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啟蒙孩子的數學思維,一篇文章說透

2021-01-10 網易

  昨天開團數學教材和繪本專場時《》,我也跟大家說過,數學啟蒙的核心是數學思維

  培養數學思維,說起來有些抽象,但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幾個「靈魂拷問」,也是我在社群統計中高頻話題:

  什麼是數學思維?

  它重要嗎?為什麼?

  怎麼在生活中培養它?

  培養數學思維有規律可循嗎?

  做完各種數學練習冊測評的好朋友,清華大學學霸本霸@餅乾,也被我邀請來趕緊給大家解答一下,我們在家可以如何系統啟蒙孩子的數學思維

  

  文 | 餅乾

  01

  數學思維是數學啟蒙的核心

  數學的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具有抽象化、概括化等特點。

  那麼數學思維到底是什麼呢?總結起來就是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搭建數學世界最重要的根基。

  

  因此,數學啟蒙並不是簡單讓孩子學會算術,而是一種系統思維的能力培養:根據孩子大腦發育的特點以及現有能力,鍛鍊他們冷靜、系統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好比樂感之於學音樂,它重要到可以決定音樂成就高低,但卻很難當成課程。有的人天生就有很強的樂感,但是一般人也可以通過長期接觸音樂進行培養。數學思維亦然。

  02

  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

  著名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Piaget)認為兒童的思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0-2歲:感知運動階段

  2-6歲:前運算階段

  7-12歲:具體運算階段

  12歲-成年:形式運算階段

  每個階段,孩子都有自己認知曲線。▼

  

  例如前運算階段2-6歲的孩子以具體形象為主,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守恆的概念。也就是說,他們還不具備抽象思維,這也是他們感覺數學學起來比較困難的原因。

  03

  數學啟蒙強調生活化

  數學似乎是一種高冷的科學,而實際上它源於早期的人類活動,既不高冷,也不抽象,而是充滿了煙火氣,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四季的確定

  周朝有本著作叫《周髀算經》,記載了古人發現四季的歷史。

  他們在平地上立了一根垂直於地面的8尺長的杆子,稱之為表,又叫做髀,靠它測量太陽的影子,來判斷四季。

  

  

  在一年中影子最長的那天是冬至,最短的那天就是夏至。而春分和秋分時的影長,則是夏至和冬至影長的平均值。這樣,古人就將一年四季定了下來。

  從周朝的故事裡就可以看出,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已經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這並不是因為數學多簡單,而是數學的根源是生活。

  同樣,哪怕現在已經是2020年,但數學思維的根基仍然不會變。對幼兒來說,同樣需要鼓勵孩子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學好數學思維:

  1. 生活數學化 ·從現實中引出數學問題

  從生活和遊戲中獲得數量、形狀、空間、時間等感行體驗

  2. 數學生活化 · 生活是數學的歸宿

  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問題,將生活與數學符號相聯繫

  

  數學啟蒙,就是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在與周圍環境交往的過程中,感受事物之間量的關係,並為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04

  生活中培養數學思維的具體方法

  數學思維很重要,可怎麼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覺得和自己有關,而且很好玩呢?

  對於啟蒙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遊戲,來培養孩子以下3個基本的數學思維能力:

  抽象思維:提取事物本質,形成概念

  邏輯推理:推導、思考因果、判斷觀點

  解決問題:多角度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接下來,就是咱們「玩數學」的時間。

  提升抽象思維能力的親子遊戲推薦

  抽象能力,實際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符號意識和數感: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述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

  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生活中大量豐富真切的感性認識,讓孩子在千萬次的重複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數的概念,並逐漸形成歸納的、概括的初步能力。

  01

  點數實物

  所有孩子認知數學的第一步一定是數數,一一對應的數數,對小朋友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

  這裡推薦Learning Resources魔法方塊,無論是對前期的數學啟蒙,還是在學齡段的四則運算,以及期間伴隨的空間思維訓練,都很有幫助。▼

  

  這個數數遊戲可以玩很久,從1-10, 1-100連續數數開始;熟練以後就可以跳著數,1、3、5... 或是5、10、15...五個五個地數,有助於認鐘錶;還可以倒著數,有助於對減法的理解。▼

