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將成全球最主要電力來源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美國風能/太陽能行業協會、歐盟委員會等國際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都不約而同地指出,未來,世界的能源和電力結構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甚至是100%可再生能源結構。

而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結構中,光伏的佔比是最高的。業界普遍認為,光伏裝機將超過全球總裝機的50%。自200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光伏也將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電力來源。

中國光伏全球領先從光伏產業規模看,自2007年起,中國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全球平均佔比超過70%。當前,我國光伏組件的產能大約為150吉瓦,該產業的就業人數達250萬,全產業鏈年產值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出口超200億美元。

從成本下降幅度看,10年內光伏組件價格和系統成本均下降了90%以上。2008年,中國光伏組件價格每瓦25元,系統造價50元/瓦,光伏上網電價4元/千瓦時。2019年底,高效組件的平均售價低於每瓦2.0元,系統平均造價低於4.0元/瓦,國家公布的光伏上網電價0.4~0.55元/千瓦時,為光伏發電在中國乃至世界實現平價上網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技術水平看,我國光伏產業化技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天合、隆基、晶科、漢能等領軍企業多次在光伏組件效率上打破世界紀錄,各種高效電池技術均已在我國實現大規模產業化。製造裝備的國產化率超過95%,少量國外生產的高端設備也屬於共有智慧財產權,全產業鏈不存在技術障礙。

從市場開發看,自2013年開始,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7年全球第一。自2015年開始,累計裝機規模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2019年當年裝機30.1吉瓦,佔全球裝機的四分之一。到2019年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達到205吉瓦,佔全國電力裝機的10.2%,發電量達到2240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3.1%,在我國能源轉型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產業發展仍存障礙

就中國而言,迫於能源供給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壓力,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如何推動能源和電力轉型是中國電力改革最終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的目標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30年達到20%;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依據國家能源轉型要求,2018年發布了研究報告《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提出到205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達到60%以上,在電力消費的比重達到90%;電力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從現在不到30%提高到60%以上。報告中提出的保守目標為,光伏裝機需要從現在的9.2%上升到2050年的38.3%,發電量從現在的2.5%上升到19.3%。光伏裝機到2050年將超過20億千瓦,即2021~2050年平均每年光伏裝機6000萬千瓦。

中國光伏的發展有成本優勢。2021年,光伏發電在中國西部一類資源區可以作到0.25元/千瓦時以下,東部三類資源區可以作到0.35元/千瓦時以下,與常規火電相比較,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未來10年之內,一類資源區光伏成本將降到0.1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將降到0.2元/千瓦時,2030年之後光伏或將成為世界上最便宜的電力。

但是,光伏也具有不連續、不穩定的特點,對此,可以用集中式光伏電站方式、分布式光伏兩種方案來解決。

凡接入10千伏及以上公共電網、所發電量全部賣給電網的均屬於集中式光伏電站。 當電網接入高比例集中式光伏電站時,要求電網具有很強的調節能力,用於應對光伏的波動性和間歇性。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國具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電網,電網架構遠遠優於北歐和美國,但是卻沒有好好利用,未能實現像美國和北歐那樣順暢的功率傳輸;火電的靈活性改造進展緩慢,現有機組調節性能較差,最低負荷能力僅達到50%;個別省區新能源裝機比例高,調節能力不足。

另外,對於火電機組由基荷電力向調節電力的轉變,還缺乏相應的電價體系和鼓勵機制;國內對於互補電源結構還沒有統一規劃和部署;電網側儲能和光伏電站站內儲能目前僅有零星示範。

分布式發電系統是在負荷側安裝的發電系統。從2021年開始,對於全國所有用電戶來說,用光伏的電都要比用電網的電便宜,分布式光伏的規模化發展具有顯而易見的商業驅動力。

與分布式光伏相結合的分布式儲能市場潛力巨大。一方面是因為分布式光伏的成本大大低於電網的零售電價,價差足以支持安裝儲能;另一方面,安裝儲能之後,分布式光伏系統不但具備了很強的調節能力,可以實現100%滲透率,而且通過與電網互動,削峰填谷,還能夠實現收益最大化。

