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學大V賊叉《不焦慮的數學》,講普通家長怎麼教好數學

2021-01-10 姓林的雷較瘦

事情是這樣的,育兒戰略忽悠局群有個上海媽媽,想看我寫數學怎麼教。

於是,我翻出來了#新概念數學的幾篇文章給她,只寫了一年級的部分。但是後面我寫不下去了,因為實在是太難為我了。

畢竟我不是專業寫數學教學的,而且我還要考慮讀者的數學水平,要寫得通俗易懂,又做到容易操作。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要能看明白,然後才能教好小朋友嘛。

我開寫之前,是做了認真研究的,看了一年級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還有涵蓋的所有內容。如果我有心力寫,肯定是能寫好的,寫到高中都沒問題。但是,這樣沒有太大意義。而且術業有專攻,到後面我就只能當搬運工了,還不如自己去看教輔書。

我始終認為,家長要做的不是輔導具體的數學功課,而是幫助小朋友打好學好數學的基礎。比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反應能力,都很重要。小朋友自己先學,學不會了再適時指導,指導完了就滾蛋,不要太操心。

我看到數學大V賊叉寫了新書《不焦慮的數學》,就買回來看。如果合適的話,就推薦大家去買。

我對賊叉既不喜歡,又不討厭,算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文章風格喜歡抖機靈,也喜歡懟人,很多人會看得過癮。他的書也是這種風格,有點囉嗦,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的話,就好多了。

他開篇先寫自己的教育和數學教學的觀點,70%-80%我是認可的,剩下的也不都是全然反對。數學的部分,還是有不少真知灼見的,畢竟是浙江大學的數學博士嘛。

書中有小學和初中部分的數學內容,講了許多做題的方法,這部分是寫得非常不錯的。我看得津津有味,不少題型的解法是我以前讀書的時候都沒有想過的。

他寫的部分是從五年級開始的,之前的部分他都歸為計算。我認為,這本書作為五、六年級乃至初中生的課外參考書是不錯的,在掌握基本數學內容之外,可以學到更好的、更快的解題方法。

但是,如果這本書是寫給家長看的,我就認為比較不適合了。因為賊叉默認家長能用這本書去教小朋友,但是書中的例題又選的多是比較不典型,還有一定難度的題。

如果家長當年的數學很好,那麼自然不在話下,肯定看得懂。但是問題就在這裡,數學很好的家長就不用看這本書了,自己就可以用當年的學習思路教。看不懂的家長,可能本來是想不焦慮的,結果看了反而更焦慮。

內容含金量肯定是很高的,但是不接地氣。一個普通家長,數學不好,還要上班,要靠自己琢磨出一套教孩子數學的方法,根本就是難於上青天。

我相信,大多數家長更願意看到的內容是,具體數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從一年級到初中,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自己不用琢磨了,直接用就行。

比如小數、分數怎麼教,怎麼解釋,用什麼例題,用什麼題練習。還有學習的時長,先後次序,怎麼評估孩子的掌握程度,什麼時候進入下個階段的學習,等等。這些都是具體要教學的時候,實實在在的、重要的細節問題。

所以,這本書我不推薦家長買,也不能作為教數學的工具書。但是可以買給高年級的小朋友,作為學習參考書。前提是,已經打好基礎了。

賊叉為啥不寫一到四年級呢?

我猜他可能和我想的到一塊去了。我認為,早期數學沒有技巧性的東西可以講,只有對概念的理解,單調的重複訓練,在過程中培養數學運算和運用的基本功。基本功紮實了,學起數學就非常簡單了,其實家長就不用教了,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點撥就可以了。

那怎麼對一到四年級的小朋友進行教學和訓練呢?

正如前面截圖的家長所說,學校教的太簡單,但考試又不按照這個來。所以,就要上數學輔導班?上網課?

不不不!

