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中,謎題類數學遊戲值得一個個認識

2021-02-26 盧說數學

今天帶家裡小朋友在華東師範大學,參加數學夏令營活動。前些日子盧說數學的粉絲達到一萬多了,作為一個由個人零敲碎打堅持寫下來的原創數學公眾號,很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大家說說我的見聞吧。

上午聽了陳大康教授介紹《數學與文化》。記錄了一些他的觀點:

本科生四年的數學訓練,目的是讓你能夠發現模模型,總結模型,並根據模型解決問題。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都是模糊的概念,不是精確概念。精確概念用排中律,模糊概念不能用排中律。

討論《金瓶梅》獨創還是改編,沒有意義,因為這兩個概念也是模糊的概念。

紅樓夢裡面的女權思想是從《平山冷燕》和《玉嬌梨》裡面抄來的。

馮夢龍寫一個故事,從一百多字被他改編成一萬多次,這就是界於獨創和改編之間的作品,明清小說中有許多這樣的現象。

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量變到質變,是辯證法三大定律。而陳教授認為,量變不一定都引起質變,可能就是不斷地量變。

下午是應長豐老師介紹《謎題》,主要是指數獨、掃雷這類的方格紙上的數學遊戲,孩子們蠻喜歡的。

看這個圖:

應老師只憑這麼一張頁面,也沒有逐個放大,就如數家珍地一個一個地介紹了各種方格紙上數學謎題遊戲的名稱和大概,確實很有研究。

你能認出多少個呢?我想多數人是一隻手數得過來的。

應老師介紹了「掃雷」的技巧,孩子們自己在紙上玩得不亦樂乎。再介紹「四風」的技巧,孩子又玩許久。

「掃雷」大家很熟悉,臺式機年代windows中風頭最勁的自帶遊戲,差點被選入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材。「四風」這種數學謎題遊戲,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吧

還是蠻好玩的。我會更期待大家一起來發現和揭示其中所關聯到的數學道理

最後說說我的一個觀點:與其花許多時間去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擰魔方,填數獨的速度,不如去了解這些巧妙的謎題背後的數學道理以及設計者的巧思。

