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百問丨淺談火熱的低軌衛星與5G

2021-01-16 今日北鬥



伴隨著「新基建」的風口,衛星網際網路以及低軌衛星的話題熱度慢慢火了起來。特別是最近馬斯克的SpaceX發射第八批星鏈計劃成功後,低軌衛星的熱度更上了一個層次。5G不用說,一直都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頭戲。接下來,我們可以先來談一談低軌衛星。

 


低軌衛星主要是指,運行在低軌道平臺的衛星系統。根據平臺高度可以把衛星分為高軌、中軌和低軌。低軌衛星,也稱近地軌道衛星,特指軌道飛行高度為200~2000km的衛星集合。按照軌道高度不同對衛星進行分類,除低軌衛星之外,還有中軌衛星(2000km~20000km)以及高軌衛星(20000km以上)。


 

衛星軌道有高中低之分,但重要程度上沒有區別,比如說高軌道衛星中用於觀測天氣的風雲系列衛星、中軌道衛星的王牌——衛星導航系統,包括北鬥和GPS、以及現在備受關注的低軌道衛星。

 

特別插播一下,我國的北鬥三號系統收官之星將於6月16日10時30分左右擇機發射,詳情可點擊: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將於本月16日上午10時30分擇機發射 或有現場直播



最常見的是低軌衛星在通信領域的功能,還有低軌遙感星座等等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當屬低軌衛星的通信功能。

 

要知道,在信息領域裡,三個重要的領域分別是通信、導航以及遙感。而基於通導遙一體化服務是未來信息網的核心關注點之一。

 


我們常說衛星導航與低軌衛星聯繫密切,即便我們有了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但也仍然需要低軌衛星的幫助。

 

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例,如果說北鬥系統可以幫忙解決室外用戶90%以上的導航定位需求,那麼剩下的10%便需要低軌衛星的信號增強去補充幫忙。

 

這是因為,北鬥系統的大多數衛星距離我們地面,有著大概2萬多公裡到3萬多公裡的距離,所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信號到達地面的時候,信號會非常弱,這叫做GNSS的天然脆弱性。

 

在衛星數量不夠/有遮擋幹擾等的情況下,導航定位速度慢

 

這個時候,便需要導航增強系統,即能夠增強導航性能的系統,主要是信息增強和信號增強這兩類。

 

信息增強是通過修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誤差來提高導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等的方式。信息增強信息並不提供觀測量,只提供消除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誤差,提高導航定位性能的方法。信息增強通常需要的是傳輸信道,能夠把增強信息發送給用戶。

 


之所以低軌導航信號增強系統如此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

能夠改善衛星分布,提供更好的導航定位精度和可用性;具有更快的都卜勒速度變化,能夠儘快固定整周模糊度;低軌小衛星系統的建設成本低,啟動速度快,能夠作為中高軌導航星座的補充備份。

 

此外,基於低軌衛星的導航與通信的深度融合也是當前低軌衛星星座建設的重點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馬斯克的星鏈項目,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希望打造高速網際網路,以覆蓋到人跡罕至的地區,使得地球上幾乎所有地區都可以使用廉價且穩定的高速寬帶。這與5G聽起來非常的相似。

 

可能有人會說,星鏈項目或者低軌衛星通信會使得直接跳過5G進入到6G時代。

 

其實不然,低軌衛星通信與5G更多是兼容並茂。

 

5G的優點是「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但極度依賴基站的建設。目前5G基站的覆蓋範圍小,只有300米且耗電高。

 


目前地面移動通信僅覆蓋約20%的陸地面積,小於地球表面積的6%。而在行業應用需求中,特別是空中、海洋、森林、沙漠地區及其他地廣人稀的區域,對於空中飛機及無人機、海上油井和船舶、森林防火及野生動物的視頻監控、電力線路和鐵路沿線的巡檢、邊境線的防控等應用場景,很難實現建立基站,實現5G的使用。而且前期的收入規模與基站建站成本、運營及維護成本也不相匹配。

 

而星鏈計劃與5G相反,覆蓋面廣,不依賴光纖基建但尚無法在通信設備高密度地區無法提供優質穩定通信服務。而且衛星能夠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時,衛星通信可以提供很好的作用。

 

但想要接收到星鏈的信號,可能需要使用一個披薩盒大小的接收器。同時由於衛星與地面終端的通信距離、功率密度、多天線部署等受到較多限制,衛星通信的頻譜效率遠低於同期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也就是說,5G適用於高密度環境,但不適用於農村及任何地廣人稀的環境。星鏈卻能適用於無法承擔光纖基站建設成本的人口低密度區 ,像山區、海島等5G沒有優勢的地方。

