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之以華人命名的數學成果

2021-01-12 溫州奧數網

  數學領域中有些研究成果是以華人命名的,其中著名的有:

  華氏定理

  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蘇氏錐面

  數學家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蘇氏錐面」。

  熊氏無窮級

  數學家熊慶來關於整函數與無窮級的亞純函數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譽為「熊氏無窮級」。

  陳示性類

  數學家陳省身關於示性類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陳示性類」。

  周氏坐標

  數學家周煒良在代數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周氏坐標;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環」。

  吳氏方法

  數學家吳文俊關於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吳氏方法」;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吳氏公式」。

  王氏悖論

  數學家王浩關於數理邏輯的一個命題被國際上定為「王氏悖論」。

  柯氏定理

  數學家柯召關於卡特蘭問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孫琦在數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柯—孫猜測」。

  陳氏定理

  數學家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題被國際數學界譽為「陳氏定理」。

  楊—張定理

  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在函數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楊—張定理」。

  陸氏猜想

  數學家陸啟鏗關於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陸氏猜想」。

  夏氏不等式

  數學家夏道行在泛函積分和不變測度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夏氏不等式」。

  姜氏空間

  數學家姜伯駒關於尼爾森數計算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姜氏空間」;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姜氏子群」。

  侯氏定理

  數學家侯振挺關於馬爾可夫過程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侯氏定理」。

  周氏猜測

  數學家周海中關於梅森素數分布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周氏猜測」。

  王氏定理

  數學家王戌堂關於點集拓撲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譽為「王氏定理」。

  袁氏引理

  數學家袁亞湘在非線性規劃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袁氏引理」。

 

