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名師殷玉波:我與數學欣賞

2020-12-05 騰訊網

【作者簡介】殷玉波,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學數學高級教師,《中學數學教學參考》雜誌編委。主要研究方向有高考備考和數學文化與數學美。2009年至今,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數學通訊》等國家級學術期刊發表文章70多篇,其中5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高中數學教與學》全文轉載。

我與數學欣賞

殷玉波(河北保定三中)

我第一次見到數學欣賞這個名詞是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0年1-2期,當時第一篇就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先生與柴俊博士合寫的文章《欣賞數學的真善美》,我對這篇文章愛不釋手,每天都看,裡面的很多內容幾乎能背下來。看了張先生的文字,我激動和慚愧。激動的是數學原來可以這麼美好,慚愧的是我所教的數學是死的,張先生的數學是鮮活的有生命的!所以,我要努力,開發數學中蘊含的真善美,體會欣賞數學的真善美,賦予數學生命與活力。

在隨後的幾期中陸續刊登了幾篇,每篇我都認真學習。後來,大概是2010年10月,我去北京的火車上,突發靈感,寫了一篇《欣賞橢圓》,得到張先生很高的評價,後來一直默默努力,學習、思考和寫作,到目前已經發表了幾篇。數學欣賞給我的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樂趣,我願意把我的個人體會介紹給大家。

1.什麼是數學欣賞?

欣賞的中文含義是領略、讚賞、觀賞、喜歡,還有佩服。包含著一種在喜好、傾慕的前提下愉快、積極的接受、沉浸並享受某種客體(或對象)的情感。可見欣賞是一個與主觀意識和心理傾向緊密相關的概念。

數學欣賞的概念在實際語境中遠比想像的要複雜些。經過幾年的學習思考,我個人更認同張景中院士的觀點。什麼是數學欣賞呢?現在,我是這樣認為的:

數學欣賞是教育數學的一部分。教育數學是著名數學家張景中院士早在1995年提出來的一種思想,其目的就是把數學做的簡單一些。張院士說,「把學數學比作吃核桃,核桃仁美味而富有營養,但要砸開才能吃到它。數學教育要研究的,是如何砸開核桃吃核桃,重點在教育。教育數學呢,則要研究改良核桃的品種,讓核桃更美味,更營養,更容易砸開吃淨,重點在數學上。簡單地說教育數學就是改造數學使之更適宜於教學和學習,是教育數學為自己提出的任務。」

改造數學使之更適宜教育和學習,這些更多的是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的任務。中學老師們主要是把數學大師們開發培育的優良果實進行深加工,加上輔料、增加一些地方特色等,使得老少鹹宜,更有利於吸收,這應該是數學欣賞的目的和任務。

還可以理解成,數學大師們就是花匠,負責哺育改良花的品種,中學老師不一定會種花,但是要會賣花。要把這些花賣出去賣得好,最好會賞花,知道這些花美在何處。如果還會插花,那麼你的花一定能賣得更好。我想這也是數學欣賞的目的之一。

總之,我認為數學欣賞就是把學術形態的數學,轉變成教育形態的甚至具有藝術形態的數學。

2.數學欣賞要欣賞什麼?

在數學中,哪些內容可以成為欣賞的對象呢?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曾接受《光明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數學是一門很有意義、很美麗、同時也是很重要的科學,從實用角度講,數學遍及物理、工程、生物、化學和經濟,甚至與社會科學也有很密切的關係。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文學性的方面,達到一定境界後,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係,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

可見,在邱先生來看,數學具有真善美三個層次的表現力。數學之美具有簡潔、生動、應用性等特徵,數學之美滲透於數學的知識、結構和模式中。

3. 什麼是數學的真善美

朱光潛說萬事萬物都具有真善美。真是指科學性,善是指實用性,美是指美感。所以所謂數學的真,就是數學的真理屬性。數學的善,則是指數學的應用價值。至於數學的美,則是數學藝術價值的一種體現。

4.如何進行數學欣賞

張奠宙先生說:欣賞, 是教育的一部分。數學教育則是為了欣賞數學文化和數學思維的真善美。數學教育缺少了「欣賞」環節,使得許多人無法喜歡數學,以至厭惡數學,遠離數學。那麼如何進行數學欣賞?

