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12月1日報導,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成功著陸於月球表面,於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區域著陸,並傳回著陸影像圖,開啟月球採樣工作。
嫦娥五號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後,於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成功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和封裝工作。
此次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選擇了兩種方式"挖土",一種是之前蘇聯於月球採樣所採取的"鑽取方式":將鑽頭深入到月球表面以下,然後利用中控的管子進行取樣。另一種是在此基礎上,提高了技術水平的採集方式。兩種方式進行樣土採集,可以彼此之間互為備份、互為補充。
通過數據觀測,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和採樣區域的月壤具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科學家可以通過月壤樣品,分析出月球地質特性和演化歷史進程。由於月球表面下火山活動的噴發,在月球表面形成富含礦物質顆粒。進一步分析,月壤和月巖中還含有較高的氧化鐵,這也就是為什麼可以從月壤中製取水和氧。
採集樣土之後,探測器還可以順勢執行其他任務,例如分析月球表面氣體成分、粗粒巖石所含的礦物質成分、體表溫度等等。
對於嫦娥五號即將取得的巨大成就,俄專家迫不及待展開誇讚中國航天事業,稱讚"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是探月領域的一項巨大成就",並向中方表示祝賀。
於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同一天,12月1日晚上八點左右,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望遠鏡吊索全部斷裂,重達900噸的天線饋源砸在反射面上,整個天線支離破碎,現場可謂觸目驚心。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2016年中國貴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成功"落地"前,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被外國媒體稱為"地球的眼睛",它標誌著美國科技曾經的輝煌。
如今懸掛接收設備平臺的三座支撐塔頂部全部斷裂,900噸的科學儀器平臺以及僅剩下的18根鋼纜一起掉落,砸向了下方望遠鏡的反射面,導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反射面徹底坍塌損壞,沒有恢復的可能,美國科技曾經的驕傲破滅了。
如今在中國科研、經濟蒸蒸日上處於絕對上升期、多個國家驚羨讚嘆的同時,美國疫情失控、新冠病例屢創新高、曾經的科技驕傲也崩塌。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坍塌標示著,中國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將是全世界天文探索的唯一"出路"。
不管是嫦娥五號還是中國射電望遠鏡,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處於絕對上升期,但大國崛起,還需繼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編輯: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