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加德納:數學世界的無冕之王

2021-02-16 科研圈

本文原載於《環球科學》2014年11月號,請勿轉載。

撰文 科爾姆 · 馬爾卡希(Colm Mulcahy,美國斯貝爾曼學院的數學教授)  

         達納 · 理查茲(Dana Richards,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

翻譯 孟令磊

一個巧妙的數學謎題,就像一個高超的魔術,不僅能激發人們的興趣,同時還能揭示數學真理,並推動重要問題的研究。至少,在馬丁·加德納(Martin Gardner)看來,數學謎題就是有著這樣的魅力。馬丁·加德納這個名字,一直與《科學美國人》的傳奇專欄——「數學遊戲」(Mathematical Games)聯繫在一起,他曾為這一專欄撰稿達四分之一個世紀。他擁有獨特的數學魔法技能,每月一次地為讀者展示一個個重要而又奇妙的數學謎題,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有著來自全球各地的大量擁躉。讀者中既有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也有聲名顯赫的知名人士,他們將「數學遊戲」專欄比喻為導師,正是這個專欄,指引他們走上了專業數學或者相關領域的道路。

加德納為人謙遜。他既不追求各種獎項,也不熱衷於名譽。即便如此,他仍寫下了 100 多本書,書中涉及的內容廣度令人驚訝,這些內容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這些書引起了許多公眾人物的關注和尊敬。獲得過普立茲獎的認知科學家候世達(Douglas Hofstadter)稱讚他為「本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智者之一」。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對他的評論是:「獨樹一幟的、最明亮的燈塔,他堅守著理性和科學,與圍繞我們的神秘主義和反智主義對陣。」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則這樣描述加德納對當代知識文化的貢獻:「對於重要的高深問題,無論是探討的範圍、深度還是對問題的理解,他都是獨一無二的」。

儘管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加德納就不再為專欄定期撰稿,但他的卓越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加德納於 2010 年去世,生前他完成了很多本書,還寫下了多篇綜述文章,到現在,他的粉絲群跨越了幾代人。讀者們仍然會舉行活動來慶祝他的生日,閱讀「數學遊戲」專欄做出一些新發現。對這一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專欄來說,要表達我們的尊重與紀念,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再次閱讀專欄。我們對加德納的工作報以敬意,也許會讓新一代人去思考,為什麼到了 2014 年,趣味數學仍然重要。


在 1956 年 12 月份的「數學遊戲」專欄中,加德納展示了一種名為「六角折變體」的結構,這是用一張塗有不同顏色的紙條,摺疊而成的一個平面六角結構。六角折變體可以多次扭轉和鋪平,從而顯示 6 種不同圖案。

從邏輯到六角折變體

加德納在數學圈非常有名望,但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他並不是一名數學家。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在芝加哥大學求學時,他主修的是哲學,這一專業使得他對邏輯很擅長,但缺乏數學訓練(儘管他曾旁聽了一門叫做「初等數學分析」的課程)。然而,他十分精通數學趣題。他的父親是一位地理學家,向他介紹了在上個世紀之交非常有名的兩位趣味數學題創造者——山姆· 勞埃德(Sam Loyd)和亨利·厄內斯特·杜登尼(Henry Ernest Dudeney)。15 歲開始,加德納定期在一些魔術雜誌上發表文章,在文章中他經常會探討魔術和拓撲學之間相通的內容。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圖形在不被撕裂的條件下變化(如被延展、扭曲或者變形)時,其不變的性質。例如,一個有手柄的咖啡杯和一個甜甜圈的拓撲結構是相同的,因為它們均為具有一個洞的光滑曲面。

1948 年,加德納搬到紐約市,在那裡他和葉史瓦大學的數學教授耶谷提耳·金斯伯格(Jekuthiel Ginsburg)成為了朋友。金斯伯格還是《數學手稿》(Scripta Mathematica)的編輯,這是一本旨在向普通讀者傳播數學的雜誌,每季度出版一次。金斯伯格有這樣一個觀點:「並不是非得成為畫家才能欣賞美術作品,也並不是非得成為音樂家才能欣賞美妙的音樂。我們想要證明的是,一個人不必成為數學家,也能夠領略到數學的形式與形態之美,甚至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加德納為雜誌撰寫了一系列數學邏輯方面的文章,看起來這似乎是受到了金斯伯格觀念的影響。