輔導班、網課,要麼是衝著提分,要麼就是教技巧,都不適合練數學基本功。遇到負責任且有經驗的老師,就會安排難度適中的習題給小朋友做,鞏固提高課內的學習成果。但是現在一些地方不允許給一、二年級的學生安排作業,所以難辦,只能靠自己了。

我的建議是,買一本數學教輔,給老師用的工具版,通常難度適中,也比課本和學校教的難度高一些。當然,前提是先把學校的東西學好,再通過教輔的講解進行加強,並做教輔書上的習題來提高做題能力。

關於教輔的選擇,一般還是要看各地的情況,需要自己去書店或書城翻一翻,找找感覺,看看是否趁手。我就建議一個北京的學生去書城,多看一些進行對比。

通常要選擇著名的出版社,主要是大學附屬的出版社,畢竟教材也多是這些大學編的。一般最醒目位置的書可能是給了貨架費的,所以也要看看它旁邊的書,應該是賣得很好的書。比喻來說,就是二號、三號主角位。

在一到四年級這個層次,我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是可以勝任的。如果這樣到了四年級,孩子的數學都沒能打好基礎。那就比較麻煩了,家長教不好,老師也教不好。因為小朋友數學的底層積木沒搭好,只能推倒重來,不然遲早還得倒。這就要找到適合的老師,未必是名師,從零開始,查漏補缺,好好訓練基本功。

基本功紮實,數學就非常好學了。

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要取得成績一定要持之以恆,每個孩子節奏不同,快不一定好,慢也不一定不好。

家長的責任是找到適合孩子的節奏,要找準問題——是數字不敏感,還是空間觀念比較弱,對不同的問題針對性地找方法補弱項,把關鍵處補上來,興趣自然就來了。影響因素特別多,每個孩子不一樣。

小學學得好,初中也可能會變差。因為小學很多是靠記憶來學數學的,而初中數學對基本概念方法和分析問題的要求則大幅提高。

小學知識量少,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基本的概念,基本思考問題的方式,很多是在小學階段形成的。這個過程,成績不是很重要,計算粗心也不是大問題。只要計算能力沒問題,初中題目難了,計算速度下來了,反而數學成績變好了。

如果你家小朋友題會做,而且速度很快,但是老犯低級錯誤,那就恭喜你了。這是因為運算速度太快了,才會在不起眼的地方跌倒。小學數學題基本沒有什麼難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做錯了,不一定是不會做,就像跌倒不是因為不會走,而是因為沒有看到腳下的香蕉皮,或者光顧著看美女了。

我小學數學試卷做得最快的時候,只要1/3的時間,少有滿分的時候,不然升中考怎麼才167分呢。到了六年級,除了不會做的題,我也只要1/2的時間。我那幾個數學也好的小夥伴,得分比我高,但是剩的時間比我少。後面讀初中大家就分開了,不過我知道鎮裡考上985大學的沒有他們。

要不怎麼說,眼明手快,心靈手巧呢?

