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地說,冷卻到一定溫度的白矮星,內部的碳元素有可能形成和鑽石相似的結構,但說「白矮星內部是鑽石」肯定是不對的。
恆星演化
一顆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過程如下:
對於中等以下質量的恆星,只會進行前面幾步核聚變反應;比如我們太陽,在末期演化為紅巨星時,紅巨星強烈的輻射會吹散外層的氫元素和氦元素,形成行星狀星雲,然後在內部留下大量的碳元素和氧元素。
比太陽質量再大點的恆星,碳元素和氧元素會繼續發生聚變,生成氖元素等等,對於中等質量恆星來說,核聚變基本到這步就結束了;大質量恆星會繼續聚變,生成矽元素和鐵元素,最後以超新星的形式結束恆星生命,演化為中子星或者黑洞。
白矮星
對於一顆白矮星來說,恆星內部存在大量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白矮星剛形成時,表面溫度高達數萬度,內部原子呈游離態,碳元素還無法結晶。
白矮星形成後,內部不在發生核聚變反應,由電子簡併壓力抵抗著萬有引力,然後白矮星因為輻射逐漸降低溫度,這個過程相當漫長,長達數百億年的時間。
就算是宇宙中最早的白矮星,冷卻到現在都有上千度的溫度;比如距離地球50光年的「BPM37093」,就是一顆年齡長達110億年的白矮星。
科學家根據BPM37093的脈動現象表明,在其內部的碳元素和氧元素,在高壓下已經達到結晶條件,意味著在BPM37093內部會存在類似鑽石的結構。
如果你要把它比喻成「鑽石星球」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這顆白矮星內部的「鑽石」,處於數億個大氣壓強下,和我們平常看到的鑽石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