪吃蟲,那貪吃蟲就要吃多的。比如13個蘋果比11個蘋果大,那貪吃蟲的嘴開口一定是張開向13這面,這樣孩子就輕鬆地記住了大於號和小於號!

  

  四、偶數、奇數

  我記得我小時候學奇數、偶數的時候就很吃力,現在想想雙數就是偶數,單數就是奇數多簡單,但是以當時那種思維來說根本不理解。只能遇到一個奇數背下來一個,那德國人是怎麼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記住奇數偶數的呢?

  

  利用奇數對應的糖果,偶數對應的是小花,讓孩子去尋找,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就記住了奇數、偶數,這樣枯燥的數學概念,就在玩中習得,如果怕孩子記不住多玩幾遍就好了。

  

  五、千米和時間

  孩子到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數學題裡的一大坎就是應用題。看看德國人如何讓孩子做應用題,直接用圖表述出來,然後讓孩子連線、測量距離,然後將釐米換算成千米,最終將路線相加,計算出走多久。一道題裡包含了數學思維,而孩子學習數學,說到底不是為了做多少題,而是擁有這種數學思維。

  

  其實還有很多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成的遊戲,這裡我就不一一舉例。這些遊戲都是出自《德國好奇狗陪你學數學啟蒙》這套書一共有500道數學啟蒙遊戲,用玩的方式,詮釋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孩子的數學思維。

  

  因為是數學啟蒙數學,所以這套書的對於數學概念的難度也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共有13冊,第一冊裡有教孩子數學、認識數字的遊戲,到最後一冊的時候已經涉及到乘除、四捨五入等等概念。

  

