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敬畏宇宙的人會熱愛生活

2020-08-22 懂點冷知識

不久前看了這本新出版的《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不得不說,非常簡單易讀,對於有物理、宇宙學基礎的人來說,讀起來易如反掌。對於好奇的孩子、青少年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科普書。

讀這本書的時候,想到了一段和以前一位公司總監的搞笑的對話:

有一天,說她要成立新的小組了,一個組取名叫Galaxy,問我還有兩個組怎麼取名字?

我心想,你特麼一個小組都叫Galaxy(星系)了,我還能給你取啥名字?怎麼叫層級關係都不對啊。

我說你不如叫獵戶座Orion?脈衝星 Pulsar?造父變星 Cepheid?超新星 Supernova?她都不滿意……

我說你還是不要用Galaxy這種太宏偉的東西了,你不如建一個大組叫「基本粒子」,下面兩個小組,一個叫玻色子,一個叫費米子,顯得自己比較謙虛。

書中關於玻色子和費米子的介紹

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遵循不相容原理。玻色子(如光子)作為交換粒子,在粒子之間傳來傳去,負責產生相互作用力。——《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

然而,她還是執著於她的Galaxy。

經過了一番對話,最後她唯一滿意的是Nebula。

當時剛好是哈勃望遠鏡30周年,我發現NASA有個網頁,可以查詢「哈勃望遠鏡在你生日那天拍到了啥?」 於是告訴她可以在這裡用你新小組的成立日期查詢,可以用來作PPT背景圖。

這是哈勃在我生日拍到的

之所以想到這個段子,也是因為《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這本書中出現了我當時想到的各種星系、星體的名字。

星星那麼多,我腦子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名字居然是Betelgeuse(參宿四,也叫獵戶座α星),是夜空中第十亮的星,僅次於Rigel 參宿七。

為什麼會想到Betelgeuse呢?因為《銀河系漫遊指南》裡面的男主的外星人朋友Ford Prefect是Betelgeuse 7號行星的「人」。

(Ford是他的英文名,其實他真名的發音只有Betelgeuse VII的語言裡才有,然而他自己讀不出來……)

可能因為我太愛《銀河系漫遊指南》了,開腦洞的時候很容易蹦出裡面的梗。

我喜歡的另一個梗是(當時主角二人組被扔出飛船):假如你屏住呼吸,你在太空中可以存活大約三十秒。然而,考慮到宇宙是如此之大,你在三十秒內被宇宙飛船接住的概率是:

不小心跌入太空被接住的概率

還真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啊。

(對,我也把參與商這兩個名字推薦給了那位總監朋友:一個組叫「參」一個組叫「商」,坐在兩個不同的大廈,一組上晚班,一組上早班,豈不是完美?)

看完這本書後,我又給她提供了一個之前沒想到的名字:Quasar 類星體——距我們非常非常遠能量非常非常大中心有超級黑洞的一種星系核,相當於上億個太陽。

然而她說她現在更喜歡中文名,於是把Quasar翻譯成了中文:魁霎。多美優美的翻譯。

除了以前建議她用哈勃照片做PPT背景,我在這《宇宙觀》本書中又發現了一個雕塑界寶藏,叫量子雕塑,於是建議她用這種雕塑做PPT的配圖和icon。


量子雕塑

(不是廣告)不過,能看宇宙科普真好,帶插圖的更是如此,有一種「穿越時空 萬物萬事無蹤」的感覺。

我想,懂得敬畏宇宙之美、之神奇的人,一定會熱愛生活,就像《銀河系漫遊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說的:

這個世界的複雜、豐富、陌生非同尋常,令人敬畏無疑。我想說,這種複雜性不但能夠這樣單純地起源,也很可能源於絕對虛無,這是最為美妙卓絕的構想。一旦你發現某種端倪,看出它如何發生,就太美妙了……有機會在這樣的宇宙花上人生的70或80年是我認為最值得的。

