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對數學啟蒙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啟蒙就是認識數字、學習算數。其實,真正的數學啟蒙重點應該在於培養數學思維。
只有有了數學思維的孩子,在面對稍微複雜一點的數學問題時才不容易落入圈套。
什麼是數學思維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周川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數學思維是指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合理運用能力。數學思維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能力。
既然是數學思維是一種能力,那麼光靠死記硬背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不斷的應用、訓練才可以。
但是,具體要怎麼做呢?
如何培養數學思維?
1、唱兒歌培養數感
兒歌不僅很受孩子的歡迎,兒歌強烈的旋律可以幫孩子快速的記憶數字,在一遍一遍唱有關數字的兒歌后,孩子可以快速達到數量使用數字的程度。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也會更好。
2、聊天中幫孩子理解數學
從2歲左右孩子可以和家長溝通開始,家長就可以有意無意的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數學內容。像比較大小、高矮;數字的大小、數量的多少;方向;時間……
孩子一開始可能聽不懂,但隨著語言能力的不斷進步,孩子對數學方面的理解會進一步加深。
3、用遊戲學數學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過「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我一直比較認同,尤其是在學齡前階段,孩子會將一切有趣的事情看作是在玩,所以將數學融合進遊戲中,孩子會更喜歡、效果也更好。
和數學有關的遊戲其實非常多,像積木、七巧板就可以用來學形狀、數數……
4、用手指或教具理解數字
根據皮亞傑提出的兒童認知發展規律來看,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從具象逐漸轉為抽象的,所以在7歲之前孩子通常需要用手指或其他教具來理解數字和其加減法。
因此,家長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不要阻止孩子掰手指數數,還可以多用一些木棍、積木等其他教具幫孩子理解數字。
5、數學閱讀
蘇聯數學教育家斯託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
其實,看起來數學和語言好像一個屬於理科一個屬於文科,但實際上數學和語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數學和語言都需要思維做基礎,數學和語言都需要強大的理解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道計算十分簡單的數學題,有一個非常複雜的題目,閱讀理解能力好的孩子可能看一遍就明白了,但閱讀能力不好的孩子卻容易落入題目設下的圈套。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就一定要多給孩子閱讀一些數學類的繪本,增加數學知識的同時也熟悉各種表達數學的方法。
給大家分享一套數學啟蒙繪本——《可愛的數學》。
這套繪本以對比、加法、圖形、加法、減法、長短、時間、規律這8個數學方面的知識為主題。將數學中需要孩子初步掌握的概念更生活化、更童趣的方式出來。
像大家都很熟悉的《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故事就被改編成了一個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小故事。
《小公主薩利》則通過小公主薩利對蛋糕提出的要求幫孩子認識各種形狀,像長方形像是一個箱子,就形象地描繪出了長方形。
孩子一邊聽這些有趣的故事,一邊就能學到相應的數學知識,而且不是通過背誦而是真的一邊聽一邊看的理解了數學。
無論是故事的內容還是還是書中的畫風,都完美貼合孩子的喜好,真正的做到了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做好數學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