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0月8日和9日產生的地磁暴,使我國短波通信受到了不利影響。此外,高層大氣密度的增加還造成了高度較低的衛星軌道發生了明顯變化。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首席預報員薛炳森表示:「此次地磁暴的特點是:電磁場擾動相對較強、從地球兩極注入的能量很大,加之持續時間較長,因而對高層大氣影響較大。」
監測顯示,此次地磁暴期間,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的下降速度是平時的4倍左右。「軌道高度越低,衛星軌道受大氣的影響越嚴重,預計運行高度比國際空間站低的衛星,軌道高度下降會更大。」薛炳森介紹。
由於地磁暴期間中高層大氣部分電離,因而磁場的劇烈變化會使大氣分子運動加快;同時,還會有部分中高能粒子注入到中高層大氣中,最終導致低層大氣向上擴散,使得衛星軌道上大氣密度增加,衛星所受阻力較平時明顯加大,做成衛星速度的下降高於平時,因此衛星軌道高度的下降也更明顯。薛炳森建議:「相關衛星運控部門要注意衛星軌道變化,及時調整衛星軌道控制計劃。」
中高層大氣變化導致的衛星軌道變化是空間天氣的重要效應,在太陽活動高年期間尤為嚴重。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將認真分析磁暴對衛星的影響,做好太陽風暴及其後續影響的預報工作。
(責任編輯: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