1952 年,加德納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探討的是可以解決基本邏輯問題的機器。雜誌編輯丹尼斯·弗拉納根(Dennis Flanagan),以及在很多年前就已接管雜誌的出版人傑勒德·皮爾(Gerard Piel),熱切地希望能夠刊登更多的數學相關的文章。1956 年,弗拉納根和皮爾的同事詹姆斯·紐曼(James Newman)創作出版了《數學的世界》(The World of Mathematics)一書,該書十分暢銷,這使得弗拉納根和皮爾對這類文章內容更加感興趣。同一年,加德納寄給他們一篇關於六角折變體(hexaflexagon)的文章。六角折變體是一種摺疊的紙質結構,這種結構具有獨特的性質,魔術家和拓撲學家都已經對其展開了研究。這篇文章很容易就被錄用了,正式刊登於當年 12 月份的雜誌上。事實上,在這期雜誌正式上市銷售之前,加德納就收到了邀請:每月為雜誌撰寫一篇同樣風格的專欄文章。

加德納最初撰寫的文章都是非常初級的內容,但隨著他和讀者的理解水平的提高,探討的數學內容逐減變得深奧。在某種意義上說,加德納建立起了自己的某種社交網絡,當然,通過這一社交網絡傳播內容,要依靠美國郵政,因此速度很慢。加德納將自己獲得的信息與大家共享。這些人原本處於隔離狀態,加德納的行動激勵他們有了更多的研究和發現。從大學時代開始,他就有保存文檔的習慣,因此保存了大量的、精心整理過的資料。通過自己建立的社交網絡,加德納將這些資料內容共享給大家,這讓他的朋友圈逐漸擴大,同時朋友圈中的人也希望將自己的想法共享。任何給加德納寫信的人,幾乎都得到了他詳細的回覆,他簡直就像一個搜尋引擎。在他的通信者和合作者中,有數學家約翰·霍頓·康韋(John Horton Conway)和佩爾西·戴康尼斯(Persi Diaconis),藝術家 M· C · 埃舍爾(M. C. Escher)和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魔術師及懷疑論者詹姆斯·蘭迪(James Randi),以及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加德納的社交群體是多元化的,這體現了加德納兼收並蓄的興趣愛好——文學、魔術、理性、物理、科幻和哲學,都是他感興趣的內容。他是專業化時代的博學者。在每一篇文章中,他都好像能用很好的人文故事,將文章主題內容講述出來。文章內容會令很多讀者聯想起一些之前可能已被忽略的想法。比如在一篇主題為「Nothing」的文章中,加德納討論的內容遠遠超出了數學概念上的零和空集(沒有任何元素的集合),並且從歷史、文學和哲學的角度,探討了「Nothing」這一概念。加德納是一個非常會講故事的人,因此讀者們爭相來閱讀他的專欄。他很少為一篇文章只準備一個故事結局,相反,他會耐心地收集足夠的材料,從而編織出一個內容豐富的故事,故事中會包含對問題的相關見解以及對未來研究的探究。他常常要花  20 天的時間來研究問題並寫作。對於向公眾傳播數學問題來說,專欄作家比專家更具優勢,因此他認為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學習。

加德納善於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易讀、有趣的內容,從而推動讀者進一步地探究這些問題。以只有高中文化的家庭主婦瑪喬麗·賴斯(Marjorie Rice)為例,她利用在加德納專欄學到的知識,發現了幾種新型的完全嵌合五邊形(將這些五邊形像鋪瓷磚一樣拼合在一起,不會有任何缺口)。她寫信告訴了加德納,加德納再將這一發現分享給數學家多裡斯·沙特施奈德(Doris Schattschneider)來檢驗其正確性。加德納的專欄催生了一大批新發現。1993 年,加德納總結了 5 個讀者反映最熱烈的主題:索羅門· W · 戈洛姆(Solomon W. Golomb)的「多格骨牌」(polyomino),康韋的「生命遊戲」(Game of Life),牛津大學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的非周期性平面鋪磚法、RSA 加密和紐科姆悖論(Newcomb's paradox,見「紐科姆悖論:誰想成為百萬富翁?」)

