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

2021-01-15 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

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內容提要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人物、危機產生、危機終結及意義)第二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人物、危機產生、危機終結及意義)第一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人物、危機產生、危機終結及意義)


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一、危機產生人物1:格奧爾格·康託爾(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3.3-1918.1.6)德國數學家,集合論的創始人人物2: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人物3:布拉利·福爾蒂悖論(Burali-Forti's paradox) 義大利數學家

羅素悖論:

設性質表示"不屬於",現假設由性質確定了一個類--也就是說""。

首先,若屬於,則的元素,那麼具有性質,由性質不屬於;

其次,若不屬於 ,也就是說具有性質,而是由所有具有性質的類組成的,所以屬於

理髮師悖論:

有個理髮師說,我只為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問他應該給自己理髮嗎?

書目悖論:

一個圖書館編纂了一本書名詞典,它列出這個圖書館裡所有不列出自己書名的書。那麼它列不列出自己的書名?

康託爾悖論:

康託爾集合理論:任何性質都可以決定一個集合,這樣所有的集合又可以組成一個集合,即"所有集合的集合"(大全集)

所有的集合應該是最大的集合了,因此其基數也應是最大的,然而其子集的集合的基數按"康託爾定理"又必然是更大的,那麼,"所有集合的集合"就不成其為"所有集合的集合"

布拉利-福爾蒂悖論:

為一切序數所組成的集合。因為按自然大小順序成一良序集,故有一序數

由序數性質,必比中任一序數都大,但由定義,也出現在中,從而將有,這是矛盾的。

以上推出互相矛盾的命題,所以是悖論。後來就稱之為布拉利-福爾蒂悖論,也叫最大序數悖論。這些悖論的出現,動搖了本來作為整個數學大廈的基礎——集合論,自然引起人們對數學基本結構有效性的懷疑,這就是第三次數學危機二、危機終結人物1: 策梅洛(Zermelo, Ernst Friedrich Ferdinand:1871~1953)德國數學家人物2:弗倫克爾(Fraenkel, Adolf Abraham, 1891- 1965)德國數學家人物3: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諸多領域內有傑出建樹的最偉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原籍匈牙利策梅洛的主要貢獻是集合論基礎,1904年發表的論文不僅解決了康託爾的良序問題,而且給出了選擇公理(也稱為策梅洛公理),它有上百種等價形式,已應用於幾乎每一個數學分支,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1908年,策梅洛建立了第一個集合論公理系統,給出了外延、空集合、併集合、冪集合、分離、無窮與選擇等公理A.A.弗倫克爾和A.T.斯科朗又作了改進,增加了替換公理J.馮·諾伊曼進一步提出了正則公理,後經策梅洛的總結構成了著名的集合論公理系統ZF,形成了公理集合論的主要基礎。

註記1: 承認無窮集合,承認無窮基數,就好像一切災難都出來了,這就是第三次數學危機的實質

註記2: 現代公理集合論的大堆公理,簡直難說孰真孰假,可是又不能把它們都消除掉,它們跟整個數學是血肉相連的。儘管悖論可以消除,矛盾可以解決,然而數學的確定性卻在一步一步地喪失。

註記3: 第三次危機表面上解決了,實質上更深刻地以其它形式延續著

三、數學危機及終結的意義第一次數學危機使人們發現無理數,建立了完整的實數理論,歐氏幾何也應運而生並建立了幾何公理體系第二次數學危機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極限理論、實數理論和集合論三大理論的產生和完善,使微積分建立在穩固且完美的基礎之上第三次數學危機,使集合論成為一個完整的集合論公理體系(ZFC系統),促進了數學基礎研究及數理邏輯的現代性悖論的出現和危機的相對解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每一次危機的消除都會給數學帶來許多新內容、新認識,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使數學體系達到新的和諧,數學理論得到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第二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危機產生人物1: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人物2: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人物3:柯西(Cauchy,Augustin Louis 1789-1857)人物4:魏爾斯特拉斯(Karl Theodor Wilhelm Weierstraß,姓氏可寫作Weierstrass,1815年10月31日——1897年2月19日)微積的誕生不是嚴格按照「邏輯線路」生成的,包括牛頓和萊布尼茨本人都對微積分的那個「微小量」的處理是否合法也產生過懷疑,很快,許多人也發現了那個「微小量」在邏輯中產生的悖論具體說:「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方程是(表示位置,表示任一時刻),那麼它在任一時刻的速率是怎樣的?」(脫離開「運動」的概念,將看作函數也可。)

求解:

第二步: 根據運動方程我們給出一段「微小」運動時間;那麼這段時間位移量就是第四步: 當這個「微小時間增量趨近於0時,我們就可以把平均速率看成瞬時速率」那麼;

得出結論: 瞬時速率,這樣,只要給出任意時刻,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求出任意時刻的瞬時速率了!

