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館大講堂」慶祝世界空間周院士科普系列講座

2020-12-04 中國科學技術館

時間:2019年10月9日(周三)14:00-16:00

地點:中國科學技術館一層報告廳

題目:「TheMoon: Gateway to the Stars,璀璨星河 皓月為匙」慶祝世界空間周院士科普系列講座

嘉賓:莊逢源(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榮欄(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科學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嘉賓簡介】

莊逢源國際宇航科學院空間生命科學學部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宇航科學院主席團成員,代表著作《宇宙生物學》。學術兼職;《Biorheology》雜誌編委,《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Microcirculation 》雜誌編委,《ACTA ASTRONAUTICA》客座編委,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丹麥Aalborg大學和Aarhus大學內臟生物力學和疼痛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徐榮欄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科學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際日地物理科學委員會學科代表、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發展中組織副主席、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空間等離子體主動實驗分專業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科院科學進步二等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2002年榮獲Vikram Sarabahai獎——一個頒發給在空間科學作出突出貢獻的發展中國家科學家的獎項。

【內容提要】

上半場(14:00-15:00):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莊逢源報告,題目《空間生命科學,期待你的參與》。

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起源和進化都是在有重力環境下進行的。太空飛行提供了一個使我們能夠認識重力對生命影響的機會,微重力對從單細胞到人體的各種生命形式產生了多種影響。研究包括微重力、輻射在內的太空環境對機體的作用,在幫助我們建立有效的對策保證飛行任務和深空探索順利進行的同時,還有助於了解人體衰老的發生發展機制並發展有效的延緩措施,對航天飛行和人類健康事業有重要意義。太空飛行也為尋找地外生命開創了新的時代。

下半場(15:00-16:00):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科學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榮欄,報告題目《空間物理科學的精彩繽紛》。

自古以來,人類就嚮往著宇宙空間,經過漫長的探索,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了空間科學。研究它不僅能揭示宇宙奧秘,而且也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

空間物理主要是利用空間飛行器作為手段來研究發生在宇宙空間的物理現象的一門前沿科學,主要研究太陽、行星際空間、地球和行星的大氣層、電離層、磁層等的物理現象,是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