  

  耐心地讓孩子多數數,變著花樣的數,會有助於他們對數量的理解,對於運算的理解

  02

  分物品

  除法可以在生活中通過分物品讓孩子體會。

  比如讓孩子把咖啡杯平均分給爸爸、媽媽和她自己,孩子摸索分咖啡杯的方法其實就是理解除法的過程。

  有些孩子開始時每人隨機分幾個,然後會不夠分或多出來;有些孩子會每人每次分一個,不斷「減法」的過程,這是讓孩子體會除法含義的過程。▼

  

  分披薩餅可以幫助理解分數及其運算,比如6個人分3個披薩,引入了1/2的概念;繼續深入一步,3個披薩,每人吃1/2 個,夠幾個人吃?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概念了。▼

  

  ▲切皮薩本身也是很好的分數練習

  從生活中學習就不需要背誦公式和口訣,比如分數除法,「除以分數,等於乘以分數的倒數」,相信很多孩子會背誦口訣,但是到底為什麼要乘以分數的倒數是不理解的。

  03

  測量

  測量是數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

  ·小朋友量身高用的量高尺可以幫助理解小數;

  ·格子數學紙可以用來理解面積;

  ·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做烘焙,水、牛奶要加多少,可以幫助他們很直觀地理解體積;

  ·溫度計可以幫助小朋友理解負數,-2度和+3度之間差了幾度;

  ·體重計小朋友飯前稱一下,飯後再稱一下,那麼重了多少,可以很好地理解小數的加減法。▼

  

  學數學不只是做做練習冊,還有好多生活中的數學,都非常有意思。

  提升邏輯推理能力的親子遊戲推薦

  數學邏輯推理能力是指人能夠有效地利用數字進行計算、量化、推論、歸納、假設等複雜的數學運算的能力,《幼兒園教學指導綱要》和《小學課程標準指南》都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的思維水平分為3個階段: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初步的抽象思維。抽象思維是思維發展的終級任務,而其中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就是關鍵。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呢?

  1. 讓孩子親手操作

  擺弄物體,讓孩子理解數學的內涵

  2. 多利用遊戲

  遊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也最樂意參與的模式。

  3. 幫助孩子歸納、總結、比較

  提高數學邏輯能力

  下面是幾個讓孩子利用遊戲,感受和理解數學邏輯推理的例子:

  01

  巧問「為什麼」

  不僅孩子可以問我們為什麼,而且我們也可以問孩子為什麼。

  邏輯推理過程的第一步是獲取信息,得到了信息後才能進行梳理總結等過程。我平時會鼓勵孩子多觀察和注重細節,並且常常提問為什麼,鼓勵她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比如下雨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出去踩水,這時候可以引導他們觀察:

  早上的水窪有多大?

  下午的水窪怎麼變小了?

  晚上水窪為什麼不見了?

  為什麼大雨過後花會落呢?

  爸媽都知道,孩子到了兩三歲以後,追問「為什麼」成了他們的日常。其實這就是他們在思考,他們非常努力想弄明白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這個世界背後的機理是什麼。

  當孩子在家裡問你「為什麼」,如果不清楚怎樣引導,最簡單的三種回應是:

  「你看……」:帶孩子觀察,通過觀察,回答問題。

  「你覺得呢?」鼓勵孩子猜想和表達。

  「如果……會怎樣?」引導孩子帶入不同條件,再根據推理想出答案。

  02

  分類與比較

  我常常和孩子一起玩「一日記錄表」的遊戲。周末帶孩子外出遊玩回家後,和她一起畫個表格,總結我們當天都幹了什麼。

  這時候,我希望孩子能總結出我們做的幾類事情,而不是把每件事單獨列出來,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分類任務。我分享一個我在家裡發生的事情:

  孩子回憶了今天全家一起去了公園,餵魚,玩滑板車,支帳篷,吃飯,還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回家的路上買玩具、買書。

  這中間逛公園,餵魚,玩滑板車,支帳篷都可以歸為玩;除了玩,還有吃飯,交友和購物,分別用四種不同的顏色代表四大類活動,記錄下來,在之後的幾周內,她都和媽媽一起記錄。

