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創設充滿智慧和情趣的空間

2020-12-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李吉林與情境教學 ·教學流派回顧(五)

  【背景】

 

 

 

  李吉林,1938年5月生,江蘇南通人。1956年8月於江蘇省南通女子師範畢業後在南通師範第二附屬小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特級教師。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教育規劃專家組成員等職。

  李吉林長期堅持教學改革,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歡迎與尊重,是基礎教育界卓有影響的小學教育專家。

  【綜述】

情境教學:創設充滿智慧和情趣的空間

  以「情」為經,以「境」為緯,通過各種生動、具體的生活環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科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李吉林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闢了現實的途徑——

  1 為兒童的學習探索

  情境教育的探索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時任語文教師的李吉林在教學中發現,語文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語言學習應有的真情實感,學生的學習樂趣被淹沒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詞、句、篇的分析和訓練中。受國外在語言教學中情景教學訓練的啟發,為了努力突破傳統的條條框框、改變灌輸式教學,李吉林開始了語文情境教學的探索。

  最初,情境教學以「創設情境,進行片斷語言訓練」為主。由於在課堂教學中展示了生活情景,學生學習情緒很高,教學效果顯著。其後,李吉林確定了「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的主題。通過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通過觀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嘗試,獲取作文題材,以自己的所感去表達。在「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的實驗階段,李吉林又將情境教學和審美教育統一於語文教學中。

  通過反思,李吉林體會到,情境教學探索的前幾個階段都不是單一的、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每一個階段都包含著兒童發展的各方面的要素。也就是說,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之後,她提出了「憑藉情境,促進兒童整體發展」的新思路,並總結出情境教學促進兒童發展的五條要素,即:以培養興趣為前提,誘發主動性;以指導觀察為基礎,強化感受性;以發展思維為核心,著眼創造性;以激發情感為動因,滲透教育性;以訓練語言為手段,貫穿實踐性。

  隨著教學研究實驗的深入,李吉林發現,不只是語文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內部,都存在著相似的問題:教育教學活動很難成為兒童的主觀需求,這樣勢必阻礙兒童潛能的充分發展。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李吉林將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成功經驗順其自然地推廣開來,從一個班發展向一個年級,從一個學科發展向各個學科,從而在整個小學教育中構建了一個多元的情境教育網絡。
  1990年,李吉林明確提出了「情境教育」的設想,情境教學由語文單科發展為整體的情境教育,越來越多學科的教師加入到了教學研究和實驗的隊伍中來。同時,課堂教學的有益經驗,使得情境教學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校外的各種活動中。在課外真實、自然的情境中,情境教育得到了更加有活力的發展。

  「情境課程」是情境教學實驗過程中的必然產物。1996年,李吉林在汲取各家課程論精華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情境課程」的主張,闡述了「情境課程」的理念,概括出「學科情境課程的主體作用」、「大單元情境課程的聯動作用」、「野外情境課程的源泉作用」,以及「過渡情境課程的銜接作用」等情境課程的四個領域,並對它們的功能進行了闡釋。她的願望是通過「課程」使情境教育走向大眾化,便於更多的教師操作,進而使更多學生受益。實踐表明,情境課程具有整合、薰陶、啟智、激勵四大作用,從而使情境教育顯示出獨特的優越性,更使得李吉林對情境課程在更大的範圍內實施充滿了信心。

  2 讓情感與認知結合

  李吉林在情境教學的探索中,突破了「主知主義」的束縛,讓情感與認知結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路。

  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結合。李吉林清楚地知道,教材中的美文是以語言為中介,以抽象的符號呈現教材畫面的,要讓兒童感受其美,就要讓藝術走進課堂,走進語文教學。李吉林將圖畫、音樂、戲劇等藝術的直觀與語言描繪結合起來創設情境,再現課文描寫的情境,從而找到了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運用暗示導向、情感驅動、角色效應、心理場整合等原理。其一,運用暗示導向。在情境教育中,把跨度寬闊的教育、教學空間,用各種暗示手段聯動起來,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徑渲染學校親切、愉快、智慧及蓬勃向上的氛圍,可以使兒童的無意識傾向處在忘我的境界中,趨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還可以使學生從無意識的加工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讓兒童潛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其二,情感驅動。實踐證明,兒童在情感的驅動下,會主動積極地投入認知活動。在優化的情境中,兒童將經歷「關注——激起——移入——加深——彌散」的情緒發展過程。隨著情境教育的實施,兒童的情感將在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延續、反覆、發展,讓兒童的審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在其間受到了很好的陶冶,並作為相對穩定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逐漸內化、融入到兒童的內心世界中。其三,角色效應。情境教育創設的情境,總是蘊含著教育者的意圖。結合教材特點和活動需要所設計的角色,讓兒童扮演或擔當角色,其角色扮演的熱烈情緒將渲染整個學習情境,不僅是角色扮演者,全體學生都在無意識作用下,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動地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加深兒童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兒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由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成為積極參與的主動角色。其四,心理場整合。人為創設的教育情境、人際情境、活動情境、校園情境能夠使兒童的生活空間成為富有教育內涵、富有美感、充滿智慧和兒童情趣的生活空間。豐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體驗,潛在智慧的啟迪,使兒童得到一種滿足,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種向著教師創設情境的目標推進的「力」。在這種正誘發力的推動下,兒童主動投入教育教學活動的態度、情緒、語言和行為,使已創設的情境更為豐富,情境渲染的氛圍更為濃烈。置身其中的教師也即時感受到教學成功的快樂,又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活動。這樣,「情境——教師——學生」三者之間在心理場中得到整合、推進,促使兒童的頓悟加速產生,從而不斷改變他們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結構。

