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師喬治•波利亞談數學教學》

2021-01-17 小淬數學


         

       喬治•波利亞的教學生涯是豐富多彩的。他曾經先後從事過大學數學教學與中學數學教師的培訓工作。經過時間的洗禮與知識的淬鍊,產生了他熠熠生輝的數學教育思想。      


波利亞數學教育思想有兩個基本點。一是關於對數學科學的認識。他認為數學既是演繹科學,又是歸納科學.二是關於對數學學習的認識。他認為數學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理解能力之上,建立在知識本身萌芽、發展、形成的過程之上,反對「拔苗助長、斷章取義」式的教學。用喬治•波利亞在《數學的發現》中的話來說就是「人類後代學習數學應重走人類認識數學的重大幾步」。



20世紀60年初,波利亞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心理原則,即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以及階段循序原則。這三大原則,既是教師教學的指導方針,也是學生學習的不二法寶,值得每位教師和學生反覆琢磨、認真研讀,並付諸實際行動,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與學習能力。

 

他認為教師在學生的課堂學習中,僅僅是「助產士」。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於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儘可能多的東西,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旦學生自己提出了問題,那麼他們解決問題的注意力會更集中,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更強。教師的教學的立足點應該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而不是教師的強行灌輸與學生的被動接受。——主動性原則

 

但他又認為如果學生缺少活動的動機,那麼學生也不會有所行動。對知識產生興趣才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所在,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快樂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最佳褒獎。——最佳動機原則

 

波利亞還將數學學習過程分成三個不同階段。一是探索階段,這是人類的活動與感受階段,處於直觀水平;二是形式化階段,即引入術語、定義、證明,上升到概念水平;三是同化階段,將所學的知識消化、吸收、融匯於學習者的整體智力結構中。每一個人的思維必須有序地通過這三個階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學習效果。——階段循序原則

 

階段循序原則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在課程設計及其教學時,該原則不僅可以決定教師教什麼內容,還可以預見到用什麼樣的先後順序和方法來講授這些內容。這是涉及到教學全局性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對當前和今後的數學教學都具有指導意義。

 

此外,波利亞主張數學教育要注重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當好引導者、組織者,讓課堂教學呈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活躍景象。喧賓奪主、反客為主,只會讓課堂教學失去生機與活力,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折扣。


1944年出版《怎樣解題》,1954年出版《數學與合情推理》與《數學的發現》。20世紀70—80年代,中國陸續翻譯出版了波利亞的上述著作,促進了我國數學的發展,對我國數學教學以及數學課程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數學的發現》一書中,他給數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著名的「十誡」

①要對你講的課題感興趣(以興趣激發興趣)。

②要懂得你講的課題(實際應該是精通,只有自己精通,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遊刃有餘)。

③要懂得學習方法(有學法指導,可以讓學生在盡短的時間內內化吸收)。

④要觀察學生的臉色,要弄清他們的期望和困難,把自己置身於他們(想學生之想,急學生之急,備課要備學生,才能讓自己的授課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高效性)。

⑤不僅要教給他們知識,並且要教給他們才智、思維方式、學習習慣培養。

⑥要讓他們學習猜測(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

⑦要讓他們學習證明(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⑧要善於挖掘題目的價值,並給予推廣(一題多用,一題多變,多題一聯,保證課堂思維的高容量和高效率)。

⑨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秘密,讓學生在你說出來之前先動腦去想,去猜,不要強迫別人去接受(給學生充分鍛鍊的機會,因為教學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而不是老師才能的炫耀)。

⑩要建議學生去做某件事情,不要強迫別人去接受(營造民主、平等的班級和諧氛圍,給學生以獨立的人格尊重)。

 

這「十誡」是波利亞作為一代數學大師對先輩與自己教學經驗的提煉與升華,為數學教學方法論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是數學教學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時至今日,波利亞的數學教育思想還在發光發亮,引起了無數數學家與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和讚許,這是真理的光芒!