  

  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回到家,媽媽們也可以讓孩子把在幼兒園的一天從頭到尾講給你聽。▼

  早晨進校門、放書包、下樓做運動、上課、午餐、睡覺、吃點心等等,講了這麼多實在看不出什麼規律,但如果分了類就不一樣。

  把幼兒園活動按照吃、休息、上課、玩分出幾大類,然後按照時間順序畫一個表格,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在幼兒園花時間最多的是什麼,最少的是什麼。

  

  03

  聯繫

  通過分類,我們知道了世界上存在多少種東西;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他們的差別。那麼自然也希望知道這些東西背後有沒有聯繫。

  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是邏輯思考過程中的重要步驟。 事物之間的聯繫有很多種,比如時間順序,因果關係,類比關係,人物關係等。

  在聯繫的基礎上,區分相關和因果是特別重要的,不是有聯繫的事物就一定有因果關係。理解什麼是因,什麼是果,什麼是毫無因果關係的事情,對於孩子思維培養特別重要,對於我們日常甄別信息也很重要。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教孩子原因和結果,只是自己沒察覺。譬如,媽媽們恐怕都對孩子說過「好好走別跑,會摔倒的!」,又或者「慢點喝水,不然會嗆到!」,其實這些都是在說事情的起因和結果。

  小朋友的繪本中也有很多是在講因果關係,有一本著名凱迪克大獎繪本叫作《 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中文譯名是《有個老婆婆吞了一隻蒼蠅》。

  這是美國一首家喻戶曉的民謠,講的是有個老婆婆吞了一隻蒼蠅,然後她吞下蜘蛛去逮蒼蠅、吞下鳥兒去捉蜘蛛、吞下貓去抓鳥兒、吞下狗去咬貓、吞下奶牛去追狗,最後吞下一匹馬——她撐死了!▼

  

  這個故事對我們大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偏離常理,有點可笑。但對小朋友來說卻特別滑稽。大家可以看到,整個故事就是一條因果關係的鏈條,可以用Cause & Effect一路講下去。

  前幾遍閱讀的時候,可以看畫面,講故事。等孩子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了,就可以用因果關係來提示,讓孩子來複述故事:

  「老婆婆為什麼又吞了一隻蜘蛛?」

  「老婆婆為什麼吞下了貓?吞了貓之後,她又吞了什麼?為什麼是狗呢?」▼

  

  數學思維的養成有賴於日常的觀察、分析和練習,這裡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啟蒙活動推薦

  對於數學學習,一個重要核心的內容就是提升孩子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問題解決可分為四個部分:

  1、提出問題

  2、擬定計劃

  3、實現計劃

  4、回顧

  在之前的數學啟蒙文章中,我跟萌芽分享過新加坡數學中最有特色的「建模畫圖法」():▼

  

  當掌握這種畫圖法後,孩子做數學題就很簡單,只要3步就好:

  1. 讀懂題目

  2. 根據題目畫出數學模型圖

  3. 根據模型圖列出算式並解答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素養。定義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求解結論、驗證結果並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定義雖然長,但你關鍵是要記住它的內涵,就是將數學問題「可視化」,「簡化」習題難度。舉個例子,《新加坡數學中文版》裡,這道加法運算中就使用了建模,把24和36通過不同長度的長方形來建模,通過兩個長方形相加就能得計算的到答案。▼

  

  新加坡的建模法之所以「中西合璧」,也體現在這裡。你看到旁邊的豎式計算,其實也是建模的一種。做加法時,個位相加、十位相加、個位數相加超過十要進一;做減法時,要注意如何借一等等,也是建模的技巧,這也是我們小時候學過的數學運算方法。

  所以對低幼孩子來說,數學應用題的本質就是數學建模:

  將文字→數學符號或圖像;

  將數量關係→算式;

  計算得到答案,最終通過檢驗肯定「解答」的適切性。

  基礎數學主要用圖像的方式,並且通過塗色等動作來完成建模思維的學習過程。比如這是幼兒園要學的加減法,這些題目,即便是簡單如「6-2=?」都可以通過物品可視化,來進行運算。▼