張奠宙先生進一步指出,欣賞數學的真善美大致有以下途徑。

* 對比分析, 體察古今中外的數學理性精神;

* 提出問題, 揭示冰冷形式後面的數學本質;

* 梳理思想, 領略抽象數學模型的智慧結晶;

* 構作意境, 溝通數學思考背後的人文情景。

以文《欣賞橢圓》為例。文中主要說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 從克卜勒到嫦娥飛天,欣賞橢圓應用之美;——善

(二) 從外形欣賞橢圓,感受橢圓圖案之美;

(三)從學術形態欣賞橢圓,感受數學之理性精神;——真

(四)從教育形態來欣賞橢圓,感受美能啟真。——美能啟真

其中(一)、(二)兩方面主要介紹了我們看到的、了解到的橢圓,是真實的橢圓,感受到橢圓實實在在的美,但是這樣的橢圓沒有思維的介入,不是數學上的橢圓。所以,在第(三)部分通過對比三種橢圓的證明,欣賞數學中的橢圓,感受數學的理性精神。通過對比還發現用解析法證明非常簡單,這是為什麼呢?分析原因,查找證據,得出「對比三種證法,不能僅僅滿足於證法3的簡單,應著重欣賞其背後蘊含的重要思想和重大意義。」這樣就把解析幾何的意義也揭示了出來。

後面的美學設計,就是課堂實錄。在推導標準方程過程中,突然發現式子是整式,而且很對稱,符合美學標準,而標準方程是分式還不對稱,為什麼還要化成標準形式呢?於是就產生了文中的對話。

這段對話也給了我巨大的啟發,正如丘成桐先生所言:數學之美滲透於數學的知識、結構和模式中。數學的美其實也蘊藏在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

5.我與數學欣賞

我與數學欣賞從2010年開始結緣。經歷了幾個春秋,我也做了很多努力,有很多探索。我認為數學的真善美不能僅僅用來欣賞,更要有發現美、呵護數學美的心靈。

以下幾個方面的個人思考,也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5.1並不成功的數學欣賞課

當初開設數學欣賞課有兩個想法,一是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再就是看看學生的反映。當時正好教高一,有時間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審美情趣,初步計劃每周上一節,每個學期上四節,邊學習,邊總結。

第一期(高一下學期),我主要是和學生一起學習雜誌上的文章,我把這些文章複印後發給學生們,課上一起討論學習。學習文中的例子,體會其中的數學意境,分析其中的數學意義。討論也是以文章中的例子為線索,模仿文中的例子自己構造一些事例,然後進行對比分析。

但是,很艱難,多年的機械的數學解題訓練,學生的大腦幾乎僵化;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很多人都是帶著作業去的。由於一些內容與考試無關,與他們的學習內容無關,所以他們就一邊聽我講,一邊寫作業。就這樣,第一期上了四節課就草草的結束了。

第二期(高二上),這一期又上了四節課。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學習,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了自主研發,用真善美的觀點直接與學生的實際問題接觸,發生碰撞,看看能不能撞擊出火花。這次有一定效果。舉例如下:

通過與學生一起學習我也很受啟發,數學欣賞不能為了欣賞而欣賞,必須源於現實生活,用於課堂,這樣學生才會真的喜歡。

以上工作,對於數學欣賞來說,是很膚淺,雖然功利化傾向嚴重,但是畢竟有了一些起色。

第三期(高二下),只上了一節課就被迫停止了。經過長時間的薰陶,這時候我和學生們都有了很大進步。這次上課就是一個題目:在數學上有很多「規定」,為什麼要這麼規定?難道是「約定俗成」還是「別有用心」?請舉例,並說明理由。

這個題目切入點很好,張先生說數學欣賞就是欣賞數學文化與數學思維的真善美,這個題目就是想把其中的理性思考揭示出來。再有這個題目也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因為經常有學生對於「規定」的內容不理解,解題時經常犯錯誤,甚至有的內容老師們都不理解,這就給數學的理解和解題帶來很大麻煩,甚至還有的學生想自己規定一些內容。

雖然這次只上了一節課,但是已經把大家調動了起來,課後很多學生找到我談自己的見解,都很有見地。

在開設數學欣賞課的同時,數學欣賞已經融入了我的課堂。從文7,文8中既可以看到師生對課程的開發,也可以看到數學欣賞給課堂教學帶來的生機.