但是,以上計算出現了一個明顯的邏輯悖論--「微小量」是什麼?

「如果是0,那麼第三步中不能做分母; 如果不是0,第四步怎麼又等於0了?」

牛頓使用了「最初比與最終比」來解釋這個悖論;萊布尼茨的追隨者使用「無窮小的非0量」以求過關。但追究起來,這些說法無非是「文字花招」不但不能解決悖論,甚至帶來更多的混亂。危機終結及意義

1821年卓越的法國數學家A.L.柯西出版了著作《分析教程》(至今仍是流行的分析學教科書之一!)中成功的用現代極限理論來說明導數的本質。

「現代分析學之父」魏爾斯特拉斯又用了「」語言一舉克服了「困難」,他將極限定義如下:設函數的某個「去心鄰域」內有定義,則任意給定一個大於0,存在一個大於0,使得當

時,不等式

成立,則稱是函數趨近於時的極限,記成

至此!第二次數學危機算是圓滿度過。

註記: 用「靜止觀點」看,計算的是「平均速度」,用「運動觀點」看,即時的極限為「瞬時速率」。

意義1:完善了微積分的定義和與實數相關的理論系統,同時基本解決了第一次數學危機的關於無窮計算的連續性的問題,並且將微積分的應用推向了所有與數學相關的學科中。意義2:引進無窮小量概念,設某個函數(或者某個量),當變化(變化方式或者等),的極限等於0,稱(或者)時的無窮小量。

註記1: 無窮小量是「一個函數」,無窮小量記為, 但是必須指出自變量的變化方式!僅僅一個函數不能說它是「無窮小量」。脫離的的變化方式毫無意義。

僅僅寫

沒有意義,而寫成

也錯誤。

註記2:

如果

的高階無窮小,或者稱的低階無窮小,記為

註記3:

如果

的同階無窮小(的同階無窮小),特別地,如果

是等價無窮小,記為



第一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危機產生人物1: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年~~約前500(490)年)人物2:希伯斯(Hippasus,約公元前500年,生卒年月不詳,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得意門生)簡單第說:第一次數學危機產生於"畢達哥拉斯學派內部的學術之爭"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皆數,一切數皆可表成整數或者整數之比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一個學生希伯斯很快便發現: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1時,斜邊永遠無法用最簡整數比(有理數)來表示危機終結及意義產生第一個無理數,促進了幾何學的發展,使幾何學在此後兩千年間成為幾乎是全部嚴密數學的基礎,這不能不說是數學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的「雞湯」所謂「難題」就是由若干相關聯的「簡單題」組合成的題。把簡單題做會勒,難題也不在話下哦!學會「拆題」,把一個難題拆分為幾個簡單題,是「解題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這個思維活動,還原出題老師的的思維過程,真正達到知識點的融會貫通,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越多;你知道你不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你知道的越多?

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的「雞湯」所謂「難題」就是由若干相關聯的「簡單題」組合成的題。把簡單題做會勒,難題也不在話下哦!學會「拆題」,把一個難題拆分為幾個簡單題,是「解題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這個思維活動,還原出題老師的的思維過程,真正達到知識點的融會貫通,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越多;你知道你不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你知道的越多?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的「廣告」只要你喜歡數學,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就是你一輩子的朋友!如果你覺得這些推文有點用,請你點右上角...轉發給可能需要的人,大家共享,歡迎轉發班級群!轉發朋友圈。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設有「考研數學討論群」:QQ群號533058221,歡迎入群,提問討論,《數學分析》教學團隊老師在線時會回答同學們的提問,且有大量考研資料下載設有 「考公筆試面試交流群」:QQ群號1105521075,加群提問討論或者發表觀點,下載資料。「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設三個一級欄目包含15個次級欄目,內容豐富,如下圖所示(點擊圖看大圖)


關注公號「考研競賽智慧e數學」在手,隨時隨地(任何時間及三位空間任何一點)學習!

