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現象表明,孩子數學敏感期到了,這幾個益智小遊戲娃愛玩

2021-01-17 沛媽很努力

孩子有這些表現,是數學敏感期到了

中午帶沛沛睡覺,睡前重複繪本《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在聽我講完毛毛蟲吃了1個蘋果、2個梨子、3個李子、4個草莓、5個橙子後,沛沛又開心地數數了。

讓我欣喜的是,孩子在沒有任何提示和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從1數到了50。整個過程只在數完25後直接跳到27時,我不動聲色地重複25、26,沛沛就接著從26一直數到50停止。我也只教到50。

我確實很開心,畢竟孩子1月9個月還不到,可以說他的記憶力很強,但我更清楚這是因為孩子處於數學敏感期。

意識到孩子數學敏感期的到來,源於4個月前奶奶對我說的一番話。我和沛沛爸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人員,白天我們上班,沛沛是由奶奶帶的。有一天下班回家,詢問孩子一天的活動情況時,他奶奶把沛沛看別人鬥地主,還搶了別人一張牌回家當作趣事說給我聽。

奶奶特別喜歡打牌的,平時也總是在手機上鬥地主。交代幾次沒有用,老人不以為然,還是會帶孩子去看人家打牌。無奈之下,我乾脆在淘寶買了十來副撲克,讓孩子在家玩。

下班後就教孩子認撲克牌,我發現孩子對阿拉伯數字特別敏感,學認數字的興趣很濃。2月份時,從1認到10,不停的反覆,一次又一次,他能專注地練習一個小時甚至更久。

我曾故意扔下牌,起身離開或引導他做別的事,都會招致孩子大發脾氣。毫不誇張地說,那段時間沛沛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認數字和數數。

關於沛沛對數學的興趣,我曾發過幾條微頭條。

沛沛還能在生活中發現數字。他說沙發靠墊上那些圖案是8,有陣子每天要數好幾遍,有多少個8。通過孩子的眼睛去觀察這熟悉不過的家具,為孩子敏銳的觀察力感到欣慰的同時,我也有些慚愧,沙發在家裡擺放這麼久,我都沒認真看過它長啥樣。我的孩子給我上了一課,他是我的老師。

各位家長,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些表現,說明孩子進入了數學邏輯敏感期喲。

什麼是兒童數學敏感期

一、先了解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是指: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而這一時期就被稱為是兒童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這個概念最早由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她認為,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存在敏感期和關鍵期。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

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會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為止。敏感期在兒童學習說話和走路時體現得最為明顯。

二、什麼是兒童數學敏感期?

兒童的成長發展過程會經歷很多敏感期,如光感的敏感期,口腔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細小事物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等等。孩子在每個敏感期,都有發展某項特定技能和智力的使命,家長如果能意識到孩子敏感期的存在,就能適時地從各方面促進孩子的發展。

本文我們說的是兒童數學敏感期。蒙臺梭利指出:2-6歲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她認為:

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字概念的關鍵期;2歲半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3歲半是簡單運算的開始時期;5-6歲時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家長根據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特徵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能很好地發展孩子的數學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為今後系統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孩子處於數學敏感期,哪些親子遊戲,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每個敏感期,為了獲得適應生長發展需要的各項技能,孩子努力地一遍又一遍鍛鍊自己。家長應尊重孩子敏感期的發展,努力為孩子創設適當的條件和環境,促進孩子的發展。

教育家孫瑞雪指出,在兒童敏感期對孩子進行適應的教育和培養,對發展孩子相應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哪些遊戲活動既有趣,又能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呢?以下是沛沛愛玩的遊戲,分享給家有學齡前寶寶的家長。

玩撲克牌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講了在家和沛沛玩撲克牌,對他進行數學啟蒙教育。那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正是各地封城,百姓足不出戶,居家防控的時期。那段時間,撲克牌成了我和孩子每天最重要的親子活動。因為孩子才一歲半,我教他認數字、抓牌、插牌。光這幾個玩法,孩子可以專注地玩上一個小時之久。對才一歲多的孩子來說,是很難得的。

