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2020-11-25 搜狐網


  20世紀80年代以來,問題解決已成為國際數學教育的一種潮流。由於它的研究與開發不僅關係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教學質量問題,而且也與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教法、教學模式等各項改革密切相關,是一個領域廣闊的研究陣地,所以受到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

對於什麼是問題解決,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1988年發表的美國《21世紀的數學基礎》認為,問題解決是把前面學到的知識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過程,而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問題解決。

    最近20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把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英國1982年的Cockcroft 報告認為問題解決是那種把數學用之於各種情況的能力,並針對當時英國教育界的情況,呼籲教師要把「問題解決」的活動形式看作教或學的類型,看作課程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應當將其看成課程附加的東西。不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的,也不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作為國際數學教育的核心和數學教育改革的一種新趨勢,數學問題解決已成為當前數學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數學問題

  對於什麼是數學問題,雖然目前尚無統一看法,但大體說來,它有以下特點:一是非常規性;二是重視情境應用,給出一種情境,一種實際需求,以克服一種現實困難為標誌;三是探究性。[1]從歷史角度來看,正是問題的提出、探究和解決,推動了數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學發展的歷史,就是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歷史。

  (一)數學問題的形成、來源及其在數學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正如恩格斯所說:「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所以是非常現實的材料。」當人們與客觀世界產生接觸,從數量關係或空間形式的角度反映出認識與客觀世界的矛盾時,就形成了問題。以數學為內容,或者雖不以數學為內容,但必須運用數學概念、理論或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稱為數學問題。希爾伯特在1900年巴黎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上以「數學問題」為題發表演講時說:「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或中止。正如人類的每項事業都追求著確定的目標一樣,數學研究也需要自己的問題。正是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研究者鍛鍊其鋼鐵意志,發現新方法和新觀點,達到更為廣闊和自由的境界。」

  由於數學問題包含著有關數學的疑問因素和未知方面,所以,在數學的學習和研究中,對已有的數學概念或結論產生疑問,或者對數學的未知領域進行探索時,都會提出一些不同問題。但是,教學中所要解決的並不是那些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而是前人已有的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只有提出問題,讓學生明了產生問題的情境,才能引起學生有目的的思考。正是由於學生把特定的數學問題確定為自己努力攻克的方向,才能使思維活動以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不斷衝擊頭腦中舊有的認知結構,不斷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數學問題來源於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來源於人們了解自然、認識自然的科技活動。古代巴比倫人在觀測天文、丈量土地和進行貿易中形成了位值觀念和六十進位數系,並發現了大量數表、計算方法以及包括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內的許多數學問題。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就已經形成後來被稱為幾何三大作圖問題的倍立方問題、三等分任意角問題和化圓為方問題。成書於公元1世紀前後的《九章算術》,集古代數學問題之大成,記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各種數學問題246個。《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傳統數學中具有最深遠影響的一部著作,它反映出我國古代數學是怎樣從實際生活中分析出數量關係,建立數學模型,又怎樣從研究具體的數學問題入手,通過抽象與歸納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的。

  縱觀數學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數學問題在數學的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它既是數學發現的起點,又是數學發現的路標;它既有數學發展的探索和導向作用,又可以為數學理論的形成積累必要的資料;它既可以導致數學的發現和理論的創新,又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和進取精神。

  (二)數學問題的類型及其數學教育價值

  由數學問題的形成和來源可以看到,數學問題種類繁多,但用於「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問題大致有以下三種,它們具有不同的教育價值和功能。

  1.可以構建數學模型的非常規的實際問題。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是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隨著數學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廣泛使用,科學技術數學化的進程日益加速。任何科學技術要實現數學化,都必須首先把研究對象用數學語言和方法表述為具有一定結構的數學體系,即建立有關研究對象的數學模型,這是科學技術數學化的關鍵。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問題要能夠給學生提供嘗試建立數學模型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觀察和實驗的結果,嘗試運用數學思想以及歸納、類比的方法得出猜想,然後再進行證明。將生活、生產等社會活動中發現的實際問題抽取出來,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然後應用數學思想或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非常規的問題往往不是純數學化的問題模式,而是一種情境,一種實際需求,只是為了克服實際碰到的困難。因此,要培養適應知識經濟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創造型人才,就要進行數學建模的訓練。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能力,是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重要保障,也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任務之一。「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2](1)