目前的問題是,我國尚未全面放開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建設規模,也還沒有像日本「淨零能耗建築」和德國「智能家居」那樣類似的政府計劃;配電網經營權尚未開放,電力交易市場和實時電價體系尚未建立,不利於光伏微電網項目的開展,也不利於分布式儲能市場的啟動。總之,分布式光伏的規模化發展不存在技術障礙,更多的是管理和利益平衡的問題。

進一步放開現有政策「十四五」是光伏和風電全面進入平價時代的開局5年,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5年,非常關鍵。建議「十四五」期間新增電力裝機均為清潔電力,燃煤電廠的存量裝機需要讓出發電量,逐步向調節機組過渡,以保證清潔能源電力的先發、滿發。

其一,對於集中式光伏電站,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使我國超高壓電網真正發揮作用,為在我國西部建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掃清障礙。

其二,加快電價改革和實時電價體系的建設,要有利於燃煤電廠由基荷電力向調節電力過渡,要有利於激勵光伏系統提高自身調節能力,加速集中光伏電站站內儲能和分布式儲能市場的發展。

其三,進一步放開現有政策,如對於集中式光伏電站,放開光伏系統「光伏—逆變器容配比」,提高光伏電站的「保障性收購小時數」,使得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對於分布式光伏,要放開規模限制,不得以「消納能力有限」為由拒絕分布式光伏項目立項。開放配電網的經營權,做到「輸配分離」(現在已經做到「廠網分離」),加強「淨零電耗建築」「智能家居」和光伏「微電網」的示範和推廣。