一副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對孩子進行認數字,找相同(相同數字,相同顏色,相同圖形。),比大小,學速算等遊戲。大家不要排斥撲克牌,這是很好的數學啟蒙工具。

玩計算器一歲半至兩歲的孩子,家長可以給他們玩有聲計算器。這個時候的孩子手一刻都閒不住,特別愛這裡摳一摳,那裡戳一戳。給孩子計算器讓他去按,孩子不僅能發現按數字和發聲之間有因果關係,還會初步將直觀的數字和耳朵聽到的聲音對號入座。通過這種遊戲,可以很好的對孩子進行數字啟蒙。

認車牌號我家附近有個健身活動小廣場,旁邊是規模頗大露天的停車場。每天我帶沛沛出門,會經過那裡。孩子初步認識1-10後,我和孩子經常一起做認車牌號遊戲。一輛一輛去指認車牌號,順帶把數字裡夾雜的字母也認一認。

如果孩子沒有興趣,我就不念,但每次都是孩子拖著我的手讓我讀給他聽。沛沛特別投入,專注。不管別的孩子在廣場玩得有多歡,他的注意力和興趣始終在認車牌號上,一輛輛念過去,時常開心得手舞足蹈。反倒把別的孩子吸引了過來,好奇地跟我們走一大圈。其實孩子們最喜歡玩自己熟悉有把握的遊戲,看到這些數字都是自己會的,他們會充滿信心,玩的興趣也會很高。正如蒙臺梭利所說,重複練習是孩子智力體操。

一般對數字感興趣的孩子,如果喜歡認車牌號,也會對門牌號感興趣。家長可以用類似方法去和玩。這裡不再贅述。

四套柱遊戲。兩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讓他們玩四套柱遊戲,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空間概念和推理能力,孩子天生具有吸收性心智,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沛沛一歲5個月接觸四套柱教具,開始動作不協調,對不準洞洞,就強行摁進去,失敗後就尖叫。我便握住孩子的手,引導他將不同圖形套到相應的柱子上。

半個月以後,沛沛能就自己準確地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進行歸類,後來都是自己擺自己套上去,當他成功的做完整個過程,我真誠地送給他鼓勵和讚許的掌聲,沛沛會歡笑著再來一次,再來一次。那段疫情肆虐宅家防疫的日子,四套柱和打撲克遊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的親子時光。