  

  再大一點,比如三年級開始要學乘除法了,一樣也可以通過建模方法來提高對於乘除法的理解和運用。▼

  

  比如這道題:李先生賣掉了九碗麵條,如果每碗麵條賣3新元,那麼李先生一共能賺多少錢。▼

  

  通過這個圖就很清楚看到裡面的邏輯關係,並且量詞一定不會用錯。一碗麵條就是一個小方框,一個方框代表3新元,一共買了9個方框,數一數,孩子就知道答案是27新元了。

  練習冊可以幫助我們練習這個思維,低幼孩子的數學應用問題也需要掌握日常生活中可用的技巧,關鍵一點是:帶入情境。

  父母要多嘗試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具象情境,和孩子交談知識,讓孩子把情境中具象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能夠對應起來。

  對於學前的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有很多例子可以轉化為數學問題:▼

  今天小朋友要過生日了,我要送她最喜歡吃的紙杯蛋糕和糖果做為生日禮物,但是為了她的健康控制數量,兩樣東西加在一起送10個,可以怎麼送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數學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了解孩子的思考過程:

  1. 你聽明白這個問題了嗎?

  2. 你打算怎麼做?

  3. 你還有其他的做法嗎?

  4. 你檢查過你的答案嗎?

  5. 你覺得你的答案對不對呢?為什麼?

  6. 你能告訴我你的解題方法是什麼?

  7. 這道題難不難?

  8. 你是否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我們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下:

  路邊腳踏車太多,亂還浪費,怎麼辦?

  愛吃零食的同學越來越多,怎麼辦?

  圖書館分類亂,找書困難,怎麼辦?

  鼓勵孩子們思考和他們切身相關的問題,指出問題的根源並從各個角度去了解這個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的幾個要點:

  1. 從繪本、遊戲中找到素材,爸媽們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親子閱讀以及做遊戲的過程中多留心觀察,找到合適的素材。

  2. 落實數學思維培養必須在學習知識和技能過程中開展,多用多思考,才能形成思維。

  3. 重視在問題情境中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是數學思維的重要指標,在生活和遊戲中引導孩子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4.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關注孩子抽象、推理、模型三大數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全面系統地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我一直相信最好的啟蒙,是靜靜地聽,聽見孩子思維生長的聲音。

  —END—

  昨天拍數學叢書「全家福」的時候,還挺感概的。數學啟蒙走了那麼多年,孩子現在迷上了奧數,想來也有很多是練習冊和數學繪本的功勞啊。上次大家問我要不要系統分享一下新加坡數學教材系列,我也記下來了,正在開寫中。

  其實新加坡數學教材有幾類,但咱們昨天推薦的《新加坡數學中文版》還是目前引進國內的第一套。其他的都是英文,理解難度還是有一點的(雖然內容也很不錯),我家孩子最開始做新加坡數學還是英文版,現在主要是在做其他系列了,包括新加坡數學的奧數叢書。

  再曬一次「全家福」,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戳這篇文章了解:。▼

  

  驚 | 喜 | 團 | 品 |

  你好啊~我是萌芽,很高興在這裡跟你相遇。

  我是兩個男孩,7歲Joshua和5歲Eric的媽媽,我畢業於香港大學,師從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專業領域:情緒管理、家庭治療、親子互動,也是《教養力》一書的作者。在這裡,我跟你盡情談談早教啟蒙的事情,成長有方,育兒不慌。

