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能製造對磁性器件行業發展重要性

2020-12-04 生活創意2017

來源:大比特商務網

在此情況下,一些依靠高科技發展的智能製造行業,反而在疫情期間展現出強大的實力,給許多疫情前就大力鋪開的智能化生產的企業大大緩解了生產壓力。

通過無人化、智能化的技術支持和產品體系,在多方面助力社會生產的同時還參與疫情防控生產,其發展潛力也受中央肯定。

《磁性元件與電源》雜誌記者近日採訪了磁性器件、自動化企業以及器件終端應用廠商,深入了解當前智能化生產的概況、趨勢,以及對於企業發展的意義。

智能製造浪潮起

智能製造是近年來伴隨著工業4.0,國家推動製造業智能化升級等大環境變動而不斷被提及的概念,疫情期間智能製造展示出的無人化、高效化等諸多優點,從而獲得更多的報導和關注。國家也接連印發相關文件明確了對智能製造等重點產業的支持。

2020年2月9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支持企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2020年2月18日,工信部印發《關於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其中強調推廣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無人生產等新技術應用。

2020年2月25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明確對智能製造等產業的重點支持。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智能製造在疫情期間曝光度增加,其表現也受到各界認可,相關鼓勵發展政策出臺也為行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契機。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將達到2147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增至3848億美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2.4%。

另有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製造行業市場規模為17775億元,增長率為18%,伴隨著技術的逐漸完善,應用產業的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0億元。

新基建盤活上下遊需求

從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來看,國家「新基建」等促發展政策的施行,不僅推動5G、新能源汽車等下遊終端市場,也盤帶了基站電源設備、儲能電源和能源轉換的核心元器件發展。這些政策都在倒逼著企業加快自我革新,提高創新力度和生產工藝智能化,以迎接當前面臨的挑戰和大環境給予的機遇。

調研機構艾媒諮詢認為,中國智能製造會在《中國智能製造2025》、「新基建」等系列政策助力下的實現逐步穩定的良好發展。

雲啟資本副總裁鄭瑞庭認為:雲啟資本長期關注關鍵零部件和先進位造核心技術的發展,一直看好並投資自有技術項目。在「新基建」的發展推動下,期待國內擁有自主核心關鍵技術的公司可以實現國產替代。

京泉華表示,受益於下遊新能源汽車和5G通信領域的加速發展,京泉華公司核心產品磁性器件和電源的市場需求快速增加。

金剛磁業執行總經理劉關生認為,「在國家『新基建』戰略的推動下,我們非常看好國內市場在5G通訊、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市場機遇。」他表示他們非常有信心在這些領域做出金剛磁業的優勢。

據悉,金剛磁業從成立之初就將產品和市場重點定位在網絡通訊、大電流power bead領域,經過這兩年公司內部材料技術的進步與突破,他們將發力開拓耕耘新型市場,並著力瞄準「新基建」。

成本剪刀差倒逼企業改造升級

市場有變化、新需求,然而用工問題卻成為中國製造業近年來不變的困境,如何應對,每個企業都在尋找應對之策,劉關生認為,提高企業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減少對人員的使用和依賴是最根本的措施。

工業4.0在電子製造業中日益普及,對工業自動化的不斷投入,政府在支持工業自動化方面的參與不斷增加,供應鏈中複雜性的增加,以及對減少時間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的需求都在促進電子製造業智能化生產快速發展。

由於磁性器件、磁芯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量大,員工來源較為分散,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城市,員工更是來自全國各地,本次疫情等非正常因素制約了產業鏈正常運行,這種情形當前同樣在海外多國上演。

眾耀自動化總經理特助劉亞飛說,連年來人員成本上漲,加之人員難招聘,即便沒有疫情,一般往年年後同樣普遍會遇到招工難、用工荒等問題。

據他接觸的很多企業老闆反映,疫情對他們的訂單生產產生一些影響,這也讓他們下定了要推進自動化設備改造的決心。

劉關生告訴記者,在國內疫情較為嚴重期間,部分工人不能及時返工,給金剛磁業復工復產雖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幸他們本地員工比例較高,影響仍在可控範圍內。「我們通過上班時間及生產安排的調整,我們還是保證了主要客戶的產品交貨,將影響控制到了最低的程度。」

大忠電子總工程師文成波說,在復工初期,他們的復工率僅為30%,大大影響了生產交付,隨著時間的推移,復工率較次得以提升。

另有磁性器件企業高層反映,他們公司通知春節期間沒有回老家工人復工復產,但無可避免還是面臨人員嚴重不足的困境。即便如此,在招聘工人時還是規定疫情期間不能招聘外地工人,特別是湖北籍員工,此舉也實屬無奈。

