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帶孩子動動手,探索數學之美

2021-01-15 童媽育兒記

最近,一位小區鄰居向我吐槽孩子上小學後,輔導數學學習狀態:

輔導作業就如上墳,孩子對枯燥的數學知識根本不感興趣!講到口乾舌燥,看到孩子一臉懵的模樣,自己就十分受挫。控制不住,吼了幾聲,孩子就越反感學習,學習成績就越差。如此循環反覆,不僅孩子因為學習受挫,媽媽也陷入無奈的冰窖。

在我看來,如果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又對一些知識點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話,不懂得融會貫通,很難將數學學好。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對數學興趣呢?

這本《寫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有趣、易懂,是父母啟發孩子發現生活中數學之美的工具書。

本書是由日本筑波大學人類系教授清水美憲主編。曾任東京學藝大學副教授,印第安納大學客座研究員等。研究領域包括數學的學歷評價與數學課程的國際化比較研究。著作有《將數學課程科學化:數學課程的新方向》等。

該書涵蓋小學數學關鍵知識點,以有趣的立體圖形、奇妙的平面圖形、長度以及量和測量、美麗的書和比例四大主題,形象、直觀地分析生活中蘊含38個數學知識的現象。

另外,每個知識點都設置「試著做做」的欄目,鼓勵孩子在動手中發現數學的規律,培養孩子學習數學興趣;四大主題分別設置「博學專欄」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與歸納,讓孩子感受學習數學的思維,把孩子培養成應用型人才。

相對於市面上純文字歸納數學知識點的練習冊,這不是一本提高數學成績的指南,而是一本可以點燃孩子數學興趣、拓展數學課外知識、引導孩子發現數學之美的數學圖鑑書。

01、帶領孩子欣賞無處不在的數學之美

學習十多年的數學,有很多人吐槽「沒什麼用」。實際上,在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使用數學。

從小處上看,價格、時鐘、高矮、輕重等這些都運用數學知識,大處上看,計算機領域、建築、繪畫、生產等中都離不開數學的基礎。

擁有縱深感、立體感的繪畫怎麼畫出來的嗎?為什麼天線要做成拋物面嗎?古建築與名畫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嗎?

書本以圖鑑形式告訴我們一個個不曾了解以及認真思考的數學之美。

原來有縱深感的圖畫,如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是採用數學思維遠近法、消失點進行繪畫。

遠近法指的是同樣大小的物體,距離越遠就畫得越小。消失點指的是在人眼看來,兩條平行線越往遠處延伸,他們之間的距離就越近,最後交於一點。

至於把天線做成拋物面的原因在於無論信號從哪個角度傳進來,最後都匯集於同一個點,利於廣播衛星信號的接受。

此外,帕特農神廟、米羅的維納斯、巴黎的凱旋門、胡夫金字塔、名畫《雷卡米埃夫人》、智慧型手機、護照等都是按照最具美感的黃金比(1:1.618)來製作。

然而,比起黃金比,日本人偏愛白銀比(1:1.414)來體現物品的美感,如名畫《美人回首圖》、名畫《秋冬山水圖·冬景》、日本的法隆寺五層塔等。

02、帶孩子動動手,探索數學的規律

小學數學知識點包含數與數的運算、幾何圖形、概率等,對於數與數的運算中進位、退位、背乘法口訣等孩子都感到有點吃力,到了涉及到空間思維的幾何圖形中知識點更是難了。

尤其是對於圓形、正方體、長方體等面積、體積,孩子們只是把公式背誦下來,一不小心就混了。如果理解面積、體積推理過程,那麼學起來就得心應手,還收穫滿滿成就感。

有趣的立體圖形主題就介紹球、多面體、切開的立體圖形、正多面體、不規則多面體、旋轉體等難以理解知識,以具象思維及動手做做的一步一步引導,帶領孩子學會思考,探索數學奧秘。

奇妙的平面圖形主題就介紹立體圖形投影、三角形、智慧七巧板的奧秘、什麼是相似、怎樣形狀更容易旋轉、街頭看到瓷磚拼接、一筆畫的數學知識等帶領孩子感受生活中數學思維。

如一筆畫中,首先介紹一筆畫的知識要點,接著讓孩子思考哪些圖形能夠一筆畫,接著拓展到格尼斯堡七橋問題、歐拉的觀點,再通過推理引導孩子發現畫「一筆畫」的條件。

如形象展示圓形面積計算方法,通過把圓等分後的扇形排列在一起來理解。

03、一本孩子的數學課外讀物拓展工具書

學語文,我們會推薦很多的課外讀物,而小學則是一本本的練習冊。其實,數學不僅是做題,數學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本書結合知識點也拓展一些數學家的經典發現,如12-13世紀,義大利數學家萊奧納多發現「斐波那契數列」;艾拉託色尼思考出測量地球大小的方法等。

此外,還以生活中例子激發孩子應用數學的能力。

怎麼測量不規則圖形大小?怎麼把一個蛋糕五等分?怎麼做七巧板?