  我還有很多體系化的早教啟蒙課程,記得在後臺回復「小芽啟萌」,就可以來咱們的學習型父母、家庭早教的大家庭裡,一起坐坐~

相關焦點

  • 如何給孩子做數學思維啟蒙?
    看起來同樣是5歲的倆孩子沒有什麼差別,但裡歐在面對他媽媽拋出的數學問題都能很快接住,而我家蘋果還處於懵懵的狀態,於是,我問了問表姐,她說她很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在美國小學是非常注重「數感」的培養。  我連忙問,什麼是數學思維,怎麼樣才算數學思維啟蒙,數感又是怎麼回事。表姐跟我說,數感字面意思就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教你5種方法,幫孩子學透數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對數學啟蒙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啟蒙就是認識數字、學習算數。其實,真正的數學啟蒙重點應該在於培養數學思維。只有有了數學思維的孩子,在面對稍微複雜一點的數學問題時才不容易落入圈套。
  • 璐瑤媽媽:擔心孩子數學不好?思維啟蒙是關鍵
    有眾多研究表明,小孩接觸數學啟蒙的時間越早,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所表現出來的觀察力與思維能力 ,比起普通人來說越會更勝一籌。他們在初高中的理科學習過程中會比其他人更加得心應手,當然,不限於理科,其文字閱讀理解水平也會相對更高一些。
  • 斑馬英語網課怎麼樣,一篇文章說透課程優劣
    可以說隨著教育理念的改變,新一代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已經早早的就開始為孩子做規劃了,傳統的教育模式下主要孩子能讀好處考出一個好成績就行,現在的父母更為注重對於孩子實用能力的培養,也更注重讓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 最好的兒童數學思維啟蒙方法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每個小孩從出生起就會擁有思維能力,但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升。一開始大家都是藉助觸摸、擺弄物體等實際操作來進行思維活動的,再慢慢的從動作思維過渡到形象思維,再進入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但如果不在兒童數學思維啟蒙的黃金期加以引導或訓練,有的小孩子的思維能力就很容易停止在依靠實物思考的階段。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並非是背乘法口訣,而是培養這種「思維」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喬·博勒(Jo Boaler)曾說:並沒有什麼天生的「數學腦」,我們後天所見到的很多孩子對數學的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利用好了孩子最重要的數學啟蒙階段。提到數學啟蒙,很多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教孩子數數、背乘法口訣,或者讓孩子們多做數學題,提高孩子的計算水平,殊不知這種死記硬背的計算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特別的作用。
  • 《給孩子的數學四書》:孩子數學成績差,關鍵點在這裡
    從法國的教材編寫我們可以看出來一件事,法國非常注重基礎教育,非常注重如何培養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我們經常說,孩子之間的成績差距並不是智商的差距,而是孩子從小培養成的思維方式的差距,比如說數學這門科目,數學成績好的往往是那些懂數學思維的,而並非只知道海量刷題的。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思維課的興趣?
    【天極網IT新聞頻道】這兩天朋友老是跟我抱怨,說孩子上小學後輔導數學作業太難了,孩子總是迷迷糊糊,算過的題過一會再算又錯了,記憶力比魚還短;有時還把數字完全寫反了,好像照鏡子似的。其實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真正入學以前都以為孩子會順其自然的適應小學的生活,但現實是孩子並不能一下子適應,對於突然而來的學習壓力也不知道怎麼應付,再加上急於求成的引導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想要讓孩子學習數學思維課,就得先讓孩子產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習的興趣,才能談學習效果。那麼,如何激發孩子對學習數學思維課的求知慾呢?
  • 如何培養少兒的數學思維能力?
    如果家長發現數學讓較大的孩子頭疼的話,其實並不是孩子沒有數學天賦,而是可能在他小的時候接受的數學思維啟蒙方式不對。提到數學思維的學習,很多人都是想到乏味的算數、公式以及複雜的幾何圖形,為什麼他會和孩子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有關係呢?
  • 英語啟蒙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我覺得就是TPR。現在好多人一提到英語啟蒙就知道TPR了,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全身反應教學法」,即「名詞看圖片,動詞TPR(做動作)」。具體在學習過程中該如何運用呢?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加減法嗎?打好數學基礎,要靠這4個方法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數學啟蒙,大部分家長都覺得是要讓孩子學數數、學加減法,但實際上認識數字和加減法只是數學啟蒙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孩子不理解數學本身的邏輯,沒有形成數學思維,那麼僅僅會數數、會加減法是遠遠不夠的。