智能製造、產業升級和效率提升是磁性器件產業發展趨勢,自2015年以來,人口紅利逐年加速減弱,伴隨著人工成本上升,與設備成本下降形成的「剪刀差」逐漸擴大,機器換人大勢所趨。

以繞線設備為例,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也持續走低,使得許多線圈企業都可以接受在這類自動化設備上的投入。繞線機設備企業田中精機銷售總監汪月忠此前在接受《磁性元件與電源》記者採訪時笑談,「繞線機也是『白菜價』了!」

視覺檢測需求提升

企業想追求智能化工廠、無人工廠,無非是把所有人工操作的環節以機器替代,在這種需求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工序被智能化升級替代,如視覺檢測。

工業4.0離不開智能製造,智能製造離不開機器視覺。伴隨著現代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機器視覺檢測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各樣的檢查、測量和零件識別,如磁性材料外觀缺陷檢測這類連續大批量生產、對外觀質量的要求非常高的產品,視覺檢測愈發重要。

在過去,這種帶有高度重複性的工作是靠人工檢測來完成,在給工廠增加巨大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且不能保證100%的檢驗合格率。

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曾指出,「媒介即人的延伸」。對於自動化設備而言,它又何嘗不是人的延伸,機器視覺檢測是人類視覺在機器上的延伸,全自動化繞線機是人類肢體在機器上的延伸。

除磁性材料外觀缺陷檢測需求外,微型的磁性元器件外觀檢測需求同樣不可或缺。近年來,在消費類電子產品對輕、薄、短、小等特性的極致追求下,微型一體成型電感(Molding Choke)需要越來越大,對於一體成型電感的市場走勢,博微田村電氣一體成型電感項目負責人錢小龍博士和他的同事們預估其未來每年會以20-30%的增幅不斷發展。

集成了3D相機的機器視覺檢測可憑藉它自動化、客觀、非接觸和高精度的特點代替人工來檢測這些單一、重複性的程序,其精度和速度及工業現場環境下的可靠性都有大幅度提升。在提高磁芯、一體成型電感等產品的合格率,從根本上保障產品質量和節約成本,有著獨到的作用。自動化設備廠高東電子總經理張江波告訴記者,他們當前就正在向市場主推一體成型電感自動化生產設備。

榮旭智能研發人員在檢測設備運行情況

疫情面前自動化成效凸顯

臺達集團董事長海英俊說,這次遇上疫情及復工困難問題,臺達電因為廠區自動化而受惠。他強調,如果沒有自動化,疫情對他們的影響會更大,經過疫情考驗後,凸顯出太依靠人力的工廠是做不下去的,自動化、智能化的趨勢抵定。

「受疫情影響,1月和2月的訂單沒有及時交付,從2月下旬開始,所有設備滿負荷運轉,這些天集中發出了之前的多批訂單產品。」貴陽順絡迅達電子總經理戴正立說。

得益於此前智能化生產車間的投入,順絡迅達幾百臺繞線機保障了他們產品的供應,他們的「拳頭產品」是高頻繞線片式電感,已成為華為、中興、TCL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

「雖然延期開工,但我們前期訂單充足,加上採用智能化生產線,可以保證一季度實現『開門紅』,我們一季度的產值預計同比增長12%。」戴正立說,從2018年開始,順絡迅達作為貴陽「千企改造」項目,分三期逐步搭建數位化車間和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生產管理執行系統、生產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數位化工廠綜合一體化平臺等。目前,一期和二期改造工程已經完成,近600臺生產機器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和產品數據收集。

工業企業的核心就是穩定生產,對於自動化程度不是很高的企業,疫情期間用工荒問題則更加凸顯出來。

智能化升級過程不是一路順暢,對於匆匆上馬自動化的企業而言,自動化「救火」作用並沒有顯得那麼強勁。本來半年內才能完成的智能改造要在一個月內完成,這對於企業來說,時間格外的緊迫。

企業管理者一邊要勸員工返崗,保障員工隊伍穩定,加班加點趕工期;一邊還要加緊培訓員工,儘快運轉新的生產線。工人超負荷工作,還要參加培訓,而疫情期間,人員流動不便,不能進廠培訓,只能遠程視頻培訓,對於實操性較強的設備來說,收效甚微。

