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說到西伯利亞,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冰天雪地。實際上西比利亞的場景還與季節有關,夏天的時候那裡並非被冰雪覆蓋,還是有很多動物會遷徙到那裡去避暑,但白鸛絕對是那裡罕見的物種。
在眾多鳥類中,有一種鳥類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廣受人們的喜愛,它就是白鸛。在中國,白鸛有「送子鳥」這一稱號,它象徵著人們對養育後代的渴望。不僅如此,白鸛還是德國的國鳥,它們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然而前段時間有鳥類學家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一隻「落單」的白鸛,它孤零零地在西伯利亞的阿爾泰山腳下逗留,但專家們表示那並不是白鸛應該出現的地方。
根據鳥類專家的介紹,白鸛一般生活在亞熱帶,在歐洲地區已經亞洲南部普遍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這種鳥也是一種候鳥,它們在每年的冬天會飛回非洲地區,然後在夏天來臨之際又飛到更高緯度的地區,因為它們也想要躲避炎熱的酷夏。但從以往的遷徙情況來看,大多數白鸛最多會飛到哈薩克斯坦境內,而哈薩克斯坦距離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還有兩千公裡左右。那麼這隻落單的白鸛又是如何飛到西伯利亞地區的呢?
有專家認為是白鸛體內的「指南針」失靈了,導致它在遷徙的時候偏離了方向,來到了西伯利亞。這個季節寒冷正在鋪天蓋地地籠罩著西伯利亞,因此很多鳥類專家得知有隻白鸛出現在阿爾泰山腳下的時候,他們都擔心這隻白鸛無法撐過這個冬天,因為在野外它會被凍死的。因此有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發起了運送白鸛回家的活動,但是想要將白鸛抓住可沒那麼容易。
白鸛在自然界中是出了名的「機靈鬼」,幾乎沒有人能夠靠近它們。它們通常會與其他物種保持至少10米的安全距離,一旦有其他物種進入到它們的警戒範圍,它們要麼立刻就飛走,要麼觀察情況準備「戰鬥」。當人類企圖靠近那隻落單的白鸛時,它唯有選擇逃跑。幸運的是,最終這隻白鸛還是被抓住了,然後被人為地返送回大多數白鸛的棲息地。無獨有偶,11月份初有著「世界最冷地區」之稱的雅庫特迎來了近30年來第一隻火烈鳥,當地人們對此十分興奮。但是鳥類專家隱隱擔憂,因為按照正常情況來說火烈鳥是不會去到那麼寒冷的地方的,這背後一定有某種原因影響了它們在飛行時的方向辨別。
俄羅斯鳥類學家阿列克謝·愛貝爾對此說道,目前這兩起案列還只是個例,不排除自然界中突如其來的暴雨等突發天氣現象讓它們迷失了方向。但如果這種現象之後還繼續發生的話,那麼我們應該思考這些候鳥是否已經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實際上氣候變暖給鳥類造成的影響早在十幾年前就有所凸顯了,然而很多時候人類也僅僅是分析它們為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如何受到影響,並沒有對這個問題提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