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都愛讀的數學科普經典,數學三書——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2021-01-13 怡青知識分享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輔導小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對數學問題感到為難,甚至逃避學習數學,為此很多家長也很困惑,經常痛苦不解地問,孩子也參加了很多輔導班,也刷了很多題,為什麼數學成績提不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沒有提高?……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努力想找到一本能讓小學生讀得懂的、有趣的數學科普讀物,能讓一些數學概念趣味化。以便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到數學的世界,這樣的讀物在當時根本找不到,後來一個很偶然的機緣我看到了漫畫家豐子愷說過的一段話:

我一直沒有嘗過數學的興味,一直沒有遊覽過數學的世界,到底是損失!最近我稍微彌補了這一損失,便是《數學趣味》這冊書裡的文章。我與燻宇相識後,他便做這些文章。他每次發表後,我都讀,而誘我讀的是書裡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了數學的世界裡去。

於是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著迷,《趣味數學》來歷還真不小,她是民國時代極其著名的一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的經典科普著作,

作者劉薰宇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出版家,1919年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教育北京師範數理系,先後在河南省立第一師範,湖南常德第二師範,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上海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等任教,1928年留學法國,在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數學,非常重視數學科普著作的教育意義和作用,1930年回國後,在立達學園工作,並在濟南大學,大廈大學,同濟大學等校任兼課教師,1937年以後,在貴陽高中、西南聯大任教。1949年任貴陽中學校長,1950年調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擔任副總編輯,曾審定全部中小學的數學教材,並親自參加編寫。

他們畢生翻譯和編寫了很多數學史,數學故事,數學趣味意識等方面的著作,對當時的數學教育產生了極為積極的影響,其中我國現代數學家和教育家,劉薰宇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的數學著作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比如說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獲得諾貝爾得主楊振寧就說:

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一位數學家,寫過很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早在中學時代由於偶然的機會,我讀了他一個關於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於是我對數學發生了濃厚興趣,而且發現了自己的數學能力。

著名數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獲得者谷超豪院士說,我很早就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中學時期除了好好學習課本外,我還看了不少課外書,記得看了劉薰宇的《數學園地》,其中有一段講述了微積分思想,從什麼是速度講起,當時在學中學物理課,我自以為很懂得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然而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原來速度概念要用到微積分才能精確了解,於是對數學愈發的感興趣了。

可見,一套好的數學書,連大師們都為之喜愛。

數學不僅僅是學科的基礎,更是人類認知世界最底層的思維方式。

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所以,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這樣一套可以打通孩子數學思維的寶藏書,讀懂了這套書,孩子將不用再用刷題的方式來獲取高分了。

下面簡要介紹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第一本是《馬先生談算學》:劉薰宇強調用圖解法直接來解決算術問題,這不單便於觀察和思索,而且還可使算術更切近於使用一點圖解,本來已溝通了代數和幾何而成為解析幾何的骨幹,所以若從算術起就充分的運用它,我想這不單對於進一步學習學習算學中的其他部門有著不少的幫助,而且對於學理工科乃至於統計等也是有益的

本書劉燻宇先生化身為馬先生,在裡面講解了一百多道數學題,主要是通過趣味性方式,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馬先生談算學》充分體現了劉燻宇對數學的態度,一方面認為人人應該學習數學,但不是說人人都要當數學家,一方面認為人人都能學習數學,但不是說人人都能成為數學家,而算術、代數、幾何、三角、解析幾何以及初等微積分等中等程度的數學是科學必備的基礎。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其中內容:數學是什麼,數學所給予人們的,數的啟示,從數學問題說到我們的思想,恨點不到頭,堆羅漢,八仙過過癮,棕欖迷,韓信點兵,王老頭子的湯圓,假使我們有12個指頭

主要以趣味性的方式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孩子需要引導,教科書上太過於生硬,而趣味性講解法,讓數學融入故事中,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數學啟蒙教育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本書是劉薰宇以趣味豐富的文字寫枯燥的算理的又一步部代表作,可謂是一部高等數學入門手冊,該書比較系統的說明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他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抽象枯燥的高等數學內容,經過他巧妙的手法寫出來,只要學過初等代數和幾何的人就會很輕鬆、毫不費力讀完並掌握。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也很容易理解。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在初三的時候,幾次考試中,數學老師王維克認為華羅庚肯定能考滿分,乾脆就不讓他考了,變單向的推薦了這些數學科普書籍讓他閱讀,這件事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他對於學習數學越來越有訣竅,有方法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位盼望孩子成才的家長們,想讓孩子像華羅庚等大師一樣熱愛數學,並學習輕鬆嗎?那就讓孩子開始閱讀這些風趣幽默的數學科普經典吧!

