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

2020-12-07 同濟大學新聞網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及其他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

來源:數學科學學院   時間:2020-11-19  瀏覽:

11月14日至15日,數學科學學院與「智能計算與應用」同濟大學數學中心聯合舉辦的「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物理學部數學處處長何成、副校長顧祥林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校內外的專家學者及我校各院系師生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

何成表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面臨的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基礎理論研究沒跟上,相關基礎源頭性問題尚待解決。希望同濟大學數學中心要從計算數學與統計學的最新進展出發,探索大數據條件下科學計算的自主化與智能化,發展新的數學理論與算法。

顧祥林介紹了「智能計算與應用」同濟大學數學中心成立的背景及發展目標,以及數學中心重點著眼於智能計算的前沿數學理論、數據驅動的科學計算以及智能計算的應用的發展方向。希望數學中心和在座專家學者共同努力,早日完善數學基礎的供給體系,瞄準國家發展戰略的前沿領域,形成較為成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互相促進的機制,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國家戰略發展。

會上,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院長秦環龍、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院長李博峰、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陳建兵、數學科學學院院長許學軍等我校不同學科方向的專家,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國內十餘所高校、研究所的青年學者,圍繞深度學習、智慧醫療、大地測量等前沿領域及其中的數學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本次研討會採用了線上線下交互的會議模式,旨在充分利用我校的優勢學科及各類資源,加強數學與人工智慧及其他應用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為跨學科領域的學者提供交流合作平臺。會議期間,來自校內外不同領域的26位專家分別作了學術報告,圍繞複雜系統的智能控制、智能檢測與計算感知、數據驅動的智能交通系統、智慧醫療、數學大地測量等若干熱點問題,分享了科研進展及研究成果,並展開熱烈討論。

來自數學科學學院和各院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代表認真聆聽了報告,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研討會接觸到計算數學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沿,了解到最新的數學方法在科學與工程等諸多領域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對於數學學科在國家戰略與社會經濟發展層面具有的價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和了解。

依託數學科學學院成立的「智能計算與應用」同濟大學數學中心於去年11月揭牌成立,是學校緊密圍繞中央要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人工智慧發展方向,努力搶佔數學基礎研究創新制高點的重要部署。

 

 