相關焦點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儘管全球今年能源需求將下降5%,但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仍將增加近7%,預計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達200吉瓦,佔全球總新增裝機容量的近90%。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取代煤炭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力來源。  今年全球新增電力90%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儘管全球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依然強勁。
  • 到2035年太陽能將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
    可再生能源公司Statkraft發布了其對全球能源趨勢的第四次年度分析稱,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太陽能將在2035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力來源。報告中表示,太陽能光伏已經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這得益於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成本不斷降低以及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壽命成本將在未來三十年內下降約一半,而風能將降低40%。Statkraft估計,到2050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將佔發電總量的70%,其中可再生能源佔全球電力行業的80%以上。
  • BNEF:風能和太陽能正在成為最便宜的電力來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每6個月,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就會進行一次電力成本分析,這是對不同發電和儲能技術成本競爭力的評估——不包括補貼。最新的分析顯示,除了日本以外,太陽能和風能現在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便宜的發電來源。這包括中國和印度,在不久之前,煤炭還是這兩個國家的老大。在印度,一流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的成本是新建燃煤電廠的一半。
  • 2019年全球電力報告
    發展最快的要算越南,比去年增加13%。>  抽水蓄能電站一般利用電力系統多餘的電量(汛期、假期或後半夜低谷電量),將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儲存;在系統負荷高峰時,將上水庫的水放下,由水輪機驅動水輪發電機發電。
  • 2020年全球電力報告(下)
    太陽能發電(Solar Power)是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中國光伏工業發展是世界上最快的,但是原來居世界第一、三位的騰格里沙漠太陽能公園和大同光伏領跑者已經被印度帕瓦加達太陽能公園和埃及本班太陽能公園取代。
  • 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變器企業競爭版圖及走勢
    1、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變器企業態勢2、不同區域市場領先企業排名(2018)3、另一個角度的評價體系4、洗牌特徵5、新紀元下的主要玩家6、2019,全球逆變器產業新業態(附中國1-8月逆變器出口數據)7、展望
  • 十年回首,中國光伏已成全球第一
    賽維LDK電力登錄紐交所與此同時,隨著下遊需求的火爆,2004年全球範圍內開始爆發了多晶矽缺貨潮:一邊是不斷創新高的價格,另一邊是不顧一切哄搶矽料的企業,「擁矽為王」成為了當時光伏行業最鮮明的特徵。五、光伏製造業第一輪洗牌2008年開始,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歐盟不得不降低政策支持力度,佔據中國光伏龍頭企業主要收入來源的歐洲市場開始萎縮。隨著需求的疲軟,2009年多晶矽價格開始暴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鼎盛的400美元/千克跌至40美元/千克。
  • 美國最大的光伏儲能項目引入新投資者 電力成本將低於0.02美元/kWh!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開發商8minute Solar Energy公司日前宣布,將與全球資產管理商Capital Dynamics公司建立長期股權合作夥伴關係,以開發美國最大的光伏儲能項目,該項目預計於2023年完工。
  • 目前主要光伏發電技術之比較
    太陽能光伏技術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力的技術,其核心是可釋放電子的半導體物質,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是矽。太陽能光伏電池有兩層半導體,一層為正極,一層為負極,當陽光照射在半導體上時,兩極交界處產生電流,陽光強度越大,電流就越強。
  •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榮獲維科杯·OFweek 2020卓越光伏電池...
    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企業介紹:尚德電力成立於2001年,是全球知名的高性能光伏產品製造商,專注於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的研發與生產20年。公司銷售區域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500多個合作夥伴,歷史累積出貨量超23GW,穩居全球前十。尚德始終致力於產品轉換效率的提升,不斷加強新型技術的研發、生產工藝的改進,憑藉卓越的技術優勢和製造水平,竭誠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光伏產品,積極推動著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目標的早日實現。
  • 通吃光伏+風能+電動車,這龍頭超華為成全球龍頭
    由於華為主要產品為大功率組串式逆變器,主要面向大型地面電站和工商業光伏系統。而錦浪科技、固德威主要面對戶用市場,因此,陽光電源承接華為釋放的市場空間的可能性較大。施耐德光伏逆變器2012~2017年收入複合增速-3.5% ,2017年同比-9% 3、華為退出USA市場,釋放約4%的全球市場份額。
  • 2004-2008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統計圖及海外主要中國光伏上市公司
    2008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約2600MW,佔世界產量的32.9%,但當年中國的光伏安裝量只有40MW,僅佔全球安裝量的0.73%,佔國內太陽能電池產量的1.54%,這意味著,中國太陽能電池98%以上的需求都在國外。  事實上,中國光伏發電潛力的確非常巨大。
  • 2020年全球光伏發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國內光伏企業實力居全球領先...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數據顯示,2011-2019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維持穩定上升趨勢。2019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為580159MW,同比增長20.1%。從全球光伏發電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亞洲為光伏發電主要市場。
  • 光伏發電助力全面小康社會力諾電力: 用清潔能源創造美好生活
    力諾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力諾電力」),成立於2002年11月22日,註冊資本4.2億元,公司以投資、設計、建設、運營光伏電站為主營業務,秉承「專業、專家」的理念,在全球範圍內從事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項目的設計、諮詢、總承包和太陽能光伏應用產品的推廣應用。
  • 2018年中國光伏行業市場需求及分布式光伏發展趨勢分析(附圖表)
    光伏發電全產業鏈能耗僅1.3千瓦時/瓦左右,是最潔淨的發電過程。光伏產業主要環節包括多晶矽料提純、拉棒/鑄錠、切片、電池片環節和封裝製成組件環節。多晶矽料通過鑄錠或者拉棒形成矽錠或者矽棒,再經由切片形成多晶、單晶矽片進而組成太陽能電池最終封裝成組件。
  • 光伏發電「1毛錢一度」不是夢!
    來源丨光伏智庫 編輯|小歐 不久前,全世界最低的光伏發電成本紀錄再次被打破,驚人地達到了0.0137美元一度,還不足人民幣0.1元一度。
  • 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115GW 中國排名第一
    來源:中國能源網國際能源署發布2020年全球光伏市場報告,2019年全球新增裝機114.9GW,中國排名第一。預計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120GW。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在110—120GW。其中,國內新增裝機規模約為40GW,呈恢復性增長態勢。海外新興市場進一步擴大,吉瓦級市場數量持續提升。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產業發展計劃。
  • 黔源電力:總裝機75萬千瓦光伏項目併網發電
    原標題:[公司]黔源電力:總裝機75萬千瓦光伏項目併網發電   黔源電力(002039)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北盤江公司在建的鎮寧縣董箐水光互補農業光伏電站
  • 200MW光伏電站合作籤約,力諾電力在克「難」中再攀高峰
    記者從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政府網站獲悉:愛輝區舉辦愛輝區人民政府與力諾電力集團籤訂200MW光伏站合作籤約儀式。此次協議的籤訂,不僅加快愛輝區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進度,實現優勢互補,更好的發展地方經濟,也是力諾電力集團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積極開發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攻堅克難,加速實現企業戰略轉型的新標誌。
  • 風能與水能成為歐盟可再生能源電力主要來源
    風能與水能成為歐盟可再生能源電力主要來源 2021-0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