多格骨牌與生命遊戲

這些謎題能夠如此受歡迎,或許是因為,讀者利用日常用品如棋盤、火柴棍、撲克牌或者廢紙,在家中很容易就可以操作。1957 年 5 月,加德納描述的戈洛姆的工作,就是這樣一個實例。那時,戈洛姆剛剛研究了多格骨牌的性質。將多個全等正方形的邊互相連接起來,構成的圖形就是多格骨牌,二格骨牌有兩個正方形,三格骨牌有 3 個,四格骨牌有 4 個,以此類推。在各種鋪磚問題、邏輯問題和流行遊戲(如俄羅斯方塊之類的視頻遊戲)中,都會出現多格骨牌。讀者們對這些形狀都已熟知,但正如加德納所說的那樣,戈洛姆將此問題向前推進了一步,證明了「如何排列才能構成多格骨牌圖案」的一些定理。

在康韋發明的「生命遊戲」中,出現的一些圖案就是多格骨牌,該主題刊登在 1970 年 10 月份的《科學美國人》上。這個遊戲由一個包含若干方格子的二維矩形組成,每個格子內有一個細胞,細胞有「活」或「死」兩種狀態,而它們究竟是存活(可以增殖)還是死亡,要依照某種規則來決定。例如,周圍有 2~3 個存活細胞時,這個細胞可以存活;周圍沒有細胞,或者有 1 個、4 個以及更多細胞時,這個細胞就會死亡。遊戲在某種初始狀態開始,然後這些細胞依照規則進化。「細胞自動機」(在一定規則下運轉的細胞)可以在非常精細的層面上模擬複雜系統,而「生命遊戲」就屬於這一領域。康韋認為,他自己親手設計的這個遊戲是一臺很小的雙態自動機,在模擬複雜的進化性行為上,有著不可言喻的潛力。

在專欄發表後,「生命遊戲」迅速引起了狂熱的追崇。加德納回憶當時的情形後說到,「全世界有計算機的數學家們都在編寫生命遊戲程序」。一些讀者很快就做出了很多驚人的發現。數學家很早就知道,利用很少幾個公理,就可以得到很多具有深遠意義的定理,在上世紀 70 年代初,研究「生命遊戲」的群體就已經親身體驗到這種神奇的魅力了。40 餘年後,「生命遊戲」仍在激發新發現:2010 年 5月,媒體報導了一種名為二階染色體(Gemini)的新型圖樣,這種圖樣能夠實現自我構建——在向一個傾斜方向移動的過程中,它可以自我複製並摧毀母體圖樣。而第一個可以克隆自身及規則的生命遊戲複製體,也於 2013 年 11 月問世。

彭羅斯瓷磚與公共密鑰

康韋還將「彭羅斯瓷磚」介紹給加德納,這是數學家兼物理學家彭羅斯研究的一種非周期性的平面鋪磚法。以此為內容寫成的那期專欄文章,再次引起了轟動。這種瓷磚的特點是,包含兩種不同形狀的瓷磚,由於和兩種玩具形狀相似,這兩種瓷磚分別被稱為「風箏」和「飛鏢」。如果每種瓷磚都可以無限量提供,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這些瓷磚可以無空隙地覆蓋無窮大的地板,這些組合方式顯示了明顯的非周期性特性。傳統的瓷磚形狀——正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可以以周期性的方式鋪滿地板。換句話說,鋪好的地磚上存在很多類似的點,站在這些點上,你腳下的瓷磚形成的圖樣是完全相同的。但當「風箏」和「飛鏢」組合時,或者其他兩種或更多種彭羅斯瓷磚組合時,按照一定規則排列的時候,就不會出現這種周期性的圖樣。彭羅斯瓷磚拼成的圖案十分優美,康韋繪製的一副瓷磚圖案的草圖,成為了《科學美國人》1977 年 1 月刊的封面。


