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地磁暴導致低軌衛星高度快速下降

2020-11-28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0月8日和9日產生的地磁暴,使我國短波通信受到了不利影響。此外,高層大氣密度的增加還造成了高度較低的衛星軌道發生了明顯變化。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首席預報員薛炳森表示:「此次地磁暴的特點是:電磁場擾動相對較強、從地球兩極注入的能量很大,加之持續時間較長,因而對高層大氣影響較大。」

  監測顯示,此次地磁暴期間,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的下降速度是平時的4倍左右。「軌道高度越低,衛星軌道受大氣的影響越嚴重,預計運行高度比國際空間站低的衛星,軌道高度下降會更大。」薛炳森介紹。

  由於地磁暴期間中高層大氣部分電離,因而磁場的劇烈變化會使大氣分子運動加快;同時,還會有部分中高能粒子注入到中高層大氣中,最終導致低層大氣向上擴散,使得衛星軌道上大氣密度增加,衛星所受阻力較平時明顯加大,做成衛星速度的下降高於平時,因此衛星軌道高度的下降也更明顯。薛炳森建議:「相關衛星運控部門要注意衛星軌道變化,及時調整衛星軌道控制計劃。」

  中高層大氣變化導致的衛星軌道變化是空間天氣的重要效應,在太陽活動高年期間尤為嚴重。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將認真分析磁暴對衛星的影響,做好太陽風暴及其後續影響的預報工作。

  (責任編輯:郝靜)
   