散步一片森林,勝過爬上一棵樹,更何況你還想找一條魚。這是盧聲怡的數學學習觀點。

2018年8月13日

思考世界,平和生長

相關焦點

  • 一個不容易解決的數學謎題,難倒了無數中小學生,不服的也來試試
    今天繼續給大家講解趣味數學系列問題,激發學習數學興趣,歡迎關注趣味數學專題。
  • 測評丨沒有課程、只玩遊戲的數學啟蒙app值得入嗎?
    Funexpected本身是一款集合了13個不同遊戲的app,這些遊戲分布在日本、埃及、格林蘭、馬達加斯加在內的一張地圖中,每個遊戲都以數學概念為基礎,涉及10以內的加法到計算數列、邏輯推理、幾何圖形等,孩子們則通過點擊、剪切、滑動、抓取、移動屏幕上的物體來推進故事的進展。
  • 數學星空下的「千年謎題」
    一個世紀過後,除了一個問題外,22個問題都已經得到完全或者部分解決。2000年初,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也發起了一場挑戰:公開向世界徵求七大數學難題的解答。這些問題涉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中最艱深和迷人的領域:從拓撲學和數論到粒子物理學、密碼學、計算理論甚至到飛機設計,它們也被稱為「千年難題」。
  • 據說是給天才做的3道數學謎題,我做出了兩道,算不算天才呢?
    有一天,我這位朋友他自己找了三道數學謎題,然後發給我說,這三道數學謎題,我一個小時解答出來給你看!我看著他認真的樣子,笑了笑。一個小時候過後,他只做出了一道題,還是在奮力疾書在解答其他兩道數學謎題。其實,這三道數學謎題真的很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道數學謎題,前面給出了三個等式:9+2=711,14+6=820,17+11=628,然後問12+3=?
  • 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味數學
    圖片來源:百度 每年的中秋之夜月圓夜,我們不要古板就為了習慣去盲目的賞月,我們可以換種數學思維的方式,就像看著象徵團圓的月餅,我仿佛看見以圓規的針為頂點繞圈從而形成的圓形,不能有一絲的缺口。然而世事無常,變幻莫測,但是數學裡多的是百變達人。
  • 一個簡單數學遊戲啟發新物理模型,華人科學家接近鐵磁性原理的最終答案
    將數字卡片換成電子自旋,該謎題就可以被用來解釋永久磁鐵的原理(來源:Quanta Magazine) 15 謎題是個簡單的遊戲:在一個 4 乘 4 的框架內,有 15 個寫著數字1-15 的卡片,玩家的任務是移動卡片,讓 15 張卡片按自然數順序排列。
  • 馬丁·加德納:數學世界的無冕之王
    至少,在馬丁·加德納(Martin Gardner)看來,數學謎題就是有著這樣的魅力。馬丁·加德納這個名字,一直與《科學美國人》的傳奇專欄——「數學遊戲」(Mathematical Games)聯繫在一起,他曾為這一專欄撰稿達四分之一個世紀。他擁有獨特的數學魔法技能,每月一次地為讀者展示一個個重要而又奇妙的數學謎題,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有著來自全球各地的大量擁躉。
  • 趣味數學之以華人命名的數學成果
    數學領域中有些研究成果是以華人命名的,其中著名的有:   華氏定理   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 數學遊戲啟發新物理模型,華人科學家接近鐵磁性原理的最終答案
    1880年的幾個月中,整個美國陷入到「15 謎題」遊戲的狂熱中。1880 年 3 月 12 日,美國堪薩斯州當地一家媒體撰文稱:「15 謎題風靡全國各個城市,人們不眠不休,為之瘋狂。」之後,對該遊戲的狂熱又傳到了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圖丨「15 謎題」要求玩家移動標著數字的卡片,目標是讓 15 個數字有序排列。
  • 學好數學,從趣味故事開始
    在剛剛接觸數學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其實數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但是應該怎麼樣引起同學們的注意,並且讓他們發現數學當中的樂趣呢?不妨試試用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同學的目光,讓同學們在故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 洪恩數學VS悟空數學 哪個才是最合適0基礎娃的數學啟蒙神器?
    既然這次又有家長提起,魚sir便再次對它進行了詳細測評,我們也一起看看,和洪恩數學相比它有哪些優劣勢,是否值得選擇。,適合3-8歲的孩子,包含100個核心知識 、400種學習場景、10類探索旅程、5步教學環節,滿足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幼小銜接準備。
  • 一場數學中的生命遊戲,一位數學怪才的遊戲人生
    作為一名珍愛自己數學天賦的數學家,康威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幸好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回看康威一生對數學作出的數不清的貢獻中,遊戲在其中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最著名的一個遊戲,就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發明的生命遊戲(Conway’s Game of Life)。
  • 教孩子背數字≠理解數字,正確認識數學意識,學學這幾個小遊戲
    數學這門學科是很多知識的起源,從人類文明開始發展,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就都離不開數字和數學了。教孩子數數、認識數字,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課」,這項任務一般都落在了父母身上。其實小藝陷入了一個「數字誤區」,平時她都是教孩子背數字,而不是「理解數字」。為什麼寶寶會說「1、2、3」,但是不知道「1、2、3」究竟是多少呢?首先家長要認識到一件事,教孩子背數字≠理解數字。
  • 學數學不再抽象枯燥,這7個國外數學創意網站不容錯過!
    數學是最具挑戰性和最複雜的學科之一,但數學的學習一定是複雜和枯燥無味的嗎?並不是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7個充滿趣味和創意的數學學習網站,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開啟有趣的學習之旅。3、IXLhttps://www.ixl.com/IXL也是一個在線學習網站,該網站每天都提供10個問題的免費酷炫數學遊戲,並且可以在iPad和iPhone上運行。其中從PreK到12年級的課程,其中包含非常具體的技能聯繫列表,對孩子未能正確回答問題的也會給出解釋。
  • 趣味數學 創意拼搭——延安實驗小學一年級數學活動紀實
    「巧巧小手,拼搭世界」,為了加深一年級同學對立體圖形的認識,2020年12月12日,延安實驗小學一年級數學組以學定教,以生為本,開展了「創意搭世界「立體圖形拼搭活動。立體圖形拼搭,孩子們最喜歡的數學活動,立體圖形拼搭,有利於孩子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能讓孩子更直觀的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同學利用周末時間和家長一起動手,發揮想像,利用立體圖形拼搭出了充滿創意的作品。他們有的以科技為主題,有的以軍事為主題,還有的緊扣環保理念變廢為寶,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拼搭。
  • 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談新書:其實數學很好玩兒  李毓佩,是山東人,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數學科普創作,出版數學科普類圖書120餘部,約1000萬字,作品曾多次獲獎,被譽為「數學童話大師」。主要作品有《奇妙的曲線》、《圓面積之謎》等。此次李毓佩推出「數學童話總動員」第二輯(共10冊),與第一輯10本齊整亮相。
  • 網絡上正當紅火的「兒童數學遊戲書」盤點
    第二,家長要根據對自己孩子的認識,憑直覺挑選,看孩子會喜歡什麼,進一步縮小範圍或者一擊即中。第三,難以抉擇情況下做小範圍實驗,不要一次性買全套,不如買個三種類型不同的,同一級別的,然後看孩子會喜歡哪個。第四,如果家長對某套遊戲書有強烈的喜好,請用你的熱忱去感染孩子。麻木地丟給孩子做題,還是懷抱著滿腔熱情用肢體語言去演繹,對同一套書的使用效果可謂千差萬別。
  • 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在近日舉辦的一項鬥地主錦標賽中,圍棋天才柯潔以預賽第3名的成績進入決賽最終獲得了冠軍。作為變數最多的棋類遊戲,圍棋每回合有250種可能,一盤棋可以長達150回合,這龐大的數目需要強大的計算力來駕馭。強大的計算力也是柯潔獲勝的法寶,柯潔參加鬥地主比賽,可以說是降維打擊!據說,沒有其他學科能像數學這樣,把人分成了兩類:一類人被它徵服,另一類人努力徵服它。
  • 這個國家的數學,領跑全球,厲害到逆天!
    在孩子小學剛畢業的時候,他們可以從公開發表的數學物理科普雜誌Quant 中得到一份試題,學生們將答案寫好後,郵寄給指定的部門進行審閱。最後通過層層選拔,真正能在這場考試中嶄露頭角的人, 會進入數學專業中學學習。他們在進入數學專業中學學習後,不僅僅是學習普通的中學教育,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學習數學教育。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一)數學問題的形成、來源及其在數學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正如恩格斯所說:「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所以是非常現實的材料。」當人們與客觀世界產生接觸,從數量關係或空間形式的角度反映出認識與客觀世界的矛盾時,就形成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