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上官雲) 12日下午,科普作家、教授李毓佩攜新書《數學童話總動員》在京與四代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毓佩稱,其實數學很好玩,他寫這些蘊含數學知識的有趣故事,是為了讓孩子親近數學。同時,已是76歲高齡的李毓佩表示,他寫東西的動力就是「喜歡」,以後仍然會堅持寫作,不斷提高作品水平。

  談新書:其實數學很好玩兒

  李毓佩,是山東人,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數學科普創作,出版數學科普類圖書120餘部,約1000萬字,作品曾多次獲獎,被譽為「數學童話大師」。主要作品有《奇妙的曲線》、《圓面積之謎》等。此次李毓佩推出「數學童話總動員」第二輯(共10冊),與第一輯10本齊整亮相。

  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張景中曾對李毓佩的作品給予較高評價。他認為,這些書通過奇妙的構思,從生活中的若干問題出發,把數學概念、計算方法等知識很自然地穿插進來,不僅普及了數學知識,還普及了數學思想以及追求數學的精神。

  李毓佩表示,他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寫兒童數學科普童話的意義就是讓孩子喜歡數學。

  「現在對數學教學有一個誤區,即數學好壞在於『算數』能力,這完全是對數學的歪曲。」李毓佩稱,數學是一種思想,假若不能掌握,單純會計算徒勞無功。因此,他在一些有趣的故事中蘊含了數學知識,讓孩子能夠喜歡,願意親近數學。此後,孩子們在課本上再學相關知識會感覺比較親切。

  「其實數學是很好玩兒的。我沒有能力改變教育結構的問題,但可以寫點兒東西,讓孩子們喜歡數學。」李毓佩表示。

  講創作:我寫這些東西是因為喜歡

  作為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教授,李毓佩為何要為小學生寫趣味數學?李毓佩提到,他寫東西的動力就是「喜歡」,未來仍然會堅持寫作,並講繼續創新,不斷提高作品水平。

  「一個人要成為『大家』必須有充分想像力。而目前在中國有想像力以及好奇心的孩子很少。」李毓佩坦言,中國數學教材較為刻板,喜歡「板著面孔講東西」,除去定義、定理便是做題,孩子不喜歡數學理所當然。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喜歡含有數學知識的科學童話?據李毓佩回憶,1983年前後,葉聖陶先生曾提出「好的科學童話一定沒有很多知識硬塊」的說法,李毓佩對此深表贊同。在他看來,作者原封不動把科學理論呈現給孩子,並未經過自身「消化」,孩子也難以習得知識。

  提及寫作標準,李毓佩回憶道,約在1983年,葉聖陶先生曾提出「好的科學童話一定沒有很多知識硬塊」這樣的說法,李毓佩對此深表贊同。在他看來,作者原封不動把科學理論呈現給孩子,並未經過自身「消化」,孩子也難以習得知識。

  「我這些年動腦筋最多的就是怎麼消滅這些硬塊,使之變成孩子能順當接受的東西。後來想,把故事作為講解數學的載體。因為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到處都有,不喜歡聽故事的少有。」李毓佩笑言。

  此外,李毓佩還表示,他的科普童話只能寫給小學生看。「學習分年齡階段,小學是建立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也許通過這樣的童話未能告知其精確理論,但會在小學生腦海中形成印象,這非常重要。」

