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館學會陳列展覽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陳列展覽策劃與實施」論壇在成都舉辦 通訊員/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華夏 曾江 通訊員 張帆)10月20日,四川省博物館學會陳列展覽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陳列展覽策劃與實施」論壇在成都舉辦。開幕式上,主辦方還揭曉了「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四川2020『國際博物館日』全民有獎徵文活動」的評獎結果。
專家雲集,為講好文物故事獻計獻策
據悉,此次論壇吸引了62家博物館和7家文博行業公司參與。來自北京大學、江蘇省美術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四川省內外文博單位的專家們,分享了針對陳列展覽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經驗。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分享陳列展覽經驗 通訊員/供圖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將博物館陳列詩意地比作音符和旋律。在他看來,博物館陳列設計就如同用物之音符譜寫知識的旋律,是運用空間、色彩、照明、陳列設施等手段奏響的交響曲。
陳列的交響曲,往往需要觀眾與策展者合奏共鳴。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陳同樂從「策展」與「人」、「策展」與「展覽」、「策展」與「博物館」展開討論。陳同樂認為,博物館展覽時代背景在改變。在「後博物館時代」,博物策展應該首先考慮「你想要說什麼?」「誰將會聆聽?」
陝西歷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董理,則以陝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提升改造工作為案例,講述博物館策展人和設計師在如何彰顯本館定位、宗旨與特色,如何實現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和獨特性的有機統一等主題上的博弈與考量。
成都博物館常設展「花重錦官城?古代篇」展示成都地區的古代歷史文化,讓觀眾「從一座館,看一座城」。成都博物館館務委員、總策展人、研究員黃曉楓以這一展覽為例,探討如何在博物館的空間中,構建起文物背後的地方歷史文化發展史。
「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覽由四川博物院和成都體育學院共同打造,首創了依託國際國內大型賽事為平臺,在主辦城市舉辦體育文物專題展覽的模式展示傳播中國悠久的體育文化。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資深策展人、研究員謝丹,以展覽為例闡釋了「跨界合作、多館聯合、依託賽事、持續巡展」的策展理念,這一展覽也將為成都202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增添文化脈動。
金沙遺址博物館近年來舉辦的內容豐富、題材多樣的臨時展覽,也讓觀眾飽覽瑪雅、龐貝、古埃及等世界古代文明,感受中國出土金器、玉器的璀璨輝煌,體驗中山國、成都地區的考古魅力……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王方以金沙遺址博物館臨時展覽的策劃與組織為例,與業界共同探討了遺址類博物館展覽策劃與組織的「破局」之法。
全民參與,博物館與大眾的距離還有多遠
今年5月18日,四川省博物館學會發布了「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四川2020『國際博物館日』全民有獎徵文活動」,旨在促進博物館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維持社會公平、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保持城市記憶等諸多方面繼續發揮重大作用。4個多月以來,主辦方收到徵文稿件近百篇,投稿者來自成都、宜賓、綿陽、遂寧、廣安、達州等20多個城市,不僅有文博行業從業人員、文博專家,還有在校學生、老師、企業員工等各行各業的工作者。經過初審、學術不端檢測和專家評審等流程,16位參與者和2家組織單位脫穎而出,榮獲一、二、三等獎和組織獎。
據悉,本次論壇由四川省博物館學會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主辦。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表示,作為陳列展覽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單位,金沙遺址博物館將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的指導下,打造好四川省各文博單位展陳方面的溝通平臺,為提高四川省博物館陳列展覽水平貢獻力量。
「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四川2020『國際博物館日』全民有獎徵文活動」頒獎現場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