相關焦點

  • 數學與統計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舉行學科交叉融合交流會
    》(國科辦基〔2019〕61號)等文件精神,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支撐我校生物學一流學科發展建設,11月23日下午,生命科學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學科交叉融合交流會在數學與統計學院二樓會議室召開。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立新教授帶領生命科學學院胡築兵教授、徐秀美教授、郭思義教授、寧昕博士和熊海波博士等參加交流會。數學與統計學院參加交流的包括院長馮淑霞教授、副院長韓小森教授、王波教授,以及學院生物數學團隊相關成員葛志昊教授、楊曉慧教授、陳愛敏副教授、王沛副教授、劉志廣副教授、楊利軍副教授、鄒廣安副教授等。
  •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數學基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據上海交通大學介紹,該研究中心依託自然科學研究院和數學科學學院等單位成立。研究中心將圍繞醫學圖像處理和基於輻射輸運方程的放療設計、基於人腦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網絡設計、機器學習算法在統計物理和量子力學中的應用、基於數據隱私保護的機器學習理論和方法、高維非凸函數隨機優化計算方法、量子計算中的人工智慧算法研究等方向開展科學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公開資料顯示,數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金石現為上海交通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
  • 中科院-北郵「通信工程中的數學問題」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12月28日,我校聯合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中科院-北郵『通信工程中的數學問題研討會』」採用線上線下交互的模式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北京郵電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十餘所高校院所的百餘位師生參加了研討會。
  • 強基計劃解讀:中科大數學科學學院,培養世界級數學精英人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中國科大數學專業於1958年由華羅庚先生親自主持創辦。2011年5月,數學科學學院正式掛牌成立,首任院長為馬志明院士。學院近年來,學院內先後成立了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分中心、中科院吳文俊重點實驗室、科技部「叢上的幾何與分析」 基礎數學中心;設有「華羅庚大師講席」及「吳文俊大師講席」。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分中心揭牌一流的學科建設。
  • 我校召開數學與應用數學前沿問題研討會暨數學研究中心建設論證會
    8月6日上午,數學與應用數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數學與統計學院一樓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執行院長郭田德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物理學部數學處處長何成教授、美國紐約大學楊亦松教授、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林宗柱教授、法國國家科學中心吳傑研究員、復旦大學雷震教授等專家應邀參會。數學與統計學院相關方向師生3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 數學家共聚北師港浸大,智能時代數學教育新趨勢
    後疫情時代,教育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影響中小學數學教育?12月19日—20日,由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北師港浸大,英文簡稱UIC)、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智能時代的中小學數學教育變革研討會」在珠海舉行。
  • 促進生物與數學學科
    湖南日報8月3日訊(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盧宗旺)8月2日,由廣州大學主辦、懷化學院承辦的2015生物數學國際學術會議,在懷化學院舉行。    荷蘭科學院院士奧都·迪克曼,芬蘭科學院院士麥茨·吉倫伯格,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麥可·特瑞利及著名數學家詹姆士·基納、哈爾·史密斯、大衛·特曼、葛倫·韋伯等,與來自中國大陸各地高校的數學、生物學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探討數學與生命科學及醫學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課題。
  • ...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與會人員共同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
    丘成桐院士在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上致辭。(高訊 攝)  「為了國家的獨立自主、長治久安,強大的基本科學是必須的。」會上,丘成桐院士作題為《數學和基本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的專題報告。「在蕉嶺、在梅州發展人工智慧是個很好的想法。」
  • 數學學院教師關啟安的論文被《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
    近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關啟安與人合作的論文《L^2延拓問題的一個最優估計解及其應用》(A Solution of An L^2 Extension Problem with Optimal Estimate and Applications)被世界頂級數學期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接受。
  • 2020「數學與企業創新對話」論壇在上海舉行
    為充分發揮上海各高校和科研單位應用數學團隊和學科交叉的優勢,探索學界和業界共同創新之路,解決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卡脖子」問題,10 月23日,2020「數學與企業創新對話」論壇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企業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立,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特別顧問,寬體客機發動機工程技術總監馮錦璋,智能語音交互技術領航者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俞凱,高水平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專業服務公司華院數據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宣曉華和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程晉、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呂長虹教授現場對話
  • 學科交叉「撞」出基礎數學的「春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席南華告訴《中國科學報》,世界本來是綜合的,人們只是為了研究世界才把它割裂開。然而,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只研究其中一個方面,並不能反映整體性質,數學的各個分支也是一樣。  過去幾十年,李理論、代數幾何、數論、泛函分析和數理邏輯等領域的交叉對其自身以及其他領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組合數學國際會議在南開大學召開
    人民網天津8月2日電 8月2日至4日,由中美兩國組合數學領域研究機構聯合舉辦的」組合數學、特殊函數與物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召開。  會議由南開大學、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教育部高校數學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數學機械化」973項目組等共同主辦,南開大學組合數學中心承辦。
  • 科學網—學科交叉「撞」出基礎數學「春天」
    ——記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代數與數論」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由未來科學大獎聯合山東大學共同舉辦的「概率與概率的不確定性——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今日首播,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2020輪值主席、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夏志宏做開場致辭。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由未來科學大獎聯合山東大學共同舉辦的「概率與概率的不確定性——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今日首播,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2020輪值主席、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夏志宏做開場致辭。
  • AI+科學計算 【AI+科學系列 · 第二期】報名了!
    主要研究領域為應用調和分析、反問題計算、深度學習及其在圖像和數據科學中的應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60餘篇,現任期刊《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編委。2014年獲得香港求是基金會頒發的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2019年入選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智源學者」。
  • 探索數學的奧秘——寧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 2018年成立數學與統計學院,經過幾十年和幾代人的努力,學院已經形成了面向基礎,面向師範,面向應用,面向國際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中外合作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現有數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數學系、應用數學系、金融工程系和大學數學教學部。本科專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基地班)、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數學與應用數學(中美合作精算科學與風險管理)、金融工程等四個專業或方向。
  •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建設工程奠基開工
    幾年來,在「數學中心」主任田剛院士的主持下,「數學中心」創新體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取得傑出成果。2005年至今,「數學中心」成功舉辦6個主題學術年活動、20餘個重要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和研討班、25個高水平學術專題或時期專題系列講座;國內外赴「數學中心」進行正式訪問的人員達550餘人,並有1800餘人參加了中心舉辦的學術活動。
  • 【科學向日葵】「頑童」愛數學-吳文俊
    他的工作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研究影響深遠,被國外同行稱為:計算機代數和符號計算領域一位「真正的巨人」。 有一次,他在香港參加研討會期間,瞞著別人跑到遊樂場去坐了一次過山車。事後,他說自己其實感到害怕,「可是下不來了」。還有一張坐在大象鼻子上的照片流傳很廣,那是他2000年在泰國見一位女士爬到大象鼻子上照相,自己也感到好奇,於是就爬上去試試。那一年,他81歲。
  • 工程數學類課程建設交流研討會成功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9月15日電(牛曉燕)為響應教育部「新工科」建設要求,促進我校工程數學類課程的理工交叉、深度融合,打通課程壁壘,積極推進新工科課程改革和一流課程建設,航空學院教發分中心積極組織航空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兩個學院的工程數學類授課教師,於2020年9月9日下午14:30在友誼校區勇字樓701會議室召開工程數學類課程交流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