相關焦點

  • 林志穎2歲兒子會算乘法:抓住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原來這麼重要
    很多家長雖然覺得自己對於孩子學習數學已經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金錢,可依舊沒效果。於是家長開始質疑孩子的能力,其實並不是家長想的那樣,家長只不過是沒有在該教孩子數學的時候下功夫,所以一直都是在無用功。其實,凱凱之所以兩歲就會乘法,很顯然是林志穎抓住了孩子的數學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通常很擅長學數學,所以學習效率會很高,如果家長抓住孩子的這個敏感時期,那麼就可能會事半功倍。
  • 22款益智玩具大測評!
    《託馬斯與他的朋友們》這部動漫中比較強調了角色、社交,玩具也支持購買多個角色的小火車,孩子玩這套玩具可以延伸到角色扮演類遊戲,與小夥伴一起玩。3. 有多個產品系列可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配件數量少的簡配版,也可以選擇複雜版的。我給OK買的是多多島百變套裝,一共有60個配件,考慮到這類玩具我只買一套,並且可以玩比較長時間,所以選擇相對可變性多些的套裝。
  • 3-6歲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期,家長用這3個方法,給娃一個超強大腦
    其實這就代表孩子到了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根據哈佛兒童研究中心「孩子成長理論」我們得出,孩子成長最快的時期為「嬰兒期」,在這個階段大腦發育會異常的迅猛。所以說在孩子3歲之前正是記憶神經發育的關鍵期。等到孩子6歲以後的時候,大腦的發育就會逐漸變慢,所以說在孩子3-6歲這一階段,鍛鍊孩子的記憶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寧波這位老師把數學益智遊戲引進課堂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數學益智遊戲拓展課讓自卑女孩重拾自信  數學益智遊戲拓展課一開課就受到學生們的熱捧,每學期報名人數都「爆棚」。除了九連環課程,韓老師還開設了魔方課程,不僅讓孩子們學到知識,還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找回自我存在的價值。  小耿(化名),是個五年級的女孩,從小就有些自卑,平時說話輕聲輕語。
  • 5款孩子喜歡的「親子益智遊戲」,好玩又長知識,收藏起來!
    那些讓孩子「玩興」很濃的小遊戲,會讓孩子獲得了不起的成長。而家長也不必因為這些遊戲而大費心思,和孩子散步的時候,或者晚飯後消食的時候,就可以玩一玩那些孩子極為感興趣且對他們很有益處的小遊戲。,老師教完生字,小測驗考的卻都是詞彙。
  • 哄娃要用順口溜,這20個順口溜好學不重複,還能幫助寶寶乖乖睡覺
    哄娃要用順口溜,這20個順口溜好學不重複,還能幫助寶寶乖乖睡覺有了孩子之後,父母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哄娃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就是拿著玩具哄孩子,嘴裡還要一直不停的絮絮叨叨的,雖然孩子不會說話,但是他們聽的時候倒是瞪著圓圓的大眼睛格外認真,其實這可以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平常在家帶娃,除了陪孩子玩玩具,就得和孩子多交流,讓孩子多聽到自然的語言。雖然孩子不懂什麼意思,但是他也會聽進去,在小腦袋裡存有一定的記憶。
  • 孩子玩玩具總是三分鐘熱度?五種「棄玩」類型表明,不是玩具的錯
    長輩、親戚、朋友換著樣地給娃買玩具,可聰聰最近卻對這些原本的心愛之物不感興趣了。他挑挑這個,撿撿那個,明明一屋子的玩具,可他卻經常兩手空空,哪個也不玩。不愛玩玩具的5種類型,你家娃是這樣嗎?和聰聰的情況類似,不少家長都吐槽,孩子玩玩具總是三分鐘熱度,真讓人傷腦筋。
  • 教孩子背數字≠理解數字,正確認識數學意識,學學這幾個小遊戲
    數學這門學科是很多知識的起源,從人類文明開始發展,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就都離不開數字和數學了。教孩子數數、認識數字,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課」,這項任務一般都落在了父母身上。只教孩子背1到10這幾個數字,他們會背,但是不會理解1是多少個,二是多少個單位,不理解為什麼2比1大,這就是沒有數學意識。數字是抽象的,孩子之前沒有學過如何把事物和具體的數字聯繫起來,他們就不會理解「5個蘋果」具體是幾個。
  •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抓住寶寶視覺敏感期多玩遊戲,孩子更聰明
    隨著孩子一天天地成長,他的視覺能力不斷地發展,尤其是對光的敏感性會日益增強。比如,有光從孩子眼前掠過,他會眯起眼睛。一旦光線突然加強,他還會下意識地閉上雙眼。即便是在睡覺時,從暗處突然轉移到亮處,或者突然在黑暗的屋子裡打開燈,孩子也會作出反應。可以說,孩子從一出生就進入了視覺敏感期,這個敏感期會一直持續到兩歲半左右。
