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這樣預言:今後各國的激烈較量,不在戰場,而在課堂。如何推進教育創新和素質教育,中國從孔夫子時代起就一直倡導「因材施教」,但幾千年來,萬物都發生了變化,當年的許多幻想如今已成事實,只有「因材施教」卻還是難解之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也屬於基礎知識,因此,要求學生掌握中學階段的內容顯得極為重要。在我國現有的國情下,既要實施素質教育,同時又不能迴避學生的升學問題,這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尖銳的矛盾。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由於初中教材難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對象是常量,側重於計算和形象思維,學生易於接受,而高中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變化,許多內容難度大,方法新、對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從而兩級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特別是剛升入高中對這些變化往往不能很快適應。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材施教顯得極為必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分層教學,它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實行分層推進教學。
一、幫助後進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動機是驅使學生學習的原因,而目的則是通過學習要得到的結果,一般情況下二者是一致的,但有時二者卻並非完全一致,並且可相互轉化,因此目的也常常具有動機的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理解我校對高中部的「一切為了學生考上大學,一切為了學生未來成材」的目標和辦學思想和希望。具體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明確數學的每一項學習活動的目的,並且使學生認清學習活動與他們的長遠人生目標的關係,課堂利用數學史、生活中的故事、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從而獲得長期的學習動力。當然學習目標應是學生的自覺願望和個人實際,並且是他們經過一定努力可實現的,否則就不會達到預想的結果。
二、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後進生的情意素質培養
1.溝通師生情感,調動積極因素
情意素質的培養,首先是師生間在教學中進行情感交流,在初入學時,他們上進心、模仿性和學習積極性都教高,但在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失敗」後,往往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在這關鍵的時刻最需要的是教師的誘導,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可以為學生承擔責任,說聲「你沒學好,我有責任」,減輕他們的思想包袱;其次,幫助他們找出成績差的原因,教育他們「對症下藥」,使他們懂得「人無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對差生堅持「五不」:不提過去、不揭短、不冷落、不公開批評、不操之過急,使後進生從內心感到教師是真心誠意的愛護和幫助他們的,感受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深刻含義。師生的情感融洽,能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的統一,調動了差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的聰明才智引導到追求進步、勤奮學習上來.
2.指導學習方法,解決學習困難
造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學習不得法,也是一個主原因.差生往往思維不靈活,不會進行預習、複習,聽課時不知道怎樣抓重點、難點,不會記簡要的筆記。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結合數學課的特點,隨時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怎樣提高聽課效率;怎樣進行預習和複習;怎樣自學;怎樣培養數學能力等。在指導學習方法的同時,我們還應幫助差生解決學習困難。後進生在課堂上聽課時,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對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處常常是說不清、道不明。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於學生的思維,仔細揣摩他們學習的心理,努力體察學生可能發生的困惑和錯誤之處,做到未雨綢繆,估計在先;其次在課堂上要隨時從學生的神態、表情中觀察、揣摩,儘可能地掌握學生的思維進展程度,並作出相應的對策。如在學習集合的運算時,學生對交集和併集混淆不清,常常出現錯誤,我就從這兩個概念的意義、相應的符號、運算結果、加以區別,並用圖形加以直觀的表示等方面給予指導,使他們能從根本上理解和應用這兩個概念。
3.激發差生的數學興趣,創設成功的機遇
師生情感交流是培養學生對數學興趣的基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情感素質的重要內容,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編選內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利用數學學科的表象美、知識結構內在的邏輯美、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思想方法的奇異美等,來激發差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時,便於記憶,我對二次函數及其圖象的性質作了如下比喻:「一家三口,管方向,管頂點,管截距」,在強調去根號這一重要過程時,我對學生描述為:「去根號就象是我們要出門,首先是由屋子來到院子,然後看一看天氣,如果是天晴,就直接走出家門,如果是天陰就帶上一把傘」,既形象又生動,同學們聽得特別認真、親切,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講拋物線的應用時,比如年級籃球賽,投出藍球的弧線就是拋物線。我們怎麼投籃呢?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指導生活。通過長期的有意思的培養逐漸實現了「要我學」走向了「我要學」的轉化.
在培養後進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為後進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因為成功的學習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效應。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就能不斷克服對數學的畏懼與厭煩心理,增強對數學學習的情感。例如在我幫助高一四班網頁時,黎耀成同學問我:你也會作網頁,我說會的不多,我問到:你能做嗎?他答:我暑假作了一個。讓我看看,他調出了自己的網頁,我看後確實不錯。問:你能否完成你們班的網頁嗎?我隨後推薦給彭老師,並任命他為網站站長,他和另兩個同學利用三天的課餘時間完成了製作,設計新穎、美觀大方、形式多樣。在家長會上他代表班級展示了班級的精神風貌,獲得了家長和老師的好評。使他重塑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每到辦公室也要到我跟前打聲招呼,上數學課雖然接受有困難,但可以看出他在努力的克制、要求自己,堅持聽講。在家長會上,他父親兩次對我給孩子的發現和鼓勵表示感謝。第三次走後,又折回來感謝我對孩子的自信的鼓勵。因此平時對後進生創設成功機遇,也可轉移、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教學中對差生我採取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少批評和「少吃多餐」等方法為差生創設成功的機遇。讓他們能夠經過努力,基本上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當他們取得一點微小的進步的時候,我都及時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使之發揚光大。讓他們隨時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學好數學.。
三、下面是我在分層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請大家批評指導。
1.了解學生,對學生分層。由於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廠中的產品的製造一樣千篇一律。根據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結合學生自願報名進行分層共分ABC三個層次。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4位同學構成,並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隨意調整一次
2.目標分層。教學目標要分層次。教學目標的確定,依綱扣本,結合學生的實際,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特訂適度而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以劉迪等A層打基礎,培養興趣,規範行為習慣,狠抓養成教育。力爭成績接近合格。B層保證基礎,培養興趣,抓養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績力爭合格,C層基礎較好,挖掘潛能,考試成績必須合格,而且有所拔高。即每節課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標。上限目標則是讓基礎好達到的最基本目標,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下限目標是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的學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
3.分層備課。對學生進行分層後,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層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集體備課時就體現出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於使分層教學留於形式。哪些內容對各個組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上有些什麼不同的要求等,這些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習卷必須明示。
(責任編輯: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