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引領教師關注計算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5月22日,小學第三協作區數學學科「計算教學專題研討會」在莒縣第三實驗小學孝德樓四樓多功能廳舉行。研討活動由學校副校長郭朝陽主持,協作區成員學校縣第三實驗小學、安莊小學、果莊小學、棋山小學和棋山第二小學5所學校的數學骨幹教師參加了研討活動。
研討活動堅持「問題導向教研」原則,以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難點「計算教學」為研討主題,針對平時計算教學中凸顯的問題,以課例為載體展開,來自莒縣第三實驗小學一到五年級的五位數學骨幹教師進行了精彩的課堂展示。
五年級的康全福老師執教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通過探究、交流、發現、質疑、反思等環節,探索異分母分數相加的算法。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體現了「大教無形」的課堂教學特色。
四年級楊燕老師執教的《小數的加減法》,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挑戰性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歸納出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整個教學過程水到渠成。
三年級管毓鵬老師執教的《兩位數乘兩位數複習》,堅持問題導向的原則,以小研究的方式讓學生回顧知識點,在課堂中對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講練結合,舉一反三,達到了很好的複習鞏固作用。
二年級的張潔老師執教《整百、整千數加減法》,通過設置生動的情境導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知識的遷移的作用,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將算理教學作為突破教學難點的關鍵環節,體現了課堂教學生活化,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特點。
一年級的商華宇老師執教的《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立足學生實際,科學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動態生成中綻放智慧的火花。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及時評價鼓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郭朝陽副校長對五位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進行了點評,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指出了各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他強調:要重視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優化;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要通過訓練學生聽算,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學校教導處孟慶美副主任對計算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梳理,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要改變計算教學過度依賴情境的現象,重視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要改變「走形式」的算法多樣化,真正把握算法多樣化的實質;要改變輕視口算速度的現象,強化口算意識。
本次教研活動本著「夯實基礎 關注能力 提高實效 提升質量」的導向,以計算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引導教師深入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處理好算理與算法之間的關係、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等問題,切實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活動中大家相互交流,各抒己見,在思維碰撞中,既分享了收穫,又找到了不足,營造了濃厚教學教研氣氛,為協作區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彭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