「彭羅斯瓷磚」倍受追捧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生成「非周期性」的圖案:如果有無數的瓷磚,可以利用它們無空缺地鋪滿地板,而且原始構型絕無重複。加德納在1977年1月的專欄中介紹了彭羅斯鋪磚法,在文中兩種瓷磚被叫做「風箏」和「飛鏢」。為了保證非周期性,瓷磚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則鋪設。加德納把上邊起始的構圖組合叫做「無窮的星圖」。

在此之後,研究彭羅斯瓷磚特性的群體取得了很多進展,比如發現了具有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的圖樣,這種圖樣在不同尺度上有著相似的結構,也能從分形角度來欣賞(分形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在很大程度是因為加德納在 1976 年 12 月發表的專欄文章)。彭羅斯瓷磚還導致了準晶體(一種有序、非周期的結構)的發現。彭羅斯瓷磚竟然能與這些內容聯繫到一起,沒有人會比加德納更高興,他評價到,「對於一個數學發現,可能最初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但最終卻證明,大自然中早就存在這些規律了。這些結果就是完美的實例」。

1977 年 8 月,加德納預見了另一個當代重要進展:「幾十年後」,電子郵件將會出現在個人通訊中。基於這一預測,加德納撰寫了一篇向公眾介紹 RSA 密碼的專欄文章。RSA 密碼是一種基於陷門函數(trapdoor function)的公共密鑰加密系統,陷門函數的特點是,向一個方向計算很容易,但逆向計算則非常困難。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這種系統並不是新事物,但計算機科學家羅恩· 李維斯特(Ron Rivest)、阿迪· 沙米爾 (Adi Shamir)和倫納德· 阿德爾曼(Leonard Adleman,RSA 就是以三位科學家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的),利用大素數(prime number,僅能被 1 和自身整除的數)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陷門函數。對於兩個足夠大的素數乘積,要進行因子分解會非常困難,RSA 密碼的安全性就是依賴這種困難性。

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研究結果之前,李維斯特、沙米爾和阿德爾曼寫信給加德納,希望能將這一發現迅速告知更多讀者。加德納十分清楚新發現的意義,並且一反常態地很快完成了專欄文章。他在文中向讀者發出了一個挑戰,請大家試著去解碼一條信息,其中需要分解一個 129 位的整數,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提出挑戰之前,加德納智慧地引用了詩人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話作為引言:「我們可以斷言,目前的人類智慧,不能創造出一個人類智慧不能解碼的密碼」。事實也的確如此,僅僅 17 年後,一個龐大的合作組,靠著 600 多名自願者和 1 600 臺計算機,最終完成了加德納的挑戰,揭示了編碼信息的內容:「神奇詞語是神經質的魚鷹。」RSA 挑戰持續了很多年,直到 2007 年才結束。

後加德納時代

1980 年,加德納決定結束專欄寫作,專注於其他的寫作計劃。《科學美國人》迅速找到了一位接任者:候世達。他完成了25篇專欄文章,取名「文字遊戲」(Metamagical Themas)——這是數學遊戲(Mathematical Games)的變形詞(Metamagical Themas 與 Mathematical Games 兩個單詞組成字母一樣,但順序不同——譯者注)。候世達的很多文章都是討論人工智慧,這是他的專業領域。這之後,A·K·德威德尼(A. K. Dewdney)接替了候世達,在7年時間裡這一專欄成為了「計算機娛樂」(Computer Recreations)。隨後的10年是伊安·斯圖爾特(Ian Stewart)的「數學娛樂」(Mathematical Recreations)專欄。再後來丹尼斯· 薩薩 (Dennis Shasha)開設了很長時間的「頭腦大冒險」(Puzzling Adventures)專欄,專欄內容基於計算和算法原理。斯圖爾特曾評論到,「我們確實在努力嘗試複製這一專欄的精神:以遊戲的形式將重要的數學思想呈現給讀者」。