5.3 數學欣賞的幾個注意問題

數學欣賞是很有價值的一個平臺,是一線老師一個很好的專業發展方向,這已經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關注。筆者通過切身感受,認為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需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儲備:

5.3.1豐富的數學教學經驗和紮實的數學功底;

我是一直抱著數學欣賞必須走進課堂,數學欣賞必須站在高考之上的想法來研究數學欣賞的。

以《簡易邏輯欣賞片段》(文3)為例。剛開始是改寫中數參2010年12期《人人都要講道理》一文,主要是看到這篇文章不夠生動活潑。當時正好剛講完這一章,上課時給學生開了一個「遲到並且來晚」的玩笑,發現這個玩笑與有點相像。在這裡運用邏輯的思想,把學生一直都出現的類似的問題說清了,認識到邏輯的力量很大。再有,絕大多數老師把這部分當做知識點來學習,只熟悉怎麼考,認識深一點的,在解題的時候會運用充要條件來分析問題。但是教材的真正目的,肯定不只是對邏輯現象的總結。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開始研究、改寫。

第一次我結合教學實際把文章寫成「人人都要學點邏輯」。但是這並沒有跳出高考的包圍,也沒有對邏輯知識很好的很全面的理解,甚至發生錯誤理解,張先生的評語是「文字流暢, 可讀性強。但是文中 「複合命題」的否定和命題的否定有根本區別。尤其是文章沒有提到量詞,任意選取一個, 存在一個, 是很遺憾的。簡易邏輯不簡易,作者需要仔細思考。」

我仔細研究張先生的評語,看了很多書,書上對這部分的介紹也很少。我就在整個高中數學的系統下思考,對量詞和充要條件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避免對邏輯知識的介紹,改寫成「簡易邏輯不簡易」,但是對邏輯知識掌握還是不夠準確。這次張先生給我梳理了思路,並且舉了很多例子,幫我開闊思路,還鼓勵我說「修改稿較前有進步, 但是離開「欣賞」還有距離,欣賞時一定要有人文背景,也就是講故事。文章開頭用遲到、晚來,我覺得很好。可是,這違反了簡易邏輯的哪一條?這好像在邏輯上沒有錯,請考慮。簡易邏輯不簡易,全文中的邏輯內涵需要仔細琢磨,認真學習, 不可含糊。

請你開闊思路, 從日常生活中找故事, 再聯繫到數學問題。不要著急, 是一個思考學習過程。切忌把文章寫成邏輯知識介紹。」

結合這次的指導意見,我努力學習一些美學作品和文學作品,大力改造原文,努力突出人文意境。但是這次還是沒有打通數學意境與人文意境的聯繫,只是在數學之外下功夫。

最終張先生的評語是「原文還是很差。鑑於中學老師能夠跳出「高考」桎梏,就很不容易,應予鼓勵。所以我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仔細揣摩這句話,我認識到本文的價值,就是跳出了高考的桎梏。從這幾句話中也可以看出張先生對我國的中學數學教育的關切之情,和對年輕教師的關愛之意!我深受感染和鞭策。

我與張先生並不認識,所有交往都是通過《中數參》為媒介。反思與張先生的交往,每次都給我很大啟發,也讓我內心感到很溫暖。通過這幾次交往,我深深認識到,數學欣賞的前提是對數學知識必須有一個真正的認識,融會貫通之後,才能在一定層次上進行欣賞。

5.3.2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

數學是一門公理化的科學,所有命題必需由三段論證的邏輯方法推導出來,但這只是數學的形式,而不是數學的精髓。大部份數學著作枯燥乏味,而有些卻令人嘆為觀止,其中的分別在那裡?

丘成桐先生認為,大略言之,數學家以其對大自然感受的深刻膚淺,來決定研究的方向,這種感受既有其客觀性,也有其主觀性,後者則取決於個人的氣質,氣質與文化修養有關,無論是選擇懸而未決的難題,或者創造新的方向,文化修養皆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參見丘成桐《數學與中國文學的比較》)

在我們身邊,絕大多數數學老師不怕做題,說話也很有水平,但是怕寫。因為寫出來的東西總是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相差很遠,如果還要有一定的文學性,就更難了。其實,寫東西不是天生的,是練出來的。只要堅持多看,堅持多寫就能寫好。除此之外,還要留心,用心,注意同一件事別人是怎麼遣詞造句的。總之,從模仿開始,不斷練筆,不斷積累。