所幸,當前國內疫情得到嚴控,企業間的交流和人員流動已基本得到恢復。武漢漢谷醫療科技工程師楊傑表示,物流恢復之後,他們原料供應方面已得到妥善解決。

高東電子總經理張江波、中山科彼特自動化總監柳鵬等人都認為,疫情過後,整個磁性元器件行業,對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需求將會得到明顯提高。

柳鵬表示,他們所有的自動化設備已經實現了模塊化,加之儲備了足夠的人力、物力,隨時可以迎接市場需求。

科彼特自動化設備車間

雖說機器也需要人去看,但確實解放了很多勞動力,劉亞飛指出,「有的產品,用一臺機器可以解決之前的一條生產線,此前十幾個人流水線作業,採用自動化設備可能就只需1-2個人管控就行了,這種情況生產的產品,其產能和品質率顯然高於人工製成。」

此外,劉亞飛認為,對於企業來說,在人員管理方面,也會少擔一些風險,少擔一些責任,畢竟員工進入公司,企業就有責任、有義務去保障工人的各項權利和工作健康安全。

文成波認為,疫情期間因工人難招聘問題,突顯企業需要推動機器換人,企業未來在研發設計產品都要考慮產品是否可用自動化實現生產。企業不管在什麼地方,自動化是首選。

自動化改造潮興起

意識到企業升級刻不容緩,一些磁性器件企業今年在自動化改造方面動作頻頻,直接拉動企業對自動化設備需求的三個主要原因為:一是企業設備更新,二是新增產品線,三是新建產房投產。

智能製造對於磁性器件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磁性器件行業,沒有自主創新能力,輔之以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很難得到下遊市場的眷顧。

3月10日晚,京泉華披露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3.66億元,主要用於新能源車載磁性器件生產建設項目、5G通信磁性器件自動化生產建設項目等。京泉華將利用本次募投項目投資自動化產線,提升電子元器件產品生產製造能力,擴大生產產能,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3月6日,千如電子集團動土興建新廠,該新廠主要做為汽車電子電感產品、部署安排生產高可靠度汽車電子EMI電磁幹擾共模濾波器以及金屬粉末一體成型電源電感器。千如集團計劃對該廠進行智能化升級,引進自動化設備的同時,導入大數據,進行聯網分析,這也是疫情倒逼企業智能化升級的縮影。

1月13日,可立克發布公告,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8930.69萬元,擬用於汽車電子磁性元件生產線建設項目、汽車電子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電源生產自動化改造項目等。

而對於磁芯等軟磁材料企業來說,自動化設備同樣改善了他們的工作環境。

劉關生說,近十年來,國內磁性材料行業生產線自動化水平進步顯著,從初期的前段成型、燒結的自動排坯,到現在後段的包裝外觀視覺自動分選,都大大減少了對人員的使用。

金剛磁業2019年重點投入的包裝外觀視覺自動分選化生產線將此次疫情人員影響降到了最低的程度,劉關生認為未來磁性材料行業自動化的步伐會更快。

據天通控股公告,截至2020年2月29日,該公司此前計劃投入募集資金1.76億元的項目——「年產2億隻移動終端和汽車電子領域用無線充電磁芯項目」,已有13199.60萬元用於購買機器設備。

自動化浪潮也給自動化設備製造商投資、研發新品帶來更多信心。

高端裝備製造公司普萊信智能近期完成Pre-B輪4000萬人民幣融資,普萊信智能公司的繞線設備主要用於網絡變壓器、高頻電感生產。創始人田興銀表示,普萊信智能的高精密、多軸繞線設備直接對標國際頭部廠商,並已經獲得全球前五大電感企業中三家的批量訂單。

藍圖創投管理合伙人侯東表示,普萊信作為一家由技術研發驅動的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底層技術平臺,其開發的半導體封裝、高精密繞線兩大產品線,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同時,核心技術平臺和設備標準化生產將大大擴展公司未來的市場發展空間。

劉亞飛建議自動化同行,面對自動化浪潮,要大膽的去嘗試,大膽的去開拓,永遠不要去跟隨別人的腳步去走。

自動化困境與建議

疫情防控下,更多企業看到智能化生產的重要性。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像順絡迅達電子這些智能化改造完成度高的企業得以迅速「復活」。

但行業內手工勞作仍十分普遍,即便是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京泉華表示,公司現有磁性產品的應用領域和用途較為傳統,受終端客戶控制產品成本的限制,產品性能和品質要求有待提高,因此生產過程以人工或半自動化為主。

