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使用你所在機構郵箱(大學或研究機構郵箱)註冊成為用戶,以便網站識別你作為科研人員的身份。
登錄之後,有Home、Questions和Jobs三個標籤頁。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在Home頁面會顯示系統推送的及用戶關注的學者和話題的動態。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Questions是一個問答板塊,用戶可以在此向其他專家學者提問,可以回答別的用戶提出的問題,也可以點擊「follow」關注感興趣的問題。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在Jobs板塊,系統會根據用戶的設定,推薦可能匹配的職位,用戶也可以通過選擇區域、研究領域等篩選感興趣的工作。除了找工作外,還可以通過該板塊發布招聘通知。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此外,用戶也可以在搜索框中直接搜索學者、項目、出版物、基金、問答、工作、機構、院系等。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進入學者主頁,可以查看其研究、學術經歷和相關指標得分。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通過研究標籤頁,可以了解學者的研究項目、研究成果及參與的問答。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點開成果頁面,可以看到文章的被引數、推薦數、閱讀數等指標,有些學者會上傳自己的成果全文,用戶可以免費下載。遇到下載不了的文獻時,可以在上面求助作者本人,作者看到後會給與答覆。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學術經歷頁面列出了學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獲獎情況等。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ResearchGate還開發了自己的學術影響力評價參數RG,與傳統文獻計量評價不同的是,除發表的論文數和被引數外,該指標還考慮了科研人員參與學術交流的活躍程度及被其他同行認可的程度。不過,由於RG分數「缺乏透明度和不可再現性」,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綜合來說,ResearchGate作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非常適用於開展同行交流,追蹤最新學術動態,提高學術成果曝光率。在尋找研究方向時,不妨上ResearchGate看一看:行業內的「大牛」正在研究什麼,哪些話題關注的人更多?當研究遇到困難時,不妨上ResearchGate查一查:別人是怎麼研究的?有哪些錯誤可以避免?論文發表後,可以在ResearchGate上認領自己的成果,多看看同行的評價。(責任編輯羅文斌,榮譽主編李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