  這是一套在德國非常暢銷的書籍,據說德國孩子人手一冊,當然不僅僅是德國孩子喜歡,在歐洲已經暢銷了30年。看完這套書,讓我對學習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其實用對了方法,學習也可以不是一件枯燥、無趣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師大碩士用數學原理教人玩LOL 網友:學霸太可怕
    日前,北師大一位理工科碩士生用數學教你玩LOL的實例引發網友熱議。照片中,這位老師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將蓋倫的金錢、血量、護甲值帶入公式計算,得到性價比最高的裝備,完美做出蓋倫最優出裝的結論。同時,這位老師還利用數學集合的概念對LOL中不同屬性的英雄加以分類、延伸,最終得出集合的一般概念。網友表示,利用學生喜歡的遊戲為切入點,讓學生們深入的了解數學知識點,這位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棒。
  • 神秘的拓撲學,起源於遊戲的數學,柔軟的數學
    數學遊戲,作為一種運用數學知識的大眾化的智力娛樂活動,因其趣味性,往往容易激發人們的數學熱情與興趣,因而對普及數學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另一方面,從歷史角度看,數學遊戲還曾對數學的發展起到過重要而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它曾直接導致過新的數學分支的創立,拓撲學就是典型的例子。
  • 寧波這位老師把數學益智遊戲引進課堂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有人說「數學是聰明人的思維遊戲」,這個說法雖然不夠全面,但是突出了數學學習對於思維鍛鍊的價值。而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很多時候教師可以藉助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 班主任:數學「拔尖」的學生,多半會有三種共性,學渣是學不來的
    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運用推理、判斷、概念等。只有當你有了清晰的理解,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那時,你會發現學數學很有趣。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總能找到一個非常簡單的算法。有時老師都會用羨慕的眼神看你,他們知道如何舉一反三,理解數學最深刻的含義。
  • 奧數「一姐」嚴彬瑋,從酷愛數學到清華姚班,學霸是如何煉成的
    一提到女孩學數學,很多人都會搖搖頭說上一句,「女孩天生邏輯思維差,數學學不好」。但有個女孩,用自己的成績打了說這些話人的臉。她就是奧數新晉「一姐」,考入清華姚班的嚴彬瑋。這不禁讓人想問,同樣是女孩,為啥人家就能成為數學學霸?一、因為看書喜歡上數學數學真的太美妙了!——嚴彬瑋嚴彬瑋對於數學的評價不是枯燥、不是無趣,而是太美妙,可見她從骨子裡對數學的喜愛。
  • 在家就能做的7個數學小遊戲,適合3-6歲寶寶,「玩」出高智商
    數學是多門應用科學的基礎學科,數學學得好的孩子,不但學習成績不用擔心,還讓人覺得特別「聰明」。數學如此重要,但提到數學啟蒙,不少家長都「望而卻步」,不知道怎麼下手,怕教不好孩子。其實,對幼兒來說,只要方法得當,數學也可以變成充滿趣味的遊戲活動,學起來一點都不困難。
  • 「數學皇帝」丘成桐怒批:中國再這樣發展,少說要倒退20年!
    教育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過程,由於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所以教育體系上也存在著很多差異,像我國自從高考改革之後,人們對於高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為很多人不僅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更是通過高考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是迄今為止,我國的教育仍沒有達到完全令人滿意的地步。中國教育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
  • 學數獨的孩子一般數學都不會太差
    現在的數學真是玩出了花樣!」這其實不是什麼新花樣,這就是數獨。只是在標準數獨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求和的限制條件,考察更綜合更全面了。數獨起源於18世紀的瑞士,是一種數學遊戲。標準九宮數獨有9行9列81個小格,整體又分成九個宮,每行每列每宮都是1-9九個數字不重複,玩家需要根據已有數字推理出剩餘空格。
  • 為什麼美國人的數學這麼爛?卻出很多數學家,中國數學差在哪?
    在很多中國眼裡美國人的數學可以說很差,網上有很多國人分享在中國超市找零的時候,商品7元,如果給10元要找回3元覺得麻煩,所以就會直接給店家12元,這樣商家就會找5元比較方便。但是這種在我們看來很方便的計算,美國的服務員對於找零錢錢他們卻要計算好久。
  • 小學一年級數學很簡單?看看這4道題,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智商
    說實話對於我們這種數學不太擅長的家長來說,自己都缺乏數學思維想要啟蒙孩子,最多的就是哪個數字卡天天教孩子背,我建議可以藉助一些數學思維啟蒙的書籍,而不是算術的練習冊,幫助孩子開啟數學之旅,比如我家孩子比較喜歡的一套書,引進於德國的《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遊戲》。
  • 在美國的課堂上,孩子是如何學數學的?你看完後或許會受到啟發
    一、用遊戲的方式學習數學先思考一下我們平時是如何學習數學概念的?拿認識圖形來說,我們的教材會在正方形的下面寫上正方形;長方形的下面寫上長方形,老師會一帶而過,孩子該記不住還是記不住。那美國人為了讓孩子認識圖形,做了什麼呢?
  • 小學生都愛讀的數學科普經典,數學三書——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輔導小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對數學問題感到為難,甚至逃避學習數學,為此很多家長也很困惑,經常痛苦不解地問,孩子也參加了很多輔導班,也刷了很多題,為什麼數學成績提不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沒有提高?……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努力想找到一本能讓小學生讀得懂的、有趣的數學科普讀物,能讓一些數學概念趣味化。
  • 這個世界級「數學神童」太牛逼了!沒想到功夫在數學之外?
    對他來說,競賽不是比賽,「玩不玩競賽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學得盡興,玩得盡興。」數學之外的功夫比數學更重要。1、8年學了近30門興趣班,最多一周上11節課,學不學全由孩子決定葉豐碩老媽在兒子很小就發現了他數學天賦。一歲半左右,她帶著兒子打車,要下車時,給了司機50塊錢,兒子在一邊喊起來:「媽媽,要找回26塊!」
  • 數學特級教師谷丹:我反對全民學奧數,但我更反對根本不讓學奧數
    北京四中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數學學科教學帶頭人谷丹老師談到「奧數熱」現象時說過:「我特別反對全民學奧數,但我更反對根本不讓學奧數。」 谷丹老師認為,奧數的難度較大,基礎不好的孩子學不懂,反而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但完全不讓孩子學奧數,又浪費了另一些孩子的優勢。
  • 數學天才們玩的數字智力題:估計會的人智商至少130+,你呢?
    正如數理邏輯學家維根斯坦所:數學是各式各樣的證明技巧。確實,數學就是一個、一個的證明過程,而就是這樣的證明過程,彰顯著答題者的智商。鑑於此,小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道數學天才們玩的數字智力題,這道題,估計會的人智商至少130 ,各位小夥伴們不妨來試一試,看看你會不會!
  • 測評丨沒有課程、只玩遊戲的數學啟蒙app值得入嗎?
    文丨團媽很早之前團媽就推薦過一系列線上教育平臺,包括像斑馬AI、瓜瓜龍、小猴AI這樣一些大廠出身的app,不僅有英語和語文,也有數學思維課。這一類教育app因為平臺本身有完整的課程體系,並且課後也有輔導老師在線上伴學,不管是在啟蒙階段還是小學階段,如果能系統學習,對孩子都是有幫助的,但這一類的學費都偏高一些。
  • 玩數學可愛鱷魚教你比大小
    周末回阿鼓奶奶家,閒來無事就把材料搬出來帶阿鼓玩~這個年紀的小小孩學數數,可以多利用實際物品操作加深對量的概念,將抽象化為具體。某個周末回阿鼓奶奶家中,貓兒我結合撲克牌和小熊來玩比大小遊戲,結果阿鼔玩到欲罷不能!遊戲的玩法也很簡單!
  • 學齡前數學啟蒙究竟學什麼?詳細小結+20套繪本書單,寓教於樂
    加上維尼幼兒園有蒙氏數學課的加持,她有陣子要天天跟我玩的「腦筋急轉彎」遊戲竟然是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還天天拿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小道具測量東西玩。沒想到我這樣的數學學渣,竟然生了個喜歡數學的孩子!因為她的興趣,我開始更多關注數學思維方面的繪本和玩教具。今天這篇文章,算是這5年來關於數學思維培養的方法和繪本閱讀的一個小總結。
  • 孩子乘法計算總馬虎,學會這4個速算「竅門」,小學數學少丟分
    接下來瑩姨為大家分享幾個乘法速算的竅門,讓孩子輕鬆應對數學考試,以後少丟分,寶媽們快幫孩子收藏起來,學起來吧。一、新豎式算法很多孩子的在算乘法時,會使用列豎式的方法,但一涉及到進位就會忘記。接下來的新豎式算法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的粗心大意。
  • 為什麼德國人數學差,數學家反而更多呢?
    不要以為德國數學太糟糕了,沒有數學天才,實際上,高斯,萊布尼茲,希爾伯特,雷曼等人都是超級數學天才。不僅如此,現年31歲的德國數學家彼得·舒爾茨(Peter Schulz)獲得了2018年菲爾茲獎,而且菲爾茲獎也得到了數學界的認可,是諾貝爾獎和舒爾茨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