波利亞的數學教育思想對世界各國數學教學與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代數學家德布魯因對波利亞推崇備至,他說「波利亞是對我的數學活動影響最大的數學家.他的所有研究都體現出使人愉快的個性、令人驚奇的鑑賞力、水晶般清晰的方法論、簡捷的手段、有力的結果.如果有人問我,想成為什麼樣的數學家,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波利亞!」



圖片視頻來源|網 絡

編  輯 | 小 淬 數 學



下期為大家推送《你與數學學霸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相關焦點

  • 數學大師——潘承洞
    同時,他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教育學家,秉承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觀點,培育了一大批有真才實幹的數學人才。回顧他的一生,治學嚴謹,工作踏實,為人謙遜,是真正的大師。1934年5月26日,潘承洞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46年8月考入蘇州振聲中學初中,1949年畢業後考入蘇州桃塢中學高中。中學時期,潘承洞就體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
  • 數學思維方法概述 ---數學思維方法得產生,發展與層次性
    然而,數學的發展,數學的學習以及數學家解決問題的方式,又使人們感覺到那種公理化證明形式之外的發現方法的某些存在。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國際上開始了一種尋找數學「發現和發明的方法與規律」的研究。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是美籍匈牙利數學家波利亞,他的重要貢獻就是對「數學啟發法」的研究。波利亞是圍繞「怎樣解題」展開自己的啟發法研究的。
  • 首屆教學大師獎簡介——姚期智
    曾榮獲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波利亞(Polya)獎、美國計算機學會及電機電子工程學會頒授克努思(Knuth)獎、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頒授研究傑出獎、伊利諾伊大學工程學院特殊貢獻校友獎。2000年榮膺圖靈獎,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  2004年,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職,變賣家產,回到祖國。這一舉動在整個國際社會引起不小震動。
  • 數學大師一句話論數學,太精彩!
    18世紀的數學家曾對未來的數學感到茫然,1781年拉格朗日給達朗貝爾的信頗有代表性:「在我看來,似乎(數學的)礦井已經挖掘得很深了,除非發現新的礦脈,否則遲早勢必放棄它.」然而數學在新世紀裡的確發現了新的礦脈,產生了一大批新的分支.不僅如此,數學組織與刊物迅猛發展,數學家人數急劇增長,數學思想日新月異,數學應用日益廣泛.數學「不斷地用它扎在思維和自然中的深根獲取營養
  • 這個國家不出數學大師,卻以數學教育享譽全球!
    在亞洲,有一個不出數學大師,數學教育卻世界聞名的國度——新加坡!今天我們將來了解一下新加坡教育究竟緣何聞名世界? 國際大賽位列前茅 常年佔據三年一次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測試的前三名。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由於它的研究與開發不僅關係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教學質量問題,而且也與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教法、教學模式等各項改革密切相關,是一個領域廣闊的研究陣地,所以受到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對於什麼是問題解決,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 數學名人名言
    ——高斯要在數學上有所進步,就要向大師們學習,而不是向大師們的學生學習.——阿貝爾說自己知道的話,幹自己應幹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希爾伯特數學之幾何高水平數學教學——到底該教什麼?幾何無王者之道。——歐幾裡德沒有為國王特設的通往幾何學的道路。
  • 金安區成功舉辦全國小學數學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11月14日至15日,為深入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近距離感受頂級名師教學風採,金安區在人民路小學東校區舉辦了「和美課堂」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金安專場活動。中國教學學會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吳正憲,福建省小學數學教研員羅鳴亮,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賁友林、俞正強、儲冬生、強震球等7位頂級名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和專題講座,與金安區小學數學老師深入交流。金安區教育局教研員、名師工作室、各中小學數學老師共600餘人參加此次活動。
  • [趣味數學]淺說數學中的分層教學
    二、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後進生的情意素質培養  1.溝通師生情感,調動積極因素  情意素質的培養,首先是師生間在教學中進行情感交流,在初入學時,他們上進心、模仿性和學習積極性都教高,但在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失敗」後,往往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