相關焦點

  • SpaceX計劃發射1584顆低軌衛星 距地高度僅550公裡
    SpaceX計劃發射1584顆低軌衛星 距地高度僅550公裡  Carly Feng • 2018-11-09 14:00
  • 新興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發展
    作者:趙子駿、魏凡、鄒明,中國電科電子科學研究院,中國電科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專家  與90年代的低軌星座浪潮相比,新興星座主要具備以下優勢:批量化、模塊化生產降低了衛星製造成本,火箭重複利用和「一箭多星」技術降低了發射成本。然而,低軌星座面臨快速發展的地面網絡以及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的激烈競爭。文中從建設費用、容量密度、地面終端等方面對這三類系統進行比較,分析各自的優劣,並分別從民用市場和軍事應用兩個方面,分析新興低軌星座的發展前景。
  • 低軌衛星通信行業發展概況
    按照衛星軌道高度不同,通信衛星可分為:低軌衛星,軌道高度為 400km~2,000km;中軌衛星,軌道高度為2,000km~35,786km;高軌地球同步衛星,軌道高度為 35,786km。過去,通信衛星以高軌地球同步衛星為主,其繞地球飛行的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一致,一顆衛星可以覆蓋地球三分之一的面積。因軌道資源緊張、傳播延時長、無法覆蓋高緯度地區等問題,高軌衛星市場近年來日漸萎縮,而低軌衛星憑藉其各項優勢逐漸興起。
  • 【智庫聲音】美國商用低軌衛星的軍事借鑑
    來源:學術plus 引 言 空間領域目前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進入空間的成本突然大幅下降,以及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的衛星不斷出現,這些小衛星可以幾十顆同時發射,部署在低地球軌道,建立一個比傳統衛星功能更強大的全球星座。
  • 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現狀與未來發展
    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現狀與未來發展[J].通信技術,2020,56(10):.通過介紹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組成及特點,對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發展現狀從傳統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和新興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兩方面進行介紹。最後,從星天空地海一體化通信、衛星通信多種功能深度融合、超大規模異構星座組網及其智慧衛星移動通信等講述未來發展趨勢。
  • 5G+低軌衛星,重要進展
    這是自今年初正式開始二發星型號研製以來,銀河航天首次在西安載荷AIT研發示範線上進行載荷研製工作,是示範線上研製的首個寬帶通信衛星載荷,也是具有國際先進性的Q/V/Ka頻段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載荷。銀河航天西安載荷AIT研發示範線首套載荷的下線,意味著銀河航天在自研寬帶通信載荷方面邁出堅實一步。
  • 空天信息產業深度報告: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呼之欲出
    隨著近 20 年來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通信系統信號處理能力、通信帶寬不斷提升,困擾 LEO 小衛星通信系統的掉線率高等技術問題得以解決,衛星的體積、質量、成本逐年下降,可靠性、集成度逐年提升。加之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湧入中小型運載火箭行業,使得火箭發射供給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低軌道小衛星星座的大規模部署初步具備先決條件。
  • 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從高軌到低軌,新起點上的衛星通信產業
    (2) 低軌衛星通信系統:衛星距地面高度在 500-2000 公裡,系統通常由分布於 若干軌道平面上衛星構成的,衛星形成的覆蓋區域在地面快速移動,軌道周 期通常在 2 個小時左右。(3) 中軌衛星通信系統:衛星距地面高度在 2000-35786 公裡之間,單星覆蓋範 圍大於低軌通信衛星,是建立全球或區域衛星通信系統的較優解決方案。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衛星通信、地面通信競爭與融合交織,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升級,有望帶來衛星通信商用新氣象。衛星通信從誕生開始就處於與地面通信的競爭局面,地面通信的發展快速壓制著衛星通信的發展步伐。現階段,我國地面通信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逐步將重心轉移到打造天基通信系統。Space X等巨頭穩定發射衛星,已經逐步證明了巨型低軌通信衛星星座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 國金證券:全球配置衛星網際網路 低軌衛星成寵兒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國金證券行業觀點衛星通信、地面通信競爭與融合交織,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升級,有望帶來衛星通信商用新氣象。衛星通信從誕生開始就處於與地面通信的競爭局面,地面通信的發展快速壓制著衛星通信的發展步伐。現階段,我國地面通信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逐步將重心轉移到打造天基通信系統。
  • 低到突破自殺軌道的低軌衛星,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持續近兩年的日本極低軌試驗衛星(SLATS,Super Low Altitude Test Satellite)最近結束了。低軌衛星普遍飛在距離地球400-1500千米的高度,這裡的大氣密度雖然已經低到海平面的幾十億乃至萬億分之一,但依然會對衛星造成微弱阻力,長此以往會逐漸把衛星拖回大氣。一般認為到300千米就是自殺軌道。
  • 北鬥百問丨淺談火熱的低軌衛星與5G
    特別是最近馬斯克的SpaceX發射第八批星鏈計劃成功後,低軌衛星的熱度更上了一個層次。5G不用說,一直都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頭戲。接下來,我們可以先來談一談低軌衛星。 低軌衛星主要是指,運行在低軌道平臺的衛星系統。根據平臺高度可以把衛星分為高軌、中軌和低軌。低軌衛星,也稱近地軌道衛星,特指軌道飛行高度為200~2000km的衛星集合。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低軌網際網路衛星星座利用運行在 200-2000km 軌道高度的衛星群向地面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通過多 顆衛星組網實現全球覆蓋。過去,低軌衛星因為距離地面較近,多用於對地觀測;隨著衛星成本及運載火箭發 射價格的下降,採用低軌通信衛星星座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具備了一定競爭力,全球多個企業提出了低軌星座 計劃並逐漸付諸實施。
  • 低軌衛星的安逸時光到頭了?
    低軌道衛星的軌道高度為200—2000千米,在這個高度範圍內的衛星即是低軌道衛星。這篇文章特別強調了中俄對低軌道衛星的威脅,同時指出有了一系列上升式反衛星能力,我國可能使用直接撞擊技術瞄準和摧毀低軌道上的監視衛星、中軌道上的GPS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預警衛星,也存在使用單個核彈頭對低軌道衛星進行大規模殺傷的潛在可能。
  • 詳解低軌衛星通信與5G/6G的關係
    根據軌道高度,衛星可以分為高度500至2000 km的低地球軌道(LEO)衛星,高度2000至36000 km的中地球軌道(MEO)衛星和高度約36000公裡的對地靜止軌道(GEO)衛星。與中高軌道衛星相比,低軌衛星傳輸延遲更短、路徑損耗更小,因而受到廣泛關注。
  • 未來用低軌衛星上網,除了美國「星鏈」,你還能選誰?
    而低軌寬帶通信星座可以更好地對全球進行通信網絡覆蓋與升級。早在2015年1月,SpaceX公司CEO馬斯克就宣布其打算發射約1.2萬顆通信衛星到太空軌道的「星鏈」計劃,從2020年開始工作,旨在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廉價、快速的寬帶網際網路服務。
  • 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投入商業化運行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5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一顆微納試驗衛星同風雲三號D星一同被發射入軌。近日,這顆衛星通過在軌測試,正式轉入商業化運行階段。 這顆試驗星是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已從試驗走向了試用。國內外有許多人從事低軌導航增強的研究,但還沒有做工程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