相關焦點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事半功倍
    對於數學好的孩子來說,高考數學輕鬆就能高出平均分幾十分,數學滿分的高考狀元更是屢見不鮮,但因為數學「拖後腿」而上不了好大學的孩子比比皆是。孩子學了十二年的數學,成績仍然不高,那一定是孩子的數學思維不好。
  •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憑啥?數學這樣學
    因為一份「標準答案」,家長和老師吵了起來。01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張女士的女兒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雖然才7歲,但是已經會做兩位數的加減法了。幼兒園裡,小朋友學會了很多,張女士也在家教了孩子。
  • 李大潛院士: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怎麼學好數學?
    不能只捧著一本教材,要儘量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教好一門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不僅適用於演員,也同樣適用於教師。第二,好的數學老師,要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是從哪兒來的,又可以到哪兒去。如果能引導學生知道,生活和工作中有這麼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來解決,學生就有學習數學的持續的積極性了。
  • 初中數學總是翻車?作為一位學霸家長,聊聊我兒子的數學逆襲史
    題都不讀你寫什麼?」我發現很多孩子都這樣,做題很快,看著反應迅速,其實根本不思考,腦袋裡一點貨沒有,還半瓶晃悠!我每次一給他講「沿著AC勻速運動」的意思,不等我把話說完,他就急忙說「我懂了」,我一問,他又說不出個一二,每次都這樣。
  • 數學老師當媽到底教了啥?娃從3歲一路成學霸(附資源)
    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往數學上靠,這就是在培養數學意識。我當時聽完拼命點頭,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在公號一直在分享的內容。總有不少父母說,幼小銜接或者上小學後,孩子數學吃力。其實如果我們回頭看,語文「啟蒙」我們是從出生就開始了,每天和孩子說話,講故事,讀繪本,但是自問,多少家長是從小就開始數學啟蒙的?
  • 柯潔也怕數學,為什麼很多人焦慮數學?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
    對,這就是數學焦慮症。你可能中了「假數學」的毒!生活中人們對數學的恐懼很普遍,英國《衛報》稱,全世界約1/4的人患有「數學焦慮症」。即使這個數據打個折扣,恐懼數學的人數也十分驚人。而在中國,據調查,超50%的中小學生為數學焦慮痛苦、失去笑臉!然而,數學真的有這麼恐怖嗎?德國數學家協會媒體獎冠軍、前奧數冠軍霍格爾·丹貝克用40年數學心得告訴你:當然不是!
  • 小學數學:0到底是不是自然數?家長們不懂就別亂教了
    最近有老同學輔導讀小學的小孩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問題,就是0是不是自然數?他自己堅持0不是自然數,因為自己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是這麼講的,自然數是從1開始數的,0隻能算是整數。他一問完,我就馬上教育了他一番,現在的知識跟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很多都改變了,不要用自己經驗的那一套來教小孩。
  • 高中數學聽不懂,考生想放棄數學了?終於找到學霸高分的原因!
    王大胖是高一的一位學生,高一入學的時候,王大胖和其他同學一樣面臨著數學難度的驟然提高的難題,如何迅速進入高中狀態,打好數學基礎,想必是每個同學內心的疑惑?下面我將給大家一套清晰的知識樹,然後一個個去點亮,最後打敗「大魔王」。
  • 都說數學很難學,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喜歡上數學?
    作為家長我們當然知道數學的重要性,但孩子不知道,而且孩子也不太理解,所以,家長一味地灌輸這樣的理念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反而會讓孩子有一些反感。孩子也不見得是對家長期望的一種逆反,很可能就是一種過分重視了,造成的心理壓力過大,或者由於家長反覆地說,孩子覺得是家長不信任他們,愈發的不自信。第二,水平不夠的時候不要去學奧數。
  • 高考數學分數130的同學,怎麼學習數學的?
    其實,在我的學生當中肯定首先都有努力的態度哈 ,但是,他們有這麼好的成績,從來沒有一天到晚拿著數學書啃,更沒有通宵通宵的做題複習。當然,我敢打包票的說他們也沒有擁有那種真正過人的天賦,什麼過目不忘一目十行啊,這些統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和你一樣 一名普通的高中學生 。當然這些除了我之前給大家分享過的高效學習方法,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他們都會高考!會考試!