  活動結束後,出版方還為李毓佩舉行了「李毓佩科普創作35周年慶典」,共切蛋糕以示祝賀。

相關焦點

  • 未讀科普派對:一場有關「數學之美」的閱讀分享
    圖左:顧森 右:李淼為什麼人的步行不能超過每秒4米?密度大於空氣的物體永遠不可能升上天,可是飛機出現了。為什麼呢?牛排從多高的空中降落熟了可以吃?我們又為什麼要學數學呢?6月27日,未讀科普新書《無言的宇宙:隱藏在24個數學公式背後的故事》和《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在言幾又書店舉行閱讀沙龍。這場題為「數學大爆炸•一次重新愛上數學的機會」 的活動邀請了科普作家同為理論物理學家的李淼以及數學科普作家顧森兩位嘉賓,與讀者探討那些不曾發覺的數學之美。
  • 俄羅斯能成為數學強國,莫斯科大學功不可沒,科普作品同樣有功
    自從蘇聯解體後,有些數學天才開始走上了歪路,他們運用自己的數學才華為黑客、賭博等行業提供支持。他們本可以選擇很榮耀的數學研究工作,但他們沒有,因為歪路總是比正道賺錢快。黑客必須要有很強的編程能力,編程的基礎就是數學,編程到更高的境界其實拼的是就是數學。
  • 小學生都愛讀的數學科普經典,數學三書——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輔導小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對數學問題感到為難,甚至逃避學習數學,為此很多家長也很困惑,經常痛苦不解地問,孩子也參加了很多輔導班,也刷了很多題,為什麼數學成績提不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沒有提高?……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努力想找到一本能讓小學生讀得懂的、有趣的數學科普讀物,能讓一些數學概念趣味化。
  • 學好數學,從趣味故事開始
    在剛剛接觸數學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其實數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但是應該怎麼樣引起同學們的注意,並且讓他們發現數學當中的樂趣呢?不妨試試用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同學的目光,讓同學們在故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 科普大集市,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五彈
    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學科知識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本書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作家、畫家、建築師——大衛·麥考利,他曾獲凱迪克金獎、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圖書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安徒生大獎,是一代科普繪本大師。
  • 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味數學
    其實所有的事與物都可以這樣去理解的。 圖片來源:百度 每年的中秋之夜月圓夜,我們不要古板就為了習慣去盲目的賞月,我們可以換種數學思維的方式,就像看著象徵團圓的月餅,我仿佛看見以圓規的針為頂點繞圈從而形成的圓形,不能有一絲的缺口。然而世事無常,變幻莫測,但是數學裡多的是百變達人。
  • 數學科普經典三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學好數學不再難
    念書的時候,如果說哪一門課最容易學,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數學。數學為什麼簡單?因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很多人覺得數學難學,是因為沒有建立數學思維。究竟什麼是數學思維呢?簡單地說,就是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人的數學好不好,關鍵看數學思維強不強。
  • 30部趣味數學影片,讓孩子徹底愛上數學
    看似抽象的數學,散布在大自然的角落之中。本片從極富趣味的細節切入,帶觀眾接觸最可愛的數學,如果您家孩子以為數學是門枯燥的學科,不願意學,那更要陪他一起觀看此片,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數學啟蒙了。大數據其實是數學的重要分支。如何看待數據,通過數據預測未來,決定了我們做什麼決策和選擇。紀錄片為我們揭示了不少數據的好處——比如挖掘出各種各樣的模式用於預測未來犯罪,能夠讓廣告更加個性化。
  • 漫畫裡有知識,冒險中有成長,小學數學就該這樣學!
    《數學,我來了!》是一套面向5~12歲學齡前、小學兒童的漫畫數學趣味讀本,全套共10冊,包括:《神秘的數字王國》《絢麗的運算城堡》《睿智的概率海洋》《好玩的方程樂園》《燒腦的邏輯迷宮》《奇特的幾何世界》《美妙的立體圖形》《靈巧的坐標空間》《精密的時間銀行》《神奇的計量家族》。
  • 漲知識 | 30部趣味數學影片,讓孩子徹底愛上數學!