 


比起SpaceX的發展,我國的低軌衛星建設還在逐步發展。

 

基於5G的低軌衛星通信策略,我們需要先爭取到更多的頻段資源。現階段,Ku、Ka等高頻段資源逐漸枯竭,將難以滿足未來巨大的頻譜需求。而頻率更高的Q頻段、V頻段和太赫茲頻段將成為下一代通信衛星布局和爭奪的焦點。

 


同時,如果可以形成基於5G的統一低軌衛星通信技術體制,對於商業規模,以及我國的通信衛星走向國際都大有裨益。與之類似的,是可以推動商業航天與移動通信、集成電路等產業的跨界合作,共同研發推進衛星發射的技術進步,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

 

 



相關焦點

  • 5G+低軌衛星,重要進展
    這是自今年初正式開始二發星型號研製以來,銀河航天首次在西安載荷AIT研發示範線上進行載荷研製工作,是示範線上研製的首個寬帶通信衛星載荷,也是具有國際先進性的Q/V/Ka頻段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載荷。銀河航天西安載荷AIT研發示範線首套載荷的下線,意味著銀河航天在自研寬帶通信載荷方面邁出堅實一步。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除了國防科工系統正在建設的低軌道衛星外,國內航天市場中的民營公司也在積極布局低軌衛星通信市場,如銀河航天,該公司致力於通過敏捷開發、快速迭代模式,規模化研製低成本、高性能小衛星,打造全球領先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星座,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天地融合通信網絡。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隨著低軌衛星星座的部署及發射,民營力量在衛星行業逐漸崛起。在部署低軌衛星星座的公司中,已經穩步進入發射階段的主要有美國的Space X和OneWeb,到2020年2月15日,SpaceX的StarLink計劃已發送300+顆衛星,坐穩在軌衛星數第一的位置。
  • 我國「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在岱山海域首...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聯合中國聯通,在岱山海域圓滿完成低軌衛星網際網路
  • 全球首富「5G+低軌衛星」獲批!
    最新事件: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全票(5:0)通過了世界首富Jeff Bezos的亞馬遜的「Kuiper計劃」---斥資100億美元把多達3236顆低軌衛星送入太空,FCC規定,「Kuiper計劃」要在2026年7月30日之前完成其中50%的衛星的發射並運營之。
  • 國金證券:全球配置衛星網際網路 低軌衛星成寵兒
    航天公司在火箭製造、衛星生產、星座搭建都是重資產運營,發展初期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對外部融資依賴較大。根據航天十二院戰略規劃推進部測算,巨型的網際網路星座建設如OneWeb、StarLink等建設規模達千顆衛星,其資金需求在百十億美元左右。建設規模在百顆衛星級別的星座,資金需求也在30億美元左右。航天企業越過死亡谷,資金儲備是關鍵。死亡谷,是創業企業在獲得正向現金流之前的一段盈虧曲線。
  • 當5G遇上衛星——中國聯通與航天科工完成國內首個「5G+低軌衛星...
    中國聯通-航天科工「低軌衛星+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圓滿成功2020年12月1日上午7時15分左右,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過境岱山縣海域,演示人員使用5G手機撥打聯通移動號碼,與岱山縣指揮大廳實現了通話,聲音清晰無卡頓,並體驗了使用5G手機上網觀看視頻、發送微信,感受海上5G+衛星網際網路通信。
  • 中國航空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這些年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很好的發展,這完全得益於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我們都知道在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終於,經歷了一系列這種情況以後,我國開始研製屬於自己的導航系統,如今北鬥導航系統終於完成了組網,讓我國全國上下都為之歡呼雀躍。然而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中國航空又有一個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 北鬥導航計劃再升級,佔領低軌和頻段,讓歷史不再重演
    ,北鬥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我國將要建設天際低軌增強系統,建成之後,全世界有可能在2025年之前享受到「釐米級」的定位服務。,世界上大部分的衛星都在中地球軌道上,而北鬥衛星是處於中高軌道上面,雖然單顆衛星覆蓋的面積越大,但是距離太遠會導致衛星信號變差,在一般情況,為了解決導航衛星的信號問題,會採用地基增強和天基增強兩種方案,也就是建設地面基站或使用中繼衛星的方式來實現。
  • 陳山枝談低軌衛星通信發展:與5G兼容、6G融合
    光明網訊(記者 孔繁鑫 李政葳)「低軌衛星通信當前與5G是互補關係,未來將成為6G的構成部分。」在11月1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大會(CNIRC 2020)上,中國信科副總經理、專家委主任,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這樣說。