  • 還在頭疼教孩子認識數字1-10嗎?這3個數學小遊戲輕鬆解決!
    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家長也總是一遍遍,不厭其煩,重複教孩子數字的認讀。但很無奈,孩子的記憶就像魚,幾秒後忘得一乾二淨。 於是家長便開始擔心,焦慮: 孩子怎麼還不會數數?怎麼還不認識數字? 會不會跟不上別的小朋友?
  • 中科院院士袁亞湘談數學教育誤區:莫把數學當語文來教
    有些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美,是數學教學方式有問題。中小學的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們對數學感興趣,以及掌握數學知識背後的原理,而不是簡單地衡量學生掌握了多少具體知識。培養他的興趣,他就會主動去學;掌握了原理,他就能舉一反三。  現在更多的是教知識。我常開玩笑說,有些老師把數學當語文來教了。
  • 孩子學數學能更聰明,楊振寧推薦這套數學啟蒙書,孩子看了會喜歡
    3、家長缺乏教育經驗過來人都知道,教孩子數學是最難的,一方面是因為小孩子不懂事,腦子總是轉不過彎來,另一方面,原因也在家長自身。我們在教育孩子加減法時,總會帶著「這麼簡單怎麼學不會」的想法,在家長看來,乘法口訣表幾乎沒有難度,別說是單位數,哪怕是兩位數、三位數的運算,只要按照公式,一步一步往下計算,就都能解出來。在這樣的思維指導下,孩子要是一直犯錯,或者遲遲無法學會,家長就會不耐煩,脾氣越來越暴躁。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加減法嗎?打好數學基礎,要靠這4個方法
    如果孩子不理解數學本身的邏輯,沒有形成數學思維,那麼僅僅會數數、會加減法是遠遠不夠的。就拿最基礎的數數來說,如果家長只是逼著孩子認識數字、背數字,孩子可能連5分鐘都堅持不住,但如果家長教孩子數字兒歌、帶他數玩具,孩子幾分鐘就能學會,還能玩上大半天。
  • 清華學霸畢業後當老師,巧妙思路教數學,小學生:很快就做出來了
    如果家長能在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培養發散性思維,效果會很明顯,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最後還導致了孩子的思維僵化。曾經有一位家長時常抱怨:「我家孩子腦子裡也不知道想什麼,整天的天馬行空,有一次他隨便的畫了幾條線,然後跑過來讓我看,非說這是彩虹的顏色,真能胡思亂想!」
  •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教了不代表孩子就學到了,如果教的方法不科學,教了也白教,甚至還有害。相比較起來,米粒在幼兒園學的算數就比較靠譜。為什麼拼音、數學都學了,一個學得很管用,一個跟沒學似的?原因就在於「小學化」。幼兒園平時還有好多數學教具可以玩,老師都很擅長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的方式教孩子們數學計算。在幼兒園學數學,沒有教學大綱,也不布置家庭作業。老師在一個個遊戲、和教具中,讓孩子自己去感覺和體驗數字規律。這是蒙氏數學教育常用的方法。
  • 上海一體育老師舉辦數學補習班,學校不幹預,家長覺得撿了便宜
    上海一體育老師舉辦數學補習班,學校不幹預,家長覺得撿了便宜。關於補課,在家長們的認知範疇內,一要有優秀的學科教師任教,二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至於補課費用,儘管付出去時感覺很咬手,但為了孩子提高成績,眼不眨心不跳大把大把地擲出」銅的銀的「,很是豪爽。
  • 紐約大學 | 數學專業就讀體驗分享
    H同學:Theory of Probability,因為教授教的比較有意思,教的很好,給分也很好,TA還是個中國人而且講的特別好,甚至結課了還拉個群大家一起唱K。2.Z同學:教topology 1&2 (graduate)的Cappel。有意思的在於思維敏捷,滔滔不絕。講課很有熱情活力,晚上8,9點還能接著講。他本科跟博士加起來只讀了6年,本科哥大3年,博士普林斯頓3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告訴你,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我們在學習時很忌諱不講發明,只講證明;不講道理,只講定理。所以我希望數學文化發生改變,變成講道理的學問,變成講發明的科學。」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演講實錄:聊聊各個階段的數學林群:各位聽眾,今天很有幸能跟各位談論一點有關數學的事情。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楊振寧是當代的大物理學家, 又是現代數學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他的兩項巨大成就: 楊–密爾斯規範場和楊–巴克斯特方程, 成為80年代以來一系列數學研究的出發點, 其影響遍及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低維拓撲、辮結理論、量子群等重大數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