推薦閱讀

趣味數學之有趣的立方倍積問題

二年級家長講奧數——牽牛花照片

關注!溫州奧數網家長QQ交流平臺

小升初1群:151272941(已滿) 小升初2群:184291566(力薦) 小學1-5年級:38070760 初中群:19432642

相關焦點

  • 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集錦
    他們的思想和成就體現了各自所處時代數學活動的主流。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著名數學家阿貝爾曾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數學上有所進步,就必須向大師學習。」因此,我們整合了一些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供大家參考。
  • 數學史上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研究成果大全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民族,在燦爛的文化瑰寶中數學在世界也同樣具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
  • 華人數學家笑傲世界數學研究 成果以其名字命名
    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著名數學家阿貝爾曾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數學上有所進步,就必須向大師學習。」因此,我們整合了一些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供大家參考。
  • 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味數學
    圖片來源:百度 每年的中秋之夜月圓夜,我們不要古板就為了習慣去盲目的賞月,我們可以換種數學思維的方式,就像看著象徵團圓的月餅,我仿佛看見以圓規的針為頂點繞圈從而形成的圓形,不能有一絲的缺口。然而世事無常,變幻莫測,但是數學裡多的是百變達人。
  • [趣味數學]世界數學中心的轉移
    其取得的成果佔當時世界重大數學成果總數的一半以上。  德國科學技術的起步比英國和法國都要晚,但在法國自1830年7月革命以後科學技術發展開始走向相對低潮的時候,德國的經濟和社會變革卻使他的科學技術迅速崛起,並很快超過了英國和法國。
  • 中國近現代數學之最——陳省身先生
    要說中國近現代數學成就最高的數學家那毫無疑問是陳省身先生。陳省身先生,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 2004年12月3日19時14分,陳省身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趣味數學】發現數學之美——數學中的符號
    數學符號就像一座橋梁,其作用不言而喻。通過運用數學符號,我們可以表達出數學世界中紛繁複雜的邏輯關係,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這些符號的來源呢?
  • 學好數學,從趣味故事開始
    極客數學幫今天為大家整理了幾個趣味數學故事,一起來看看吧。趣味數學故事之阿拉伯數字的由來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趣味數學故事之熊開店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於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傢伙。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桃子怎麼賣呀?」小猴問。「第一筐裡6元3公斤,第二筐裡6元2公斤。」小熊回答。
  • 諾貝爾為什麼沒設立數學獎?
    第一個提出要改變長期沒有國際數學獎狀況的是加拿大數學家約翰·菲爾茲。在他擔任國際數學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期間,於1932年提出設立數學優秀發現國際獎。當時為了強調這項獎的國際性,決定不以過去任何一個偉大數學家的名字命名。1932年,在蘇黎世召開的國際數學大會上,通過了菲爾茲的提議,但菲爾茲本人在大會召開前一個月去世。為紀念他的功績,大會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數學獎。
  • 平湖學霸榮獲華人數學領域最高榮譽銀獎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簡稱ICCM)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開幕,上海財經大學陸品燕教授獲頒ICCM數學獎銀獎,以表彰他在#P問題中對一大類問題的分類定理和算法博弈論中的工作。
  • 陳省身:微積分之父,穩紮穩打的天才,親切的數學巨星
    我國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認為,但凡要進入數學領域的人,多少需要有些天賦,沒天賦的人基本搞不好數學,此話雖有些武斷,但不無道理。陳省身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整體微分幾何,他本人得出的科研成果,讓其榮獲沃爾夫獎,沃爾夫獎是對一個數學家的肯定,更是無數數學家的夢,陳省身作為微分幾何的開拓者,其成果影響了數學界幾十年的發展進程,因此有人評價說,陳省身就是微分幾何。
  • 趣味數學測試之有多少個蘋果(二年級)
    趣味數學測試之有多少個蘋果(二年級) 來源:溫州奧數網整理 2011-11-15 15:17:55 二年級趣味數學   入冬前,媽媽買來了一筐蘋果,清理時,發現這筐蘋果2
  • 35歲美國華人數學家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
  •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1983年獲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章,成為首位華人得主。《紐約時報》稱他為「數學界的凱撒大帝」。祖籍鄉親們為了迎接數學泰鬥還鄉,下足了功夫。四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祖屋及其配套宅院的修建、村莊道路的拓寬加築及其他相關工程建設,還設計了蓋瓦這樣不無創意的儀式。「他帶頭捐資維修祖屋,這個事必須要辦得到位。他很重視,這次還特別帶兩個兒子一塊回來了。」
  • 他是華人數學的王者,沃爾夫數學獎得主,被譽為「微分幾何之父」
    他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數學大師,沃爾夫數學獎得主;他被人稱為「微分幾何之父」,也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他就是數學大師——陳省身。10月28日是陳省身先生誕辰108年紀念日,謹以此文,向陳老致以崇高的敬意!陳省身陳省身的幾何人生1911年10月28日,陳省身出生在浙江嘉興秀水縣下塘街道。
  • 中國數學強不強?丘成桐:大陸數學家水平整體不如北美華人數學家
    今天為各位有孩子的家長朋友們推薦一套書,這套書叫做《寫給孩子的數學四書》。這套書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習數學像學習語文那麼充滿趣味,且真正意義上在小學時期就鍛鍊出數學思維。而作為該校的數學教師,劉薰宇在數學領域是非常專業的,他的許多數學文章吸引了許多大師趨之若狂。比如豐子愷先生就曾這樣評價道:我小時候要是看了劉薰宇的數學文章,那麼肯定不會荒廢數學這門這麼重要的科目了!
  •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變華人數學大賽,為何諾貝爾獎鮮有中國人?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變世界華人數學大賽,為何諾貝爾獎鮮少有中國人身影?2019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英國舉行了開幕儀式,各國隨後將參賽隊員名單公布,在名單中我們發現加拿大、美國、紐西蘭隊伍中有多名華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慘變」國際華人數學大賽。
  • 小學1-3年級數學順口溜丨趣味記憶 數學學習更輕鬆!
    數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十分重要,跟生活也息息相關,但是繁雜的數學公式、定理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尤其是小學生活潑好動,在上課時更是注意力分散,容易開小差,對數學不感興趣。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 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上官雲) 12日下午,科普作家、教授李毓佩攜新書《數學童話總動員》在京與四代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毓佩稱,其實數學很好玩,他寫這些蘊含數學知識的有趣故事,是為了讓孩子親近數學。同時,已是76歲高齡的李毓佩表示,他寫東西的動力就是「喜歡」,以後仍然會堅持寫作,不斷提高作品水平。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榮獲「菲爾茲獎」(被稱為世界數學領域諾貝爾獎)的華人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約請光明日報記者進行獨家專訪。丘先生北京時間12日凌晨4點從羅馬乘飛機,中午12:30到達首都機場,下午2:00在中科院數學所舉行講座,晚上8:00飛往香港。在京時間不足半天,記者採訪只能在首都機場路通往中科院數學所的45分鐘行車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