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淺說數學中的分層教學

2020-12-03 搜狐網


  有人這樣預言:今後各國的激烈較量,不在戰場,而在課堂。如何推進教育創新和素質教育,中國從孔夫子時代起就一直倡導「因材施教」,但幾千年來,萬物都發生了變化,當年的許多幻想如今已成事實,只有「因材施教」卻還是難解之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也屬於基礎知識,因此,要求學生掌握中學階段的內容顯得極為重要。在我國現有的國情下,既要實施素質教育,同時又不能迴避學生的升學問題,這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尖銳的矛盾。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由於初中教材難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對象是常量,側重於計算和形象思維,學生易於接受,而高中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變化,許多內容難度大,方法新、對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從而兩級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特別是剛升入高中對這些變化往往不能很快適應。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材施教顯得極為必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分層教學,它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實行分層推進教學。

  一、幫助後進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動機是驅使學生學習的原因,而目的則是通過學習要得到的結果,一般情況下二者是一致的,但有時二者卻並非完全一致,並且可相互轉化,因此目的也常常具有動機的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理解我校對高中部的「一切為了學生考上大學,一切為了學生未來成材」的目標和辦學思想和希望。具體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明確數學的每一項學習活動的目的,並且使學生認清學習活動與他們的長遠人生目標的關係,課堂利用數學史、生活中的故事、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從而獲得長期的學習動力。當然學習目標應是學生的自覺願望和個人實際,並且是他們經過一定努力可實現的,否則就不會達到預想的結果。

  二、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後進生的情意素質培養

  1.溝通師生情感,調動積極因素

  情意素質的培養,首先是師生間在教學中進行情感交流,在初入學時,他們上進心、模仿性和學習積極性都教高,但在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失敗」後,往往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在這關鍵的時刻最需要的是教師的誘導,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可以為學生承擔責任,說聲「你沒學好,我有責任」,減輕他們的思想包袱;其次,幫助他們找出成績差的原因,教育他們「對症下藥」,使他們懂得「人無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對差生堅持「五不」:不提過去、不揭短、不冷落、不公開批評、不操之過急,使後進生從內心感到教師是真心誠意的愛護和幫助他們的,感受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深刻含義。師生的情感融洽,能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的統一,調動了差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的聰明才智引導到追求進步、勤奮學習上來.

  2.指導學習方法,解決學習困難

  造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學習不得法,也是一個主原因.差生往往思維不靈活,不會進行預習、複習,聽課時不知道怎樣抓重點、難點,不會記簡要的筆記。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結合數學課的特點,隨時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怎樣提高聽課效率;怎樣進行預習和複習;怎樣自學;怎樣培養數學能力等。在指導學習方法的同時,我們還應幫助差生解決學習困難。後進生在課堂上聽課時,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對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處常常是說不清、道不明。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於學生的思維,仔細揣摩他們學習的心理,努力體察學生可能發生的困惑和錯誤之處,做到未雨綢繆,估計在先;其次在課堂上要隨時從學生的神態、表情中觀察、揣摩,儘可能地掌握學生的思維進展程度,並作出相應的對策。如在學習集合的運算時,學生對交集和併集混淆不清,常常出現錯誤,我就從這兩個概念的意義、相應的符號、運算結果、加以區別,並用圖形加以直觀的表示等方面給予指導,使他們能從根本上理解和應用這兩個概念。

  3.激發差生的數學興趣,創設成功的機遇

  師生情感交流是培養學生對數學興趣的基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情感素質的重要內容,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編選內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利用數學學科的表象美、知識結構內在的邏輯美、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思想方法的奇異美等,來激發差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時,便於記憶,我對二次函數及其圖象的性質作了如下比喻:「一家三口,管方向,管頂點,管截距」,在強調去根號這一重要過程時,我對學生描述為:「去根號就象是我們要出門,首先是由屋子來到院子,然後看一看天氣,如果是天晴,就直接走出家門,如果是天陰就帶上一把傘」,既形象又生動,同學們聽得特別認真、親切,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講拋物線的應用時,比如年級籃球賽,投出藍球的弧線就是拋物線。我們怎麼投籃呢?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指導生活。通過長期的有意思的培養逐漸實現了「要我學」走向了「我要學」的轉化.