  汲取古代文論「意境說」的養分。最初,李吉林從外語的「情景」很自然地聯繫到中國古代文論的「意境」,領悟到詩人是在情境中才能萌發情感,在情感的驅動下寫出動人的詩篇,而小學生作文同樣也需要情感。她大膽設想,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作文題材,改革作文教學遠離兒童生活的現狀,進而以「意境說」來豐富乃至改寫「作文論」。她把學生帶到大自然當中去,讓學生在有意創設的或優選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情動而辭發」。其後,她又進一步從「意境說」中得到啟示,認定「意境說」講究的「真」、「美」、「情」、「思」正是兒童教育所需要的,並陸續概括出情境教學的「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以及圍繞「情」、「思」、「美」開始構建情境教學的操作要義。

  3 獨特的理論體系與操作模式

  情境教學的原則為誘發主動性、強化感受性、著眼創造性、滲透教育性、貫穿實踐性,並具有五項操作要義: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兒童活動為途徑,以周圍世界為源泉。

  情境教學包含的四大特點、六個途徑、促進兒童發展的「五要素」,連同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等構建了屬於情景教學的獨特的理論體系。

  由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經歷一個不斷深入探索的過程,並由此而形成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拓寬教育空間,追求教育的整體效益。通過多樣性的課外教育活動、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野外情境教育活動,拓寬教育空間,形成多維結構的情境,豐富了促進兒童身心素質發展的「教育源」,從而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

  縮短心理距離,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通過創設一種「親、助、和」的師生人際情境和「美、趣、智」的學習情境來縮短老師與學生、與教學內容及同學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兒童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主動發展。

  利用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擔當教材中的角色、嚮往角色,還是扮演童話角色、現實生活中的角色,都順應了兒童的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的規律。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兒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進入角色」,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其主動接納知識、主動想像、探究、主動操作訓練等一系列學科素養連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可以得到培養和提高。

  注重創新實踐,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注重拓寬教育空間,縮短心理距離,利用角色效應,為兒童的創新、實踐提供最佳的外部環境,促使兒童獲得儘可能大的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生 高俊霞/文)