過去20年裡,這一專欄的精神在加德納集會(Gathering 4 Gardner)上得到了延續。該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僅限受邀人士參加。數學家、魔術師和數學謎題愛好者聚集在一起,希望通過數學遊戲繼續分享各種內容。加德納本人參加了最初的兩屆會議。近些年,會議參加者的範圍逐漸擴大,既有一些老朋友,如戈洛姆、康韋、埃爾溫· 伯利坎普(Elwyn Berlekamp)、理察· 蓋伊(Richard Guy)和羅納德·格雷厄姆(Ronald Graham),也有冉冉升起的學術新星,如計算機科學家埃裡克·德邁納(Erik Demaine)和視頻專家韋·哈特(Vi Hart),還有一些非常年輕的血液——極具才華的十幾歲的年輕人,如尼爾·比克福德(Neil Bickford)、朱利安·漢斯(Julian Hunts)和伊桑·布朗(Ethan Brown)。2010年加德納去世之後,為表示對他的敬意,全球各地每年10月都會舉辦紀念派對,任何人都可以參加或舉辦這類活動。

儘管加德納已經離開,但時至今日,我們仍有很好的理由去從他的工作中吸取靈感,去支持趣味數學。關注益智遊戲和相關活動,經常會獲得重要發現,正如本篇文章介紹的那些內容。加德納的每一篇文章,幾乎都引發了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熱烈討論。他的大量專欄文章現在都可以擴展成專業書籍,這些書籍甚至可以塞滿整個書架。此外,從數學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對於培養思路的條理性和嚴密性是非常有價值的。加德納認為趣味數學不僅僅是一種智力遊戲,而是通往更廣闊數學成就的途徑。

1998 年,加德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在《科學美國人》上刊登了一篇回顧性的文章,他思考到,「趣味數學和嚴肅數學之間的界限是很模糊的……40 年來,我一直在竭盡全力說服教育工作者,趣味數學應該納入正規的教學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定期介紹趣味數學,這種方式能引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但到目前為止,這方面的改革還沒有什麼進展」。

如今,網際網路上有著大量的數學相關的應用、教程和博客以及社交媒體,它們能以比加德納更快的速度,將那些志同道合的愛好者們聯繫起來。但這種速度可能已有了下降的趨勢:對於現今基於網絡的交流來說,也許很容易得到「有意思!」這樣的快速回應,但只有經過仔細思考,才能真正有所收穫,發現讓我們感到驚奇的東西。我們相信,加德納專欄成功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和他的讀者們,不厭其煩地去交流各種思考細節和經過深思熟慮得到的答案。在現在這樣一個缺乏耐心的時代,也許只有時間可以證明,新的智力遊戲的群體,能否傳承加德納的使命,激勵後來的人們得到新的見解和發現。

* * *

來次自我測驗吧

趣味數學題分為許多大類,這些難題吸引了各類人才來求解。其中一些謎題是十分經典的,我們選取了其中一些介紹給大家。

一些謎題僅僅需要基本推理就能解出。以一道腦筋急轉彎為例:在一座建築的一層有 3 個開關,三層有 1 個燈泡,3 個開關中只有 1個 能控制這個燈泡。另外兩個開關沒和任何東西相連。你可以把這些開關置於任意一種狀態,然後去三樓確認一下燈泡狀態。在不離開三樓的情況下,你能判斷哪個開關在控制這個燈泡嗎?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

算術密碼問題更難一些,能夠更好地檢驗益智遊戲玩家的能力。在這類問題中,每個字母對應一個單一的數字。例如下圖中的求和計算,你能算出每個字母對應的數字,從而使算式成立嗎?


可視化謎題有助於求解幾何問題。做一個底面為正方形、4 個側面為等邊三角形的實心金字塔,再做一個實心四面體,四面體的 4 個面與金字塔側面的三角面相同。將金字塔的一個三角面和四面體的一個三角面粘貼在一起。最終形成的多面體有多少面?結果並不是 7 個!

遊戲玩家們也像數學家一樣,有時必須接受一些難題挑戰。這些挑戰也許能夠反映普遍問題,也許要求嚴密的邏輯證明。以「連續等角多邊形」這類多邊形為例。這類多邊形的所有相鄰兩邊都成直角,邊長逐步增長:1、2、3、4,以此類推。最簡單的等角多邊形有 8 個邊,邊長分別為 1~8,如下圖所示。這是已知的連續等角多邊形中,唯一能夠鋪成平面的形狀。當然等角多邊形還有很多。你能證明它們的邊數一定總是 8 的倍數嗎?