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點之外,我還向語文老師學習。每次寫完文章,第一個讀者就是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當然這個語文老師要認真,有一定水平,最好還年輕,因為年輕的能看懂數學內容。我每次找到他們總是先說,不要看具體內容懂不懂,先看布局謀篇,再看語言表達,然後再看能否看懂具體內容。在文《簡易邏輯片段欣賞》中提到「數學欣賞超越了簡單的理解和求證的過程,是一種融會貫通之後淋漓盡致的快樂甚至幸福.」就是一位語文老師看了本文之後說的話。這句話也道出了我內心深處的真摯感受,也是我研究寫作數學欣賞類文章得到的真情實感。

還有一位語文老師,看了我的文章之後,甚至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他說「我覺得最重要的不只是對裡面的數學知識的掌握,更是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乃至對「做學問」的認識。直觀上感覺頭腦受到了某種激發、洗刷。這讓我想到「冰山一角」的理論,看上去是一個個獨立的山峰,其實在深層上它們是一一相連的。一般的人只能認識到這或者那兒是什麼山,高明一點兒的人會告訴你所有山的名字,而您告訴了我那幾座冰山其實是一座,還告訴我通往山頂的路充滿了快樂!」

當然這是他們謙遜的話,恭維的話,真正的是我與他們接觸,學會了很多寫作技巧,有很多數學意境,要經過與他們討教、學習才知道是否合適。

5.3.3最好懂得一定的歷史(包括數學史)

2002年8月20日,丘成桐接受《東方時空》的採訪時說,「我把《史記》當作歌劇來欣賞」,「由於我重視歷史,而歷史是宏觀的,所以我在看數學問題時,常常採用宏觀的觀點,和別人的看法不一樣」。

我也經常告訴我的學生說,歷史使人有高度,數學使人有深度,如果二者結合,那麼你就會天下無敵。我們不需要天下無敵,只要自己看問題有一定高度就好。

我個人非常喜歡歷史,尤其喜歡中國近代史,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看一些歷史書籍,而且是反覆看,揣摩政治家如何高瞻遠矚、縱橫捭闔,軍事家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其實很多老師喜歡歷史,可能只看一些歷史故事,缺少聯繫起來看問題,歷史的看問題。我還喜歡數學史,從2003年秋季開始,我每年都要給學生開設數學史選修課,自己查找、整理資料,力求對學生數學學習有一定啟發,對自己教學有用。幾年堅持下來了,有很多收穫。

5.3.4有一些美學常識

羅丹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關鍵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麼,誰能給我們一雙慧眼呢?我認為學一些美學知識,掌握一點美學的分析方法很重要。我剛剛看到張奠宙先生的《欣賞數學的真善美》一文時,我就想什麼是事物的真善美?為什麼張先生要說這個反映了數學的「真」,那個反映了數學的「善」?等等。說什麼也想不通,內心很痛苦。想不通沒關係,先從模仿開始,動手做起來,慢慢積累材料,慢慢篩選。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語文老師桌案上朱光潛的《談美》,愛不釋手,每天有時間就看,很受啟發,還寫了很多學習體會。

中學數學教材曾經飽受批評,枯燥、乏味、理論性強、抽象度高等。目前的課標教材雖然想盡辦法,進行了很大改進,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教材中成品太多,發現太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真」.其次,割斷了數學與文學、哲學、藝術等的聯繫,使學生見不到各個學科間的聯繫與相互為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善」.自然地,也體會不到數學的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美」.把數學的真善美隱藏起來,實際上並不利於學生數學的學習,反而會使學生喪失對理性追求的興趣.

事實上,不僅中學教材飽受批評,中學老師的課堂也有很多詬病,很多人把主要原因歸結到高考上,我認為是不對的,其實應試沒有錯,錯在不能搞應試教育。我們無力改變高考,卻能夠改變我們自己,我們有能力讓我們的課堂變成有生命力的課堂,有真善美的課堂,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樂園。

下面一段話是學生對數學欣賞的肯定:

殷老師:在你沒有給我們授課之前,還不曾知道數學是那麼的美妙與神奇,還可以以欣賞的眼睛去學習數學。學數學不僅要學,還要學習她的內涵,她的美,她的用途,現在的自己越發的感到數學真的很美,鍛鍊自己的思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退縮!因為最難以捉摸的往往是最美的。

很多學生有類似的看法,所以無論對於教材還是教法,數學欣賞都大有可為!