排除考慮自動化設備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對於很多用慣了手工勞作的企業而言,機器換下了簡單重複勞動的工人,隨之而來的是,缺少機器維護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匆忙上馬的智能化升級過程不是一路順暢,特別是在升級前期,很多問題不斷暴露出來:技能人才儲備不足,員工培訓跟不上等等,這些都是擺在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成波說,自動化在不同工種中皆可見到,有自動化的產品可安排白班和夜班投入生產增加產能,一些半自動化的設備也會需一些技術熟練的員工參與生產。

專家表示,「智能升級」不是一味的上馬「機器人」,前沿科技合理運用的同時離不開員工創新,工人不「升級」,智能化就像長短腳走路。

自動化設備老舊取捨也是很多企業一大困惑。

記者此前走訪數十家磁性器件及材料企業了解到,許多企業已經有了自動化生產設備。但普遍存在自動化設備充當技術設備門面,設備老舊等問題。

張江波說,「這種情況很普遍,也正是我們自動化行業的曙光,很多企業設備需要淘汰,新的設備需要跟上去。」

據錢小龍分析,「雖然臺系廠產能很多,但他們很多設備其實開始老化,且不大可能兩年內就把以前的設備更換掉。它至少得用5到10年。對於一體成型電感而言,老一代設備肯定是不能滿足。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在技術開發的時候,對標的就是日系的技術,我們這些生產工藝,包括生產設備,進購的都是現在市場上最先進的設備,生產效率更高。」據他透露,博微電氣在一體成型電感項目上的投資預計將達4億元,更多用於自動化設備的採購上。

