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課改下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2020-11-25 中國高校之窗

什麼叫數學情境教學 :

所謂數學情境教學就是教師以教材為基礎,為學生創建一個探索數學知識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分析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情境教學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情境教學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深入研究理解,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新課引入中創設思維情境

新課的引入,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不恰當的思維情境的創設,會使師生不易進入「角色」,從而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導學過程和導學效應,而導致整堂課教學效果欠佳。引入新課中創設思維情境有以下幾種方法:

1、巧設懸疑,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意向。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意向是在一定恰當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的。例如在學習向量定義時教師提問一隻老鼠向正北方向逃竄,一隻老貓向正南方向以老鼠的10倍的速度追擊是否能追上? 為什麼?問題提出後,學生們大笑,齊答:追不上,並說方向不同,位移不光有大小也有方向等等,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向量定義內容也就在輕鬆和諧的情境之中完成了。我國古代學者朱熹曾指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由思來,有疑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衝突,造成強烈的求知慾望,點燃思維的火花,比如:在講複數的概念時,先提出這樣的問題「已知 ,求 的值」。對於這一問題學生認為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通過計算得出 。但是在實數範圍內 的值不可能是-1。這樣就立刻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接著推出複數的概念,從而使學生對複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這樣引入設計,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一種主動探求的狀態,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起了一定的觸發作用。

2、提出疑點,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教學要從矛盾開始。教學從矛盾開始就是從問題開始。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可以先講一個數學小故事: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在小學讀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的挨個相加呢。那麼,高斯是用什麼方法做得這麼快呢?這時學生出現驚疑,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反響。從而學生積極研究討論,接著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若 為等差數列,求 你們會做嗎?學生積極思考這個問題。教師給出一些鋪墊,幫助學生在新舊知識結構之間搭橋鋪路、掃出障礙、彌補缺漏,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學習新知識的情景之中。很快就自己得出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

新課程倡導在教與學中相互合作,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全過程。

 3、直觀演示、探索、發現,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在認識結構中,直觀形象具有的鮮明性和強烈性往往給抽象思維提供較多的感性認識經驗。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指出:「直觀要素以概括的映像表象的形態,以及仿佛顯示著和預知著還沒有以同的形態展開的思想系統圖式的形態,參加在思維過程中。」因此在新知識教學引入時,根據教學內容,重視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就會使學生感興趣,就能較好地為新知識的學習創設思維情境。 例如在講三角函數這一章時,關於正切函數值域的探討是一個難點,但如果採用幾何畫板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學生就很容易得到值域的範圍。

此外,在新課引入時還可以複習與新課有聯繫的舊知識,引入新知識;講與新課有關的數學和數學家的趣味故事等以創設思維情境。

二、新課講授中創設思維情境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學生接收新知識的過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同化--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一種是順應--當新知識不能被舊知識同化時,要調整原有知識結構,去適應新知識,由此可見,在新課進行中思維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新課中創設思維情境可採用以下方法:

1、在重點和難點處設疑。

例如,學習函數奇偶性後,由於該定義中對函數定義域的特徵沒有明確的揭示,容易使學生片面理解為只要驗證 下結論。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抓住學生知識能力不足所產生的障礙,提出如下的問題:「試問,函數 是否是偶函數?」然後畫出函數的圖象,觀察它是否關於y軸對稱?導致圖象並不關於y軸對稱的根源何在?偶函數的定義有何特點?通過以上這樣的設疑,不但容易突破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培養了學生全面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內化課本知識,自覺掌握判斷函數奇偶性時不能忽視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的這一必要條件。

