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小學生來說,應用題向來是滿分的攔路虎。但是身邊總有些同學,面對應用題似乎總是手到擒來。今天麗老師帶各位家長和同學,破解一下這類數學能力強的同學,到底特別在哪裡。
我們解答應用題時的思維活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收集解題所需的相關信息。
2 對信息進行有效加工,獲得中間答案。
3 把有關這個答案的信息保持下來,整合全局信息得到最終結果。
每一個階段都和一種或多種能力相適應。
那麼,數學能力強的學生與能力差的學生相比,在解決相對複雜的應用題時,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麗老師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與研究,發現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 前者能迅速概括題目,抓住問題的實質。後者經常會陷入一個字一個字讀題的誤區,生怕漏掉某些條件,但是代價是無法快速建立對題目的整體感覺。甚至容易被局部信息所誤導。
2 前者更傾向於把重點放在理清關係和搜索相關的解題方法,後者偏向記憶題目中的細節。
3 前者在邏輯推理上,更傾向於略過中間步驟,並且能容易的找到多種解法,並且相互佐證確保正確。
4 如果有必要,能力強的學生能快速逆轉思維原有的的進程,不受原有思路的幹擾。
善於解決綜合問題的學生,幾乎都有以上的思維特質。
這樣的思維模式可以有針對性的訓練得到麼?
家長和老師們最為關心的可能是,對於孩子數學能力的提高,能不能把功夫更多的用在更高層次的思維的訓練上?而不是漫無目的的接受老師知識的灌輸和陷入題海機械性的進行訓練?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麗老師將就這些問題繼續進行深入研究,歡迎各位家長和同學們繼續關注。
【作者介紹:麗老師是北京某重點公立小學在職數學老師,優秀班主任,跟誰學平臺小學數學第一名,名校背景,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入的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