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句話幾乎所有人都曾經聽過,但是在談及天才的時候,大眾往往把他們的成功歸結於靈光一現、無法尋覓的天賦,但是在實際中,無論處於哪個領域,之所以能夠有所成績,最根本來自於他們對於專業知識的龐大儲備,才能在此基礎上,能夠實現一大步的跨越。
如果說天才科學家有很多,那麼愛因斯坦無疑是最有知名度的一個,同樣關於愛因斯坦的各種小故事也極其多,不論是他在小時候的生活學習經歷,還是長大後在創造成就,都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同樣在某種程度上,很多人為了塑造所謂「天才」獨特的一面,營造出一種衝突,所以會把愛因斯坦營造出小時候成績極差,長大後被發掘天賦後一鳴驚人的絕世天才。
一個關於愛因斯坦一直到中學的成績都不好,是一個學習偏才,甚至在某一次下小學考試中只拿了1分的消息,曾經被廣為人知。但是最近,愛因斯坦曾經就讀高中公布了他的成績單,其中滿分為6分,而愛因斯坦的5門課拿到了滿分6分,其他都是5分以及4分,只有一門課法語語言拿到了3分。只看成績單,而不參考他之後的成就,也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如果說愛因斯坦是個差生,是最常見的對天才的誤解之一,那麼還有其他兩個常見的謠言誤解,你聽說幾個?
與其說這是對愛迪生的誤解,不如說是在大多數人童年學習生活中「沒能詳細了解」,其實愛迪生沒有發明了燈泡,而是改進了燈泡,把原本只能短暫使用,總是燈絲被熔斷,而愛迪生發現了可以連續12小時不被熔斷的燈絲,所以不是愛迪生發明了燈泡,而是把40年前已經被發明出的電燈進行了改進。
其實牛頓被蘋果砸到頭,然後藉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幾乎是所欲偶孩子在啟蒙階段都聽過的版本,但是在多方的信息綜合下,不難發現,牛頓確實曾經因為回到家鄉,在看到蘋果從果樹上掉下來而產生過好奇疑問,從而引發後續的思考與研究。
同樣,牛頓也確實沒有被蘋果砸過,只不過是一種戲劇化的衝突表現形式,讓後人在聽到的時候印象更為深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