  2.探究性問題。通過一定的探索、研究去深入了解和認識數學對象的性質,發現數學規律和真理的問題叫做探究性問題。這裡,對於對象之間的數量關係、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數學公式、法則、命題、定理等的探索和發現,雖然只是對前人工作的一種重複和再發現,但知識形成、發展過程的意義則被學習者重新建構。「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和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2](65)數學命題的發現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後,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去探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然後通過歸納得到多邊形內角和定理。通過探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科學探索精神,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建立自信心,這對於培養學生形成完整的獨立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3.開放性問題。《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第三學段教材編寫建議中寫道:教材可以「提供一些開放性(在問題的條件、結論、解題策略或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開放程度)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2](93)開放性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因而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例如,在△ABC 中,三邊a、b、c成等差數列,由此可得哪些結果?這是一個結論開放的問題,由三邊成等差數列,聯繫三角形的有關定理、公式如正弦定理、餘弦定理、射影定理、面積公式以及其他三角、幾何定理公式,可得到許多結果,諸如sin A +sin C =2sin B ,等等。[1](197)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不僅複習鞏固了所學知識,將多學科的許多不同思想方法都聯繫到了一起,而且充分表現了思維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趣味數學]淺說數學中的分層教學
    在我國現有的國情下,既要實施素質教育,同時又不能迴避學生的升學問題,這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尖銳的矛盾。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由於初中教材難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對象是常量,側重於計算和形象思維,學生易於接受,而高中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變化,許多內容難度大,方法新、對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從而兩級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特別是剛升入高中對這些變化往往不能很快適應。
  • 基於計算機技術的數學教學方法:CBM教學理論
    但現實中,許多人卻並不喜歡數學,中小學課堂的很多孩子們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反感。康拉德·沃爾夫拉姆(Conrad Wolfram)是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數學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導者,他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當前的數學教育太過於注重計算,不但沉悶繁瑣,還與我們實際生活毫無關聯。對於當今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康拉德呼籲:"停止去教如何計算,開始教真正的數學!」
  • 趣味數學:x和y,數學符號是怎麼產生的?
    今天看來,用字母代替數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在數學發展史上,這是非常驚人的進步呢。字母是數學中的重要工具,把字母和符號引入到數學之中,實現了數學抽象化歷程中的一次巨大飛躍。當然這項工作也耗費了數學家相當長的時間,差不多到18世紀,代數中的符號問題才基本得到解決,讓數學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那麼數學符號的發展到底經歷了一個什麼歷程呢?
  • 例談課改下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什麼叫數學情境教學 :所謂數學情境教學就是教師以教材為基礎,為學生創建一個探索數學知識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分析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
  • 《數學大師喬治•波利亞談數學教學》
    他認為數學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理解能力之上,建立在知識本身萌芽、發展、形成的過程之上,反對「拔苗助長、斷章取義」式的教學。用喬治•波利亞在《數學的發現》中的話來說就是「人類後代學習數學應重走人類認識數學的重大幾步」。
  • 教資考試數學教學過程面試心得
    數學的教學設計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生互動,探索新知;知識剖析,深化理解;生生合作,鞏固提高;課堂小結,布置作業。今天中公講師範麗娥就說一下教師資格面試試講中教學流程導入環節的一些體會心得: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環節,如果能做好的話,是非常吸引考官的注意的,同時能製造亮點就能為你的試講加分,但是在數學中,導入環節通常有以下問題:1.方法單調,枯燥無味2.洋洋萬言,喧賓奪主3.離題萬裡,弄巧成拙4.語音、語調平且直。
  • 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銜接活動的數學。數學教學離不開銜接教學,它符合當代數學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新課改的今天,使銜接教學為教學活動服務顯得非常迫切。那麼,如何使數學銜接教學為數學活動服務,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 銜接學生認知結構 要進行某種數學思維活動,第一步要顧及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何為認知結構?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 充分利用多媒體,讓數學教學更加形象化  「數學教學以培養空間想像力為主要目標之一,而中、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正處於一個發展階段,抽象性有時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障礙,僅憑教師口頭講解,難以徹底解決問題。