  在培養後進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為後進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因為成功的學習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效應。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就能不斷克服對數學的畏懼與厭煩心理,增強對數學學習的情感。例如在我幫助高一四班網頁時,黎耀成同學問我:你也會作網頁,我說會的不多,我問到:你能做嗎?他答:我暑假作了一個。讓我看看,他調出了自己的網頁,我看後確實不錯。問:你能否完成你們班的網頁嗎?我隨後推薦給彭老師,並任命他為網站站長,他和另兩個同學利用三天的課餘時間完成了製作,設計新穎、美觀大方、形式多樣。在家長會上他代表班級展示了班級的精神風貌,獲得了家長和老師的好評。使他重塑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每到辦公室也要到我跟前打聲招呼,上數學課雖然接受有困難,但可以看出他在努力的克制、要求自己,堅持聽講。在家長會上,他父親兩次對我給孩子的發現和鼓勵表示感謝。第三次走後,又折回來感謝我對孩子的自信的鼓勵。因此平時對後進生創設成功機遇,也可轉移、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教學中對差生我採取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少批評和「少吃多餐」等方法為差生創設成功的機遇。讓他們能夠經過努力,基本上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當他們取得一點微小的進步的時候,我都及時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使之發揚光大。讓他們隨時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學好數學.。

  三、下面是我在分層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請大家批評指導。

  1.了解學生,對學生分層。由於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廠中的產品的製造一樣千篇一律。根據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結合學生自願報名進行分層共分ABC三個層次。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4位同學構成,並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隨意調整一次

  2.目標分層。教學目標要分層次。教學目標的確定,依綱扣本,結合學生的實際,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特訂適度而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以劉迪等A層打基礎,培養興趣,規範行為習慣,狠抓養成教育。力爭成績接近合格。B層保證基礎,培養興趣,抓養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績力爭合格,C層基礎較好,挖掘潛能,考試成績必須合格,而且有所拔高。即每節課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標。上限目標則是讓基礎好達到的最基本目標,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下限目標是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的學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