相關焦點

  • 第三次數學危機
    >第三次數學危機產生於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當時正是數學空前興旺發達的時期。康託爾曾經證明過不存在最大的基數,羅素對此有些疑惑,認為以世界上所有的集合為元素構成的集合應該是最大的(因而具有最大基數),這樣他就發覺其中有些矛盾,開始的時候他也覺得這件事也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也許是在什麼地方繞住了,但是他左思右想仍無法繞過來,結果產生了著名的羅素悖論,引起了關於數學基礎的新的爭論,從而造成了數學史上更為嚴重的關於數學基礎的第三次危機。
  • 數學故事——第三次數學危機
    羅素悖論使整個數學大廈動搖了。無怪乎弗雷格在收到羅素的信之後,在他剛要出版的《算術的基本法則》第2卷末尾寫道:"一位科學家不會碰到比這更難堪的事情了,即在工作完成之時,它的基礎垮掉了,當本書等待印出的時候,羅素先生的一封信把我置於這種境地"。於是終結了近12年的刻苦鑽研。
  • 3分鐘了解數學史上的第三次數學危機
    在二十世紀以前,數學經歷了極大地兩次考驗。第一個是不可度量的發現,第二個就是微積分基礎的爭論。數學史上的第二次數學危機已經基本解決。嚴格的來說,微積分理論是以實數理論為基礎的,而嚴格的微積分理論又是以集合論為基礎的。即使集合論的相容性尚未證明,但很多人認為解決它這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數學家大會上龐加萊這樣說道:今天我們可以宣稱,完全的嚴格性已經完全達到了!
  • 第三次數學危機是什麼
    第三次數學危機,首先要從一個數學加羅素開始
  • 數學史上的3次數學危機
    在數學的發展史上,大大小小的矛盾出現過很多,但很少能威脅到整個數學基礎理論,甚至引起危機。即便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歐幾裡得幾何公理第五公設的疑惑,也不曾造成數學上的危機,且最終成就了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和黎曼幾何。數學史上共出現三次數學危機,每次都是由於悖論的發現而深刻和廣泛的影響了數學基礎。
  • 數學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
    數學的發展就經歷過三次關於基礎理論的危機。一、第一次數學危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代意義下的數學,也就是作為演繹系統的純粹數學,來源予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它是一個唯心主義學派,興旺的時期為公元前500年左右。
  • [趣味數學]數學史上的三次危機
    第一次數學危機對古希臘的數學觀點有極大衝擊。這表明,幾何學的某些真理與算術無關,幾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數及其比來表示,反之卻可以由幾何量來表示出來,整數的權威地位開始動搖,而幾何學的身份升高了。危機也表明,直覺和經驗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證明才是可靠的,從此希臘人開始重視演譯推理,並由此建立了幾何公理體系,這不能不說是數學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無 窮 小 是 零 嗎 ?
  • 三次數學危機如何破解?第三次危機遺留至今,暫無完美方案
    數學,這個我們從小就學的學科。在90後的小學印象中,語文和數學是並重的學科。前者是生活必備的語言,後者是邏輯基礎的工具。我們或許並不知道數的概念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甚至不知道數學起源於文明的崛起還是人類意識中感性經驗自帶的邏輯基礎。結繩計數是考證最早人類有關數學工具的應用。
  • 世界數學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
    而危機的解決,往往能給數學帶來新的內容、新的發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變革。數學的發展就經歷過三次關於基礎理論的危機。一、第一次數學危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代意義下的數學,也就是作為演繹系統的純粹數學,來源予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
  • 辯證無限觀與第三次數學危機
    自黑格爾辯證無限思想科學地解釋了微積分中的極限概念之後,由無窮小量矛盾引起的第二次數學危機得到了徹底的解決,然而數學界並沒有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一直堅持唯心主義的實無限思想與方法論,這種思想最終給數學帶來了第三次危機。在本文最後,基於辯證唯物主義無限觀,作者對概括原則、最大序數悖論進行了分析,指出概括原則本質是一種實無限思想,只有將概括原則限定在潛無限之內,我們才能徹底解決第三次數學危機。
  • 數學史的三次數學危機