書本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孩子思考,再一步一步帶領孩子動手,邊動手邊總結規律,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而不是背公式、解題模式認識數學。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不像數學書的數學圖鑑,甚至有一些知識對大人來說也是有點難度,儘管如此,這本書會讓我們驚現「原來這也是數學」,引領孩子發現數學的趣味,值得給孩子們讀一讀,做一做,想一想。

相關焦點

  • 用思維和創意讓孩子發現數學之美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   數學是一門抽象且邏輯性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邁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需要教育者提供適當的學習機制和素材,以便在《數學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數學解題能力,提升數學素養。
  • 感受數學的魅力,從此愛上數學
    三年級的笑笑最喜歡看《最強大腦》,在新一季當中的第二期中,有一個題目是將數學藝術之美與傳統國粹相結合,題目是在斐波那契螺旋樹上刻畫了兩張臉譜,選手需觀察斐波那契螺旋樹上的信息,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兩張臉譜,用時短者獲勝。在節目裡,斐波那契螺旋與傳統的臉譜相結合,形成斐波那契臉譜,它看起來錯綜複雜,考察選手的觀察能力和記憶力。
  • 小學生數學手抄報:一個比一個精彩,孩子們的天賦滿滿,喜歡!
    現在老師為了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有的用智力題來讓學生參與其中,有的老師則安排手抄報讓學生自主發揮,用來增加孩子們的能動性和對學習的熱愛,這不,數學老師為了讓孩子提升成績,也是想法百出,讓孩子自己動手做手抄報,這5張數學手抄報,各個精彩,值得孩子學習。
  • 風靡小學生課堂的數學益智漢諾塔,你家孩子不愛數學,就試試它吧
    學習數學,不光要掌握書本知識,更要會玩,會在益智類遊戲當中,開發數學智力,鍛鍊數學思維,像現在在小學生當中風靡的漢諾塔,你聽說過嗎?會玩嗎?漢諾塔數學益智遊戲,來源於印度,先直接上圖,舉例子來說明,它是如何玩的?
  • 玩轉數學 奠基人生--超前小學生數學文化節系列活動(一)
    玩轉數學 奠基人生超前小學生數學文化節系列活動(一)
  • 於真實的學習中發現數學之美
    來自各大高校數學系的碩博研究生齊聚一堂,展現優秀的數學水平,為學子們提供一場高水平的數學教學盛宴。格魯伯總校長林待秋受邀參加本次活動,並為活動致辭。他將分享格魯伯的數學教學理念,和廣大師生共同探討數學之美。格魯伯的數學教育遵從兒童心智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從形象感知,到經驗,再到抽象。數學思維的發展先後表現為三個階段:數學感知→數學經驗→數學抽象。
  • 大學生學數學不容錯過的《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帶你領略以上算法的美!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數學之美》,29章,用具體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化繁為簡,普渡眾生!如果你聽說過吳軍這個人,知道他曾經寫過一本大作,叫做《浪潮之巔》,那你一定是一位有情懷的程式設計師,一位有著創業改變世界夢想的偉大程式設計師。對程序編寫有一定基礎的人,很容易理解程序到最終都是數學這句話。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數學之美》。
  • 數學之美:如何向孩子解釋學習數學的意義
    數學之美:如何向孩子解釋學習數學的意報告顯示,年輕人對數學的負面情緒正在上升,即便是在小學階段也是一樣。我用彈鋼琴打比喻來說明對數學的認識,即演奏者雖然知道鋼琴的一些相關知識(如:琴鍵、音符、弦樂等),但這並不能讓他成為莫扎特,同樣,了解資料、公式、定義雖然非常重要,但卻不能使某人成為數學家。當孩子們並非簡單的為完成作業而研習數學時就會發現,數學具有趣味性、相關性和吸引力,數學還會對生產力和就業機會帶來長遠的經濟影響。
  • 「暮年成名」張益唐:探索數學之美
    彭茜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彭茜  數學家張益唐對美有著執著的追求。  他喜歡在休息時聽西方古典音樂,還鍾愛文言文的精煉之美,正如他熱愛數論的美一樣,因為「美都是相通的」。  他最好的朋友幾乎都是藝術家,譬如指揮家齊光。
  • 如何讓孩子看到數學之美?這樣學數學才會更有趣
    數學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以至於小的時候我以為學數學就是記公式和算數。小時候擔心我不好好學數學,我媽總說:「學不好數學,將來買東西都不知道別人該找你多少錢。」小學聽老師將陳景潤的故事,講到哥德巴赫猜想,覺得「1+2」有什麼好糾結的。只能感嘆數學家離我們的生活太遠,只能遙遙仰望。所以從小對數學的印象就是枯燥、刻板、遙不可及。
