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家長都在焦慮給孩子報名什麼樣的思維訓練班來提升孩子的數學成績,但費用高昂不說,還是一筆長期的開銷。數學的成績對於孩子來說最是重要了,不管以後是學習文科還是學習理科,數學的分數和成績都是拉開差距的關鍵,一直作為基礎的重點學科讓家長重視和擔憂著。其實要學好數學,可不止是學好簡單的加減乘除那麼簡單,具備數學的思維,解決數學難題的能力,從多個角度尋找正確的答案才是重要的。孩子的數學啟蒙是孩子數學學習的起跑點,如何讓孩子贏在數學學習的起跑線呢?
想要數學成績好,家長可不能只是追求一時的簡單的算術學習的成果,而要追求數學的理性的思考方式的培養。數學和算數也有著天壤之別,家長需要先弄明白兩者的區別。
01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劃分算數與數學?
簡單來說,算數就是計算器可以做出的加減乘除,可以用算盤或者口頭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
而數學是一些空間,平面,時間的運算,或者是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具體的問題。數學已經包含了算數,算數是非常基礎的數學學習需要的能力。要學習好數學,就要學習好算數。可是只會算數,是遠遠不能學習好數學的。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兒可以說明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做客央視節目《開講啦》時,被現場觀眾提問的一道複雜的計算問題給問倒了,丘教授在現場就直言不諱表示他確實不擅長計算。
02要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就要明白孩子的數學的思維的啟蒙和發展
1.一歲到兩歲
可以教孩子培養基礎的數字和數量的概念。比如唱鴨子歌,數一個蘋果和兩個蘋果。「門前大橋下,遊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這對於孩子認識數量的概念就很有幫助。不要求具體的掌握,只是初步的具備一些模型就可以了。
2.兩歲到三歲
就可以好好的劃分物品了。可以分清楚三角形和正方形等不同形狀的東西,分清楚蘋果和梨子這樣不同類型,形狀接近的東西。
3.四歲到五歲
就要準確地掌握數數的能力,對數量有很明確的認識。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拿大蘋果和小蘋果,讓孩子說說今天買了幾個水果,分別是什麼樣的,一共是多少個。四歲的小孩也上了幼兒園,進行了數字的基礎學習了。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認清楚數字,對數字和數量的關係也要弄明白。
4.五歲到六歲
的孩子就要學習十分基礎的計算了。五歲的孩子要能知道金錢的大小,以及不同大小的金錢可以做什麼。並且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體情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計算。比如一個蘋果,再買一個蘋果,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尤其現在微信支付方便,孩子容易忽略金錢計算,更是建議讓孩子使用紙幣購買,簡單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
也可以購買有小圖標的啟蒙練習冊,彩色形象的圖案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父母的引導事半功倍。
5.六歲以後
孩子經歷幼小銜接之後,正式開始了小學數學的學習生涯,跟著課程進行學習就可以了。這時候家長要配合老師,認真地解決孩子的家庭作業,及時檢查,糾正錯題。提醒孩子在學校好好聽講,注意力集中一些就可以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數學啟蒙訓練的書本就剛好可以很好的幫助父母們解決這個問題,系統化的引導學習,還有一部分適量的階級練習幫助孩子鞏固知識點。
我家孩子對於裡面的一些數學算法遊戲非常的喜歡,重點是裡面的題型都是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孩子不會因為覺得很難而放棄。
點擊下下方連結了解一下吧:
一些小技巧也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數學。
1.利用圖形幫助孩子認識
七巧板,算盤都是幫助孩子學習數學的好工具。七巧板是把不同形狀的板塊,讓孩子自行去拼湊,感受數學的拼接的神奇,感受圖形的變化。而算盤幫助孩子具體的認識數量的增加和減少,有什麼樣的變化。都能讓孩子具體的直接的感受到數學的神奇。
2.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多運用
一切的學習最後都要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給孩子現金,讓孩子買包子,打醬油,都可以幫助孩子簡單地學習數學,對於數學的實際的作用有個認識。在孩子學習了乘除以後,稱重的東西讓孩子計算一下要給的錢。不要讓數學的學習只是停留在課本的表面,而是課後也讓孩子用得到數學。看時間,看鐘表,看房子的面積,看圓形的水池的設計,其實都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
3.鼓勵孩子尋找答案
我們家到底面積是多大,媽媽到底有多重,孩子自己今年幾歲了,家裡有幾個人,吃飯拿幾副碗筷,這樣簡單的問題,都鼓勵自己去計算或者測量。比起直接明明白白地給出孩子結果,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並且在孩子得到正確的答案以後給出正面的表揚,鼓勵孩子的信心。
一生當中,不僅是學習生涯需要數學。進入社會,自己獨立的處事以後,有數學的理性思維,能客觀地解決問題,尋找答案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數學不僅是分數的意義,也是思維開闊,變相的多角度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重視數學,幫助孩子贏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