相關焦點

  • 數學科普經典三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學好數學不再難
    可以看出,母親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她對數的整十運算,加減這些特別在行。她常常告誡我們,數學不學好,以後容易吃大虧。她還舉了例子:如果你去買東西,別人少找你錢怎麼辦?如果你去賣東西,不會算帳,錢沒賺到還虧本,你怎麼做下去?原來數學這麼重要又這麼有趣!所以從小學到大學,我的數學一直是名列前茅的,這得益於小時候父母對我們潛移默化的數學思維啟蒙。
  • 原來學數學可以像讀故事一樣輕鬆,小學生課外讀物這些最經典!
    文/作業幫家長版學數學也需要讀課外書嗎?當然!語文需要增加閱讀量,數學更需要讀課外讀物。其實在美國的小學,小學生是不必學數學的,數學思維在生活中培養,而不僅僅在課堂上以理論灌輸。幫姐今天就為爸爸媽媽們介紹一些1~6年級數學課外讀物,讓學數學在孩子眼中成為一件美麗的事吧~「美麗的數學」作者:安野光雅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適讀:三年級以下
  • 原來數學還可以這樣學,家長:再也不會因輔導孩子傷害夫妻關係了
    真正學好經濟金融,就要學會概率論、隨機過程、微分幾何、PDE(偏微分方程),數學建模等等。學好人工智慧,就要學概率論、模糊數學、微分方程(ODE、PDE)等等。學好數據分析,那你就要學概率、統計知識等等……數學無處不在,學不好數學,你只能在最底層掙錢養家餬口,與你想像中的賺大錢、成功人士相差甚遠。可以說,數學是孩子成功,成為自己想要樣子的必備知識。
  • 《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帶孩子動動手,探索數學之美
    在我看來,如果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又對一些知識點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話,不懂得融會貫通,很難將數學學好。那麼,怎麼培養孩子對數學興趣呢?這本《寫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有趣、易懂,是父母啟發孩子發現生活中數學之美的工具書。本書是由日本筑波大學人類系教授清水美憲主編。曾任東京學藝大學副教授,印第安納大學客座研究員等。
  • 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談新書:其實數學很好玩兒  李毓佩,是山東人,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數學科普創作,出版數學科普類圖書120餘部,約1000萬字,作品曾多次獲獎,被譽為「數學童話大師」。主要作品有《奇妙的曲線》、《圓面積之謎》等。此次李毓佩推出「數學童話總動員」第二輯(共10冊),與第一輯10本齊整亮相。
  • 風靡小學生課堂的數學益智漢諾塔,你家孩子不愛數學,就試試它吧
    學習數學,不光要掌握書本知識,更要會玩,會在益智類遊戲當中,開發數學智力,鍛鍊數學思維,像現在在小學生當中風靡的漢諾塔,你聽說過嗎?會玩嗎?漢諾塔數學益智遊戲,來源於印度,先直接上圖,舉例子來說明,它是如何玩的?
  • 在知乎學數學是什麼體驗?醍醐灌頂,安排的明明白白
    近日,一篇「我在知乎學數學」的文章火了。知乎用戶、圖像算法工程師「z.defying」將線性代數、微積分和概率統計相關經典回答整理分享了出來,獲得近萬個贊同。「對於單個不懂的知識點,我經常在知乎搜大佬的回答,看完如醍醐灌頂,要是當初學數學也經常光顧知乎就好了。」他文章中熱情的「自白」,也讓很多用戶找到共鳴,在評論區呼叫他繼續更新。知乎竟能學數學?
  • 丁玖:數學應該怎麼學?
    一旦我讀到某處被卡住了,就知道我對之前書中引入的新概念還有問題,於是我就回到前面該讀的地方再讀一遍。這種反覆閱讀的來回作戰,我不但不感到枯燥無味,反而越讀越興趣盎然,蓋因每讀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收穫。
  • 到底什麼是數學?——讀《這才是數學》
    她是九本書的作者,其中1997/2002年的著作《體驗學校數學》獲得英國教育界「年度傑出書籍」獎。我最近讀的是她的What’s Math got to do with it?的中譯本。我們很多人都有過數學創傷。我們從小在數學學習上屢屢受挫,一度懷疑,也許我沒有數學細胞?我們沒有數學思維?
  • 俄羅斯能成為數學強國,莫斯科大學功不可沒,科普作品同樣有功
    如今,莫斯科大學已擁有200多年的歷史,培養的人才不計其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莫大已經成為俄羅斯科學家的主要活動陣地,而莫斯科數學系也成為數學大師的搖籃。我們知道數學是其他科學的基礎,沒有哪門科學可以離開數學的幫助,即便是我們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數學。當我們追溯20世紀俄羅斯的歷史,尤其是蘇俄以及以後的蘇聯國力快速躍升的歷史,發現這一切都與數學家們的貢獻分不開。
  • 這個世界級「數學神童」太牛逼了!沒想到功夫在數學之外?