在許多難題中都會出現西洋棋的規則,包括「無法攻擊的皇后群體」(unattacked queens)這一系列問題。試想一下,在一個 5×5 的棋盤上有 3 個白皇后和 5 個黑皇后,你能將它們合理排列,從而使這兩種顏色的皇后都不能攻擊對方嗎?如果排除對稱和旋轉情況,答案只有一種。

* * *

紐科姆悖論:誰想成為百萬富翁?

馬丁·加德納在一份 1969 年的報紙上,讀到哲學家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撰寫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一個名為「紐科姆悖論」(Newcomb's paradox)的著名問題。加德納將這一問題作為了 1973 年 7 月和 1974 年 3 月的專欄主題。這一由理論物理學家威廉姆·紐科姆(William Newcomb)創造的思想實驗,描繪了確定性和自由意志的神秘性,而且至今仍是哲學家激烈辯論的內容。

遊戲中有玩家和預言家。預言家包括超智能的外星人、巫師和無所不知的神靈,他們具有預測玩家行為的天賦。玩家感知不到預言家的預測內容。在玩家面前有兩個箱子:一個箱子中始終裝有 1 000 美元,記為 A 箱,另外一個箱子中可能裝有 1 000 000 美元,記為 B 箱。玩家可以選擇只帶走 B 箱,或者把兩個箱子都帶走。遊戲開始前,預言家會預測玩家的選擇。如果預言家認為玩家會只拿箱子 B,那麼這個箱子就含有 1 000 000 美元的獎金。如果預言家認為玩家會拿走兩個箱子,箱子 B 中就什麼都沒有。

悖論就這樣產生了,要贏得最多的獎金,有兩種相反的思考策略,但這兩種策略看起來都是合理的。第一種認為,不用考慮預言家的預測,拿走兩個箱子始終能獲得更多獎金。如果預言家預測玩家會拿走兩個箱子,玩家選擇兩個箱子會贏得 1 000 美元,只選擇 B 箱獲得 0 美元(見下表)。如果預言家預測玩家會只拿走B箱,玩家選擇兩個箱子就贏得 1 001 000 美元;只選B箱獎金少一點(1 000 000美元)。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最好的選擇是永遠只拿 B 箱。他們的理由是,玩家的選擇和預言家的預測不一致的情況,是應該忽略的,因為兩者不一致時說明預言家出錯了,但按定義所說,這些預言家是不可能犯錯的。選擇最後就變成了拿走兩個箱子得到 1 000 美元,而只拿 B 箱會得到 1 000 000 美元。

加德納的讀者們做出了大量的評論,詳細描述了各種各樣的結果,但在哪種策略更好的問題上,仍無結論。諾齊克在最初的報導中是這樣評論的,「對幾乎每個人來說,如何做出選擇都是完全清楚和明顯的。棘手之處在於,在這一問題上,人們幾乎會分為人數相等的兩方,每一方中都有大量的人認為,對方的選擇是愚蠢的。」

***

想製作自己的六角折變體?想知道小測試的答案?想挑戰馬丁·加德納 1996 年拋出的「三階幻方」難題?請掃二維碼


內容合作請聯繫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或者給010-85321181打電話。

這裡是「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服務科研人的微信號「科研圈」。我們:

· 關注科學進展與科研生態

· 推薦重要前沿研究

· 發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學術講座與會議預告。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一個時代的終結者,數學界無冕數學之王,指明整個世紀的數學方向
    它的規模不大,人口不足12萬,崎嶇狹窄的石板路、低矮古老的紅頂房屋、安靜而質樸的風格,使其表面看來它與德國其他的小鎮別無兩樣,但若你駐足,不久就會發現這裡充滿著濃重的學術氣氛,它就是馳名世界的德國學術重鎮——哥廷根。在老市政廳入口處,至今矗立著一塊銘牌,上面刻有一句拉丁文古語,一語點出了哥廷根小鎮的特色:「哥廷根之外沒有生活,即便有生活,亦非這般的生活。」哥廷根的生活該是什麼樣的呢?
  • 記者職業調查顯示:「無冕之王」遭多重壓力困擾
    中新網11月8日電 今天是記者節,有著「無冕之王」之稱的記者職業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他們既是世事變化的記錄者和宣傳者,同時也是一個「哪裡有風險,哪裡就有我」的高危職業。但由於市場經濟帶來的行業、地方保護主義等多方面原因,記者在如實報導方面還是有阻力,「防火防災也要防記者」,「打的就是記者」,令無冕之王有心揮正義之筆卻無法達到懲惡揚善之快。  30%的記者長期神經緊張  沒什麼別沒稿,有什麼別有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最快地趕出稿件,奔波和熬夜對於記者已經是家常便飯,長此以往,記者們的職業病也有了一定的規律。
  • 足壇最偉大的無冕之王,留下了這樣一粒偉大進球
    足壇最偉大的無冕之王,留下了這樣一粒偉大進球 在足球世界裡,有一種王者叫作無冕之王,對於這個名詞,最好的註解就是橙衣軍團,以及已故的荷蘭教父克魯伊夫。
  • 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
    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莊小威有一個好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退休前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她打小就愛科學,喜歡物理這種嚴謹的推理之美。莊小威就已經展露出她的才華,表露出了遠超出同齡人的聰慧。在父母不在家時,她以五歲的年齡,就能自學煮飯炒菜。
  • 「元素帝國」的無冕之王,憑啥玩轉世界?
    一張簡潔的元素周期表,一部世界通用的科學「聖經」。她承載了宇宙的浩瀚、生命的精巧以及科學的縝密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蘇更林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一張簡潔的元素周期表,一部世界通用的科學「聖經」。她承載了宇宙的浩瀚、生命的精巧以及科學的縝密……門捷列夫的思想光輝賦予了周期表玩轉世界的力量。
  • 「飛翔的荷蘭人」巴西歸來 「無冕之王」盼登頂
    「飛翔的荷蘭人」巴西歸來 「無冕之王」盼登頂 2014-07-07 16:29:34據說,那艘幽靈艦船之掌舵者的原型,是17世紀下半葉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隊的著名船長伯納德·福克。他在荷蘭到爪哇航線上的離奇航速是如此令人難以置信,以至於有不少人懷疑他是受到了魔鬼的暗中幫助。
  • 無冕之王!三名超引力理論發明者獲得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
    無冕之王!但許多理論家以他們的數學發明而聞名,其他理論家也會使用這些概念,並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建立其他概念,而且它們本身也不能做出可測試的預測。突破獎的設立就是為了表彰這些理論家,雖然它也頒給了諾貝爾獎委員會不能,或者不承認的其他人(各種大型實驗合作,Jocelyn Bell Burnell),但理論學家一直是這個物理學獎項的主要焦點。
  • 無冕之王:文小剛摘凝聚態物理最高榮譽Buckley獎
    拿Buckley獎的華人比拿諾貝爾獎的華人要少很多(如果不是難很多)。文小剛是唯一的無冕之王,他至今不是美國、中國科學院(或臺灣地區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只是人數較多的APS Fellow(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文小剛未來是否獲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令人好奇。誰是文小剛?1977年文小剛從陝西西安市48中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學習。
  • 北大才女李雪琴,如何一步步成為《脫口秀大會》的「無冕之王」
