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科學家發現無需電子元件可存儲太陽能方法

2020-12-09 參考消息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報導稱,在研究了一類通常被用於對水進行淡化或過濾處理的水晶狀材料後,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捕獲和存儲太陽能的方法。

報導指出,這一突破將為一系列全新的應用領域鋪平道路。例如,這種材料可以被用作建築物的塗層以存儲夏季能量,以便之後可在冬季以熱量形式釋放出來。

這些研究人員說,另一個潛在的應用將是貼在汽車車窗和擋風玻璃上的透明薄膜,它們可以在嚴寒冬日的早晨迅速除冰。

據報導,偏遠地點或不在電網內的系統也可以受益於這種材料的長時間儲能特性。

這項研究的聯合首席研究員、蘭開斯特大學的約翰·格裡芬博士說:「這種材料的功能有點類似於暖手器中用來供熱的相變材料。不過,暖手器需要加熱才能補充熱量,而這種材料的妙處是它們直接捕捉來自太陽的『免費』能量。它們也沒有任何的移動或電子部件,因此在太陽能的存儲和釋放過程中沒有任何能量丟失。」

這種材料所採集的能量被以一種類似於壓縮彈簧的方式存儲起來。這意味著在需要時能量可以非常迅速地得到釋放。要想釋放能量,可以對這種材料施加少許熱量作為「引信」。

報導稱,研究團隊成功地在室溫下利用這種材料把太陽能存儲了4個月,但他們估計這種材料最長可保存太陽能4年半時間。

美國學術期刊《材料化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概要介紹了這項研究。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英媒:科學家發現一種無需電子元件可存儲太陽能方法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報導稱,在研究了一類通常被用於對水進行淡化或過濾處理的水晶狀材料後,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捕獲和存儲太陽能的方法。報導指出,這一突破將為一系列全新的應用領域鋪平道路。
  • 科學家發現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科學家發現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來源:新華網 • 2020-12-10 11:41:42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 英媒:科學家們發明新方法 可測量高能「熱電子」能量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6月4日報導,高能「熱」電子有望幫助太陽能電池板更有效地收集光能。但科學家一直無法測量那些電子的能量,致使對它們的利用受限。珀杜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分析這些能量的方法。
  • 英媒:科學家受金剛狼啟發研製出可自愈傳導材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這種可自愈材料在被切斷後(左圖)可在室溫條件下逐漸自我修復(右圖)(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英媒稱,包括加利福尼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幾個人在內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透明、可自體癒合、高延展性的傳導材料
  • 英媒:特斯拉開售太陽能屋瓦 能抵禦壘球大小冰雹
    (原標題:英媒:特斯拉開售太陽能屋瓦 能抵禦壘球大小冰雹)
  • 英媒: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最小黑洞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發現了比原先認為有可能存在的最小黑洞更小一些的新類型黑洞。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31日報導,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黑洞的質量必須至少是太陽的5倍。然而,他們發現了一個質量是太陽3.3倍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銀河系中已知的最小黑洞。
  • 英媒:英科學家在淡水蝦體內發現古柯鹼成分
    英媒:英科學家在淡水蝦體內發現古柯鹼成分 2019-05-02 14,科學家在測試河流中的化學品時,在淡水蝦體內發現古柯鹼(又稱古柯鹼)。
  • 新型導電油墨問世,無需摻雜就具備極佳導電性能
    (文章來源:環球創新智慧)        為了提升聚合物的導電性,從而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其他生物電子學應用中獲取更高的效率,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們都是將材料與各種物質摻雜在一起。
  • 罕見稀有金屬可吸收陽光無限期存儲太陽能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罕見的金屬,能夠吸收陽光並以熱量的形式無限期存儲,需要的時候再將存儲的熱量釋放。這一發現為研製下一代太陽能裝置鋪平了道路,即能夠利用太陽能並無限期存儲熱量。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金屬可用於製造「可充電的熱量電池」,用以為房屋供暖。這種罕見的金屬被稱之為「二釕富瓦烯」。
  • 雷射列印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生產防水可拉伸電子紡織品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經濟高效、可擴展的方法,用於快速製造嵌入 紡織品的 儲能裝置。下一代防水智能織物將在幾分鐘內進行雷射印刷和製作。這是研究人員在新型電子紡織技術背後所想像的未來。