相關焦點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教學媒體;數學教學;多媒體;應用  引言  數學是一門知識廣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而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可控制大容量性、快速靈活性等特點恰恰符合了數學教學中的要求。隨著多媒體手段的不斷推廣,其優學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但由於數學課程的特殊性,目前在數學課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還不是很多。還需要我們去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學習,以此達到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的目的。以下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 情境教學:創設充滿智慧和情趣的空間
    時任語文教師的李吉林在教學中發現,語文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語言學習應有的真情實感,學生的學習樂趣被淹沒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詞、句、篇的分析和訓練中。受國外在語言教學中情景教學訓練的啟發,為了努力突破傳統的條條框框、改變灌輸式教學,李吉林開始了語文情境教學的探索。  最初,情境教學以「創設情境,進行片斷語言訓練」為主。由於在課堂教學中展示了生活情景,學生學習情緒很高,教學效果顯著。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1988年發表的美國《21世紀的數學基礎》認為,問題解決是把前面學到的知識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過程,而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問題解決。    最近20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把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 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銜接活動的數學。數學教學離不開銜接教學,它符合當代數學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新課改的今天,使銜接教學為教學活動服務顯得非常迫切。那麼,如何使數學銜接教學為數學活動服務,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 銜接學生認知結構 要進行某種數學思維活動,第一步要顧及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何為認知結構?
  • 濱州高中物理名師工作室:情境教學中追根溯源 微視頻互動中高效提升
    「名師引領教學相長 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濱州名師工作室巡禮」(三十四)濱州高中物理名師工作室:情境教學中追根溯源 微視頻互動中高效提升學術顧問:時玉義主持人:孫慶廠、張繼梅團隊成員:王玉振、李文秀、孫海峰、柴秀芹、閆曙光、趙連森、宋學磊、李敬德、鄭秀紅、田運濤、牛成舉、王帥成;姚東林、劉輝芳、劉明、成建、劉香一、孫俊峰
  • 教資考試數學教學過程面試心得
    數學的教學設計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生互動,探索新知;知識剖析,深化理解;生生合作,鞏固提高;課堂小結,布置作業。今天中公講師範麗娥就說一下教師資格面試試講中教學流程導入環節的一些體會心得: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環節,如果能做好的話,是非常吸引考官的注意的,同時能製造亮點就能為你的試講加分,但是在數學中,導入環節通常有以下問題:1.方法單調,枯燥無味2.洋洋萬言,喧賓奪主3.離題萬裡,弄巧成拙4.語音、語調平且直。
  • 莒縣三小:第三協作區舉行數學「計算教學專題研討會」
    為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引領教師關注計算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5月22日,小學第三協作區數學學科「計算教學專題研討會」在莒縣第三實驗小學孝德樓四樓多功能廳舉行。研討活動由學校副校長郭朝陽主持,協作區成員學校縣第三實驗小學、安莊小學、果莊小學、棋山小學和棋山第二小學5所學校的數學骨幹教師參加了研討活動。研討活動堅持「問題導向教研」原則,以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難點「計算教學」為研討主題,針對平時計算教學中凸顯的問題,以課例為載體展開,來自莒縣第三實驗小學一到五年級的五位數學骨幹教師進行了精彩的課堂展示。
  • 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落實的五大問題及解答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運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素養。數據分析是指針對研究對象獲取數據,運用數學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推斷,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知識的素養。它們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教學的使命和目的。2.作為培養能力、發展素養主渠道的課堂,教學方式或教學模式重點要做什麼變革?答:教學方式應從教學內容和環節的設計轉向學習的設計。
  • 情境中體驗,實踐中鞏固——《感謝和安慰》教學案例與評析
    教學目的:1、 在情境交際中,產生參與學習訓練的興趣,初步形成互動交流的意識。2、 通過訓練和表演,知道感謝的方式和語言,能夠把語言表達清楚。教學難點:在情景交流中能夠抓住對方講話的主要內容,進行互動交流。教學準備:師生課前交流,做拍手遊戲,播放歌曲《感謝你》,引出感謝卡,讓學生填寫感謝卡。
  • [趣味數學]淺說數學中的分層教學
    二、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後進生的情意素質培養  1.溝通師生情感,調動積極因素  情意素質的培養,首先是師生間在教學中進行情感交流,在初入學時,他們上進心、模仿性和學習積極性都教高,但在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失敗」後,往往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
  • 創設問題情境等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某些運動狀態進行受力分析。如勻速降落的跳傘運動員,受哪些力的作用,每一個小組學生要進行自主分析,然後小組學生聚在一起,互相分享自己分析到的受力情況,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3 創設情境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 省初中數學核心概念教學設計活動在湘潭舉行
