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0月9日(周三)14:00-16:00
地點:中國科學技術館一層報告廳
題目:「TheMoon: Gateway to the Stars,璀璨星河 皓月為匙」慶祝世界空間周院士科普系列講座
嘉賓:莊逢源(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榮欄(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科學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嘉賓簡介】
莊逢源國際宇航科學院空間生命科學學部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宇航科學院主席團成員,代表著作《宇宙生物學》。學術兼職;《Biorheology》雜誌編委,《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Microcirculation 》雜誌編委,《ACTA ASTRONAUTICA》客座編委,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丹麥Aalborg大學和Aarhus大學內臟生物力學和疼痛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徐榮欄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科學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際日地物理科學委員會學科代表、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發展中組織副主席、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空間等離子體主動實驗分專業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科院科學進步二等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2002年榮獲Vikram Sarabahai獎——一個頒發給在空間科學作出突出貢獻的發展中國家科學家的獎項。
【內容提要】
上半場(14:00-15:00):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莊逢源報告,題目《空間生命科學,期待你的參與》。
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起源和進化都是在有重力環境下進行的。太空飛行提供了一個使我們能夠認識重力對生命影響的機會,微重力對從單細胞到人體的各種生命形式產生了多種影響。研究包括微重力、輻射在內的太空環境對機體的作用,在幫助我們建立有效的對策保證飛行任務和深空探索順利進行的同時,還有助於了解人體衰老的發生發展機制並發展有效的延緩措施,對航天飛行和人類健康事業有重要意義。太空飛行也為尋找地外生命開創了新的時代。
下半場(15:00-16:00):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科學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榮欄,報告題目《空間物理科學的精彩繽紛》。
自古以來,人類就嚮往著宇宙空間,經過漫長的探索,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了空間科學。研究它不僅能揭示宇宙奧秘,而且也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
空間物理主要是利用空間飛行器作為手段來研究發生在宇宙空間的物理現象的一門前沿科學,主要研究太陽、行星際空間、地球和行星的大氣層、電離層、磁層等的物理現象,是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
【參與須知】
活動免費參與(無須購票),但須提前預約成功方可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