  • 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別總逼孩子背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學科就是數學。而且數學作為考試中的主課,作為家長,當然是想為孩子儘早打下堅持的基礎,在之後的學習生涯中,能學習的更遊刃有餘一些。所以對給孩子數學啟蒙這件事情,家長向來是放在重中之重的。但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其實都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中。其實都是死記硬背而已,孩子根本沒有理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真正含義。
  • 3-6歲數學思維啟蒙,數字、形狀、加減法、規律一個小遊戲全部解決!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是關於數學啟蒙的,其實並不是家長太焦慮太雞血~文章中提到數學思維是最重要的!孩子一定要從小注重數學思維的理解,學會善於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還引用了斯坦福教授的學術研究~真是受益匪淺~文末還可以進行免費資源下載,我列印出來覺得特別好玩,周末試試代代孩子哈哈數字認知:在遊戲過程中孩子將相同數量的蜂蜜放在相對應的蜂蜜罐上。加法學習:當寶寶會數1-10的時候可以進行加減法,我們給出數字寶寶通常沒有概念。
  • 和孩子一起畫思維導圖學習篇 之 系統梳理小學數學
    喜歡我們就請關注、留言、點讚或轉發吧~文 / 阿福媽媽數學作為基礎學科或是一種工具,幾乎在任何一門科學技術及一切社會領域中都被運用,我們之前出過的一篇文章:《STEAM教育中的數學(Math),如何從娃娃抓起》從理論層面介紹過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就從執行層面用思維導圖梳理一下小學數學的知識點。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培養「數感」,不要總逼孩子背數學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們必須學習的科目之一就是數學。而數學作為主要學科,在考試中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當然要為孩子儘快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他們就可以更容易地學習。因此,家長一直非常重視給孩子數學啟蒙的問題。但是!許多家長在給孩子數學啟蒙時,很容易陷入誤區。他們在教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很多都只是死記硬背。
  • 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讓孩子自由挑選關於數學的各種書籍,習題,漫畫等。這直接讓小楊的孩子培養了良好的興趣,別人都在排斥數學的時候,小楊的孩子卻學的不亦樂乎。其實孩子的學習有道理可循,還在逼孩子從1數到100的方式不可取,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什麼是「幼兒的數學啟蒙」?
  • 算術不是數學啟蒙,請幫助孩子愛上真正的數學,現在開始還不晚!
    而數學啟蒙的意義,就是幫助孩子們擺脫簡單的記憶層面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擁有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力,以此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從而真正愛上數學。一.你眼裡的數學啟蒙是什麼樣子?3.數學就是靜態的學習比起會算術會計算,數學啟蒙其實更需要的是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力,而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的是多接觸多體驗,也就是多玩,並且盡力玩出花樣。但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學習就是坐在桌子邊埋頭在書本裡,在題海中遨遊,自以為這樣就是數學思維的啟蒙了,殊不知孩子即便對書本上的知識點答如流也可能只是生硬地復刻,思維是沒有真正地拓展和開發的。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事半功倍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段時間高考分數公布,很顯然,數學仍然是拉分最嚴重的科目。「課堂學」和「玩中學」並重系統學習數學非常有必要,課堂是孩子學習數學的主要途徑,家長們平時要督促孩子,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和課後踏實複習的學習習慣,因為數學課上一旦走神就可能錯過重點內容,課後再補就要再花幾倍的時間了。
  • 如何讓孩子愛上數學,培養數學思維,計算思維幾何思維測量思維
    育兒育己,讓我們一起成長,你好,這裡是小怪物筆記; 今天繼續昨天的話題,如何讓孩子愛上數學,學習數學思維。研究發現早期數學能力越好的孩子,識字能力也會更好。美國很多幼兒園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已經推行了針對幼兒的數學教育。中國很多家長的對數學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印象,除了背公式,就是做習題。 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數算思維、幾何思維、測量思維。
  • 5歲前給孩子這樣做數學啟蒙,不僅計算速度快,而且準確率還高
    孩子未來數學好與壞,與孩子五歲前的數學啟蒙有關。因為還有一年就要上小學,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提前打好基礎,而在小學階段,對孩子最關鍵的其實就兩點,算術題,還有就是最難的應用題。一個是測試孩子運算是否過關,而另一個則是考驗孩子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