5.3.5在數學之外尋找靈感

數學欣賞要有靈感。靈感來自哪裡呢?我的經驗告訴我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來自課堂;二來自現實生活。來自課堂,來自學生,這一點需要老師有欣賞的意識,善於發掘;來自生活,就是要會在數學之外做文章。朱光潛先生說:靈感的培養不必限於讀書。人只要留心,處處都是學問,藝術家往往在他的藝術範圍之外下功夫,在別種藝術之中玩索得一種意象,讓它沉在潛意識裡去醞釀一番,然後再用他本行藝術的媒介把它翻譯出來。

丘成桐也說,文學家為了達到最佳意境的描述,不見得忠實地描寫現象。數學家為了創造美好理論,也不必依隨大自然的規律,只要邏輯推導沒問題,就可以盡情地發揮想像力。

不少偉大的數學家,以文學、音樂來培養自己的氣質,與古人神交,直追數學的本源,來達到高超的意境。

老師們也都有很多鮮活的例子(如文7),這裡不在贅述。

6.4數學欣賞對教學的啟發

數學欣賞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會數學,喜歡數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品質、人格。數學欣賞也是一種意識,一種愛的意識,而且這種愛可以傳遞。下面僅舉一例:

高三複習簡易邏輯,一天我去上課,發現班主任在訓斥學生,我看到學生們面有不悅,怕影響學生情緒。以前遇到這種情況總是安慰學生幾句,說幾句「老師都是為了你,大家要努力」等等,這樣不疼不癢的話根本不起作用,還可能勾起更多不好的回憶。

我靈機一動說,請大家拿出練習紙,把這道題做一下:寫出下列命題的逆否命題「如果你恨一個人,就不要告訴他錯在哪裡。」學生們都笑了,於是整節課非常順利的完成。當時正值教師節來臨,有一位學生贈給我一本波利亞的《怎樣解題》,扉頁上寫著如下一段話:您是我見過的最有個性的老師。一年以來,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多的是一份做事的態度,做人的準則。高中,我們知道了怎樣學數學;高中,我們領略了以數學為主題的文章的魅力;高中,我們提高了學習的能力,能動性和自主性。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珍貴的財富。

學生的認可是對數學欣賞的最大鼓勵,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參考文獻[U1]

1.張奠宙,柴俊 欣賞數學的真善美,中學數學教學參考「J」,2010,1-2,

2.殷玉波 欣賞橢圓,中學數學教學參考「J」,2011,1-2,8-10

3.殷玉波 簡易邏輯片段欣賞「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1,10,6-8

4.朱光潛 談 美「M」金城出版社,2006-9-1,

5.丘成桐 數學與中國文學的比較「J」網絡

6.張景中 走進教育數學系列叢書總序「M」科學出版社北京2011,1,1-11

7.殷玉波 指數函數引入片段欣賞,中學數學教學參考「J」,2013,3,57

8.殷玉波 繪聲繪色繪數學,數學通訊「J」,2012,5,63-66

9.黃秦安,劉卓達,聶曉穎 論數學欣賞的「含義」、「對象」與「功能」——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欣賞問題 數學學報「J」,2013,1,8-12