相關焦點

  • 《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
    宇宙中的神奇奧妙如同浩瀚夜空般深邃隱秘,未解之謎有如夜空中的璀璨繁星,多得數也數不清。這本《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將帶你踏上一段認識宇宙、了解天文學的旅程。小至夸克、原子,大至星系、宇宙,它會向你展示近現代的科學家是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物理法則和科學知識,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的。
  • 開啟一場宇宙時空之旅,讓想像穿越無邊桎梏
    仰望星空的人,既浪漫又孤獨。 「 星空和宇宙,一個離普通人既遙遠又陌生的話題。而總有那麼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的時空,卻常常在寂靜的夜裡仰望星空,為那無邊的未知世界所痴迷幻想。是人類的好奇心和挑戰未知的勇氣,成為了聯結一切智慧的紐帶。」嗨,好久不見。
  • 《宇宙的徵程》:一本書,帶你穿越時空,開啟認識宇宙之旅
    在太空的插畫簡潔生動又大氣磅礴,那黑色太空中的漫天星光閃爍讓人感動,那藍色銀河中或遠或近圍繞太陽轉動的大小行星莫名可愛,那巨型恆星大爆炸的畫面無比震撼,那黑洞吞噬一切力量令人生畏......神奇瑰麗的宇宙就這樣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 宇宙時空之旅
    宇宙是親密的。星群撞擊而亡,所有麻雀橫行。電波穿過深海的魚骨來製造一次閃爍,遙遠的炸裂先於夢境解放枝頭的衛星。黑夜是時間的原型,我是一無所知的產物。如果把宇宙的出生到現在這138億年壓縮成一年來看,我們的文明不過是佔了最後的14秒,我們每一個人,偉大的歷史,戰爭,發明,各種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都只有這麼14秒。
  • 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霍金對哲學家的不滿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已經不再象牛頓所描述的那樣無窮無盡了,我們所感知的時間也不再象牛頓所暗示的那樣無休無止了。但是我們認識之中如此重大的改變對我們的思想有意義嗎?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這樣的揣測:這次列車十有八九、真的,已經抵達終點了。老子在站臺上的迎接,宣布了「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的努力已經抵達終點,也給「人類為理解宇宙的智力鬥爭歷史長期的光輝篇章打上一個休止符」。同時,霍金們的探索之旅又給老子思想平添了許多具體的、真實的例證,使得《老子》中那些玄妙的文字變得真實而容易理解。
  • 《宇宙:潛在的新世界》縱觀地球40年奇妙發現的宇宙時空之旅!
    這本書再次告訴我們,從宇宙的角度看,人類的本質是何等雄渾的信息。自1980年第一版出版以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目錄連續70周被霸佔,作為科學書籍在歷史上首次突破50萬冊,在全世界售出近1000萬冊的《卡爾·薩根的宇宙》被評為歷史上閱讀最多的科學書籍之一,同時也是跨越時代和國界,給宇宙探險帶來希望的教養書傑作。
  • 冬日,來遵化這裡開啟一場穿越時空之旅!
    冬日,來遵化這裡開啟一場穿越時空之旅!>冬天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蒼涼之感,萬物蕭條的時節總讓人打不起精神,溫度的驟降讓敏感的心溫也低了又低,不知是對冬少了熱愛,還是經歷滄桑漫染的緣故,總是讓人無法從寒冷中擺脫出來。
  • 我為什麼熱愛數學?論宇宙的永恆
    小編很清楚,從小到大,無數人被數學困擾。恨都來不及,何來熱愛?但也有無數人,窮盡一生,夜以繼日地探索。這談不上悲壯,也談不上奉獻,只是出於最真摯的熱愛。我只能這樣解釋:在大爆炸之前,根本沒有「哪裡」一說,也沒有「裡面外面」一說,因為這兩個詞所指的,都只存在於我們所能理解的時空。而宇宙之外,也是無意義。這個「無意義」,類似於分母為零,是一種無維度的不存在。當然這只是一種理論,即便它被很多人認可,也被很多觀測數據支持(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天體紅移現象),我們也不能確定其正確性。一切都在發展。
  • 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火了,上遊新聞邀你探索宇宙...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實體化宇宙歷,遊客可以參觀任意的時空坐標,該是多麼浪漫的事情。近日上線B站的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未知世界》,就把這個想像化作了圖像,該片目前總播放量近千萬次,追劇人數62.3萬,彈幕數量5萬條,評分9.7分。
  • 宇宙是什麼樣的?如果宇宙是環狀結構,時空穿梭或將會實現?
    如果你登上一艘宇宙飛船,並且這次太空旅行足夠久,速度也足夠快,一路上還沒有意外撞上另一顆行星或者是恆星,也沒有黑洞把你吞噬,最後有可能會回到你一開始出發的地方嗎?宇宙是環狀結構嗎?多年來,科學家認為宇宙是扁平的,就像一張紙。這樣想來,如果你一直都以直線路逕行進在宇宙中,你只會飛向無限遠的地方。