    對於孩子能變成這樣,作為父母覺得很開心。「說明他成了一個正直善良的孩子,對他以後成長有利。」2013年8月8日,葉豐碩寫了一封倡議書。這是他和他的同學們一起擬的,呼籲市民們能文明出行,共建美麗家園。這件事得到了杭州市城管委的特別認可, 並將小學生們的關於「共建美麗家園」的倡議書發放到延安路的沿街店家商鋪和路人。
  • 書架一角及數學競賽書推薦
    至於數學歸納法裡面題很經典,不過很綜合,可以放在該套書後面看。對於這套書要儘快看完,裡面題要自己做,可能比較辛苦。總的來說這套書值得一看,要儘早開始看。2)《奧賽經典》內容比較全面,例題選取也比較新,難度也較高,適合著眼於聯賽二試和冬令營的同學們;代數部分可以做為《奧賽小叢書》的補充。幾何還可以,但定理可以只記最基本的,拓展的可以不記。
  • 從《萬物皆數》到《數學之美》,一個數學學渣的科普讀物進化史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10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594字,大約需要3-5分鐘時間閱讀《數學之美》已經出到第三版了,我才知道還有這樣一本書。其實按照原來我的閱讀習慣,這本書還是不應該在我的閱讀範圍內。作為一個理科生,其實我是一個能不用腦絕不用腦的人,數學這麼複雜的物種,不適合我。
  • 如果可以穿越時空,一定把這套數學啟蒙書但單帶給過去的我
    雖然它和中國數學教學有一點差距,但是裡面的知識點是一樣的,而且有大量的習題可以做。《一本小小的綠色數學書》彙編了最有用的學術數學概念和生活數學概念。經典題目是無限循環和增值的,會令讀者所花的時間和精力物有所值。本書介紹了30個提示,提供了120道經典數學題目,除此之外,還通過使用三個辣椒的標誌來提醒讀者問題的難易程度。
  • 豆瓣評分9.4,數學領域超級經典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本,也是一本數學領域的超級經典,它就是「數學界的莫扎特」、智商超過220、UCLA數學系終身教授,最年輕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的作品《陶哲軒實分析》。我們之前出版過陶哲軒的《陶哲軒教你學數學》,收錄了陶哲軒15歲時參加奧數競賽的解題思路,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查看:智商大於220,9歲進大學,15歲寫書分享數學思維,31歲獲菲爾茲獎...。
  • 翻翻書|如果讀過這套書,夢見數學考試就不會被嚇醒了
    跟一般數學書都面貌嚴肅、冷冰冰的氣息不同,這套數學書,插圖也是非常精美,完全可以當一本圖畫書來欣賞。因為它的繪者湯米·狄波拉、洛伊絲·埃勒特、埃德·安伯利等,都是榮獲凱迪克大獎的著名插畫家。雖然出版面世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但是其理念之新,精美氣質,使之成為超越時代的經典。
  • 把數學概念編成遊戲,德國人也太會玩了,這樣學數學太歡樂
    不但我自己學數學困難,如今有了孩子,面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我給孩子盡力講了,但是孩子聽不懂,真是讓我很抓狂!在我腦子裡3乘3就是等於9,而在孩子會問為什麼等於9,然後徒留默默背誦乘法口訣的我。    那德國人是如何解釋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呢?
  • 漫畫裡有知識,冒險中有成長,小學數學就該這樣學!
    給娃輔導數學作業,真的是讓人抓狂。更讓人抓狂的是,怎麼能讓家裡娃有點獨立精神,乖乖地自己去琢磨答案,不再纏著爸媽。此時,家裡如果有一套好讀有趣、解析詳細,又能覆蓋小學數學知識點的數學輔導書、課外讀物,能發揮「數學家教」的作用,就好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這麼一套顏值超高、乾貨滿滿的漫畫數學課外讀物——《數學,我來了!》。
  • 提高孩子數學計算效率,加減法的巧妙算法很關鍵,讓孩子愛上數學
    首先我們來觀察一下,可以用這種方法的數字基本上都比較接近於百,就比如說299接近於300,97接近於100,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整數進行計算,因為整數比較好計算,也可以加快計算的速度。對於圖片當中的這道題來說,首先我們將三個數字拆分成幾百,然後減去這幾個數,湊在一起計算即可。對於小學生來說,300 + 300 + 100等於700,這種計算非常容易,再減去它們的和,700減 6就是694。
  • 《給孩子的數學四書》:孩子數學成績差,關鍵點在這裡
    特別是像數學這樣的科目,一不小心就落下了,想要補起來非常困難。看著孩子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差,許多寶媽寶爸們滿頭焦慮。家長們無法迴避一件事,那就是孩子大部分成績被拖下,主要就是數學成績不理想。我們常說小學和初中就是為了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語文基本上大多數孩子都可以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因為語文是不用按照基礎來疊加的,它沒有數學那麼重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