    但在觀眾心中,冠軍的人選恐怕另有其人,不管是「愛講高級段子」的呼蘭,還是「禪師講座」式的王建國,抑或是「世界盡頭在鐵嶺」的李雪琴,還是「離場感言出道」的趙曉卉,這些人中選擇任何一個作為大王,恐怕都會比王勉帶來的爭議要小很多。王勉在取得脫口秀大會的冠軍之後,並沒有獲得更多的流量曝光,只是跟隨著誕總開始了直播帶貨的生涯,趁著話題度依舊在,想憑藉此將人設收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 他是數學界的無冕之王,差點就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名!
    在數學界,只有這樣一個人才會被稱為天才中的天才,也只有這一個人才配被稱為數學之王,他創造的不僅是數學的奇蹟,更是開創了一個時代數學的發展歷程,而也就是這樣一個人,差一點就取代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在當年那段競爭過程中,據說是唯一一次讓愛因斯坦抓耳牢騷的時刻。
  • 桃李滿天下為大師之師 無緣於諾獎成無冕之王
    然而,讚賞之餘有遺憾,物理學界量子之林中,也有幾個光環沒有照到的死角。任何獎項都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多數人是實至名歸,但也有幾個被「漏獎」的大魚,令人扼腕嘆息!德國物理學家索末菲(Sommerfeld,1868年-1951年)就是典型的一位。
  • 「無冕之王」從這裡開始 | 多多鳥小記者訪談輔導活動於深圳市少兒圖書館舉行
    活動首先邀請單協和會長講話,單會長親切和藹地對大家講,記者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可以影響到非常多的人,是無冕之王。本次活動是小朋友們成為記者的一個起點,希望小朋友們都能成功。單會長的肺腑之言獲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
  • 丁俊暉逆轉衝15冠,奧沙利文紅指甲亮眼,無冕之王扔架杆失風度
    在為火老師點讚同時,58歲的「無冕之王」世錦賽吉米-懷特的一個扔架杆的舉動,卻引發球迷的不滿。在首輪與麥可-霍爾特比賽中,他以1-4不敵對手無緣晉級。比賽第五局,大比分1-3落後的懷特,在雙方戰至46-58的時候,6屆世錦賽亞軍使用架杆擊打綠球不進。極其失望的懷特將怒氣發洩到了架杆上,非常惱怒第將架杆扔在地上。對此,球迷和網友紛紛認為懷特有失風度。
  • 偉大的俄羅斯無冕數學女王——拉德任斯卡婭
    那麼,拉德任斯卡婭的一生及數學成就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拉德任斯卡婭的父親雖然只是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但他卻對女兒們的教育特別關心,終於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地開始教她們學數學,而沒過多久,年紀最小的拉德任斯卡婭成為了父親最優秀的學生。
  • 就這14隻績優晶片龍頭股名單,國內半導體設備無冕之王
    北方華創,國內半導體設備無冕之王
  • 【欣賞】無冕之王的「凱撒大帝」
    凱撒大帝(B86-16743),深雨點砂眼斑白條雄鴿,作出者馬克·羅森斯,1990年KBDB中距離全國鴿王之父。
  • 行軍蟻,所經之處,只留下森森白骨?亞馬遜流域的陸地無冕之王
    這群老鼠們不斷發出慘叫聲,艾華斯從桌上一躍跳到洗臉臺上,又從洗臉臺上轉移到鐵皮水罐上,但在螞蟻群的圍攻下,他失去了一個又一個落腳點,這個時候蟻群已經佔領了整個房間,地上的螞蟻的厚度足足有2~3釐米之厚。
  • 世人只知黃旭華,但業內人卻說,他才是中國核潛艇的「無冕之王」
    這樣既能保證核潛艇一次性成功,又能儘快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以後還能用來培訓負責運行和維修核潛艇的人。我國第一代核潛艇所用材料有1300多個規格、品種;各種設備、儀表和附件2600多項、4.6萬多臺件;所用電纜300多種,總長度達90多公裡;管件270多種,總長30餘公裡;參與核潛艇研究、設計、試驗、試製、生產的單位有2000多個,分布在全國21個部委,24個省市自治區;……協作規模之大
  • K-1欠你一個冠軍,追憶「K-1無冕之王」傑若梅·勒·班納
    此時的班納已是整個歐洲無可爭議的超級新星了,而在其後他接到了K-1的邀請,班納也希望自己獲得更多的挑戰,帶著22戰全勝、19場KO的出色戰績欣然出戰K-1,無冕之王的傳奇生涯由此開始。早期職業生涯的喜與悲1995年3月3日,班納正式出戰K-1在開幕戰中以一致判定完勝對手,預示著一位偉大的選手即將誕生。
  • 希爾伯特23問:「數學之王」希爾伯特給20世紀數學指出了一條道路
    如果說談到對 20 世紀數學影響最大的一位數學家,那麼希爾伯特就是離不開的一位,他之所以對數學界影響深遠,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數學成就,還在於他是哥廷根數學學派的領袖,他領導的哥廷根學派締造了 20 世紀前三十年的數學輝煌,是無數數學學者心中的搖籃,它的餘威至今仍攪動著整個數學界。希爾伯特由此也被譽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