【來源】文衛星數學生態課堂。

相關焦點

  • 深度調查:如何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輻射作用?
    在工作室成員、北京密雲區第二小學數學教師張杰上完展示課後,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留住了正要離開的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 「我來到這些地方,是想帶來些好的理念、技術和教學方法。」吳正憲說。 從2008年開始,「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相繼在密雲、順義、延慶等北京遠郊成立了分站。
  • 周成慧:從玉皇堂走出來的數學名師
    在採訪玉皇堂「巨盛」大屋時,周氏族人告訴記者,這座大屋曾出過一位數學名師,抗戰時期就讀西南聯大電機工程系,是我國數學家蘇步青的得意門生。經查閱相關史料,才知道這位令周氏族人引以為傲的先輩名叫周成慧,他是一位數學教師,在數學方面才華出眾。近日,記者再次走進「巨盛」大屋,通過周成慧的後人,了解更多有關這位數學名師的故事。
  • 當下考研界公認四大數學名師,你最喜歡哪一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當下考研界公認的四大數學名師——湯家鳳、張宇、李永樂、楊超。第一位:湯家鳳湯家鳳,南京大學數學系博士、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湯老師連續19年從事數學考研輔導工作;連續20年從事考研數學教學和命題研究工作;連續10多年擔任研究生入學數學考試閱卷組成員。
  • 河北地質大學在2020年度河北省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評選中再獲...
    近日,河北省教育廳公布了《關於2020年度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名單的通知》,我校李鐸教授和張璞教授獲評2020年度河北省教學名師,亢俊健教授領銜的「智能傳感教學團隊」和王青春教授領銜的「秦皇島地質認識實習教學團隊」獲評2020年度河北省優秀教學團隊。
  • 小學數學基礎不好?貴州名師張德民:孩子差的就在這一點……
    寫在前面的話:  關於數學教育,上期天眼新聞與「教育部領航名師」尹俠在《這裡有份「秘籍」請查收~幫你的孩子掌握數學的正確打開方式》裡一起討論了小學數學學習的核心素養問題。貴州省鄉村教育家候選人、貴州省鄉村名師、全國名師工作室優秀主持人,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理事,區優秀校長,國培授課教師。師承全國數學教育名家吳正憲,曾受邀到北京、上海、福建、內蒙、寧夏和貴州多地進行示範課教學和專題講座。  天眼新聞:孩子數學考試粗心,是真的粗心,還是基礎知識不紮實,或者說是數學的學習習慣沒有養好?
  • 金安區成功舉辦全國小學數學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11月14日至15日,為深入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近距離感受頂級名師教學風採,金安區在人民路小學東校區舉辦了「和美課堂」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金安專場活動。中國教學學會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吳正憲,福建省小學數學教研員羅鳴亮,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賁友林、俞正強、儲冬生、強震球等7位頂級名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和專題講座,與金安區小學數學老師深入交流。金安區教育局教研員、名師工作室、各中小學數學老師共600餘人參加此次活動。
  • 海天數學名師姜曉千解析2011考研數學大綱
    海天數學名師姜曉千解析2011考研數學大綱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我們今天有幸請到海天的數學名師姜曉千老師,我們請到姜曉千老師的原因主要想請姜老師為我們解讀一下剛剛發布的2011年的考研新大綱,請姜老師給各位網友打個招呼。姜曉千: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
  • 河北高校——河北地質大學
    #高校#河北地質大學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是原地質部直屬五大院校之一,是自然資源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河北省重點骨幹大學。學校建於1953年,由李四光、何長工選址塞外古城宣化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宣化地質學校;1955年更名為地質部宣化地質學校;1970年更名為河北省宣化地質學校;1971年更名為河北地質學院;1985年6月,從宣化遷至河北省省會石家莊辦學;1996年5月,更名為石家莊經濟學院;2016年3月,定名為河北地質大學。 2016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 數學教學陷入瓶頸期?聽聽這位特級教師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丨名師...
    名師特級教師張齊華丨名師反思錄名師是如何「煉成」的?「我1997年參加工作,四年後便趕上了本世紀初新一輪課程改革。作為一名教學新手,『繁難偏舊』的原有數學課程理念尚未對我產生深刻的影響,全新的課程理念與教學樣態已撲面而來,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模樣。我就像一名在沙灘上尋找貝殼的孩子,欣喜地追逐著一片又一片全新的貝殼,沉醉其中。」
