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近段時間高考分數公布,很顯然,數學仍然是拉分最嚴重的科目。
對於數學好的孩子來說,高考數學輕鬆就能高出平均分幾十分,數學滿分的高考狀元更是屢見不鮮,但因為數學「拖後腿」而上不了好大學的孩子比比皆是。
孩子學了十二年的數學,成績仍然不高,那一定是孩子的數學思維不好。
家長用對3招,孩子學習數學能省下一半力氣和時間
1.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遠離數學焦慮
家長們的數學焦慮是學生時代留下的病根,由於數學不好,家長們害怕甚至討厭數學,產生了數學焦慮。
在培養自己的孩子時,家長們會無意識地把自身對數學的焦慮帶到孩子身上,總是覺得孩子學數學很難,擔心孩子學不好。
這樣的消極想法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如有這種情況的家長就要改了!
家長們應該想辦法讓孩子對數學保持樂觀態度,可以告訴孩子:沒有誰生來就能考100分,只要用心努力,就能學好數學。
樂於挑戰、不怕失敗的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數學問題,在面對難題時孩子的大腦將變得更活躍,有助於數學的學習。
2.在生活中運用數學
許多孩子對數學提不起興趣的一個原因就是認為數學在生活中沒什麼大作用,畢竟買菜時不可能用到函數算價錢。孩子若有這種想法,大多是家長的引導沒到位。
孩子剛開始學習數學,家長們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當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本上晦澀難懂的數學名詞時,家長們就可以用生活中具體的事物給孩子解釋。
比如讓孩子認識「銳角」,切蛋糕的時候就可以告訴孩子,尖尖的這一部分就是「銳角」,加深孩子對知識點的印象。
另外,家長要抓住各種機會鍛鍊孩子,比如孩子剛學了乘法,家長帶孩子購物時就可以「趁熱打鐵」問孩子「1斤葡萄8塊錢,那爸爸買5斤要付多少錢?」藉此機會讓孩子複習舊知識。
3.「課堂學」和「玩中學」並重
系統學習數學非常有必要,課堂是孩子學習數學的主要途徑,家長們平時要督促孩子,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和課後踏實複習的學習習慣,因為數學課上一旦走神就可能錯過重點內容,課後再補就要再花幾倍的時間了。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玩中學」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方法。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挑選合適並有趣的數學啟蒙繪本或書籍,和孩子一起在數學的海洋中暢遊,研究有趣的數學題能激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覺得數學不再難!
這套《七田真全腦開發練習冊》主要針對的是孩子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同時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與記憶力。
這套書能夠增強孩子的10大基礎認知:量、順序、大小、數、時間、形狀、空間、比較、顏色、錢幣,讓孩子產生數和物的概念,加強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同時,它還訓練幼兒邏輯推理、時間感知、現實應用、數字感知、方向與方位感知、運算、比較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孩子的空間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
用科學的方式,通過連接孩子左右腦,促進大腦均衡發展,達到開發大腦潛能的目的;
從心理學角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步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愛上數學同一題型不同的出題方式,有效重複4次,讓孩子達到400%的學習效果,鞏固已經學會的知識。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會的孩子,這3個妙招,就算數學再不好的家長也能輕易做到。若是實在不懂如何下手,家長們不妨多看看相關的書籍,了解更多好的數學思維培養方法!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