  • 科學家設計單分子自旋開關可穩定自旋 電子元件微型化將邁進一大步
    科學家設計單分子自旋開關可穩定自旋 電子元件微型化將邁進一大步  Emma Chou • 2019-12-24 16:12
  • 一種新方法可大幅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
    實習生  郭子朔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科技新聞共享平臺7月25日報導,一個集合法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材料科學家的國際團隊發現一種方法,使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這項發表在《材料化學學報A》上的最新研究表明,有機分子的有序結構可被應用於生產太陽能。
  • 隱藏在電路中多年的第四類元件:憶阻器
    現在隨著第四類元件的發現與證實,傳統的觀念正在發生轉變。     早在197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華裔科學家蔡少棠教授就發表了題為《憶阻器:下落不明的電路元件》的論文,論文指出,除電容、電感和電阻之外,電路中還應該存在第四種基本元件——憶阻器。這篇論文提供了憶阻器的原始理論架構,推測電路有天然的記憶能力,即使電力中斷亦然。概括來說,憶阻器是一種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
  • 英媒:新型熱電發電機可將溫差轉化為電力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英媒稱,一種夜間利用地面輻射熱量發電的裝置可被用來為偏遠地區的燈和手機供電。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9月12日報導,全球有超過10億人——大多生活在貧困的偏遠地區——仍然用不上電。
  • 半導體元件護航 太陽能微逆變器壽命加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8649.htm  英飛凌電源管理及多元電子事業處經理吳榮輝(中)認為,提升太陽能微型逆變器的壽命是廠商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一大要點。圖左、右分別為英飛凌電源管理及多元電子事業處行銷經理謝東哲及資深主任工程師郭代原。
  • 英媒: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巨大氣泡中的可見光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英媒稱,人類觀測到了神秘宇宙氣泡發出的光。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6月8日報導,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了費米泡——位於銀河系平面兩側的巨大氣團——發出的可見光。新發現的光是由氣泡內帶電子或電離的氫氣發出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天文學家達內什·克裡希納拉奧和同事們在6月3日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在線新聞發布會以及5月29日發表在阿奇夫論文預印本網站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這一發現。報導稱,費米泡最初是在2010年被觀測到的,釋放出被稱作伽馬射線的高能光。
  • 英媒:研究發現200萬年前古人類生孩子「相當容易」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英媒稱,人類分娩是一個漫長、痛苦和精疲力盡的過程,需要幫助,有時甚至需要耗費數日時間。那麼,為什麼像黑猩猩這樣的近親分娩過程更加容易,能夠在幾小時內完成生產,而且完全靠自己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19日報導,為了回答這個進化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人類家族中的古代成員是如何分娩的。在一塊化石中的出生重建顯示,200萬年前,類人的「近親」們完成這一過程「相當容易」。
  • 控制電子自旋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英美科學家攜手進行的研究發現,讓有機太陽能電池內的電子採用特定的方式「自旋」,有望大幅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最新技術還可用於研製性能更高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 發現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科學家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鈀基材料的新特性,這種材料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二烯化鈀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其性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例如,據報此前的研究,二烯化鈀二維形式可以有效的進行光催化——當暴露在陽光下,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過程,可以用來生產生態燃料。
  • 英媒:中國光伏業發現新財源 太陽能板下養毛蟹
    英媒稱,今年,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安裝量最大的國家。然而,由於各企業越來越難以獲得修建太陽能發電廠所需的巨大土地庫存,它們正轉而採取一種創新解決方案:在太陽能電池板底下發展各種種植養殖業,包括養殖毛蟹。此舉幫他們繞開了政府對變更農業用地用途的限制,贏得了當地農民的支持,並帶來了額外的收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