  《中國教育報》2007年8月17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創設問題情境等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某些運動狀態進行受力分析。如勻速降落的跳傘運動員,受哪些力的作用,每一個小組學生要進行自主分析,然後小組學生聚在一起,互相分享自己分析到的受力情況,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3 創設情境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 例談課改下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什麼叫數學情境教學 :所謂數學情境教學就是教師以教材為基礎,為學生創建一個探索數學知識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分析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
  • 構建情境教育兒童學習範式
    1.拓寬教育空間為兒童情境學習營造一個開放的空間,選擇富有美感的適宜他們成長的空間。只有走進真實的世界,才能為兒童營造寬闊的學習空間。在這樣多元的空間裡,擴大了兒童視野,身心俱適。兒童在這樣的環境裡,是學習,也是活動,獲取知識的源泉和豐富的審美感受,從而提高教育的整體效應。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教學反思參考1)雪地裡的小畫家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裡「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縱觀楊穎潔老師這堂課有如下特點:一、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楊老師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 濱州高中物理名師工作室:情境教學中追根溯源 微視頻互動中高效提升
    孫慶廠團隊強調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著力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高中物理分兩個工作室,其一主持人為孫慶廠,他的教學風格是將知識和問題情境化,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著力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該團隊的主課題是《高中物理情境教學的實踐研究》。他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將起到關鍵作用。
  • 情境中體驗,實踐中鞏固——《感謝和安慰》教學案例與評析
    教學目的:1、 在情境交際中,產生參與學習訓練的興趣,初步形成互動交流的意識。2、 通過訓練和表演,知道感謝的方式和語言,能夠把語言表達清楚。……(評析:口語交際課成功與否,關鍵之一就在於情境創設的成功與否。本節課一開頭就密切聯繫生活展開,在真實的情境中師生間展開熱烈的對話,迅速切入了課題。獨具匠心的開頭既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很好地踐行了了新課標的語言來自生活、服務生活的原則。
  • 智慧教學生態,從製作一本AR增強版教材開始!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老師們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用教材,同時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希望學生可以跳出教材將知識進行實際應用,這一過程中,如何解決傳統教材學習中的痛點,豐富教材教學資源,是實現智慧教學的關鍵一步。
  • 小學英語「情趣教學」漫談
    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慾,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求知慾,學習熱情大減,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因此,小學英語進行「情趣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於興奮、活躍的狀態,這樣, 對教學是不無裨益的。那麼,該如何開展「情趣教學」呢?
  • 用多彩活動創設學習情境——單縣一中英語特色教育紀實
    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英語環境中聽說讀寫,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舉辦英語話劇、戲劇大賽,通過角色扮演,還原英語應用語境,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身臨其境地理解英語。近日,西校區和創新部各自舉辦了英語戲劇大賽,同學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傳統話劇《灰姑娘》、《哈利波特》、《哈姆雷特》等搬上舞臺,同學們還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原創精神,改編《白蛇傳》、《唐伯虎點秋香》等並展現在舞臺上。在活動中,同學們裝扮上精緻的服裝道具,用標準流利的英語口語、生動俏皮的表演,博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東校區高一年級則舉辦了英語演講比賽。
  • 情境教育的世界意義
    情境教育就是李吉林用畢生心血和智慧寫就的一部兒童教育的「中國史詩」,它構建了一個獨具中國特色又有世界意義的兒童教育體系。  情境教育的國際學術視野  沒有多少長期紮根一線的小學教師像李吉林那樣深刻地關注教育的哲學基礎。據我所知,盧梭、杜威,尤其是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在情境教育的創立和發展過程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
  • 廣州中考語文、物理題:重視設置情境提出任務
    今年的廣州中考語文試卷活潑接地氣,整份試卷關注生活,富有情趣,這主要表現在試卷的材料選擇與試題命制兩方面。試卷選取關於廣福戲臺、小區微改造、廣府灰塑等文本,文字充滿生活趣味與時代氣息。 比如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選材選擇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項目「廣府灰塑」,介紹了灰塑的特點、工藝、題材內容等。
  • 構建兒童創造教育的「情境驅動模式」
    基於大衛·庫伯的「體驗學習圈」理論,應加強團隊學習,搭建兒童親歷體驗、頭腦風暴和自我突破的成長平臺。四是共情性原則。兒童的科學探究是科學家科學實踐的簡約再現,我們應創設優化的情境,使兒童既能體驗「發現的過程」,又能享受「創造的樂趣」。這些原則從情境教育的主體、內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有助於全面落實創新人才早期培養任務。
  • [黃浦]格致初級中學:創設活力課堂 提升教學有效-高級教師展示周
    [黃浦]格致初級中學:創設活力課堂 提升教學有效-高級教師展示周時間:2020/12/2 2:23:25 來源:上海市格致初級中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上海市格致初級中學以「創設活力課堂
  • 重點‖教學方法的歸納
    對分課堂教學法 對分課堂(PAD,講授-作業-討論三個模塊),展開的流程是根據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進行規劃和設計的。基於三個模塊可以靈活開展幾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它傳承了傳統教學智慧,使講授法與討論法兩者長短互補。
  • 小學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路徑探析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能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教學內容,採取學生喜歡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
  • 數學課情景創設的三重境界——以《圓的周長》為例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創設情景是很重要的。在《圓的周長》一課的三磨三研中,我們發現情景創設可以分成三個境界。
  • 無情境不語義——故事,讓理解更加深刻(以「色彩感受」為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ID:xxkx-j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發表說明】眾所周知,教學離不開語言。——知識是用語言表徵出來的,解釋這些知識往往也離不開老師的語言。
  • 創設多元化的英語環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教學日記>正文創設多元化的英語環境 2011-10-18 15:02 來源:蘇州彩香幼兒園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聲、形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以幾何為例,作為從公理出發的純演繹系統,在現行教學模式下,一般學生很容易用靜止的觀點去剖析空間圖形的幾何性,而計算機的參與教學,提供給學生相當數量的感性材料,更方便引導學生觀察空間的變換規律,把空間想像力引入動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