  • 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玩這三種遊戲,開發大腦讓孩子更聰明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它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一個結果,任何一方面的提升,都會使孩子的智商提高,從而變得更聰明。而當下最普遍的訓練方法,就是讓孩子多玩益智類遊戲,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五種能夠顯著提升智商的遊戲,看看你家孩子在玩幾種?
  • 風靡小學生課堂的數學益智漢諾塔,你家孩子不愛數學,就試試它吧
    學習數學,不光要掌握書本知識,更要會玩,會在益智類遊戲當中,開發數學智力,鍛鍊數學思維,像現在在小學生當中風靡的漢諾塔,你聽說過嗎?會玩嗎?漢諾塔數學益智遊戲,來源於印度,先直接上圖,舉例子來說明,它是如何玩的?
  • 通過這30個遊戲,培養孩子做數感訓練和學習!
    在熟悉了上面的對應後,就往上加難度了,爸媽可以先跟上面一樣擺好數字,然後在擺放右邊的小物件的時候,故意放錯一兩個,然後讓娃找出來並進行更正:這是最基礎的對應遊戲,目的就是幫助娃把數字符號和它所代表的數量建立起對應關係,真正理解數字符號所代表的意思,這也是為後面學習加減法打下基礎。
  • 班主任直言:「數學」好的女生,有這3個特徵,你家孩子有嗎
    都說男生偏理科,女生偏文科,但有的女孩數學的成績就很好,這就使得她們的綜合成績表現得比較優異。如果女孩的數學成績和其他科目的成績發生嚴重的偏差,那麼就會使得她們有嚴重的偏科現象。老師急,家長也跟著急,按理來說她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上課從不搞小動作,作業也按時完成,但是誰也想不通她的數學成績竟然那麼差。難道女孩天生就會比男孩的數學差嗎?其實不是的,很多女孩的數學成績也可以考到很高分,她們甚至還會比男孩考得還要好。
  • 梅婷霍思燕家孩子都在玩!一套德國「邏輯狗」,讓娃越玩越聰明
    她們不惜重金,為孩子報各種思維訓練班,一節課動輒就要成百上千。最近有一款益智玩具,悄然在這些媽媽的朋友圈裡火了起來。它就是邏輯狗,帶娃上過思維訓練班的媽媽們對它肯定特別熟悉。邏輯狗,全球範圍內性價比最高的一款STEAM玩具之一。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加減法嗎?打好數學基礎,要靠這4個方法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數學啟蒙,大部分家長都覺得是要讓孩子學數數、學加減法,但實際上認識數字和加減法只是數學啟蒙中的一小部分。根據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論來看,2-6歲是兒童的數學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會表現出對數學的興趣和敏感性,而錯過這個階段孩子天生的數學天分就會消減。
  • 孩子思維發展有4個階段,怎麼把「數學敏感期」給抓住了?
    02要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就要明白孩子的數學的思維的啟蒙和發展1.一歲到兩歲可以教孩子培養基礎的數字和數量的概念。比如唱鴨子歌,數一個蘋果和兩個蘋果。「門前大橋下,遊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這對於孩子認識數量的概念就很有幫助。
  • 創新工場王詠剛:AI時代 要陪孩子玩這幾個遊戲
    【TechWeb】2月15日,正值春節假期,也是孩子們放寒假時間,假期陪孩子玩什麼遊戲來度過親子時光?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在這篇《AI時代 要陪孩子玩這幾個遊戲》提到的遊戲很值得一玩。
  • 《最強大腦》同款益智玩具「磁力魔方」,7種形狀解鎖108種造型...
    這款來自愛因思維的益智玩具 和「腦王」的比賽道具為什麼如此相像? 這可不是巧合! 智力教具,3歲+就能玩~ 這個玩具3歲+就能玩 7種顏色,7種不同的形狀 小一點的孩子
  • 「三年級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日本腦科醫生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關於兒童的大腦成長研究表明:9歲左右的孩子大腦重量已經達到成年人標準,在9歲之後的時間裡主要發生的是大腦內部細胞進一步複雜化,也就是說,孩子在這一階段的大腦成長重點從「量變」轉變為了「質變」,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重心也要有所改變。
  • 腦發育好的孩子,嬰兒期會有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越聰明
    為人父母,最大願望就是能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這不僅是他們一生的希望,更是父母為之驕傲的資本。可是,小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玩,想要了解孩子是否聰明貌似有些難度,咱又不能像大仙一樣掐指一算,這樣太不靠譜了。其實,聰明的孩子從日常表現就能看出一二,尤其嬰兒期有些寶寶總會無意間展現出自己的特長,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寶寶就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