  • 椰島數學|數學大師談怎樣學數學視頻(二)
    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平陽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1919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從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畢業後,赴日本留學。
  • 致敬平陽走出的數學大師
    ▲ 蘇步青星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表示,蘇步青先生是世人景仰的一代大師,是蜚聲中外的卓越數學家,是桃李天下的著名教育家,是優秀的中共黨員,也是胸懷家國的社會活動家。「蘇步青星」命名,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蘇老光輝一生的高度讚揚和充分肯定,代表著蘇老的崇高精神和偉大人格,將在太空星辰永恆閃耀、風範長存。
  • 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銜接活動的數學。數學教學離不開銜接教學,它符合當代數學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新課改的今天,使銜接教學為教學活動服務顯得非常迫切。那麼,如何使數學銜接教學為數學活動服務,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 銜接學生認知結構 要進行某種數學思維活動,第一步要顧及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何為認知結構?
  • 河北名師殷玉波:我與數學欣賞
    主要研究方向有高考備考和數學文化與數學美。2009年至今,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數學通訊》等國家級學術期刊發表文章70多篇,其中5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高中數學教與學》全文轉載。 改造數學使之更適宜教育和學習,這些更多的是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的任務。中學老師們主要是把數學大師們開發培育的優良果實進行深加工,加上輔料、增加一些地方特色等,使得老少鹹宜,更有利於吸收,這應該是數學欣賞的目的和任務。 還可以理解成,數學大師們就是花匠,負責哺育改良花的品種,中學老師不一定會種花,但是要會賣花。
  • 緬懷數學大師路易斯·尼倫伯格
    2020年1月26日,正當我國疫情肆虐之時,數學界也不幸接到消息,著名數學大師,克拉福德獎和阿貝爾獎獲得者路易斯·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逝世,享年95歲。畢業之後,尼倫伯格一直在附屬於紐約大學的柯朗數學研究所工作。尼倫伯格研究的主要領域是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幾何中的應用,並且成為20世紀這個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由於極其出色的研究工作,尼倫伯格先後榮獲過眾多數學獎項,包括含金量極高的克拉福德獎(1982,與俄羅斯著名數學家阿諾爾德共同獲獎)和阿貝爾獎(2015,與著名的納什共同獲獎)。
  • 《數學大師》:智力英雄的史詩
  • 曉星說數學:讓數學家折服的藝術大師埃舍爾
    藝術家說:埃舍爾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空前絕後的藝術怪才!哲學家說:埃舍爾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他的偉大思想,而是通過繪畫!數學家說:埃舍爾是平面對稱群的發現者、也是分形幾何與數學藝術的開拓者!
  • 科學時報 感受數學大師張景中院士:數學學習關鍵在用活
    由此,使我想起了一次難忘的採訪經歷,也正是這次與數學大師面對面的對話,讓數學學習在我心中產生了質的飛躍。在我父親結識的諸多院士中,聽他講得最多的是數學家張景中院士。通過爸爸的講述,我知道張景中先生有苦難的經歷,有堅韌的毅力,有巨大的創新精神,有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終於四年前的一天,趁張景中先生來北京作學術報告的空閒,我專程採訪了他。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是枯燥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數學教學形象化,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關鍵詞:教學媒體;數學教學;多媒體;應用  引言  數學是一門知識廣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而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可控制大容量性、快速靈活性等特點恰恰符合了數學教學中的要求。
  • 兩位同時代的數學大師
    原標題:兩位同時代的數學大師 微信、手機QQ搜索關注 DuoDaaMath每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兩位同時代的數學大師 蔡天新 太湖的西北和東南 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東部太湖流域人才輩出,誕生了許多位大師級的人物,猶如兩宋時期的鄱陽湖流域。
  • 例談課改下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什麼叫數學情境教學 :所謂數學情境教學就是教師以教材為基礎,為學生創建一個探索數學知識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分析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