【參與須知】

活動免費參與(無須購票),但須提前預約成功方可入場。

相關焦點

  • 【中科館大講堂】《為什麼相信量子力學?》
    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中國科技館科普講師團副團長,2019中國年度科學新聞人物,「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第2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副秘書長,「精彩科學百校行」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巡迴活動發起人。 陳徵老師熱心科普活動,在很多科普活動中擔任顧問、專家。
  • 暑期科普大餐來了!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
    原標題:暑期科普大餐來了!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光明網訊 疫情期間公眾出行減少,為滿足公眾科普需求,中國科技館積極創新教育活動開展方式,在暑期(自7月16日至8月31日)特別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每天推出一期,通過圖文、音視頻、在線直播等形式,將展覽展品、科學課、品牌活動等豐富的科普內容移至雲端。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段麗娟 攝   2019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舉辦 莊逢源院士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張素)「站在地上扔石頭,石頭會怎麼樣?」「扔石頭的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石頭可以不掉下來嗎?」「向日葵有向光性,它在轉圈時是全身轉,還是只有花盤轉?」
  • 世界空間周:衛星改善生活
    世界空間周是全球範圍內的一年一度的活動今年慶祝活動的主題是「衛星改善生活」。讓我們回顧一下衛星發射的早期歷史!以下是一些衛星發射的亮點,重點放在這些非凡成就的早期。1957年10月4日:人造衛星1號。在地球上,廣播中播放嘟嘟聲,以慶祝蘇聯的成就,並表示對蘇聯成就的認識。這一成就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驚訝和恐懼,因為他們試圖理解這一事件的意義。人造衛星Sputnik 1在軌道上運行了三個星期,然後進入休眠狀態。這顆衛星在太空停留了兩個月,然後在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燒毀。1958年1月31日:探險家1。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五期開講了:祝京旭院士解讀化學工程的真諦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五期開講了:祝京旭院士解讀化學工程的真諦 2021-01-08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二期開講了:孫世剛院士電化學領域前沿報告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二期開講了:孫世剛院士電化學領域前沿報告 2020-11-27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科學大講堂——愛眼護眼科普知識講座成功舉辦
    11月24日上午,山東科學大講堂——愛眼護眼科普知識講座在濟南槐蔭區道德街新世界陽光花園社區居委會圓滿成功舉行。「山東科學大講堂」是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倡導創新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努力實現《山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十三五」期間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的任務目標,邀請相關專家開展科普講座和報告的活動。
  • 中國化工學會重磅推出「侯德榜公益大講堂」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將以線上公益講座的形式,邀請化工及相關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中國化工學會科技智庫院士專家、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歷屆侯德榜獎獲獎人、中國化工學會化工科技志願服務團等優秀科技工作者,開展前沿報告、科技講座、科普講座、科技人員成長勵志講座等系列活動,為培養優秀化工科技人才,推動化工領域創新,助力我國化工強國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 科技周首期氣象科普講堂在京舉行 許健民院士做講座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報導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做專題講座,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進行。許健民院士以「衛星雲圖上看到的2020年長江流域洪水」和「從對流雲的外觀表現理解對流-輻射平衡理論」為題,分析了今年汛期雨帶在長江流域滯留的基本原因,並將衛星雲圖與他在飛機上拍攝到的雲圖結合起來對比分析,解釋了對流雲的發生發展過程。
  • 《流浪地球》熱了科普講座!中國科技館邀專家主講片中的基礎物理
    《<流浪地球>中的基礎物理》講座在中國科技館舉行,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陳徵主講。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普及物理科學知識,2月17日,中科館大講堂邀專家舉辦《流浪地球》中的基礎物理科普講座。本次活動在中國青年網、未來網官方微博,團中央「青年之聲」PC端及APP、微邦「青年之聲」直播廳進行了同步視頻直播,在線觀看直播人次近7萬。
  •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火熱進行 院士「科普講堂」開講
    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記者孫冰潔)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氣象專家許健民主講的首期「氣象科普講堂」在線上線下同步開講。許健民院士主要從事氣象科研、業務及衛星氣象的應用服務工作,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總工程師。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公益專家邀請函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公益專家邀請函 2020-11-13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報名 | 院士與您相約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
    報名 | 2020年第28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主講人及簡介龍樂豪,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現任火箭高級顧問。
  • 鼎新講座: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羅伯特·賴茲院士揭秘恐龍怎樣成為...
    【吉林大學報記者 文武/文攝】6月3日下午,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羅伯特•賴茲院士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鼎新大講堂作了題為「侏羅紀的恐龍胚胎化石」的講座,揭示了恐龍成為中生代陸地霸主的奧秘。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邴正,吉林大學科協主席、中國科學學院院士于吉紅、唐敖慶講座教授黃大一,校內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校內外師生7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中科館大講堂」「律動世界」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主題年活動系列...
    題目:實物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煉成的嘉賓:劉華棟(中國化學會會員、實物化學元素周期表製作者)【嘉賓簡介】劉華棟中國化學會會員,實物化學元素周期表製作者,自然科學愛好者,科普愛好者,公益科普機構—東方愛科普發起人。
  • 【中科館大講堂兩院院士系列講座】 愛因斯坦彎曲時空陷阱與周培源-彭桓武時空觀
    本次講座將闡明,實際上所有的「廣義相對論效應」,都只能用平直時空中的引力作用來解釋。「彎曲時空」中的行星軌道是閉合的,只有在平直時空中才會出現進動。基於廣義相對論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而且破壞基本物理規律的系統,只有在平直時空框架的基礎上才能構建出一個自洽的合乎理性的宇宙。
  • 坪山舉辦2020年院士大講堂 盧秉恆院士開講「智能製造與3D列印」
    深圳新聞網坪山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楊濤)近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共深圳市坪山區委組織部、深圳市坪山區科技創新局、深圳市專家人才聯合會承辦的院士大講堂在坪山區委黨校報告廳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作題為「智能製造與3D列印」的專題輔導報告,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圳技術大學師生代表以及轄區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講座。
  • 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法律科普走進小學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魏承瑤)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日前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悟小學開講。       本次《科普大講堂》採用線上科普講座方式,邀請北京開放大學教授孫啟亮錄製題為《法律「金鐘罩
  • 第三期「院士大講堂」開講:走進「小而美」的納米世界—新聞—科學網
    第三期「院士大講堂」開講:走進「小而美」的納米世界納米藥物會不會一直很昂貴……」5月29日下午,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院士大講堂」第三講在北京開講,主講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帶領同學們走進了神奇的納米世界。 在以《納米科技與智慧醫療》為題的科普報告中,趙宇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精彩的表達形式,對納米科學的奧秘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內容涵蓋納米科技的起源、定義和幾十年來的發展,並重點介紹了納米科技在不同領域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