  • 這10部頂級的數學紀錄片, 讓中學孩子愛上數學!
    點擊播放 GIF 0.0M你的孩子是否討厭數學,是否有偏科現象?學不好數學,很大一個原因是興趣沒有培養好,還沒發現數學的美。今天盧老師給大家介紹10部關於數學的世界頂級紀錄片(豆瓣平均分8.8分!),讓您和孩子發現數學之美!《數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Maths歷史上最聰明的人為何對數學如此痴迷?
  • 融資的豌豆數學思維讓數學啟蒙認知更全面
    近年來每次高考後的熱議話題都是——數學太難了!什麼斷臂維納斯,什麼計算一朵雲,別說考生,就連身為家長的我們都開始懷疑人生。並且不止高考,近年來小學生的數學題也是難到了大部分大學生,讓人不得不感慨數學越來越難了。但其實,並不是數學考試「變難」了,而是考察覆蓋的知識面更廣、綜合性更強了。
  • 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刷題是駕馭「已知」,研究是發現未知菲爾茲獎得主小平邦彥曾經說過: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
  • 小學生走進高職校園,動手探索電力技術的奧秘
    這不是在普通的小學課堂,這是昨日在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新能源實訓室與電力協同創新中心,學院的機電系與電力系的技能專家們為來自廣埠屯小學的五年級小學生,進行電力技術職業體驗教育。志願者指導學生接線據介紹,這是該校2019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之一。
  • 丘成桐現身合肥分享發現數學之美 點讚中國科大年輕學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提到數學,可能很多人會緊張。就在上周末,來自國內外的數學家們聚集合肥,在2020年世界華人數學家聯合會(ICCM)年會上探索並傳遞「數學之美」。12月27日,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也現身年會現場,為年輕學者頒獎,並主持學術講座。
  • 推薦|10部讓孩子愛上數學的經典紀錄片,值得收藏
    說起數學,很多家長都發愁,孩子對數學有牴觸和畏難心理怎麼辦?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建立起對數學的興趣。孩子要想學好數學,需要儘早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不妨趁著暑假,和孩子一起看看下面這些影片,通過生動的講解,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讓孩子徹底愛上數學。
  • 58組酷炫數學動圖,讓數學變得好玩!讓孩子思考起來!
    很多孩子數學學不好, 都是因為那些原理太抽象、太枯燥, 難於理解!沒有興趣! 趁著開學延期, 小編為同學們搜集了58組數學動圖, 十分形象!非常炫酷! 看一遍,肯定懂! 家長們快為孩子收藏吧, 幫孩子學好數學,就靠它們啦!
  • 小學數學簡單?不會這3道畫圖題,證明不會空間想像
    家長朋友們別覺得這是在危言聳聽,小學數學看似很簡單,但家長們在陪孩子寫數學作業的時候,總是習慣於批評自家孩子不會動腦,甚至責罵他們是笨蛋,卻從來也不細想,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究竟遇到過哪些實質性的問題,又應該如何去解決,包括解決難題之後,孩子們是否學會了思考的方法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 提高孩子數學計算效率,加減法的巧妙算法很關鍵,讓孩子愛上數學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當中,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只有掌握了計算,才有可能保證數學計算題目的正確率。對於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有這兩類現象,一種是會做題,但是手和腦不配合,雖然把題目算對了,但是寫錯了。還有一類是因為眼和腦不配合,計算正確,可是卻看錯了題目。這兩種現象都嚴重的影響了數學的成績,阻礙了學生數學成績的進步與提高。
  • 小學生都愛讀的數學科普經典,數學三書——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輔導小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對數學問題感到為難,甚至逃避學習數學,為此很多家長也很困惑,經常痛苦不解地問,孩子也參加了很多輔導班,也刷了很多題,為什麼數學成績提不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沒有提高?……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努力想找到一本能讓小學生讀得懂的、有趣的數學科普讀物,能讓一些數學概念趣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