  3.分層備課。對學生進行分層後,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層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集體備課時就體現出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於使分層教學留於形式。哪些內容對各個組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上有些什麼不同的要求等,這些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習卷必須明示。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由於它的研究與開發不僅關係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教學質量問題,而且也與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教法、教學模式等各項改革密切相關,是一個領域廣闊的研究陣地,所以受到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對於什麼是問題解決,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 例談課改下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什麼叫數學情境教學 :所謂數學情境教學就是教師以教材為基礎,為學生創建一個探索數學知識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分析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
  • 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味數學
    圖片來源:百度 每年的中秋之夜月圓夜,我們不要古板就為了習慣去盲目的賞月,我們可以換種數學思維的方式,就像看著象徵團圓的月餅,我仿佛看見以圓規的針為頂點繞圈從而形成的圓形,不能有一絲的缺口。然而世事無常,變幻莫測,但是數學裡多的是百變達人。
  • 還在為數學摳腦殼? 成都這所學校已經和π有個約會
    早在2011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宣布,將每年3月14日設為國際數學節。師生玩轉課堂,提升課堂效益,學生玩轉數學,讓學習與生活更有樂趣。近日,天府七中首個π節正式啟幕,隨之而來的還有數學周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神秘數學可愛的一面。
  • 【趣味數學】發現數學之美——數學中的符號
    數學符號就像一座橋梁,其作用不言而喻。通過運用數學符號,我們可以表達出數學世界中紛繁複雜的邏輯關係,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這些符號的來源呢?
  • 教資考試數學教學過程面試心得
    數學的教學設計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生互動,探索新知;知識剖析,深化理解;生生合作,鞏固提高;課堂小結,布置作業。今天中公講師範麗娥就說一下教師資格面試試講中教學流程導入環節的一些體會心得: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環節,如果能做好的話,是非常吸引考官的注意的,同時能製造亮點就能為你的試講加分,但是在數學中,導入環節通常有以下問題:1.方法單調,枯燥無味2.洋洋萬言,喧賓奪主3.離題萬裡,弄巧成拙4.語音、語調平且直。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是枯燥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數學教學形象化,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關鍵詞:教學媒體;數學教學;多媒體;應用  引言  數學是一門知識廣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而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可控制大容量性、快速靈活性等特點恰恰符合了數學教學中的要求。
  • 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上官雲) 12日下午,科普作家、教授李毓佩攜新書《數學童話總動員》在京與四代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毓佩稱,其實數學很好玩,他寫這些蘊含數學知識的有趣故事,是為了讓孩子親近數學。同時,已是76歲高齡的李毓佩表示,他寫東西的動力就是「喜歡」,以後仍然會堅持寫作,不斷提高作品水平。
  • 趣味數學 創意拼搭——延安實驗小學一年級數學活動紀實
    「巧巧小手,拼搭世界」,為了加深一年級同學對立體圖形的認識,2020年12月12日,延安實驗小學一年級數學組以學定教,以生為本,開展了「創意搭世界「立體圖形拼搭活動。立體圖形拼搭,孩子們最喜歡的數學活動,立體圖形拼搭,有利於孩子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能讓孩子更直觀的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同學利用周末時間和家長一起動手,發揮想像,利用立體圖形拼搭出了充滿創意的作品。他們有的以科技為主題,有的以軍事為主題,還有的緊扣環保理念變廢為寶,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拼搭。
  • 學好數學,從趣味故事開始
    在剛剛接觸數學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其實數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但是應該怎麼樣引起同學們的注意,並且讓他們發現數學當中的樂趣呢?不妨試試用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同學的目光,讓同學們在故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 《數學大師喬治•波利亞談數學教學》
    他認為數學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理解能力之上,建立在知識本身萌芽、發展、形成的過程之上,反對「拔苗助長、斷章取義」式的教學。用喬治•波利亞在《數學的發現》中的話來說就是「人類後代學習數學應重走人類認識數學的重大幾步」。
  • 趣味數學之以華人命名的數學成果
    數學領域中有些研究成果是以華人命名的,其中著名的有:   華氏定理   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 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銜接活動的數學。數學教學離不開銜接教學,它符合當代數學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新課改的今天,使銜接教學為教學活動服務顯得非常迫切。那麼,如何使數學銜接教學為數學活動服務,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 銜接學生認知結構 要進行某種數學思維活動,第一步要顧及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何為認知結構?
  • 德陽市數學文化視域下小學數學常態教學中​核心素養養成專題...
    德陽市數學文化視域下小學數學常態教學中​核心素養養成專題研討活動順利舉行 2020年11月21日 14:07:58 來源:四川新聞網 > 四川新聞網消息(高惠玥)11月20日,德陽市數學文化視域下小學數學常態教學中核心素養養成專題研討活動在德陽市第一小學校順利舉行。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計劃
    在活動中還發現他們對於動手操作,自己嘗試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力求新、奇,恰當地融合知識和趣味。  二、學期目標:  1、 教幼兒學習6―10數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體驗總數與部分之間的關係。部分數的互補和互換。  2、  教幼兒學習10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體驗加減、互逆關係。
  • 【代表課例】滲透數學文化,善用技術手段——「柱體的體積」教學設計與思考
    生活是數學永不枯竭的源泉,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數學哲理,教師用下圖引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以身邊生活現象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背後的數學原理,激發學習的興趣,成為一節課良好的開端。當師生一起用數學思維方式思考源於現實世界的問題時,老師的主導作用凸顯出來。
  • 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內涵
    「主題"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意思:「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內容的核心或文藝創作的主要題材」。顧小清認為,「主題是學習者學習或探究的對象,是建構的指向、思維聚焦的核心。對學科教學來說,是指在進行教學目標分析的基礎上,把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轉換為主題或問題項目,主題構成學習的基本內容,學習者圍繞主題展開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從以上關於主題內涵的界定可以看出,教學研究視野下的「主題」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將主題理解為素材或教學內容主題,如π的傳奇、對稱、三角形等。
  • 基於計算機技術的數學教學方法:CBM教學理論
    但現實中,許多人卻並不喜歡數學,中小學課堂的很多孩子們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反感。康拉德·沃爾夫拉姆(Conrad Wolfram)是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數學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導者,他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當前的數學教育太過於注重計算,不但沉悶繁瑣,還與我們實際生活毫無關聯。對於當今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康拉德呼籲:"停止去教如何計算,開始教真正的數學!」
  • 山東衛視《開學好課》賈凡挑戰高深數學題 濟南新東方老師趣味教學
    本期節目由王曉龍擔任主持,特別邀請新東方濟南學校數學老師張錫鑫、英語老師董培傑、物理老師楊延峰為同學們帶來三堂優質實用的趣味好課。華東師範大學碩士沈翀,山東大學在校生、國學才女高晗,優秀青年歌劇演員賈凡將作為「課代表」輔助老師授課。學法有道、學以致用,節目中的優秀名師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帶領大家從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 趣味數學:x和y,數學符號是怎麼產生的?
    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我們總離不開未知數x,後來又出現了y和z,在你們進入初高中乃至大學後,還會認識更多代替數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