  • 宇宙時空之旅:15張最有內涵的宇宙照片
    國家地理頻道《COSMOS:宇宙時空之旅》2014年12月26日榮獲第四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音樂音響獎殊榮。國家地理頻道上億美元打造的13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COSMOS)》在2014年也炒熱了全球星際科幻類影片市場。有網友觀後寫道:這部紀錄片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影響甚至改變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作品,它不但有著科學的縝密思維,更有著文學的浪漫情懷,它讓我在仰望星空,俯瞰大地時,多了一分濃濃的敬畏與謙卑,更多了一份探索的責任感。
  • 一場跨越了宇宙和海洋的藍紫色系婚禮
    這場婚禮跨越了宇宙和海洋,浪漫得無以復加。 而那些穿梭於婚禮舞臺的浩瀚之鯨則更讓人感到驚豔,手工搭建的巨大鯨魚想必每位來賓都嘆為觀止。它自深海底下一躍而上,遨遊在這繁星點點,波光粼粼——優雅而又神秘,象徵了這愛比雲要高。比海要深。 婚禮場地由藍到紫漸變的主色調能看出設計師的美妙巧思,有別於傳統藍色主題婚禮的單調,這源自堇青石的色譜唯美迷人。
  • 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火了,上遊新聞邀你探索宇宙奧秘
    1月1日,宇宙大爆炸,從此有了時間;1月10日,最早的恆星開始發光;8月31日,我們的太陽誕生了;10月9日,地球出現了生命;12月31日,晚上23時,人類出現了……」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實體化宇宙歷,遊客可以參觀任意的時空坐標
  • 以心觀星、錘鍊「金課」, 南大李向東教授央媒傳「金」話宇宙
    《課程思政面對面》今起解鎖答案聽李向東教授解讀如鹽在水的育人哲理實事求是、以人為本、融合創新科學精神和宇宙之美人文關懷與培根塑魂從來都是「天人合一」《宇宙簡史》的八個專題2014年,天文學院面向理科學生開設了「天文探秘」課程,建設了慕課併入選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 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是一場關於時空的追尋
    數百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天空和宇宙的探索,從「日心說」到「宇宙大爆炸」,這不僅是一場對行星與恆星探索,更是一場對宇宙起源、時間歷史的偉大追尋。從人造衛星升空到月球漫步再到火星探測,這是人類對無垠宇宙的憧憬、也是對未知空間的嚮往。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播出
    泰森解釋,「從《宇宙:個人遊記》之後,我們發現了上千的太陽系外行星,我們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可以幫助解析為何其他粒子會有質量,我們強烈認為多元宇宙(即平行宇宙,尚未被證實,即在人類的宇宙之外,很可能存在著其他的宇宙)的存在,我們還發現了暗能量,那是在真空中的一系列的斥力,它抵抗著萬有引力,對整個星系的壓縮、加速宇宙膨脹,還有很多科學的新發現,所有的這些都發生在過去的34年裡,這些新的內容都將會出現在紀錄片中
  • 敬畏月球——重溫《宇宙與人》
    無意中翻出一本閒置的舊書《宇宙與人》,這是十幾年前一部科教專題片的解說詞和圖片合集。當時這部片子和這本書很是火了一陣子,尤其是激起了許多少年兒童探秘宇宙的強烈興趣,然而我卻一直沒有細讀。隨手翻到一個專門說月球的章節,看到俄羅斯的幾位著名科學家提出「摧毀月球」計劃,儘管十幾年過去了,迄今為止這一荒唐的計劃顯然並未付諸實施,但我還是想說幾句。
  • 除了知道個宇宙大爆炸,你的宇宙觀是什麼?
    按範圍來說,應該是宇宙觀。當然了,三觀裡的「世界觀」其實應該就是宇宙觀的。但,那得是無限放大的世界觀,才能成為宇宙觀。基本上三觀裡的「世界觀」還局限於對地球的認識,連太陽系都出不了,更別說銀河系,更別說整個宇宙。
  • ——「宇宙簡史」課程建設的實踐與認識
    因此,自然科學在培養健全人格、愛國情懷等方面大有可為,而「宇宙簡史」正在進行這方面探索。  2014年,我校面向理科學生開設了「天文探秘」課程,建設了慕課併入選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此基礎上,為了將天文學與文史哲思維貫通,面向文科學生,我們進一步精心打造了「宇宙簡史」通識課程,於2018年9月上線中國大學MOOC,現已開課四次、逾5萬人選學;同時,在校內採用SPOC混合式教學。
  • 「宅家觀影推薦」值得陪孩子看得最貴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
    【科學史、生物學、哲學、天文學、物理學、人類學……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應有盡有】【為了小孩一直能重看這部,已經續了幾年的視頻會員了】……沒錯,這些評語通通都來自同一部紀錄片,那就是——《宇宙時空之旅》片名:宇宙時空之旅英文名: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導演: 安·德魯揚 / 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