    湘潭在線10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期仁 通訊員 顏望輝)10月10-11日,湖南省初中數學核心概念教學設計暨微課展示活動在湘潭市江聲實驗學校舉行,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省14個市州600多名教師觀摩學習。這次活動共有31位老師進行了課堂展示,聚焦微課視頻,闡述教學設計的意圖和特色。
  • 細胞器液泡教學參考
    生物教學過程中關於細胞器——液泡教學參考資料整理,以供生物教師備課參考。共計收錄與液泡、細胞液、色素及細胞等關聯的文章22篇。第2章 液泡中的細胞液1.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本中「細胞液」概念學習初探張龍龍;樊攀2.
  • 2020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大綱《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1.學科知識數學學科知識包括大學本科數學專業基礎課程和高中課程中的數學知識。其內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數學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數學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則等知識,掌握中學數學中常見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2.課程知識了解高中數學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目標。熟悉《課標》所規定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掌握《課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
  • 浙江省2012年1月自學考試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真題
    1.要求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主動、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是小學數學課程總體目標中的(      )A.知識與技能  B.數學思考C.解決問題  D.情感與態度2.《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頒布的時間(      )A.1976年  B.1978年C.1986年  D.1988年3.小學數學教材中「小數除法」以「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教學的(      )A.重點  B.難點C.關鍵  D.重點和難點4.給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新的學習內容是小學數學學習一般過程中的(
  • 特級教師說| 朱開群:基於深度學習的「深度教學」
    不僅政治、語文、歷史等這些人文性的學科運用知識滲透的方法,高舉價值引領的大旗,就是像數學這些傳統的理科思維的學科,也在思考「數學教學究竟要給學生什麼」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命題,指出了「數學教學要給學生一種精神」「數學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對美的鑑賞和追求的教學、體現科學和藝術的教學」「數學教學要體現精神性、思辨性和藝術性」等觀點。
  • 基於計算機技術的數學教學方法:CBM教學理論
    但現實中,許多人卻並不喜歡數學,中小學課堂的很多孩子們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反感。康拉德·沃爾夫拉姆(Conrad Wolfram)是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數學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導者,他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當前的數學教育太過於注重計算,不但沉悶繁瑣,還與我們實際生活毫無關聯。對於當今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康拉德呼籲:"停止去教如何計算,開始教真正的數學!」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全冊)
    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並深深體會到數學的價值。21教育網  但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也許效果會更好。  4.3積的變化規律  「探索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要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探索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因為在乘法口算練習中已經出現過類似的習題,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觀察、計算、分析。然後全班交流,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並會用數學語言表達這個規律,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
  • 《數學大師喬治•波利亞談數學教學》
    他認為數學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理解能力之上,建立在知識本身萌芽、發展、形成的過程之上,反對「拔苗助長、斷章取義」式的教學。用喬治•波利亞在《數學的發現》中的話來說就是「人類後代學習數學應重走人類認識數學的重大幾步」。
  •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案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應有以下環節:單元學習主題(1.主題名稱。2.主題解讀。)——單元學習目標(1.目標確定。就「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主題解讀而言,書中從三個視角進行了闡述:  從課標角度看,數概念的學習離不開兩個層面,一是數的組成,二是生活情境。數是由計數單位和個數累加而成的。生活情境則是讓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培養學生的數感。  從數學教學內容看,在小學階段,說到數的概念,我們自然會想到自然數、分數、小數和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