    原標題:漲知識 | 30部趣味數學影片,讓孩子徹底愛上數學! 看似抽象的數學,散布在大自然的角落之中。本片從極富趣味的細節切入,帶觀眾接觸最可愛的數學,如果您家孩子以為數學是門枯燥的學科,不願意學,那更要陪他一起觀看此片,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數學啟蒙了。
  • 以好奇為指引 專家學者暢談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nbsp&nbsp&nbsp&nbsp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科技報社和《科學故事會》雜誌共同協辦,邀請到了包括中國科學院林群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院士,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堂江以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在內的眾多業內專家學者、知名作家齊聚一堂,圍繞」中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 小學數學課外閱讀書單
    《好玩的數學(趣味數學專輯)》 談祥柏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4.《奇妙的數學》(三、四年級) 博爾 重慶出版社 5.
  • 諾貝爾為什麼沒設立數學獎?
    第一個提出要改變長期沒有國際數學獎狀況的是加拿大數學家約翰·菲爾茲。在他擔任國際數學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期間,於1932年提出設立數學優秀發現國際獎。當時為了強調這項獎的國際性,決定不以過去任何一個偉大數學家的名字命名。1932年,在蘇黎世召開的國際數學大會上,通過了菲爾茲的提議,但菲爾茲本人在大會召開前一個月去世。為紀念他的功績,大會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數學獎。
  • 趣味數學冷知識
    其實,每個人都不可能是數學的局外人,數學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科普數學有趣有料,讓生活與真相更近。自然植物,如梨樹的葉子、向日葵的果實,一個個的螺旋遵循什麼規律,密鋪地磚嘗試非周期性圖案的靈感,也能成就了諾貝爾獎……與數學有關的許多悖論,耐人尋味;趣味數學,在詩中,在日常生活裡;數學思維讓人判斷更準確,邏輯更清晰。聊聊數學,揭開生活的更多謎底,又讓你腦洞大開。
  • 這30部趣味數學影片,讓孩子徹底愛上數學
    看似抽象的數學,散布在大自然的角落之中。本片從極富趣味的細節切入,帶觀眾接觸最可愛的數學,如果您家孩子以為數學是門枯燥的學科,不願意學,那更要陪他一起觀看此片,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數學啟蒙了。《地平線系列:大數據時代 》Horizon:The Age of Big Data豆瓣評分:7.2豆瓣網友「IronMick-tt8」評價:「很好的科普紀錄片,例子都很有代表性。」大數據其實是數學的重要分支。
  • 趣味數學中,謎題類數學遊戲值得一個個認識
    今天帶家裡小朋友在華東師範大學,參加數學夏令營活動。
  • ...2020年青少年科普雜誌《知識就是力量》雜誌開始訂閱了!三大...
    深度解讀生物、天文、航空、航天、軍事、通信、能源、物理、化學、數學、心理等學科領域的前沿科技。 幫助青少年讀者學識廣而深 2 圖解科學更易理解 全景圖,思維導圖,實物圖,局部圖…… 每期數十張科學解構圖
  • 還在為數學摳腦殼? 成都這所學校已經和π有個約會
    趣味小遊戲解開數學神秘面紗隨著數學周的正式啟幕,各式各樣的趣味數學遊戲應有盡有,例如21點、數獨、24點等,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闖關比賽。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數學的趣味,學校還邀請到了電子科技大學數據中心的賀錦敖博士,給孩子們送上了一場名為「好玩的數學」講座。賀博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給在座的孩子們講述了數學的有趣故事,例如棋盤米粒、羅素悖論、哥德巴赫猜想等,通過趣味演講和設計的數學小遊戲,帶領孩子們暢遊數學世界。
  • 趣味數學之以華人命名的數學成果
    數學領域中有些研究成果是以華人命名的,其中著名的有:   華氏定理   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 這個國家的數學,領跑全球,厲害到逆天!
    但在國際上也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其實是「美國的學校,中國的學生,俄羅斯的教授」。但其實在近代以前,俄羅斯一直是個相對落後的國家,數學並不發達。1697年,彼得大帝在親身體驗了西歐先進文化之後,開始發展國內科技。不僅派送了大量的留學生去西歐學習科學技術,並規定貴族子弟必須學會算術和一門外語,否則將剝奪貴族的全部特權。還從西歐引進了大量的數學人才,包括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伯努力兄弟,歐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