    在數學史上,貫穿著矛盾的鬥爭與解決。當矛盾激化到涉及整個數學的基礎時,就會產生數學危機。而危機的解決,往往能給數學帶來新的內容、新的發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變革。 數學的發展就經歷過三次關於基礎理論的危機。
  • 格物致知丨第三次數學危機,理髮師逼瘋所有數學家的故事
    魏爾斯特拉斯「分析算術化」運動雖然一次性地解決了數學史兩大危機,但是卻也引發了第三次數學危機,這場數學危機持續至今,讓整個數學大廈岌岌可危。如果是第一次、第二次數學危機僅僅影響的是整個數學大廈的建造問題,那麼第三次數學大廈直接動搖的是整個地基,因為涉及的是數學基礎問題。因為羅素悖論只涉及最基本的集合論概念:集合,元素,屬於和概括原則,它的構成十分清楚明白。這個悖論的出現說明以往的 樸素集合論 中包含矛盾,因而以集合論為基礎的整個數學就不能沒有矛盾。
  • 數學上的三次危機
    現代意義上的數學,也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發的演繹系統數學,源自於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這一學派的核心思想是「萬物皆數」或者說萬物皆整數,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根本是數。只有數學知識是可靠的、準確的,而且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乃至宇宙間的各種關係,也都可以用整數或整數之比來表達。
  • 羅素悖論與第三次數學危機
    集合論是一切數學的基礎,羅素悖論的提出說明了集合論本身是包含矛盾的,是不嚴密的。它使得那個年代的整個數學界和邏輯學界同時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由此引發了數學史上第三次數學危機。
  • 人類歷史上三次數學危機是如何破解的?第三次危機直到今天仍沒解決!
    在90後的小學印象中,語文和數學是並重的學科。前者是生活必備的語言,後者是邏輯基礎的工具。我們或許並不知道數的概念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甚至不知道數學起源於文明的崛起還是人類意識中感性經驗自帶的邏輯基礎。結繩計數是考證最早人類有關數學工具的應用。這是一種多麼簡潔明了的數學表達形式。人類從一開始總是對自然世界抱有古樸的觀念。
  • 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19世紀下半葉,德國數學家康託爾創立了著名的集合論,在集合論剛產生時,曾遭到許多人的猛烈攻擊。但不久這一開創性成果就為廣大數學家所接受了,並且獲得廣泛而高度的讚譽。數學家們發現,從自然數與康託爾集合論出發可建立起整個數學大廈。因而集合論成為現代數學的基石。「一切數學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論基礎上」,這一發現使數學家們為之陶醉。
  • 第三次數學危機已經存在了100多年了,至今還沒有解決嗎?
    其實這個問題的提到的兩個數學現象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數學史上一共有三次危機。第一次是古希臘關於無理數的誕生產生的爭論,第二次是微積分裡無窮小量的爭論,第三次就是19世紀關於集合論定義的爭論。
  • 歷史上有意思的三次數學危機
    在數學的歷史上,有過三次比較重大的危機,第一次是關於無理數的,這次危機把畢達哥拉斯的數學王朝推翻,第二次數學危機是關於微積分的,是常識跟數學之間的契合的問題;第三次數學危機發生在二十世紀初,這次危機涉及到了數學中最基礎的大廈,差點把整個數學理論推翻重來。下面我來跟大夥聊聊這三次有意思的事件。
  • 科學網—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數學家們發現,從自然數與康託爾集合論出發可建立起整個數學大廈。因而集合論成為現代數學的基石。「一切數學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論基礎上」,這一發現使數學家們為之陶醉。 1903年,一個震驚數學界的消息傳出:集合論是有漏洞的!這就是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的著名的羅素悖論。羅素的這條悖論使集合論產生了危機。它非常淺顯易懂,而且所涉及的只是集合論中最基本的東西。
  • 第三次數學危機是什麼?這次數學家都弄瘋了!——理髮師悖論
    我們之前講過第一次和第二次數學危機,今天我們來講第三次數學危機。第三次數學危機,首先要從一個數學加羅素開始伯特蘭·羅素格奧爾格·康託爾2、康託爾提出了集合理論,集合理論被認為是現代數學的基礎用集合去解釋現代數學中的一些問題。這個理論後來被人們稱為——人類純智力活動的最高成就。這麼偉大的一個人,他也其實早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它這個集合裡面有點瑕疵。但是別人說的這麼厲害,他就沒說,但是他不說,人家羅素說啊,總去問他。3、這個集合理論有什麼問題呢?咱們首先說一下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