本文為大比特資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中國光電子器件製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中國光電子器件製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針對當前光電子器件製造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光電子器件製造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中國光電子器件製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光電子器件製造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安泰科技:高性能稀土永磁供應商 受益新能源及智能製造蓬勃發展
    以稀土永磁為核心的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是公司在「十四五」期間確立的兩大核心支柱產業之一,安泰磁材在北京順義、山東淄博、廣東深圳擁有佔地近400畝的現代化製造基地,集研發創新、原料供應和製造加工於一身,市場銷售網絡遍及國內、歐美、日韓和東南亞。
  • 橫店東磁:公司軟磁產業投入比重更大 磁性材料產業毛利率優於行業...
    未來兩種材料的市場應用均會有所增長,永磁鐵氧體行業的年增長率會少於稀土永磁,公司將通過提升市場佔有率來保持鐵氧體永磁業務的持續增長。2、公司認為鐵氧體永磁的未來發展空間有多大?答:有電就有磁,磁性材料的需求空間就會一直有。公司認為未來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鐵氧體永磁的性能不斷提升,性價比優勢會越發突顯,其應用領域也會越來越廣。
  • 5G時代的鐵氧體磁性材料與器件有什麼變化?
    【大比特導讀】5G基站的加速建社,加快磁性材料的市場需求,也對其要求大幅提高,為了幫助磁性元件企業提升產品創新力,解決磁性元件生產過程中面臨的高性能磁性材料選擇困難的難題,大比特資訊邀請了江西耀潤教授級高工前來開題演講,主講「5G時代的鐵氧體磁性材料與器件」。
  • 2020年中國磁性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各種門類磁性材料產量均居...
    2020年中國磁性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各種門類磁性材料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2020-08-31 15:31:40
  • 智能製造包括哪些行業_智能製造十大未來行業趨勢
    五、智能製造十大未來行業趨勢分析 1、2017年是中國專業級無人機市場破冰之年 中國無人機市場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從技術、成本、應用成熟度和行業發展規律等角度看,賽迪顧問預測2017年將成為中國專業級無人機市場破冰之年。
  • 大族雷射:雷射智能裝備製造行業領跑者
    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大族雷射從一家小型民營企業成長為中國雷射加工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國際知名的雷射加工設備製造商。大族雷射鈑金裝備事業部總經理的陳燚是大族雷射迅速發展的探索者和見證者之一。  不斷超越自我 持續站在行業之巔  「現今,製造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企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也刻不容緩。」陳燚表示,2015年,企業鈑金裝備事業部申報的「雷射切割工具機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成功入選工信部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成為中國雷射行業的唯一入圍企業,「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領跑智能製造。」
  • 光電顯示薄膜器件行業發展特徵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光電顯示薄膜器件行業發展特徵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1、行業發展概況光電顯示薄膜器件廣泛應用在智慧型手機、數碼產品、筆記本、液晶顯示器等電子產品。產業鏈專業化分工催生了光電顯示薄膜器件市場。進入 21 世紀以來,隨著蘋果和三星手機等智能電子信息產品的興起,電容式感應原理憑藉電阻低和多點觸控的優點,逐漸成為行業主流。行業因此迎來產量爆發期。觸控行業成品廣泛覆蓋各種規格的下遊產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信息產品,而且還逐漸延伸至其他領域,如汽車車載系統、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系統。
  • 傳感器「偶遇」智能製造 發展勢不可擋
    在工業4.0、智能製造以及物聯網的推動下,傳感器將會得到進一步應用和完善,同時也面臨不小的問題。  工業傳感器領域普遍存在一個難點,那就是傳感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受產品老化、參數漂移等因素影響,檢測將不可避免出現誤差,並且很難調整修正。
  • 中國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集成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集成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內容嚴謹、數據翔實,通過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集成行業企業準確把握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集成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策略。
  • 中國磁性材料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如製造電力技術中的各種電機、變壓器,電子技術中的各種磁性元件和微波電子管,通信技術中的濾波器和增感器,國防技術中的磁性水雷、電磁炮,各種家用電器等。此外,磁性材料在地礦探測、海洋探測以及信息、能源、生物、空間新技術中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磁性材料的用途廣泛。
  • 2020年光通信器件行業前景分析 - 中國光通信器件市場調研與發展...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光通信器件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顯示,隨著中國3G/4G 網絡建設、寬帶接入網絡升級改造等利好因素,光通信器件行業發展迅速,截至**中國光通信器件市場在全球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年,中國光通信器件行業市場規模近130 億元,據預測,**年中國光通信器件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50 億元。
  • 【磁材早報】磁材頭條——東莞市磁性材料行業協會發起單位座談會會議紀要
    東莞市嘉達磁電製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詹松根表示,協會的成立順應了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是大勢所趨,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嘉達磁電將積極主動參與到「協會」中來,助力東莞乃至全國的磁性材料行業發展。    東莞市磁性材料行業協會成立後,將不斷完善協會運行機制和體制,通過加強會員和行業自律,促進會員誠信經營,維護會員和行業公平競爭,維護會員和行業的合法權益,溝通、協調會員與政府、社會之間的關係,推動磁性材料行業發展。
  • 新型超薄磁性半導體:打造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和量子電子器件!
    背景如今,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小型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這些產品內控制電流與存儲信息的電晶體也在越變越小。著名的摩爾定律曾指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 為什麼需要無電暈的定製磁性器件解決方案
    他們只是選擇一種能夠滿足電路需要的器件,即利用兩個繞組之間的互感來將電能從一個電路轉換到沒有直接電氣連接的另一個電路,同時滿足系統設計中必要的隔離電壓要求。但對變壓器來說作用遠不止這些。TsIednc在今年的APEC會議上,我有幸採訪了Bicron Electronics公司的營銷總監Kevin Bradley。
  • 智能製造裝備業飛速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行業有望迎來發展高峰
    隨著《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戰略目標的逐步實現,作為智能製造裝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業自動化控制行業有望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世紀80年代後行業迅速發展工業自動化技術是一種運用控制理論、儀器儀表理論、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對工業生產過程實現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和決策,達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確保安全等目的的綜合性技術。
  • 2019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信息化年會暨有色金屬工業智能製造發展...
    2019年9月26日,2019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信息化年會暨有色金屬工業智能製造發展論壇在內蒙古包頭成功召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網際網路」、「大數據」 、「智能製造」已成為建設有色金屬強國的重要驅動力。根據工信部的工作部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於2019年4月啟動了《有色金屬行業智能製造建設指南》的編制工作。在工信部公布的4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中,有色金屬行業有近20個項目和企業入選。
  • 校企聯合共建重慶量子光學實驗室 成果助推智能製造等發展
    助推量子光電技術在智能製造、物聯網等科技領域的廣泛運用。中山大學與重慶連芯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共建重慶量子光學技術聯合實驗室,以助推量子光電技術在智能製造、物聯網、國防軍事、金融安全等科技領域的廣泛運用。本次大會由重慶市科技局指導,江北區科技局主辦,重慶連芯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會議吸引了來自中科院光電所、中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8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
  • IPO路上的智能製造「追夢人」
    、生產和銷售,為客戶實現智能製造提供先進、穩定的裝備及解決方案。此外,公司部分智能製造裝備產品核心零部件如驅動器、高精度讀數頭及直線電機、音圈電機等已經實現自研自產。本次登陸科創板,深科達計劃募集資金3.49億元,用於公司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基地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
  • 2019-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
    2019-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對我國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並對未來高端裝備製造市場發展趨勢作了闡述,還根據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的發展軌跡對高端裝備製造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