  • 空天信息產業深度報告: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呼之欲出
    雖然目前低軌通信衛星仍存在需要衛星數量多、維護困難等問題,但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以及 Space X 公司為代表的航天公司研製出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低軌衛星的發射和管理成本將大大降低。2.1 困擾早期低軌衛星系統的技術壁壘逐漸消除人類利用低軌通信衛星實現全球通信的工程並非首次提出,早在 20 多年前就已經建立過低軌衛星通信網絡。
  •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通信試驗成功
    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一系列緊張調試之後,船上的5G手機順利接入網絡,能夠順暢地瀏覽網頁、視頻聊天、撥號通話等。茫茫大海,沒有地面行動網路信號覆蓋,航行的船隻很容易變成「信息孤島」。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所有「雙百企業」原則上都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中長期激勵工具,擴大員工持股試點範圍將優先選擇「雙 百企業」,建議重點關注公司股權激勵進展。院所改制步入實施階段,航天九院下屬研究所注入高度可期。具備衛星通信基帶晶片核心競爭力,天通、低軌網際網路衛星應用前景廣闊。公司是國內擁有衛星通信基帶 晶片技術的兩家企業之一。公司自 2013 年開始前瞻布局衛星移動通信領域,並承擔了國家在衛星通信領域的重 大專項任務,2015 年 9 月發布了 HTD1001 衛星移動通信與北鬥衛星導航一體化基帶處理晶片。
  • 新興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發展
    與1990年代的銥星等低軌星座相比,新興低軌星座擁有多種發展優勢:火箭重複利用和「一箭多星」技術極大降低了衛星發射成本;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促成了衛星的模塊化、組件化和小型化,顯著降低了衛星的尺寸、質量、功耗和研製成本;批量化、模塊化衛星製造技術顯著降低了衛星的製造成本。
  •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
    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一系列緊張調試之後,船上的5G手機順利接入網絡,能夠順暢地瀏覽網頁、視頻聊天、撥號通話等。茫茫大海,沒有地面行動網路信號覆蓋,航行的船隻很容易變成「信息孤島」。
  • 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投入商業化運行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5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一顆微納試驗衛星同風雲三號D星一同被發射入軌。近日,這顆衛星通過在軌測試,正式轉入商業化運行階段。 這顆試驗星是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已從試驗走向了試用。國內外有許多人從事低軌導航增強的研究,但還沒有做工程驗證的。
  • 由38顆低軌衛星組成的「天啟星座」已有7顆星在軌組網運行
    由38顆低軌衛星組成正在建設運營的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計劃於2021年年底前部署完成。目前已有7顆星在軌組網運行並提供衛星物聯網數據服務,初步形成了天地一體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為全球物聯網用戶提供衛星數據服務。這是記者從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日前在京主辦的「衛星物聯網產業發展戰略高層論壇」上獲悉的。
  • 對話時空道宇王洋: 低軌衛星的賽道是準確的,未來要搭建航天生態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月,時空道宇低軌導航增強衛星星座首發雙星順利通過出廠評審,全面具備發射條件,發射後將開展全球首個商用低軌導航增強系統驗證。據悉,目前時空道宇已擁有微小衛星產品級設計及批量生產交付能力,核心配套星載單機全部為自主獨立研發,積累了150餘項發明專利。除衛星製造外,其業務範圍還涉及衛星地面設備製造、衛星運營與應用等全產業鏈。
  • 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成功首航 低軌衛星成通信新寵兒
    華泰證券分析師王林6月15日報告指出,低軌衛星通信具備廣泛應用場景,典型應用場景包括低軌衛星網際網路、航天網際網路、車聯網、基站回傳以及天基物聯網等,預測2022年全球低軌衛星互聯服務市場規模約1100-2000億美元。近年來,海外以Starlink和Oneweb為代表的公司正大力發展低軌衛星星座,兩家公司均計劃於2021年實現覆蓋全球的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提供全球服務。
  • 我國低軌物聯網星座初成,「萬物互聯」再添關鍵一環
    覽潮網 11月5日訊(記者  陳曉晟)上周,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啟6號衛星是「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星座也將是我國首個投入運營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隨著我國低軌物聯網星座建設不斷推進,「萬物互聯」再添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