  • 學習數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作為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重視它除了分數,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地方也非常多。學好數學,我們每名高中生必須積極地去面對。到了高中,學大家都會,要是學好,把數學學到極致,就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技巧。綜上所述,一句話,同學們要懂得用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去解決數學問題。
  • 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上官雲) 12日下午,科普作家、教授李毓佩攜新書《數學童話總動員》在京與四代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毓佩稱,其實數學很好玩,他寫這些蘊含數學知識的有趣故事,是為了讓孩子親近數學。同時,已是76歲高齡的李毓佩表示,他寫東西的動力就是「喜歡」,以後仍然會堅持寫作,不斷提高作品水平。
  • 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內涵
    數學文化表現為數學思想數學精神指導下的數學活動。基於對數學文化教育價值及其文化意蘊的理解,本研究對數學文化做出以下界定:狹義的數學文化是由外顯的和內隱的數學行為模式構成,通過數學的語言、符號傳遞,表現為數學思想指導下的數學活動,包括數學思想、數學精神及由此產生的數學活動;廣義的數學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也包括數學史、數學美以及數學與其他文化之間的相互聯繫。
  • 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
    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內容提要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人物、危機產生、危機終結及意義)第二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人物、危機產生、危機終結及意義
  • [趣味數學]數學史上的三次危機
    第一次數學危機對古希臘的數學觀點有極大衝擊。這表明,幾何學的某些真理與算術無關,幾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數及其比來表示,反之卻可以由幾何量來表示出來,整數的權威地位開始動搖,而幾何學的身份升高了。危機也表明,直覺和經驗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證明才是可靠的,從此希臘人開始重視演譯推理,並由此建立了幾何公理體系,這不能不說是數學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無 窮 小 是 零 嗎 ?
  •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史寧中校長談數學的七個問題
    數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工具。通過數學,來研究別的事情。在本質上數學研究三類問題:一個是研究數量的問題,一個是研究空間圖形的問題,還有一個研究隨機現象。就是有的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樣的問題。數學也進行研究,作為研究這三類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學的應用就越來越廣泛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而且學習其他學科的時候,也要更多地用到數學。
  • 專注於問題的純粹數學方法解決
    專注於問題的純粹客觀策略解決,致力於目標的純粹客觀策略達成,就是一點主觀感覺也沒有的。
  • 趣味數學 創意拼搭——延安實驗小學一年級數學活動紀實
    「巧巧小手,拼搭世界」,為了加深一年級同學對立體圖形的認識,2020年12月12日,延安實驗小學一年級數學組以學定教,以生為本,開展了「創意搭世界「立體圖形拼搭活動。立體圖形拼搭,孩子們最喜歡的數學活動,立體圖形拼搭,有利於孩子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能讓孩子更直觀的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同學利用周末時間和家長一起動手,發揮想像,利用立體圖形拼搭出了充滿創意的作品。他們有的以科技為主題,有的以軍事為主題,還有的緊扣環保理念變廢為寶,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拼搭。
  • 數學與應用數學
    那麼未來的公民——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數學素養,這一切都呼喚應用問題呈現於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因此,關於數學應用問題的設計與教學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類) 業務培養 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若干實際數學問題,具備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數學教學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 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味數學
    圖片來源:百度 每年的中秋之夜月圓夜,我們不要古板就為了習慣去盲目的賞月,我們可以換種數學思維的方式,就像看著象徵團圓的月餅,我仿佛看見以圓規的針為頂點繞圈從而形成的圓形,不能有一絲的缺口。然而世事無常,變幻莫測,但是數學裡多的是百變達人。
  • 學好數學,從趣味故事開始
    極客數學幫今天為大家整理了幾個趣味數學故事,一起來看看吧。趣味數學故事之阿拉伯數字的由來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趣味數學故事之熊開店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於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傢伙。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桃子怎麼賣呀?」小猴問。「第一筐裡6元3公斤,第二筐裡6元2公斤。」小熊回答。
  •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及其他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 來源:數學科學學院   時間: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