  • @初一高一學生,名師周末在線公益輔導!含數學、物理、英語三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名師輔導課業,免費!青島的初一、高一學生有福了!1月6日,記者從青島市教育局舉辦的名師在線公益輔導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從1月9日-10日起,青島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展名師在線公益輔導。
  • 唐山表彰2018年十佳教師、優秀教師和市級名師(名單)
    優秀教師代表受表彰 記者 張俏 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張俏)9月7日,唐山市舉行2018年教師節慶祝大會,對2018年唐山市十佳教師、優秀教師和中小學幼兒園名師進行了表彰。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原則,通過逐級公開推薦、專家評審、民主考察、社會公示,唐山市政府決定,命名常曉鵬、楊慧瑩等23名教師為「唐山市中小學幼兒園名師」,予以表彰獎勵。
  • ...研而教則美——九江雙語實驗學校數學組開展名師智慧沙龍活動...
    12月16日,每學期一次的「名師智慧沙龍」活動如約而至。承擔本次沙龍活動的是小學數學組,在學校教科處的組織下,兩個校區全體數學老師、各學科教研組長及部分校領導、處室幹部參與了活動,活動由小學數學教研組組長餘園主持。  今年6月,學校首批名師工作室授牌。
  • 臨渭區育紅小學教師參加「中國夢—全國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會」
    渭南青年網(編輯 陽光 通訊員 趙鳳婷 田琳娜)2017年10月14日--15日,由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教育發展專業委員會、北京二十一世紀育師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發起的「中國夢—全國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會」在北塘實驗小學隆重舉行,臨渭區育紅小學的數學老師一行11人在教研室田琳娜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此次觀摩會
  • 全息空間海選首批名師
    全息螺旋已經開始旋轉,這是解決商業當下各方困惑的全息程式,同時也意味著全息模型已經生成,接下來就是將工廠、門店、社區空間站、鄉村空間站、名師、用戶等裝入其中,便可乘「我有」和「我需」的兩個翅膀,在交互中共振飛翔……  在全息模型中,各類名師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現面向全球海選各類名師,打造首批上線標杆,被選拔的名師可參加劉一秒老師的《全息變現空間》聯合辦公會,並進行路演,
  • 青島推出名師在線公益輔導,初一數學高一物理1月9日上線
    1月6日下午,青島市教育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展「名師在線公益輔導「,利用雙休日時間,由名師通過線上授課方式進行輔導答疑。據介紹,「名師在線公益輔導」 依託名師工作室和青島教育e平臺組織實施,針對多數學生對課業指導的基本需求,定於2021年1月9日-10日,先從初一數學、高一物理兩個學科開始,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劉同軍、李聰聰、于振璽、高翔名師聯合工作室。星期六上午為初一數學,星期日上午為高一物理,輔導課第一節課時以複習本周所學內容為主,第二節課以答疑解惑為主。
  • 名師周帥點評2016高考數學:題目區分度不大
    2016年高考數學考試剛剛結束,網易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名師解析數學試題。今年數學試題很有意思還不難,我們來聽聽老師是怎麼分析的。 2016年高考數學考試剛剛結束,網易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名師解析數學試題。今年數學試題很有意思還不難,我們來聽聽老師是怎麼分析的。
  • 鄭州最牛名師名單,附名師秘籍!快找找有你老師沒
    想看「名師秘籍」,別忘了關注「家有考生」河南商報記者李雅靜吳靜訾利利今年教師節,河南商報聯合鄭州市教育局,給廣大中小學生「送福利」:「名師優課」免費看。這些「優課」,是從2萬多節課中精挑細選而出的。【名師名片】姓名:樊宏蕾 學科:小學數學簡介:中小學一級教師,現任二七區政通路小學副校長傳授秘籍:小學數學實用性最強,學習數學不要紙上談兵,多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喚醒孩子內心熱愛學習的動力。
  • 七一中學名師做客「湖北名師雲課堂」,指導初三數學
    數學考點有哪些?不同題型可以運用哪些解題方法?11月29日,「湖北名師雲課堂」系列公益直播課程第三期開講。武漢市百優班主任、武漢市減負增效教學能手、江岸區數學學科帶頭人、武漢市七一中學高級數學教師劉豔俊,從近三年元月調考考點對比分析;基礎題考點匯集;中檔題考點分布;難題、綜合題考查方向分析等六個方面指導初三學子數學元調備考。元月調考考什麼?
  • 名師整理:初一下冊數學「最難」二元一次方程應用題,附答案解析
    名師整理:初一下冊數學「最難」二元一次方程應用題,附答案解析二元一次方程組作為初一下冊數學較難的內容,其實就是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形式來計算。讓學生學會用含有其中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的方法。
  • 「湖北名師雲課堂」第二課開講!六中上智名師帶你學初三語文
    「湖北名師雲課堂」系列公益直播第二課開講啦!11月22日(本周日)晚,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國培計劃」骨幹教師、武漢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武漢六中上智中學名師範文峻,將走進第二期「湖北名師雲課堂」直播間,帶領廣大初三學子梳理語文學科知識點,備戰元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